一种链孢菌的防治配方及其制备与防治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4524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链孢菌的防治配方及其制备与防治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病菌防治和栽培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链孢菌的防治配方及其制备与防治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链孢菌亦叫脉孢霉、粗糙脉孢霉、红面包霉,俗称红霉菌,红娥子,常见的有粗糙脉孢菌和间型脉孢菌。在分类学上属子囊菌亚门,粪壳霉目,粪壳霉科。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丝孢种的链孢菌属。链孢菌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链孢菌丝在4-44℃均能生长,25-36℃生长最快,4℃以下停止生长,4-24℃生长缓慢。由于链孢菌在30℃以上生长迅速,而食用菌菌种生产大多是在6-9月高温季节,因此,它是菌种生产期间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湿度:在食用菌适生长的含水量范围内(53%-67%),链孢菌生长迅速,特别是用的棉塞受潮时;能透过棉塞迅速伸入瓶内,并在棉塞上形成厚厚的粉红色的霉层。含水量在40%以下或80%以上,则生长受阻。酸碱度:培养基的pH在3-9范围内都能生长,最适为PH5-7.5。空气:链孢菌属好气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时,分生孢子形成快,无氧或缺氧时,菌丝不能生长,孢子不能形成。营养:菌种培养料糖分和淀粉过量是链孢菌菌发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链孢菌污染主要出现在高温季节生产食用菌菌种、菌棒过程中。由于其长速度极快,而且后续污染较重,一旦处理不当,原培养室很可能成为新的污染源,甚至报废,直至数年后彻底清理、杀菌处理后,才再启用,对食用菌的培育和生长带来极大的危害。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链孢菌的防治配方,该防治配方能够在食用菌的各个生长阶段均可施用,有效杀灭和抑制链孢菌并且能够促进食用菌的生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链孢菌的防治配方,由以下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配比制备而成:二氯异氰尿酸钠25~32,硫酸钠38~45,磷酸氢钠28~33,二氯苯氧氯酚12~16,黄芩10~12,三颗针10~12,黄柏10~12,烟叶6~8,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3~5,谷氨酸钠10~13,维生素B11~2。优选的,链孢菌的防治配方由以下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配比制备而成:二氯异氰尿酸钠28,硫酸钠42,磷酸氢钠30,二氯苯氧氯酚15.5,黄芩11,三颗针11,黄柏11,烟叶7,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3,谷氨酸钠12,维生素B11。本发明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链孢菌的防治配方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步骤一:将二氯异氰尿酸钠、硫酸钠、磷酸氢钠、二氯苯氧氯酚、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谷氨酸钠和维生素B1烘干至含水量10%以下,烘干温度为38~50℃;步骤二:取二氯异氰尿酸钠25~32重量份、硫酸钠38~45重量份、磷酸氢钠28~33重量份、二氯苯氧氯酚12~16重量份、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3~5重量份、谷氨酸钠10~13重量份和维生素B11~2重量份进行搅拌预混10~20分钟,物料温度控制在30~35℃,相对湿度控制在15~20%RH;步骤三:取烟叶6~8重量份同步骤二中经过预混的物料同时投入粉碎机粉碎20~30分钟后过筛筛选混合均匀,物料粒度控制在0.07~0.08mm;步骤四:取黄芩10~12重量份、三颗针10~12重量份和黄柏10~12重量份混合后加入10倍混合中药重量的水浸泡0.5~1小时后,煎煮3~4个小时,倒出药液;再加入10倍混合中药重量的水煎煮1~2小时,倒出药液;将两次煎煮的药液混合过滤,滤液浓缩至80℃时的相对相对密度为1.15~1.20,冷却至20~30℃;最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后,搅拌、静置24小时,取出上清液,得到沉淀物并把沉淀物通过压缩形成膏状;步骤五:将步骤四获得的膏状的沉淀物与步骤三获得的粉碎混合物混合搅匀后制成颗粒,将颗粒干燥至含水量为0.5~2%;步骤六:将步骤五中的产品冷却至30℃以下,在相对湿度15%以下,包装进防潮容器中,再用铝箔密封。