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播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6115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播种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播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化播种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育苗盘式播种设备在进行种子的播撒时往往精密性不够,播撒的种子不能全部进入育苗盘中,或无法精确对准育苗盘中的凹穴,造成大量昂贵种子的浪费,并且播种不均匀,精确度难以控制,对后期农作物生长大为不利,此外,对不同农作物种子适应性差,推广应用性差。而对于一些较精密的设备,往往操作复杂,价格昂贵,成本高,不适应于生产上的大规模推广。研发播种精密性高、适应性强、操作简便适于大规模生产且成本较低的自动化播种设备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播种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播种设备存在播种精度低造成种子的浪费,并且对不同农作物适应性差,操作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播种设备,所述自动化播种设备至少包括:育苗盘、机架、传送机构、播种盘、挡种板、位移控制机构、控制器;所述传送机构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播种盘位于所述传送机构的上方,且其上开有播种孔,用于将预播种的种子放入其中;所述挡种板位于所述播种盘的下方且其上侧面贴合在所述播种盘的下侧面,其上开有落种孔,所述挡种板与所述位移控制机构相连接,并在所述位移控制机构的控制下相对所述播种盘移动,使得所述播种孔与落种孔相重合或相错开;所述育苗盘位于传送机构上并在传送机构的传送下相对机架移动,且育苗盘上开有育苗凹穴,所述育苗盘可在传送机构的传送下移动至所述播种盘以及挡种板的下方,使得育苗凹穴与所述播种孔以及落种孔相对应;所述控制器连接于所述传送机构、位移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传送机构带动育苗盘相对机架移动,以及控制所述位移控制机构带动挡种板相对所述播种盘移动。

优选地,所述播种盘的上侧面开有多个沿所述播种盘的纵向方向或横向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播种孔位于所述凹槽的下方并与所述凹槽相通,所述每个凹槽中的播种孔为多个,且沿凹槽的延伸方向排列。

优选地,所述播种盘的上侧面还设置有两个集种槽,所述两个集种槽分别位于凹槽的两端且与所述凹槽相连通,用于收集预播种的种子,所述播种盘的上方设置有刷种器,所述刷种器与一刷种控制机构相连接,所述控制器还连接于所述刷种控制机构,所述控制器控制刷种控制机构带动所述刷种器沿凹槽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将集种槽中的种子刷扫入凹槽下方的播种孔中。

优选地,所述位移控制机构以及所述刷种控制机构均为电缸。

优选地,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两个传动轴、步进电机,两个传动轴安装在所述机架的两端,所述传送带设置在两个传动轴上,所述步进电机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传送带传送,所述育苗盘位于所述传送带上并随传送带移动。

优选地,所述传送机构还包括传送通道,所述传送通道由两根护栏构成,且一根护栏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的一侧,另一根护栏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的另一侧,两根护栏以机架的纵向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并均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每根护栏包括一弧形段以及与其相连接的直线段,两根护栏的直线段间的间距等于育苗盘的与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长度,两根护栏的弧形段间的间距大于育苗盘的与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长度,所述育苗盘随所述传送带在两根护栏之间移动且从两弧形段之间移动至两直线段之间。

优选地,所述播种孔的孔径大于预播种的种子的最大直径,所述落种孔与所述播种孔的孔径相同,且所述播种孔和落种孔的数量以及排布方式均与所述育苗凹穴的数量以及排布方式相同。

优选地,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传感器,位于播种盘的下方,与控制器相连接,用于检测所述育苗盘的位置,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传送机构带动育苗盘相对机架的移动以及控制位移控制机构带动挡种板相对所述播种盘的移动。

优选地,当所述传感器检测到育苗盘位于所述播种盘以及挡种板的下方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位移控制机构带动所述挡种板相对所述播种盘移动,使得播种孔与落种孔相重合,位于播种孔中的种子通过落种孔落入育苗盘中的育苗凹穴中;当所述传感器检测到育苗盘不在所述播种盘以及挡种板的下方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位移控制机构带动所述挡种板相对所述播种盘移动,使得播种孔与落种孔相错开,放入播种孔中的种子被挡种板阻挡在播种孔内。

