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8844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稻田除草是生产上的一大难题。化学除草是控制杂草的主要手段。近年来,由于一些除草剂品种大面积单独使用,以及导致很多杂草产生抗药性,因此急需高效、低毒、经济、安全的水稻除草新型药剂。

三唑酰草胺是有日本北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开发的三唑林酮类除草剂,其作用机制为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原卟啉原氧化酶而引起细胞膜破坏,使叶片迅速干枯、死亡。芽前、芽后均可使用,主要防除水稻田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鸭舌草、节节菜等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

丙草胺属于酰胺类除草剂,作用机理为细胞分裂抑制剂,适用于水稻田防除稗草、光头稗、异型莎草、牛筋草、牛毛毡、窄叶泽泻、水苋菜、异型莎草、碎米莎草、丁香蓼、鸭舌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苄嘧磺隆为磺酰脲类稻田用广谱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主要通过根系被吸收,亦通过茎叶吸收,在杂草植株体内迅速转移,抑制生长,杂草逐渐死亡,可以有效防除一年生阔叶和莎草科杂草,对低龄稗草有一定防效。主要防除鸭舌草、眼子菜、节节菜、繁缕、雨久花、异型莎草、水莎草、碎米莎草、马齿苋等。对禾本科杂草效果差。

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单一使用时,均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且目前尚无三者混配及应用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为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的农药组合物,该农药组合物抗性分险小、防治成本低、杀草谱广、药效好、持效性俱佳、环境污染小,用于防除水稻田一年生杂草。

一种含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除草组合物以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为主要有效成分,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的质量比为0.1-30:0.5-60:0.1-40。在除草组合物中,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两者之和在除草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80%。

本发明的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的三元农药组合物中,除了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三种有效成分外,还可以添加农药上允许的助剂,配制成任意一种剂型。优选加工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水悬浮剂、油悬浮剂、乳油。

所述的农药助剂包括:崩解剂、黏合剂、分散剂、润湿剂、乳化剂、增稠剂、触变剂、防冻剂、溶剂等,这些助剂使用常用的公知的化合物。

所述含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的农药组合物,制备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三唑酰草胺1-5%、丙草胺20-60%、苄嘧磺隆5-15%、分散剂0.1-5%、湿润剂0.1-4%、填料补足。

所述含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的农药组合物,制备成水分散粒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三唑酰草胺20-30%、丙草胺10-20%、苄嘧磺隆20-40%、润湿剂1-5%、分散剂1-4%、黏合剂1-3%、崩解剂1-4%、填料补足。

所述含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的农药组合物,制备成颗粒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三唑酰草胺0.1-3%、丙草胺0.5-10%、苄嘧磺隆0.1-2%、溶剂1-5%、吸附剂1-8%、粘合剂0.5-6%,填料补足。

所述含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的农药组合物,制备成水悬浮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三唑酰草胺4-10%、丙草胺15-35%、苄嘧磺隆1-5%、分散助悬剂0.3-3%、润湿剂0.2-1%、增稠剂0.2-5%、稳定剂0.1-4%、消泡剂0.1-3%、去离子水补足。

所述含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的农药组合物,制备成油悬浮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三唑酰草胺1-8%、丙草胺5-40%、苄嘧磺隆0.5-3%、分散助悬剂0.01-3%、润湿剂0.01-1%、增稠剂0.01-5%、稳定剂0.05-4%、消泡剂0.05-3%,分散介质补足。

所述含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的农药组合物,制备成乳油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三唑酰草胺1-8%、丙草胺10-40%、苄嘧磺隆0.1-2%、乳化剂10-30%、溶剂补足。

本发明提供的除草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混用扩大除草谱、提高除草效果、降低药害、减少残留活性、延缓除草剂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s126%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三唑酰草胺1%、丙草胺20%、苄嘧磺隆5%、分散剂木质酸磺酸钠1%、湿润剂十二烷基硫酸钠0.5%、填料陶土72.5%。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备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

s250%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三唑酰草胺2%、丙草胺40%、苄嘧磺隆8%、分散剂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3%、湿润剂十二烷基硫酸钠2%、填料凹凸棒土45%。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备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

s380%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三唑酰草胺5%、丙草胺60%、苄嘧磺隆15%、分散剂聚羧酸钠4%、湿润剂烷基萘磺酸钠3%、填料硅藻土13%。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备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

s450%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水分散粒剂

三唑酰草胺20%、丙草胺10%、苄嘧磺隆20%、润湿剂聚氧乙烯基苯基醚硫酸钠1.5%、分散剂萘磺酸钠1%、黏合剂葡萄糖1%、崩解剂硫酸钠1.5%,填料滑石粉45%。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备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