本发明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与上述链孢菌的防治配方配合使用防治食用菌链孢菌的防治装置。一种与上述链孢菌的防治配方配合使用防治食用菌链孢菌的防治装置,包括杀菌柜、储液罐、抽真空装置和制氢装置,杀菌柜包括柜体,柜体内部的顶壁和侧壁分别设置有若干喷雾头,喷雾头上设置有控制其开闭的电磁阀,电磁阀与设置在柜门上的喷雾开关电信号连通;柜体内部水平设置有若干可抽出和收回的抽板,抽板上设置有矩阵网孔;柜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积液槽,储液罐盛放链孢菌的防治配方溶液,储液罐设置在杀菌柜的上方且与杀菌柜内的喷雾头连通,抽真空装置和制氢装置设置在杀菌柜的一侧且分别与杀菌柜内部连通。进一步的还包括回收装置,回收装置设置在杀菌柜的另一侧,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器和回收槽,冷凝器一端通过抽气泵与杀菌柜内部连通,另一端与回收槽连通,回收槽一端与杀菌柜的积液槽连通,另一端通过一水泵与储液罐连通。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食用菌链孢菌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上述链孢菌的防治配方配合上述防治装置防治食用菌链孢菌的方法,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S1:将被链孢菌污染的菌袋,移入链孢菌杀菌柜,关上柜门;S2:取1重量份的防治链孢菌的组合物,加入2~3重量份的35~38℃的温水搅拌均匀后,加水至700~1000重量份获得配方溶液,将配方溶液装入储液罐中;S3:打开喷雾开关,喷雾头将步骤S2中的配方溶液均匀喷洒到菌袋表面进行杀菌消毒,喷雾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S4:关闭喷雾开关,打开抽真空装置和充氮气装置,将杀菌柜抽真空和通入氮气,使得杀菌柜内为无氧环境,对菌袋进行无氧杀菌,无氧杀菌时间控制在5~7天;S5:取出菌袋重新放入培养室。其中,步骤S4和步骤S5之间还包括:再次打开喷雾开关,喷雾头将步骤S2中的配方溶液均匀喷洒到菌袋表面进行二次杀菌消毒,喷雾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链孢菌的防治配方,在食用菌生长的各个阶段均可施用,施用时菌不会伤害菌丝或者子实体,不仅能够有效杀灭和抑制链孢菌,还能促进食用菌的生长;1)二氯异氰尿酸钠能慢慢地释放次氯酸,通过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干扰酶系统生理生化及影响DNA合成等过程,使病原菌迅速死亡;其次,因食用菌适宜在pH值为5~5.5的酸性环境下生长,采用二氯异氰尿酸钠、硫酸钠和磷酸氢钠的配合能够在酸性条件下杀灭链孢菌;二氯苯氧氯酚成分能够对真茵、酵母及病毒等都具有广谱灭菌作用,并且能够自然降解,不刺激人体皮肤且对环境的产生的危害性小;2)链孢菌的防治配方中的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是一种植物生长促进剂,可调节作物体内的五大内源激素,从本质上增强食用菌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显著改善食用菌的品质。2、本发明的链孢菌的防治配方中黄芩、三颗针和黄柏均为中药类配方,一方面,其提取物自身就具有杀菌作用,其与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硫酸钠、磷酸氢钠、二氯苯氧氯酚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地杀灭链孢菌;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食用菌的自身抵抗能力。3、本发明的链孢菌的防治配方中烟叶具有驱虫作用,在有效灭菌的同时,能够辅助驱虫,从而保证食用菌的生长环境,促进食用菌的生长。4、本发明的链孢菌的防治配方中使用的谷氨酸钠和维生素B1都是无毒副作用的营养物质,是食用菌生长所需的养料,能够在杀灭链孢菌的同时,促进食用菌的生长。5、本发明的链孢菌的防治配方的原料均可从市面上购买,制备方法简单实用,使用该配方防治食用菌的链孢菌的方法简单易行且杀菌效果显著。6、本发明的防治装置配合杀菌配方溶液,菌袋内的链孢菌因配方溶液喷淋而被初步杀灭,再加上防治装置的封闭的无氧环境中的储存,链孢菌因无氧环境会自身消亡,一方面,配方溶液的初步杀菌加上无氧环境的保存,能够彻底杀菌菌袋上的链孢菌;另一方面,采用杀菌柜营造无氧环境,模拟将受链孢菌污染的菌袋深埋到地底杀菌的情境,在实现杀菌的同时,省去了挖坑深埋的过程,省事省力,方便实用;第三,使用配方溶液加无氧环境的双重杀菌,能够有效杀菌,而且能够大大的缩短杀菌时间。