优选地,当所述传感器检测到育苗盘位于所述播种盘以及挡种板的下方时,所述控制器还控制所述传送机构停止传送;当播种孔中的种子通过落种孔落入育苗盘中的育苗凹穴中后,所述控制器控制传送机构继续传送。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自动化播种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育苗盘的上方设置播种盘与挡种板,通过移动挡种板实现播种盘上的播种孔的开启与关闭,以便于在育苗盘移至其下方之前将种子扫刷入播种盘上的播种孔内,并在育苗盘移至其下方时开启播种孔进行播种,还设置传送通道用于精确定位育苗盘的播种位置。本自动化播种设备操作简便、播种精密性高,不会产生种子的浪费,并且适应于不同农作物的种子,推广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自动化播种设备的结构正视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自动化播种设备的结构俯视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自动化播种设备的播种盘俯视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自动化播种设备的播种盘主视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的自动化播种设备的播种盘截面剖视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的自动化播种设备的挡种板俯视图。

图7显示为本发明的自动化播种设备的育苗盘俯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育苗盘

11育苗凹穴

2机架

3传送机构

31传送带

32传动轴

33步进电机

34传送通道

4播种盘

41播种孔

42凹槽

43集种槽

5挡种板

51落种孔

6位移控制机构

7控制器

8种子

9刷种器

10刷种控制机构

20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7。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播种设备,至少包括:育苗盘1、机架2、传送机构3、播种盘4、挡种板5、位移控制机构6、控制器7;传送机构3设置在机架2上;播种盘4位于传送机构3的上方,且其上开有播种孔41,用于将预播种的种子8放入其中;挡种板5位于播种盘4的下方且其上侧面贴合在播种盘4的下侧面,其上开有落种孔51,挡种板5与位移控制机构6相连接,并在位移控制机构6的控制下相对播种盘4移动,使得播种孔41与落种孔51相重合或相错开;育苗盘1位于传送机构3上并在传送机构3的传送下相对机架2移动,且育苗盘1上开有育苗凹穴11,育苗盘1可在传送机构3的传送下移动至播种盘4以及挡种板5的下方,使得育苗凹穴11与播种孔41以及落种孔51相对应;控制器7连接于传送机构3、位移控制机构6,用于控制传送机构3带动育苗盘1相对机架2移动,以及控制位移控制机构6带动挡种板5相对播种盘4移动。传送机构3在控制器7的控制下将位于其上的育苗盘1移动至播种盘4以及挡种板5的下方时,控制器7控制位移控制机构6带动挡种板5相对播种盘4移动使得播种孔41与落种孔51相重合,位于播种孔41中的种子8通过落种孔51落入育苗盘1中的育苗凹穴11中,控制器7还控制传送机构3将播种后含有种子8的育苗盘1带走,并控制位移控制机构6带动挡种板5移动,使得播种孔41与落种孔51相错开,放入播种孔41中的种子8被挡种板5阻挡在播种孔41内,如此反复的进行播种操作。由此可见,本发明在育苗盘1的上方设置播种盘4与挡种板5,通过移动挡种板5实现播种盘4上的播种孔41的开启与关闭,以便于在育苗盘1下移至其下方时开启播种孔41进行播种,本自动化播种设备操作简便、播种精密性高,不会产生种子的浪费。