s570%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水分散粒剂

三唑酰草胺25%、丙草胺15%、苄嘧磺隆30%、润湿剂烷基硫酸钠3%、分散剂聚羧酸钠2%、黏合剂淀粉2%、崩解剂硫酸铵2.5%,填料凹凸棒土20.5%。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备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

s685%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水分散粒剂

三唑酰草胺28%、丙草胺20%、苄嘧磺隆37%、润湿剂十八烷基丁二酸钠4%、分散剂苄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3%、黏合剂葡萄糖3%、崩解剂膨润土3%,填料硅藻土2%。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备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

s72%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颗粒剂

三唑酰草胺0.5%、丙草胺1%、苄嘧磺隆0.5%、溶剂苯1%、吸附剂活性白土1.5%、粘合剂1%,填料石英砂94.5%。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备本发明的颗粒剂。

s88%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颗粒剂

三唑酰草胺2%、丙草胺5%、苄嘧磺隆1%、溶剂甲苯3%、吸附剂活性白土4%、粘合剂糊精3%,填料凹凸棒土82%。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备本发明的颗粒剂。

s915%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颗粒剂

三唑酰草胺3%、丙草胺10%、苄嘧磺隆2%、溶剂二甲苯5%、吸附剂活性白土8%、粘合剂硅酸钠5%,填料石英砂67%。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备本发明的颗粒剂。

s1020%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水悬浮剂

三唑酰草胺4%、丙草胺15%、苄嘧磺隆1%、分散助悬剂亚甲基双甲基萘磺酸钠0.5%、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3%、增稠剂黄原酸胶0.2%、稳定剂环氧氯丙烷0.5%、消泡剂机械油0.5%,去离子水78%。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备本发明的水悬浮剂。

s1135%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水悬浮剂

三唑酰草胺6%、丙草胺25%、苄嘧磺隆4%、分散助悬剂木质酸磺酸钠2%、润湿剂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0.5%、增稠剂阿拉伯胶3.5%、稳定剂磷酸三丁酯2%、消泡剂硅油1.5%,去离子水55.5%。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备本发明的水悬浮剂。

s1250%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水悬浮剂

三唑酰草胺10%、丙草胺35%、苄嘧磺隆5%、分散助悬剂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3%、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增稠剂海藻酸钠4.5%、稳定剂环氧氯丙烷4%、消泡剂硅油2.5%,去离子水35%。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备本发明的水悬浮剂。

s138%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油悬浮剂

三唑酰草胺1.5%、丙草胺6%、苄嘧磺隆0.5%、分散助悬剂木质素磺酸钠0.05%、润湿剂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及其硫酸钠0.04%、增稠剂黄原酸胶0.01%、稳定剂环氧化植物油0.05%、消泡剂硅油0.05%,分散介质大豆油91.8%。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备本发明的油悬浮剂。

s1428%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油悬浮剂

三唑酰草胺4%、丙草胺22%、苄嘧磺隆2%、分散助悬剂木质素磺酸钙1.5%、润湿剂烷基萘磺酸钠0.5%、增稠剂海藻酸钠2.5%、稳定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及其盐2%、消泡剂磷酸三丁酯2%,分散介质油酸甲酯63.5%。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备本发明的油悬浮剂。

s1548%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油悬浮剂

三唑酰草胺7%、丙草胺38%、苄嘧磺隆3%、分散助悬剂木质素磺酸钠3%、润湿剂烷基萘磺酸钠1%、增稠剂阿拉伯胶4%、稳定剂环氧氯丙烷3%、消泡剂硅油2.5%,分散介质改性松脂基油38.5%。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备本发明的油悬浮剂。

s1612%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乳油

三唑酰草胺1.5%、丙草胺10%、苄嘧磺隆0.5%、乳化剂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12%、溶剂二甲苯76%。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备本发明的乳油。

s1730%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乳油

三唑酰草胺4%、丙草胺25%、苄嘧磺隆1%、乳化剂苯乙基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0%、溶剂二甲苯50%。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备本发明的乳油。

s1850%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乳油

三唑酰草胺8%、丙草胺40%、苄嘧磺隆2%、乳化剂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30%、溶剂二甲苯20%。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备本发明的乳油。

d12.5%三唑酰草胺颗粒剂

按照常规方法制得2.5%三唑酰草胺颗粒剂。

d275%苄嘧磺隆水分散粒剂

按照常规方法制得75%苄嘧磺隆水分散粒剂。

d330%丙草胺

按照常规方法制得30%丙草胺乳油。

1)室内活性测定试验

实验目的: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及不同混配组合对稗草、鸭舌草、异型莎草的除草效果,并评价了其联合作用。

