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筛的松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1377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离筛的松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稻麦联合收割机上的一种机械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分离筛的松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农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在农产品的生产种植当中,经常会用到稻麦联合收割机。现有的稻麦联合收割机,大多由拨禾机构、切割器、割台搅龙、输送机构、分离筛、传动机构和发动机组成。

作业时,机器切下农作物送入脱粒机构内分离脱粒,这种分离装置具有如下缺点,带穗秸秆和杂草等堆叠缠结,会导致秸秆中的谷粒无法完全分离,当秸秆和杂草湿度较大时,现有的装置无法充分将秸秆和杂草梳理松散,降低稻麦联合收割机的分离脱粒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分离筛的松散装置,本申请旨在解决稻麦联合收割机分离效率低的问题,所述分离筛的松散装置通过左右的扒齿将缠结的稻谷梳理松散,从而提高分离筛的分离效率,在稻谷麦秸湿度较大时也能起到优良的疏松效果。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离筛的松散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支撑架上设有轨道,所述轨道包括固定的第一轨道和活动的第二轨道,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上套装有若干耙齿组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耙齿组件沿平行于第一轨道的平面内运动,所述第二轨道铰接有使所述第二轨道水平摆动的摆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一组主动链轮和一组从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套装在所述主动轴上,所述从动链轮套装在所述从动轴上,所述主动链轮和所述从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所述耙齿组件套装在所述链条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轨道为U型轨道,所述第一轨道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靠近主动轴的一端设有自内向外逐渐升高的楔形凸起,所述第一轨道的下轨道面在靠近所述楔形凸起的一端设有延长的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轨道的开口向下,所述第二轨道靠近所述主动轴的一端铰接有由外向内逐渐收敛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偏心轮,所述偏心轮上铰接有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铰接在所述第二轨道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机构、第一摇杆组件和第二摇杆组件,所述第一摇杆组件和第二摇杆组件铰接在第一连杆组件的两端,所述连杆组件铰接所述偏心轮,所述第一摇杆组件和所述第二摇杆组件铰接在所述第二轨道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摇杆组件的支点处套装有固定的第一支座,所述第二摇杆组件的支点处套装有固定的第二支座。

优选的,所述耙齿组件包括耙齿轴、第一定位杆和摆动杆,所述耙齿轴与所述第一定位杆平行,所述摆动杆铰接在所述第一定位杆和所述耙齿轴上,所述耙齿轴上固定有若干耙齿,所述耙齿轴、所述耙齿和所述第一定位杆位于同一平面内。

优选的,所述定位杆上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定位杆的连接杆和平行于所述第一定位杆的限位杆,所述定位杆与所述限位杆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耙齿。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杆和所述限位杆上水平套装有滚轮,所述滚轮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轨道的一端,所述耙齿轴靠近第二轨道的一端套装有限位轮,所述限位轮垂直于所述耙齿轴。

所述第二轨道为铰接在支撑架上的活动轨道,第一轨道为水平开口的固定轨道,第一定位杆与导向杆上的滚轮进入第一轨道后,由于耙齿轴垂直于与第一定位杆与导向杆所在的平面,因此耙齿始终保持向下的状态。

相应的,耙齿轴上的限位轮位于所述第二轨道内,所述偏心轮和所述连杆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圆周运动转化为水平方向的左右摆动,所述第二轨道在摆动机构的作用下做水平方向的左右摆动,并将摆动传递至耙齿轴,所述耙齿轴与所述第一定位杆铰接在摆动杆上,第一定位杆受第一轨道的限制保持水平方向不发生移动,耙齿轴以所述第一定位杆与摆动杆的铰接点进行左右摆动,极大地提高耙齿的梳理分离稻谷的效率。

第一轨道通过楔形凸起将导向杆上的滚轮抬高,使导向杆在越过楔形凸起时翻转,所述耙齿组件翻转至耙齿竖直向下的状态。

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翻转下落的所述定位杆上的滚轮,并使定位杆与所述定位轴保持水平,滚轮在链条的驱动下通过支撑板进入第一轨道后,所述耙齿组件始终保持向下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耙齿组件安装示意图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支撑架和固定在安装架上的第一驱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耙齿组件与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相对关系示意图;

图4为发明中耙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摆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分离筛的松散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上设有主动轴2和从动轴3,所述支撑架1上还设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链轮5和从动链轮4,所述主动轴2上套装有主动链轮5,所述从动轴3上套装有从动链轮4,所述主动2上的主动链轮5和从动轴3上的从动链轮4通过链条6连接,所述链条6上套装有若干耙齿组件7,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链条6使耙齿组件7沿平行于第一轨道8的平面内运动,所述耙齿组件7垂直向下时其一端支撑在第一轨道8内,所述第一轨道8的上轨道面在靠近所述主动链轮5的一侧设有楔形凸起10,所述楔形凸起10为带过渡的向上凸起,所述第一轨道8的下轨道面在靠近所述主动链轮5的一侧设有延长的支撑板11。