如图1所示,机架2为框架结构,底端安装有滑轮,方便本自动化播种设备的移动。位移控制机构6、播种盘4均通过支撑结构与机架2相连接。

如图3-图5所示,播种盘4的上侧面开有多个沿播种盘4的纵向方向或横向方向延伸的凹槽42,播种孔41位于凹槽42的下方并与凹槽42相通。每个凹槽42中的播种孔41为多个,且沿凹槽42的延伸方向排列。播种盘4的上侧面还设置有两个集种槽43,两个集种槽43分别位于凹槽42的两端且与凹槽42相连通,用于收集预播种的种子,播种盘4的上方设置有刷种器9,刷种器9与一刷种控制机构10相连接,控制器7还连接于刷种控制机构10,控制器7控制刷种控制机构10带动刷种器9沿凹槽42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将集种槽43中的种子刷扫入凹槽42下方的播种孔41中。刷种控制机构10为电缸,通过一支撑结构连接在机架2上。在育苗盘1移动至播种盘4的下方之前,控制器7控制位移控制机构6带动挡种板5相对播种盘4移动,使得播种孔41与落种孔51相错开,控制器7再控制刷种器9沿凹槽42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将集种槽43中的种子8刷扫入凹槽42下方的播种孔41中,放入播种孔41中的种子8被挡种板5阻挡在播种孔41内,不会下落,当育苗盘1移动至播种盘4的下方时,控制器7控制位移控制机构6带动挡种板5相对播种盘4移动,使得播种孔41与落种孔51相重合,播种孔41中的种子8通过落种孔51落入育苗盘1中的育苗凹穴11中,由此实现播种的精密性控制,减少种子的浪费。刷种器9的用于刷扫的部位选用较为柔软的材质,便于对种子进行刷扫。

由于种子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如油菜,黄豆,绿豆等或其他包衣后种子外形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的包衣种,将播种孔41的孔径设计为大于预播种的种子8的最大直径,可设计成比一般种子直径大1-4mm,由此,能够适应于不同农作物的种子,便于推广。如图3-图7所示,落种孔51与播种孔41的孔径相同,且播种孔41和落种孔51的数量以及排布方式均与育苗凹穴11的数量以及排布方式相同,便于实现播种孔41的开启与关闭,并且,播种孔41和落种孔51均与育苗盘1上的育苗凹穴11对应设置,以便于将种子准确播入育苗盘1的相应育苗凹穴11中,实现播种的均匀性,有利于种子的后期发育。

如图1-图2所示,传送机构3包括传送带31、两个传动轴32、步进电机33,两个传动轴32安装在机架2的两端,传送带31设置在两个传动轴32上,步进电机33连接于控制器7,并通过传动带与传动轴32相连,在控制器7的控制下驱动传动轴32转动,传动轴32带动传送带31传送,育苗盘1位于传送带31上并随传送带31移动。机架2的两侧高于传送带31的上侧面,这样有利于在机架的两侧安装设备。位移控制机构6为电缸,在控制器7的控制下进行伸缩运动,以带动挡种板5相对播种盘4移动。传送带31的移动方向与位移控制机构6的移动方向相同或相垂直,图1-图2示例性地给出传送带31的移动方向与位移控制机构6的移动方向相同,均为左右方向移动,位移控制机构6安装于机架2上,传送带31向左或向右传送,位移控制机构6向左右移动。当然,传送带31的移动方向也可以与位移控制机构6的移动方向相垂直,传送带31向左或向右传送,位移控制机构6向前后方向移动。刷种器9根据播种盘4上集种槽43的设置位置而设定刷扫方向。图1-图2示例性地,根据播种盘4上集种槽43位于播种盘4左右侧而设置为沿左右方向移动,若集种槽43位于播种盘4前后侧,则刷种器9的刷扫方向为前后方向。如图1-图2所示,传送机构3还包括传送通道34,传送通道由两根护栏构成,且一根护栏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机架的一侧,另一根护栏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机架的另一侧,两根护栏以传送带31的传送方向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并均位于传送带31的上方,每根护栏包括一弧形段以及与其相连接的直线段,两根护栏的直线段间的间距等于育苗盘1的与传送带31的传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长度,两根护栏的弧形段间的间距大于育苗盘1的与传送带31的传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长度,育苗盘1随传送带31在两根护栏之间移动且从两弧形段之间移动至两直线段之间。由此,设置的传送通道34能够矫正育苗盘1的传送位置,保证育苗盘1被传送于播种盘4以及挡种板5的下方,使得育苗凹穴11与播种孔41以及落种孔51相对应,从而确保播种的精确性。