7、本发明的防治装置设置有制氢装置,制备出来氢气通入到杀菌柜内,使得杀菌柜内为还原性环境,能够有效分解配方溶液残留,减小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杀菌柜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杀菌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杀菌柜、11-柜体、12-抽板、13-积液槽、14-喷雾头、15-柜门、2-储液罐、3-抽真空装置、4-制氢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链孢菌的防治配方,由以下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配比制备而成:二氯异氰尿酸钠25~32,硫酸钠38~45,磷酸氢钠28~33,二氯苯氧氯酚12~16,黄芩10~12,三颗针10~12,黄柏10~12,烟叶6~8,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3~5,谷氨酸钠10~13,维生素B11~2。制备上述链孢菌的防治配方具体实施例如下:实施例一:链孢菌的防治配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步骤一:将二氯异氰尿酸钠、硫酸钠、磷酸氢钠、二氯苯氧氯酚、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谷氨酸钠和维生素B1烘干至含水量10%以下,烘干温度为38℃;步骤二:取二氯异氰尿酸钠25重量份、硫酸钠38重量份、磷酸氢钠28重量份、二氯苯氧氯酚12重量份、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3重量份、谷氨酸钠10重量份和维生素B11重量份进行搅拌预混10分钟,物料温度控制在30℃,相对湿度控制在15%RH;步骤三:取烟叶6重量份同步骤二中经过预混的物料同时投入粉碎机粉碎20分钟后过筛筛选混合均匀,物料粒度控制在0.07mm;步骤四:取黄芩10重量份、三颗针10重量份和黄柏10重量份混合后加入10倍混合中药重量的水浸泡0.5小时后,煎煮3个小时,倒出药液;再加入10倍混合中药重量的水煎煮1小时,倒出药液;将两次煎煮的药液混合过滤,滤液浓缩至80℃时的相对相对密度为1.15,冷却至20;最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后,搅拌、静置24小时,取出上清液,得到沉淀物并把沉淀物通过压缩形成膏状;步骤五:将步骤四获得的膏状的沉淀物与步骤三获得的粉碎混合物混合搅匀后制成颗粒,将颗粒干燥至含水量为0.5%;步骤六:将步骤五中的产品冷却至30℃以下,在相对湿度15%以下,包装进防潮容器中,再用铝箔密封。实施例二:链孢菌的防治配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步骤一:将二氯异氰尿酸钠、硫酸钠、磷酸氢钠、二氯苯氧氯酚、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谷氨酸钠和维生素B1烘干至含水量10%以下,烘干温度为50℃;步骤二:取二氯异氰尿酸钠32重量份、硫酸钠45重量份、磷酸氢钠33重量份、二氯苯氧氯酚16重量份、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5重量份、谷氨酸钠13重量份和维生素B12重量份进行搅拌预混20分钟,物料温度控制在35℃,相对湿度控制在20%RH;步骤三:取烟叶8重量份同步骤二中经过预混的物料同时投入粉碎机粉碎30分钟后过筛筛选混合均匀,物料粒度控制在0.08mm;步骤四:取黄芩12重量份、三颗针12重量份和黄柏12重量份混合后加入10倍混合中药重量的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4个小时,倒出药液;再加入10倍混合中药重量的水煎煮2小时,倒出药液;将两次煎煮的药液混合过滤,滤液浓缩至80℃时的相对相对密度为1.20,冷却至30℃;最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后,搅拌、静置24小时,取出上清液,得到沉淀物并把沉淀物通过压缩形成膏状;步骤五:将步骤四获得的膏状的沉淀物与步骤三获得的粉碎混合物混合搅匀后制成颗粒,将颗粒干燥至含水量为2%;步骤六:将步骤五中的产品冷却至30℃以下,在相对湿度15%以下,包装进防潮容器中,再用铝箔密封。