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自走式薯类联合收获机的液压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在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上还是比较落后,输送机的历史悠久,中国古代的高转筒车和提水的翻车,是现代斗式提升机和刮板输送机的雏形,输送机是在一定的线路上连续输送物料的物料搬运机械,又称连续输送机,输送机可进行水平、倾斜输送机,也可组成空间输送线路,输送线路一般是固定的。输送机输送能力大,运距长,还可在输送过程中同时完成若干工艺操作,所以应用十分广泛,薯类收获机是应用于薯类农作物的收获的机器,但是现有技术中该类收获机的自动化效率较低,而且在铲土的过程中因为铲刀结构固定,无法自适应调节角度,导致寿命不长,安全性不高,对农作物的损伤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自走式薯类联合收获机的液压调节机构,解决该类收获机的自动化效率较低,而且在铲土的过程中因为铲刀结构固定,无法自适应调节角度,导致寿命不长,安全性不高,对农作物的损伤很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自走式薯类联合收获机的液压调节机构,包括主机架,所述的主机架上端固定连接上表面具有工作斜面的工作台,所述的工作斜面上表面开设有内置输送带和输送辊的带式输送机构,所述的主机架下端安装有用于方便收获机移动的履带传动底盘,所述的工作台内部近前端开设有挤压调节腔,所述的挤压调节腔内部横向固定连接有主液压调节机构,所述的工作台前端开设有与挤压调节腔内部相连通的通孔,所述的工作台前端设置有用于铲土的铲刀头,所述的铲刀头末端固定连接有横置连杆,所述的铲刀头通过横置连杆插入通孔与主液压调节机构的前置顶杆相连接,所述的挤压调节腔内顶面、内底面和内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辅助液压调节机构,所述的辅助液压调节机构内侧顶杆与横置连杆侧壁活动连接。
优选地,为了提升调节范围,所述的通孔内孔径从内往外之间变大。
优选地,为了提升稳定性,所述挤压调节腔内顶面、内底面和内侧壁上的辅助液压调节机构大小相同且间距相同。
优选地,为了方便操作,所述主机架上表面位于工作台侧面固定连接有操控驾驶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自走式薯类联合收获机的液压调节机构通过在挤压调节腔内部设置用于提升铲刀头安全性和自适应性的主液压调节机构与辅助液压调节机构,使得铲刀头可以自动根据实际环境调节角度和伸缩,大大延长铲刀头的使用寿命与安全性,保护农作物,提升薯类完整度和工作效率,提升收获机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挤压调节腔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机架,2.工作斜面,3.工作台,4.带式输送机构,5.履带传动底盘,6.挤压调节腔,7.主液压调节机构,8.通孔,9.铲刀头,10.横置连杆,11.辅助液压调节机构,12.操控驾驶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自走式薯类联合收获机的液压调节机构,包括主机架1,主机架1上端固定连接上表面具有工作斜面2的工作台3,工作斜面2上表面开设有内置输送带和输送辊的带式输送机构4,主机架1下端安装有用于方便收获机移动的履带传动底盘5,工作台3内部近前端开设有挤压调节腔6,挤压调节腔6内部横向固定连接有主液压调节机构7,工作台3前端开设有与挤压调节腔6内部相连通的通孔8,工作台3前端设置有用于铲土的铲刀头9,铲刀头9末端固定连接有横置连杆10,铲刀头9通过横置连杆10插入通孔8与主液压调节机构7的前置顶杆相连接,挤压调节腔6内顶面、内底面和内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辅助液压调节机构11,辅助液压调节机构11内侧顶杆与横置连杆10侧壁活动连接。
优选地,为了提升调节范围,通孔8内孔径从内往外之间变大,优选地,为了提升稳定性,挤压调节腔6内顶面、内底面和内侧壁上的辅助液压调节机构11大小相同且间距相同,优选地,为了方便操作,主机架1上表面位于工作台3侧面固定连接有操控驾驶座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自走式薯类联合收获机的液压调节机构通过在挤压调节腔6内部设置用于提升铲刀头9安全性和自适应性的主液压调节机构7与辅助液压调节机构11,使得铲刀头9可以自动根据实际环境调节角度和伸缩,大大延长铲刀头9的使用寿命与安全性,保护农作物,提升薯类完整度和工作效率,提升收获机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