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排增效施肥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9688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施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与玉米减排增效专用氮肥有关的施肥装置。



背景技术:

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国范围内皆有种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3000万公顷以上,约占全国粮食作物面积的1/3,2015年度播种面积达3700万公顷,为播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产量达到2.16亿吨。目前玉米已经由过去的以食用为主,逐渐发展成为以饲料为主的粮、饲、经兼用作物。其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居民饮食结构改善的作用举足轻重。

玉米具有单产水平高、增产潜力大的特点,长期以来农户为了挖掘玉米产量潜力,单纯采取增加肥料投入,特别是氮肥投入的方式来获取高产,导致我国各主要玉米产区普遍存在氮肥超量施用的现象。以华北地区为例,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每公顷氮肥平均用量高达500~600kg(折合纯氮),不仅远超世界水平,也高于全国氮肥平均施用水平。但是,超量施用氮肥并未获得相应的增产效益,而导致氮素利用率降低,氮肥的当年利用率不足30%,超量投入而未被作物利用的氮肥释放到环境中,加速了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湖泊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加重。更为严重的是,超量的氮肥施用加剧了农业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的排放,加重了玉米生产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负面影响。

尿素是目前在玉米生产上施用量最大的氮肥,但因其分解速率快导致了较高的损失和氧化亚氮(N2O)排放。以双氰胺为代表的硝化抑制剂能够减少氮肥损失并抑制具有温室气体效应的氧化亚氮(N2O)排放,从而不仅可以控制氮肥释放速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并且可以提高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实现减排增效的综合目标。

目前通过添加不同硝化抑制剂成分生产的商品化玉米专用缓释肥在市场上很常见,但并未实现对尿素的替代,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成本过高,难以实现农户收益的明显提升。

因此,开发一种具有明确减排增效作用,成本低廉且使用便利的玉米减排增效专用氮肥施肥工具,利用市场上最廉价的尿素和双氰胺进行高效组合施肥,不仅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实现玉米增产和农户增收,且利于减少氮肥施用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对提升玉米生产水平和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利用市场上廉价的尿素和双氰胺进行高效组合施肥的减排增效施肥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减排增效施肥罐,其结构中包括一组罐体,在罐体内部侧壁上相对设置有两组插槽,两组插槽内设置有一组可拆装的插板,所述插板将罐体内部空间分割为用于预装尿素的第一分装罐及用于预装双氰胺的第二分装罐,且第一分装罐与第二分装罐的容积比为(8-12):1;所述罐体顶端设置有一组内盖,此内盖上均匀离散设置有若干组撒施孔,内盖外侧还设置有一组密封外盖,所述内盖、外盖均通过扣接或丝扣连接活动设置在罐体顶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分装罐与所述第二分装罐的容积比为10: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罐体底部设置一组隐形把手,此隐形把手由设置在罐体底部的凹槽及设置在凹槽内的把手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罐体为方形或筒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现有硝化抑制剂氮肥成本和市场价格均较高,在农民的实际应用总并未实现对尿素的替代,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市场上廉价的尿素和双氰胺进行高效组合施肥,对于农民来讲,用肥成本并未提高,但是玉米产量却有明显的提升,因此具有较高的实际价值且容易推广实现。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插板插入罐体内形成相互独立的第一分装罐与第二分装罐,这两个分罐体已经按照尿素和双氢胺的最佳使用比例分配好容积,这样只需将尿素和双氢胺分别倒入到两个分罐体中,然后抽出插板,摇匀罐体即可实现尿素和双氢胺的最佳配比混料;下一步,将带有撒施孔的内盖盖上,用手拎起罐体底部的隐形把手,即可开始进行田间施肥,较传统的手工撒施其均匀度也有所提高。使用完毕再将插板放入筒体内部,最后盖上外盖即可。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利用廉价的普通尿素及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复配制成玉米减排增效专用氮肥,对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升肥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因过量施用氮肥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参见下文的试验例,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减排增效效果明显在同等施肥量条件下可增加玉米产量15%左右,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减排4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罐体(1)、第一分装罐(2)、第二分装罐(3)、插槽(4)、插板(5)、内盖(6)、撒施孔(7)、密封外盖(8)、隐形把手(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看附图,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中包括一组筒形罐体1,罐体1底部设置一组隐形把手9,此隐形把手9由设置在罐体1底部的凹槽及设置在凹槽内的把手组成;在罐体1内部侧壁上相对设置有两组插槽4,两组插槽4内设置有一组可拆装的插板5,插板5将罐体1内部空间分割为用于预装尿素的第一分装罐2及用于预装双氰胺的第二分装罐3,且第一分装罐2与第二分装罐3的容积比为10:1;罐体1顶端设置有一组内盖6,此内盖6上均匀离散设置有若干组撒施孔7,内盖6外侧还设置有一组密封外盖8,内盖6、外盖8均通过扣接或丝扣连接活动设置在罐体1顶端。

参看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使用时首先将插板插入罐体内形成相互独立的第一分装罐与第二分装罐,这两个分罐体已经按照尿素和双氢胺的最佳使用比例分配好容积,这样只需将尿素和双氢胺分别倒入到两个分罐体中,然后抽出插板,摇匀罐体即可实现尿素和双氢胺的最佳配比混料;下一步,将带有撒施孔的内盖盖上,用手拎起罐体底部的隐形把手,即可开始进行田间施肥,较传统的手工撒施其均匀度也有所提高。使用完毕再将插板放入筒体内部,最后盖上外盖即可。

实施例2

2014-2015年,申请人课题组于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管理区南大港农科所试验农场进行了系列试验。采用本实用新型制备复配肥料(混合得到复合氮肥后,为避免受潮结块应立即施用)与单纯尿素进行对比试种的试验,供试玉米品种蠡玉35,小区面积120m2,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试验共设三个处理(以每公顷施肥量计)为:1、不施氮肥空白CK;2、对照组采用农户习惯施肥CF(即基肥施用普通尿素150kg/公顷,大喇叭口期追肥普通尿素150kg/公顷);3、施用本实用新型制备的玉米减排增效专用氮肥DF(基肥施用本专用氮肥150kg/公顷,大喇叭口期追肥本专用氮肥150kg/公顷)。试验地点: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管理区南大港农科所试验农场;供试玉米品种:蠡玉35。小区面积120m2,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2014年5月29日播种,7月21日追肥,9月25日收获;2015年5月20日播种,7月23日追肥,9月8日收获。两年田间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玉米减排增效专用氮肥应用效果

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量一致的情况下,施用本玉米减排增效专用氮肥比农户习惯施肥模式增产玉米籽粒1062.6kg/hm2,增产率16.9%。施用本玉米减排增效专用氮肥比农户习惯施肥模式明显减少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排放量,减排比例高达44.5%。2014-2015年度连续两年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实用新型制备的玉米减排增效专用氮肥不仅增加玉米产量,且能明显减少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排放。本实用新型利用廉价的普通尿素及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复配制成玉米减排增效专用氮肥,对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升肥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因过量施用氮肥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实用新型增产增效效果明显、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综合应用效果好,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上述描述仅作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技术方案提出,不作为对其技术方案本身的单一限制条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