实施例三:链孢菌的防治配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步骤一:将二氯异氰尿酸钠、硫酸钠、磷酸氢钠、二氯苯氧氯酚、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谷氨酸钠和维生素B1烘干至含水量10%以下,烘干温度为38℃;步骤二:取二氯异氰尿酸钠28重量份、硫酸钠42重量份、磷酸氢钠30重量份、二氯苯氧氯酚15.5重量份、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3重量份、谷氨酸钠12重量份和维生素B11重量份进行搅拌预混15分钟,物料温度控制在32℃,相对湿度控制在18%RH;步骤三:取烟叶7重量份同步骤二中经过预混的物料同时投入粉碎机粉碎25分钟后过筛筛选混合均匀,物料粒度控制在0.07mm;步骤四:取黄芩11重量份、三颗针11重量份和黄柏11重量份混合后加入10倍混合中药重量的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3个小时,倒出药液;再加入10倍混合中药重量的水煎煮1小时,倒出药液;将两次煎煮的药液混合过滤,滤液浓缩至80℃时的相对相对密度为1.15,冷却至30℃;最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后,搅拌、静置24小时,取出上清液,得到沉淀物并把沉淀物通过压缩形成膏状;步骤五:将步骤四获得的膏状的沉淀物与步骤三获得的粉碎混合物混合搅匀后制成颗粒,将颗粒干燥至含水量为0.5%;步骤六:将步骤五中的产品冷却至30℃以下,在相对湿度15%以下,包装进防潮容器中,再用铝箔密封。一种与上述链孢菌的防治配方配合使用防治食用菌链孢菌的防治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杀菌柜1、储液罐2、抽真空装置3、制氢装置4和回收装置;所述杀菌柜1包括柜体11,所述柜体11上设置有上下两扇柜门15,柜门15与柜体11之间设置有密封条,以保证杀菌柜1内的气密性。柜体11内部的顶壁和侧壁分别设置有若干喷雾头14,喷雾头14上设置有控制其开闭的电磁阀,电磁阀与设置在柜门15上的喷雾开关电信号连通;所述柜体11内部水平设置有若干可抽出和收回的抽板12,抽板12上设置有矩阵网孔;所述柜体1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积液槽13。所述储液罐2用来盛放链孢菌的防治配方,储液罐2设置在杀菌柜1的上方且与杀菌柜1内的喷雾头14连通,利用杀菌配方溶液的重力作用流入到杀菌柜1内,在另一实施例中,储液罐2可以集成在杀菌柜1内。所述抽真空装置3和制氢装置4设置在杀菌柜1的一侧且分别与杀菌柜1内部连通,抽真空装置3通过抽取杀菌柜1内的空气,以尽量抽出杀菌柜1内的氧气,制氢装置4制出的氢气通入杀菌柜1,给杀菌柜1内营造出一种无氧的且还原性的环境,有效能够有效的杀灭链孢菌,而且能够有效分解杀菌溶液配方,降低其毒性,以便对外部环境造成的污染。所述回收装置设置在杀菌柜1的另一侧,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器5和回收槽6,冷凝器5一端通过抽气泵与杀菌柜1内部连通,另一端与回收槽6连通,回收槽6一端与杀菌柜1的积液槽13连通,另一端通过一水泵与储液罐2连通;抽气泵将杀菌柜1内的杀菌配方溶液雾气抽到冷凝器5冷凝后回收到回收槽6中,积液槽13经分解后的杀菌配方溶液也回收至回收槽6中,通过水泵泵送到储液罐2中,重复利用。采用上述防治装置并配套上述链孢菌的防治配方防治食用菌链孢菌的方法,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S1:打开杀菌柜1的柜门15,将被链孢菌污染的菌袋,移入杀菌柜1内,关紧柜门15;S2:取1重量份的防治链孢菌的组合物,加入2~3重量份的35~38℃的温水搅拌均匀后,加水至700~1000重量份获得配方溶液,将配方溶液装入储液罐2中;S3:打开喷雾开关,喷雾头14将步骤S2中的配方溶液均匀喷洒到菌袋表面进行杀菌消毒,喷雾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S4:关闭喷雾开关,打开抽真空装置3,对杀菌柜1进行抽真空处理,使得杀菌柜1内为无氧环境;打开制氢装置4,制氢装置4制得的氢气通入杀菌柜1内,使得杀菌柜1内为还原性环境,无氧杀菌时间控制在5~7天;S5:取出菌袋重新放入培养室。其中,步骤S4和步骤S5之间还包括:再次打开喷雾开关,喷雾头将步骤S2中的配方溶液均匀喷洒到菌袋表面进行二次杀菌消毒,喷雾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菌袋内的链孢菌因步骤S3中的配方溶液喷淋而被初步杀灭,再加上步骤S4中的封闭的无氧环境中的储存,链孢菌因无氧环境会自身消亡,一方面,配方溶液的初步杀菌加上无氧环境的保存,能够彻底杀菌菌袋上的链孢菌;另一方面,采用杀菌柜营造无氧环境,模拟将受链孢菌污染的菌袋深埋到地底杀菌的情境,在实现杀菌的同时,省去了挖坑深埋的过程,省事省力,方便实用;第三,使用配方溶液加无氧环境的双重杀菌,能够有效杀菌,而且能够大大的缩短杀菌时间。以下实验结果用于证明本链孢菌的防治配方的作用与效果:(一)仅使用本发明的配方溶液的效果:表1仅使用本发明的配方溶液的效果(二)使用本发明的配方溶液和防治装置共同作用的效果:表2使用本发明的配方溶液加上防治装置的效果(三)使用本发明的配方溶液与防治装置共同作用的时间与直接埋入地底的时间对照:表3使用时间对照表时间(天)杀菌率(%)配方溶液+装置5~7100直接埋入地底10~1598(四)使用防治装置杀菌后的配方溶液残留与未使用防治装置配方溶液残留的对照:表4配方溶液残留对照表杀菌率(%)配方溶液残留(%)使用防治装置1001.5未使用防治装置909.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