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粉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7440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秸秆粉碎器。



背景技术: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农业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

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它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是种植业,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是水产业,又叫渔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是林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牧的是畜牧业。对这些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或者制作的是副业。它们都是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这些景观或者所在地域资源进行开发并展示的是观光农业,又称休闲农业。这是新时期随着人们的业余时间富余而产生的新型农业形式。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30%-40%),并含有木质素等。木质素纤维素虽不能为猪、鸡所利用,但却能被反刍动物牛、羊等牲畜吸收和利用。

秸秆在回收利用过程中需要进行粉碎,目前在粉碎过程中一般为人工切割,这样粉碎效率低,且导致农民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秸秆粉碎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秸秆粉碎器,包括器体外壳,所述器体外壳上端一侧设置有进料孔,下端一侧设置有排料孔,所述进料孔底部设置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导向轮,所述器体外壳内部上侧设置有上粉碎组件,下侧设置有下粉碎组件,所述上粉碎组件、下粉碎组件均包括驱动辊、粉碎刀片与粉碎齿,所述器体外壳底部设置有排料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粉碎齿分布在粉碎刀片两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粉碎齿呈三角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料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转动杆与螺旋叶片,所述转动杆与螺旋叶片之间为焊接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料组件、上粉碎组件与下粉碎组件,这样使用时,农民从进料孔将秸秆排入到器体外壳内部,经过上粉碎组件与下粉碎组件对秸秆进行粉碎,避免了人工粉碎,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农民的工作强度,且粉碎后,经过排料组件可以连续排出,避免发生堵塞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秸秆粉碎器,包括器体外壳1,所述器体外壳1上端一侧设置有进料孔101,下端一侧设置有排料孔102,所述进料孔101底部设置有导料板2,所述导料板2上设置有若干个导向轮3,所述器体外壳1内部上侧设置有上粉碎组件4,下侧设置有下粉碎组件5,所述上粉碎组件4、下粉碎组件5均包括驱动辊6、粉碎刀片7与粉碎齿8,其中所述粉碎齿8分布在粉碎刀片7两侧上,且所述粉碎齿8呈三角形。所述器体外壳1底部设置有排料组件9,其中所述排料组件9包括驱动电机901、转动杆902与螺旋叶片903,所述转动杆902与螺旋叶片903之间为焊接连接。

这样使用时,农民从进料孔101将秸秆排入到器体外壳1内部,经过上粉碎组件4与下粉碎组件5对秸秆进行粉碎,避免了人工粉碎,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农民的工作强度,且粉碎后,经过排料组件9可以连续排出,避免发生堵塞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 ;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