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架1上设有第一支撑梁27,所述第一支撑梁27与所述主动轴2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梁27上焊接有用于支撑所述主动轴2和从动轴3的第二支撑梁25,所述第二支撑梁25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梁25,所述主动轴2和所述从动轴3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梁25上,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连接驱动设备的传动轮24,所述传动轮24套装在所述主动轴2上。

如图2和图3所示,当所述耙齿组件7竖直向下时,所述耙齿组件7的一侧支撑在第一轨道8上,其另一侧位于第二轨道9内,所述第一轨道8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轨道9,所述第二轨道9的开口向下,所述第二轨道9靠近主动轴2的一端铰接有由外向内收敛的开口23,所述开口23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撑架1上。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耙齿组件7包括耙齿轴16、第一定位杆17和摆动杆18,所述耙齿轴16上设有若干耙齿19,所述耙齿19垂直于所述耙齿轴16,所述耙齿轴16与所述第一定位杆17平行设置,所述耙齿轴16、所述耙齿19和所述第一定位杆17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耙齿19和第一定位杆17铰接在所述摆动杆18上。

所述第一定位杆17上设有导向杆20,所述导向杆20平行于所述第一定位杆17,所述第一定位杆17与所述导向杆20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耙齿19。

所述第一定位杆17靠近所述第二轨道9的一端和所述导向杆20套装有限位轮21,所述耙齿轴16靠近第一轨道8的一侧套装有滚轮22。

如图5所示和图6所示,所述第二轨道9的上端铰接有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偏心轮14,所述偏心轮14的平面上铰接有连杆组件15,所述连杆组件15包括第一连杆机构26、第一摇杆组件28和第二摇杆组件29,所述第一摇杆组件28平行于所述第二摇杆29,所述第一摇杆组件28和第二摇杆组件29铰接在第一连杆机构26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杆机构26通过十字转接头32铰接在所述偏心轮14上,所述第一摇杆组件28和所述第二摇杆组件29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二轨道9上。所述第一摇杆组件28和所述第一连杆机构26的铰接处为第一支点,所述第一支点处铰接有固定的第一支座31,所述第二摇杆29和所述第一连杆机构26的铰接处为第二支点,所述第二支点处铰接有固定的第二支座30,所述第一摇杆组件28在偏心轮14和连杆组件15的驱动下绕第一支点进行摆动,所述第二摇杆组件29在偏心轮14和连杆组件15的驱动下绕第二支点进行摆动,所述第一摇杆组件28和第二摇杆组件29驱动所述第二轨道9做水平方向的摆动。

摆动机构还包括第二传动轮12,所述第二传动轮12的转轴13连接在所述偏心轮14上,所述转轴13支撑在所述支撑架1上。

所述第二轨道为铰接在支撑架上的活动轨道,第一轨道为水平开口的固定轨道,第一定位杆与导向杆上的滚轮进入第一轨道后,由于耙齿轴垂直于与第一定位杆与导向杆所在的平面,因此耙齿始终保持垂直向下的状态。

相应的,耙齿轴上的限位轮位于所述第二轨道内,所述摆动机构用于将第二传动轮的圆周运动转化为水平方向的左右摆动,所述第二轨道在摆动机构的作用下做水平方向的左右摆动,并将摆动传递至耙齿轴,所述耙齿轴与所述第一定位杆铰接在摆动杆上,第一定位杆受第一轨道的限制保持水平方向不发生移动,耙齿轴以所述第一定位杆与摆动杆的铰接点进行左右摆动,极大地提高耙齿的梳理分离稻谷的效率。

第一轨道通过楔形凸起将导向杆上的滚轮抬高,使导向杆在越过楔形凸起时翻转,所述耙齿组件翻转至耙齿竖直向下的状态。

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翻转下落的所述定位杆上的滚轮,并使定位杆与所述定位轴保持水平,滚轮在链条的驱动下通过支撑板进入第一轨道后,所述耙齿组件始终保持垂直向下的状态。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离筛的松散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第一驱动机构通过链条传动,具有运行稳定的优点,本申请通过偏心轮和连杆组件将驱动装置的周向旋转运动转化为第二导轨水平方向的左右摆动,具有分离效果好、机构振动小的优点,由于耙齿组件在垂直状态时的左右摆动既包括水平方向的运动,同时包括了竖直方向的上下运动,因此在分离疏松湿度较大的秸秆时也有良好的分离效果,该装置不仅可以使用在稻麦联合收割机上,也可以设置在一次脱粒分离筒的出草口上,与平面筛组合运用,上述的适用范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因此本申请中仅对该装置的结构原理作出说明,而不对其应用范围做出限制。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