如图1-图2所示,机架2上还安装有传感器20,位于播种盘4的下方,与控制器7相连接,用于检测育苗盘1的位置,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器7,控制器7根据检测信号控制传送机构3带动育苗盘1相对机架2的移动以及控制位移控制机构6带动挡种板5相对播种盘4的移动。当传感器20检测到育苗盘1位于播种盘4以及挡种板5的下方时,控制器7控制位移控制机构6带动挡种板5相对播种盘4移动,使得播种孔41与落种孔51相重合,位于播种孔41中的种子8通过落种孔51落入育苗盘1中的育苗凹穴11中;随后,控制器7控制位移控制机构6带动挡种板5相对播种盘4移动,使得播种孔41与落种孔51相错开,并控制刷种器9将集种槽43中的种子8刷扫入凹槽42下方的播种孔41中,刷扫入播种孔41中的种子8被挡种板5阻挡在播种孔41内。当传感器20检测到育苗盘1位于播种盘4以及挡种板5的下方时,控制器7还控制传送机构3停止传送;当播种孔41中的种子8通过落种孔51落入育苗盘1中的育苗凹穴11中后,控制器7控制传送机构3继续传送,以此反复,来实现播种工作。图1-图2示例性地给出传送带31向右移动,将传感器20位于机架2上的正对育苗盘1停止移动进行播种时的右侧边缘位置,当其检测到育苗盘1时,即发送检测信号给控制器7。并且图1-图2示例性地给出,传送通道34的右侧端即为育苗盘1停止时的右侧边缘的位置,传感器20正对传送通道34的右侧端。传感器20可选用光电类传感器,如超声波传感器,其发射器与接收器为一体式,均设置在机架上,当其发射的超声波检测到育苗盘1并被反射接收时,即向控制器7发送检测信号。对于当传感器20检测到育苗盘1位于播种盘4以及挡种板5的下方时,控制器7还控制传送机构3停止传送,控制器7中还通过设定停止传送机构3传送的时间,以完成播种动作,时间一到,控制器7控制传送机构3继续传送。

并且,控制器7可根据停止传送机构3传送的时间的结束来控制位移控制机构6带动挡种板5相对播种盘4的移动并进行播种盘4上的刷种动作,即传送机构3停止传送的时间一到,控制器7控制位移控制机构6带动挡种板5相对播种盘4移动,使得播种孔41与落种孔51相错开,并控制刷种器9将集种槽43中的种子8刷扫入凹槽42下方的播种孔41中。另外,也可以通过传感器20对育苗盘1的位置检测来控制位移控制机构6带动挡种板5相对播种盘4的移动并进行播种盘4上的刷种动作,即当传感器20检测到育苗盘1不在播种盘4以及挡种板5的下方时,控制器7控制位移控制机构6带动挡种板5相对播种盘4移动,使得播种孔41与落种孔51相错开,并控制刷种器9将集种槽43中的种子8刷扫入凹槽42下方的播种孔41中。控制器7对刷种器9的控制待位移控制机构6带动挡种板5相对播种盘4的移动后进行,控制器7中设置延迟时间,控制器7对位移控制机构6的控制命令发起后,延迟时间开始计时,延迟时间一到,控制器7对刷种器9的控制命令发起。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育苗盘的上方设置播种盘与挡种板,通过移动挡种板实现播种盘上的播种孔的开启与关闭,以便于在育苗盘移至其下方之前将种子扫刷入播种盘上的播种孔内,并在育苗盘移至其下方时开启播种孔进行播种,还设置传送通道用于精确定位育苗盘的播种位置。本自动化播种设备操作简便、播种精密性高,不会产生种子的浪费,并且适应于不同农作物的种子,推广性强。

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