供试作物:水稻(水稻苗为3-5叶期,长势良好,植株健壮,无其他病虫害)

试验对象:禾本科杂草:稗草;阔叶杂草:鸭舌草;莎草科杂草:异型莎草。

供试材料:90%三唑酰草胺原药、90%丙草胺原药、96%苄嘧磺隆原药。

试验方法:

以稗草、鸭舌草、异型莎草作为生测对象,选用未施用过除草剂、ph6.8土壤,将土壤风干过筛后,装入高6cm、直径9cm的塑料钵内,每盆播种20粒种子,盖0.5~1cm厚的细土后放在温室内培养,待杂草长至2~4叶期采用盆栽茎叶处理法(ny/t1155.4-2006),每钵喷药液1ml,每处理重复4次,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为对照。处理后试材置于温室内培养,定期观察靶标杂草的生长情况,20d后目测靶标受害症状及生长抑制情况,并称地上部分鲜重或株鲜重,以靶标鲜重抑制率评价药剂对靶标杂草的毒力作用。

具体方法参照ny/t1155.4-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除草剂第4部分:活性测定试验茎叶喷雾法进行实验,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20株,设不含药剂处理为空白对照。

三元复配联合作用评价方法参照ny/t1155.7-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除草剂第7部分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中的colby法。

设e为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混用后实测的杂草重量为对照杂草重量的百分数。

混剂的理论防效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e0=x×y×z/1002

式中,x为三唑酰草胺在某剂量下杂草重量为对照杂草重量的百分数;y为丙草胺在某剂量下杂草重量为对照杂草重量的百分数;z为苄嘧磺隆在某剂量下杂草重量为对照杂草重量的百分数;。

e-e0>10%为拮抗作用;e-e0<-10%为增效作用;e-e0值介于±10%之间为相加作用。

表1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及其混剂对稗草的防除效果

表2三唑酰草胺、苄嘧磺隆及其混剂对鸭舌草的防除效果

表3三唑酰草胺、苄嘧磺隆及其混剂对异型莎草的防除效果

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及其混配组合物对稗草、鸭舌草、异型莎草的除草效果测定结果分别见表1-3,可知三唑酰草胺、苄嘧磺隆的质量比为12+20+1.5,12+20+2.5,12+20+3.5,12+30+1.5,12+30+2.5,12+30+3.5,12+40+1.5,12+40+2.5,12+40+3.5,16+20+1.5,16+20+2.5,16+20+3.5,16+30+1.5,16+30+2.5,16+30+3.5,16+40+1.5,16+40+2.5,16+40+3.5,20+20+1.5,20+20+2.5,20+20+3.5,20+30+1.5,20+30+2.5,20+30+3.5,20+40+1.5,20+40+2.5,20+40+3.5的三元复配组合物e-e0都小于-10%,对稗草、陌上菜、异型莎草均表现为增效作用;且当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三元复配为12+20+1.5时,对稗草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其e-e0值为-18.40%;当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三元复配为20+40+3.5时,对鸭舌草的增效作用最显著,其e-e0值为-22.59%;当三唑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三元复配为16+40+1.5时,对异型莎草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其e-e0值为-16.92%。

2)田间药效试验

供试药剂:实施例1-18。

对照药剂:对比例1-3。

防治作物:水稻。

防治对象:禾本科杂草:稗草、千金子;阔叶杂草:陌上菜、鸭舌草;莎草科杂草:异型莎草、碎米莎草。

试验方法:

按照试验小区的面积,准确称量好各种药剂,并兑水稀释后,利用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均匀喷雾,喷头选用除草剂专用的扇形喷头。喷雾时,要注意将药液均匀喷施到试验小区中,做到没有漏喷、多喷的现象。

试验后分别在药后20d、40d观察杂草死亡情况,并比较各种药剂的除草活性。此外,还要在药后1~15d内观察作物的生产情况,以考察药剂对作物是否有药害。

本发明的除草试验效果见下表4(药后20d)和表5(药后40d),药剂对作物的安全性调查如表6。

表4施药后20天药效效果

表5施药后40天药效效果

表4和表5中的用量均指各制剂中有效成分的用量。从表4和表5中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对三唑酰草胺、丙草胺及苄嘧磺隆混配使用,对禾本科、阔叶科、莎草科杂草都具有显著的防效作用,增效性显著,而且持效期长。同时除草组合物用药后20天和40天后的药效明显优于单一一种有效成分单独使用的效果。

表6药剂作物安全性调查

从表6可以看出,本发明除草组合物的各小区内的水稻苗长势良好,未见任何明显药斑,说明本发明的复配药剂对水稻具有安全性。

可以知道上述实施例仅为了说明发明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不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改进和变更,这些改进和变更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