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蔗的输送及种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6192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甘蔗的输送及种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甘蔗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甘蔗的输送及种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甘蔗是制造蔗糖的原料。

在对甘蔗进行种植时,需要对甘蔗进行切断取种,每个甘蔗种上需要留有至少一个完整的蔗节,例如,单芽段甘蔗种就需要在每个甘蔗种上保留一个完整的蔗节。目前,在通过切割装置对甘蔗进行切断取种时,主要还是通过人工手动把甘蔗输送给切割装置,人工还需要时刻看清楚切割装置对甘蔗进行切断的位置,以避免切割装置切坏蔗节,并确保甘蔗种上的蔗节的数量为种植甘蔗所需的数量。整个过程导致对甘蔗进行切割取种时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难以确保甘蔗种上的蔗节的数量的准确性。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蔗的输送及种芽检测装置,从而克服现有的甘蔗取种时通过人工手动把甘蔗输送给切割装置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难以确保甘蔗种上的蔗节的数量的准确性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蔗的输送及种芽检测装置,其中,包括:输送装置,其包括机架、两个送蔗机构以及送蔗驱动机构,两个所述送蔗机构前后分布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每个所述送蔗机构包括:送蔗轮,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机架上,该送蔗轮凹设有一V形环槽;摆动架,其下端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铰接于所述机架上,且该摆动架的上部通过弹簧与所述机架进行连接;以及压蔗辊,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架设于所述摆动架的上端,且该压蔗辊位于所述送蔗轮的上方;所述送蔗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个所述送蔗机构的所述送蔗轮进行转动;以及检测装置,其包括:检测架,其固定于所述输送装置的其中一个所述送蔗机构的所述摆动架上;以及位移检测装置,其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的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检测架对应,该位移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检测架的位移变化。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送蔗驱动机构包括:送蔗电机,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主动带轮,其与所述送蔗电机连接;以及两个从动带轮,两个所述送蔗机构的所述送蔗轮的一端各与一个该从动带轮连接;所述主动带轮通过一传动带同时与两个所述从动带轮进行连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架上于两个所述送蔗机构之间设置有一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两个左右相对分布的导向板,两个所述导向板形成一呈前小后大的“八”字状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前端开口与位于前面的所述送蔗机构的所述送蔗轮的V形环槽对正。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位移检测装置为一电子尺,所述电子尺以触头朝下地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的所述机架上,所述检测架的下端设置有一与所述电子尺的触头的下端对应的触碰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的两个送蔗机构的摆动架在弹簧的作用下能够对压蔗辊提供向下的作用力,以使压蔗辊把甘蔗压紧在送蔗轮的V形环槽内,当两个送蔗机构的送蔗轮同时转动时,便能自动把甘蔗持续稳定地向前输送,且送蔗机构的压蔗辊与送蔗轮之间的距离能够根据甘蔗的大小自动调整,从而适用于输送不同大小的甘蔗。而且,本发明的检测装置可以通过位移检测装置检测检测架的位移变化来自动识别蔗节,从而能够提高对甘蔗进行切断取种的自动化程度,以有效降低甘蔗取种的劳动强度,并提高甘蔗取种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甘蔗的输送及种芽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检测装置设置于送蔗机构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2-送蔗轮,3-摆动架,4-弹簧,5-压蔗辊,6-送蔗电机,7-主动带轮,8-从动带轮,9-传动带,10-检测架,11-位移检测装置,12-甘蔗,13-触碰板,14-摆动臂,15-加强杆,16-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至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甘蔗的输送及种芽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甘蔗的输送及种芽检测装置包括输送装置以及检测装置,参考图1,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两个送蔗机构以及送蔗驱动机构,机架1用于支撑整个装置,两个送蔗机构前后分布地设置于机架1上,每个送蔗机构包括送蔗轮2、摆动架3以及压蔗辊5,送蔗轮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机架1上,送蔗轮2凹设有一V形环槽,以用于承托甘蔗12,两个送蔗机构的送蔗轮2的V形环槽位于同一前后分布的直线上。送蔗轮2的轮轴的左右两端可以是各通过一个立式轴承安装于机架1上。摆动架3的下端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铰接于机架1上,且摆动架3的上部通过弹簧4与机架1进行连接,压蔗辊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架设于摆动架3的上端,且压蔗辊5位于送蔗轮2的上方。可以使位于后面的送蔗机构的摆动架3向前上方倾斜,位于前面的送蔗机构的摆动架3向后上方倾斜。参考图2,摆动架3的具体结构可以为包括两个左右相对分布的摆动臂14,摆动臂14的下端通过销钉铰接于机架1上,每个摆动臂14的上部通过一个弹簧4与机架1进行连接,压蔗辊5的左右两端各通过一个菱形轴承设置于一个摆动臂4的上端。两个摆动臂14的上端还可以通过一加强杆15进行连接。

