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肟菌酯和吩乙霉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8324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杀菌组合物领域,具体来说,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含有肟菌酯和吩乙霉素的杀菌组合物以及将该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的用途。



背景技术: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纹枯病在南方稻区为害严重,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施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但长期连续高剂量地施用单一的化学杀菌剂,容易造成药剂的残留、环境污染以及耐抗药性真菌发展等问题。合理的化学杀菌剂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适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延缓真菌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积极特点,杀菌剂复配或混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开发新品杀菌剂价格不断攀升,而相比之下,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与混配具有投资少、研制周期短而受到国内外重视,纷纷加大开发研制力度。

肟菌酯(Trifloxystrobin,化学名称:(2Z)-2-甲氧基亚氨基-2-[2-[[1-[3-(三氟甲基)苯基]亚乙基氨基]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是从天然产物Strobilurins中提取的、作为杀菌剂先导化合物成功地开发的一类新的含氟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等特性。肟菌酯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 酰胺类、二羧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对几乎所有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颍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除对白粉病、叶斑病有特效外,对锈病、霜霉病、立枯病、苹果黑腥病有良好的活性;因其在土壤,水中可快速降解,因此对作物安全,对环境安全。

吩乙霉素,化学名称为,N,N-二乙基吩嗪-1-甲酰胺,是一种由油菜假单胞菌经过发酵制备得到的生物杀菌剂。CN201310309701.9公开了吩乙霉素的制备方法,并公开了所述生物杀菌剂对油菜立枯病、水稻纹枯病、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等多种蔬菜和粮食作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肟菌酯和吩乙霉素是作用机理完全不同的杀菌谱,两者复配不但可以扩大杀菌谱,优势互补,同时可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从而延长单个农药活性成分的使用寿命。目前,尚未发现有关于肟菌酯和吩乙霉素复配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治效果好、能够延缓病原菌抗性产生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与提供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应用,所述杀菌组合物尤其适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苹果轮纹病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包含肟菌酯和吩乙霉素,其中,肟菌酯和吩乙霉素的重量比为20:1-1:10。

优选的,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肟菌酯和吩乙霉素的重量比为10:1-1:1。

优选的,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活性成分肟菌酯和吩乙霉素所占的重量比为1-80%,优选为5-60%。

优选的,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以辅以农药剂型加工中常规的辅助成分制备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包括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乳油、悬浮剂、悬乳剂。

优选的,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按比例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

优选的,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以加入其它农用活性成分,例如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肥料等农用活性成分。

本发明组合物的施用频率和使用量随农作物、害虫、天气情况变化而又小量变化,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剂量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直接制成成品制剂形式,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直接用于杀螨;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由单独制剂提供,使用前在桶(罐)中直接混合。本发明的浓缩物通常与水混合得到所述活性物质的浓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活性成分肟菌酯和吩乙霉素作用机理互不相同,两者复配可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同时有利于扩大防止谱;

2、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肟菌酯和吩乙霉素在一定的范围内复配,对多种病原菌的防治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以降低农药活性成分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

3、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对作物安全,且对环境友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一、制剂实施例

1、实施例1:22.6%肟菌酯·吩乙霉素可湿性粉剂(10:1)

肟菌酯 16.3%

吩乙霉素 6.3%

木质素磺酸钠 4%

亚甲基双萘磺酸盐 5%

白炭黑 15%

硅藻土 余量

所述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以及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混合,在搅拌釜中搅拌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

2、实施例2: 36%肟菌酯·吩乙霉素水分散粒剂(1:1)

肟菌酯 18%

吩乙霉素 18%

烷基苯磺酸盐 6%

EO-PO嵌段聚醚 6%

尿素 3%

阿拉伯胶 3%

高岭土 余量

所述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和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以及填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

3、实施例3: 6%肟菌酯·吩乙霉素微乳剂(7:3)

肟菌酯 4.2%

吩乙霉素 1.8%

N-甲基吡咯烷酮 1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5%

乙酸乙酯 5%

聚氧乙烯脂肪醇 4%

异丙醇 3%

去离子水 余量

所述微乳剂的制备方法为:将农药原药用溶剂、助溶剂溶解,再加入乳化剂、防冻剂、稳定剂等其它辅助成分,均匀混合,再加入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后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微乳剂。

4、 实施例4:24%肟菌酯·吩乙霉素悬浮剂(5:1)

肟菌酯 20%

吩乙霉素 4%

二丁基萘磺酸盐 4%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2%

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 3%

黄原胶 2%

有机硅酮 1%

溴硝醇 1%

乙二醇 2%

去离子水 余量

所述悬浮剂的制备方法为:先将原药混合,然后以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消泡剂等助剂和水补足混合均匀制备成混合体系,将原药加入后用砂磨机研磨2小时,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

二、室内毒力测定

为了明确肟菌酯和吩乙霉素的确切毒力,发明人对其配比进行了筛选,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肟菌酯和吩乙霉素及其复配组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设定不同浓度梯度的含有药剂的PDA平板,设置无药剂为对照,每浓度重复三次,在无菌条件下将打好的菌饼倒置于各个处理PDA平板中央后,将平板置于25℃,90%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待对照菌丝生长直径达到培养皿直径50%左右时调查结果,按照孙云沛法并借助DPS数据统计软件计算各个药剂处理的EC50值以及复配共毒系数。

增效评价标准:共毒系数(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时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肟菌酯和吩乙霉素在重量比为20:1-1:10的范围内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表现出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其中,当两者复配比例为10:1-1:1时,协同增效作用相对更明显。

三、田间药效试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实际应用效果,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药剂进行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设每个小区选择移栽1个月后的水稻田66.7m2,重复4次;分别于药后5天、10天调查防效,调查药效的方法为: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3株,记录总株数和各株病级数,检查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程度。

各药剂处理如下:(1)22.6%肟菌酯·吩乙霉素可湿性粉剂(10:1);(2)36%肟菌酯·吩乙霉素水分散粒剂(1:1);(3)6%肟菌酯·吩乙霉素微乳剂(7:3);(4)24%肟菌酯·吩乙霉素悬浮剂(5:1);(5)对比例1:30%肟菌酯悬浮剂;(6)对比例2: 1%吩乙霉素悬浮剂。

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肟菌酯和吩乙霉素复配后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优异,与单剂相比,无论在持效期和速效性上都有显著差异,表明本发明的含有肟菌酯和吩乙霉素的农药组合物复配后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有效成分使用量。另外,在用药范围内,水稻作物长势良好,未发现对水稻作物有药害产生。综上,本发明的农药组合为防治效果好,用药量低,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