送蔗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个送蔗机构的送蔗轮2进行转动。两个送蔗轮2可以分别单独由一个电机驱动转动,而本发明优选地,继续参考图2,送蔗驱动机构包括送蔗电机6、主动带轮7以及从动带轮8,送蔗电机6设置于机架1上,主动带轮7与送蔗电机6连接,两个送蔗机构的送蔗轮2的一端各设置有一个从动带轮8,两个从动带轮8与主动带轮7位于同一平面上,主动带轮7通过一传动带9同时与两个从动带轮8进行连接,传动带9为V型皮带,传动带9依序绕过主动带轮7和两个从动带轮8,从而形成三角形状。送蔗电机6驱动主动带轮7转动时,主动带轮7便可通过传动带9同时驱动两个从动带轮8进行转动,以使两个送蔗轮2同时转动,从而对甘蔗12向前输送。

本发明的两个送蔗机构的摆动架3在弹簧4的作用下能够对压蔗辊5提供向下的作用力,甘蔗12穿过送蔗轮2和压蔗辊5之间时,压蔗辊5便把甘蔗12压紧在送蔗轮2的V形环槽内,当两个送蔗机构的送蔗轮2同时转动时,便能自动把甘蔗12持续稳定地向前输送,且送蔗机构的压蔗辊5与送蔗轮2之间的距离在弹簧4的作用下能够根据甘蔗12的大小自动调整,从而适用于输送不同大小的甘蔗12,其自动化程度高。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1,机架1上于两个送蔗机构之间设置有一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两个左右相对分布的导向板16,两个导向板16形成一呈前小后大的“八”字状导向槽,导向槽的前端开口与位于前面的送蔗机构的送蔗轮2的V形环槽对正。在两个导向板16形成的导向槽的导向作用,能自动地把甘蔗12从后面的送蔗轮2输送到前面的送蔗轮2的V形环槽中,以避免因甘蔗12发生偏离而造成堵塞,从而实现对甘蔗12进行连续稳定地输送。

继续参考图1和图2,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架10以及位移检测装置11,检测架10固定于输送装置的其中一个送蔗机构的摆动架3上,本发明优选地,把检测架10设置于位于后面的送蔗机构的摆动架3上。位移检测装置11设置于输送装置的机架1上且与检测架10对应,位移检测装置11用于检测检测架10的位移变化。甘蔗在V槽轮中输送过程中,压蔗辊5会被甘蔗12往上顶开,从而使摆动架3带动检测架10发生位移变化,压蔗辊5被顶开的幅度一方面随着甘蔗12的直径变化,另一方面也会受到甘蔗12上的蔗节的凸起形貌的影响。甘蔗节凸起给压蔗辊5带来的上跳反应,和甘蔗12直径变化给压蔗辊5带来的缓变浮动上明显是不一样的,从而可以根据蔗节对压蔗辊5带来的上跳反应来识别蔗节。压蔗辊5往上跳动或者上下浮动运动会反应到检测架10上,此时,再用位移检测装置11测量检测架10的浮动或跳动,就可以输出信号,以自动识别出蔗节。本发明优选地,位移检测装置11为一电子尺,电子尺以触头朝下地设置于输送装置的机架1上,检测架10的下端设置有一与电子尺的触头的下端对应的触碰板13,触碰板13保持对电子尺的触头进行挤压,当检测架10通过摆动架3随着压蔗辊5发生跳动时,触碰板13会随着发生上下移动,从而使触碰板13对电子尺的触头的挤压量发生变化,以识别出甘蔗12的蔗节。需特别指出,本发明的位移检测装置11并不局限于电子尺类型,还可以是其他一切可测微小位移的接触式位移传感器。本发明对蔗节识别出来后,再结合对甘蔗12的输送速度,便可控制甘蔗12位于切割装置的切割位置,从而避免蔗节被损坏,并能自动控制切断后的甘蔗种所含有的蔗节的数量。

本发明能够提高对甘蔗12进行自动输送和自动识别蔗节,从而能够提高对甘蔗12进行切断取种的自动化程度,以有效降低甘蔗取种的劳动强度,并提高甘蔗取种的效率。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