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蚂蚁诱杀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63719阅读:11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为杀虫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蚂蚁诱杀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数量最多的昆虫,世界上已知有9000多种,我国有600多种。有些蚂蚁可进入居室内,厨房、卫生间及阳台的水泥缝中,瓷砖背后,花盆附近都是它们生存的温床。蚂蚁可损害建筑物,并且会在有传染性的物体上爬行,直接携带各种微生物和病原体,在盗食时造成失误污染,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另外蚂蚁还可因叮咬人而造成皮肤过敏等严重后果。因此蚂蚁一旦进门落了户,就成了麻烦,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我们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蚂蚁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并逐渐适应了建筑密集,人口稠密的城市环境,还常常侵入室内觅食、筑巢。然而室内蚂蚁会污染食物、破坏建筑、传播细菌、叮咬人体,对人类生活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防治这种危害极其必要。

目前通常采用含有有机杀虫剂的饵料诱杀蚂蚁,例如申请公布号cn1014041517a,申请公布日2014.09.1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灭杀蚂蚁的杀虫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去离子水50-100份,乙醇15-20份,烯虫乙酯8-12份,黄豆粉20-30份,丙二醇3-6份,芝麻10-15份,胺菊酯7-14份,乙硫醇磷酸酯6-8份,生物炔丙菊酯6-9份,硫酸锌12-18份,氯氟醚菊酯2-5份,环氧琥珀酸5-8份,三氯杀虫酯1-3份,苯甲酸9-15份,聚丙烯酸15-20份。该杀虫剂配比复杂,成本高,诱食效果差,且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安全性较差。同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蚂蚁具有差异性,目前市场上的蚂蚁诱杀剂不具有这些差异性,不能灭除各种差异性蚂蚁。且死亡蚂蚁分散地面各处,以及现有产品要将杀虫药液外置(喷),混入空气中,容易被儿童或宠物误食,安全性存在隐患。技术部经过研究实验,提出研发液体蚂蚁诱杀剂开发项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蚂蚁诱杀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诱杀剂可以配合蚂蚁诱捕器,具有差异化的蚂蚁诱杀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蚂蚁诱杀剂,由以下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组成:聚乙二醇60%-68.3%,豆油8%-12%,鸡肝粉8%-12%,花生酱4%-7%,大豆卵磷脂2%-4%,丙酸5%-9%,茚虫威0.15%-0.35%,玉米糖浆0.05%-0.1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由以下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组成:聚乙二醇62%-68.3%,豆油8%-11%,鸡肝粉8%-11%,花生酱4%-7%,大豆卵磷脂2%-4%,丙酸6%-8%,茚虫威0.15%-0.35%,玉米糖浆0.05%-0.1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由以下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组成:聚乙二醇64.15%,豆油10%,鸡肝粉10%,花生酱5.5%,大豆卵磷脂3%,丙酸7%,茚虫威0.25%,玉米糖浆0.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配合蚂蚁诱捕器使用。

一种蚂蚁诱杀剂的制备方法:将鸡肝粉、大豆卵磷脂粉碎,再与聚乙二醇、豆油、花生酱、丙酸、玉米糖浆混合搅拌成膏状,调和后包装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茚虫威是最新一点高效杀虫剂。可有效防治粮、棉、果、蔬等作物上的多种害虫。茚虫威在昆虫体内被迅速转化为dcjw(n.2去甲氧羰基代谢物),由dcjw作用于昆虫神经细胞失活态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不可逆阻断昆虫体内的神经冲动传递,破坏神经冲动传递,导致害虫运动失调、不能进食、麻痹并最终死亡。

聚乙二醇无毒、无刺激性,味微苦,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并与许多有机物组份有良好的相溶性。它们具有优良的润滑性、保湿性、分散性、粘接剂、抗静电剂及柔软剂等,在化妆品、制药、化纤、橡胶、塑料、造纸、油漆、电镀、农药、金属加工及食品加工等行业中均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蚂蚁诱杀剂是具有差异化的蚂蚁诱杀剂,配合蚂蚁诱捕器使用,不仅更加彻底的灭除各种蚂蚁,且成分安全,使用中不会带来以上卫生、安全隐患,更能适应需求,推动行业产品技术革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蚂蚁诱杀剂,由以下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组成:聚乙二醇61%,豆油8.5%,鸡肝粉12%,花生酱7%,大豆卵磷脂2%,丙酸9%,茚虫威0.35%,玉米糖浆0.15%。

制备方法:将鸡肝粉、大豆卵磷脂粉碎,再与聚乙二醇、豆油、花生酱、丙酸、玉米糖浆混合搅拌成膏状,调和后包装成型。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蚂蚁诱杀剂,由以下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组成:聚乙二醇68.3%,豆油8%,鸡肝粉8%,花生酱4%,大豆卵磷脂4%,丙酸7.5%,茚虫威0.15%,玉米糖浆0.05%。

制备方法:将鸡肝粉、大豆卵磷脂粉碎,再与聚乙二醇、豆油、花生酱、丙酸、玉米糖浆混合搅拌成膏状,调和后包装成型。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蚂蚁诱杀剂,由以下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组成:聚乙二醇60%,豆油12%,鸡肝粉12%,花生酱7%,大豆卵磷脂3.8%,丙酸5%,茚虫威0.15%,玉米糖浆0.05%。

制备方法:将鸡肝粉、大豆卵磷脂粉碎,再与聚乙二醇、豆油、花生酱、丙酸、玉米糖浆混合搅拌成膏状,调和后包装成型。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蚂蚁诱杀剂,由以下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组成:聚乙二醇62%,豆油10%,鸡肝粉11%,花生酱7%,大豆卵磷脂3.7%,丙酸6%,茚虫威0.25%,玉米糖浆0.05%。

制备方法:将鸡肝粉、大豆卵磷脂粉碎,再与聚乙二醇、豆油、花生酱、丙酸、玉米糖浆混合搅拌成膏状,调和后包装成型。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蚂蚁诱杀剂,由以下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组成:聚乙二醇61%,豆油11%,鸡肝粉11%,花生酱6%,大豆卵磷脂3.7%,丙酸7%,茚虫威0.25%,玉米糖浆0.05%。

制备方法:将鸡肝粉、大豆卵磷脂粉碎,再与聚乙二醇、豆油、花生酱、丙酸、玉米糖浆混合搅拌成膏状,调和后包装成型。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蚂蚁诱杀剂,由以下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组成:聚乙二醇61%,豆油11%,鸡肝粉10%,花生酱6%,大豆卵磷脂3.7%,丙酸8%,茚虫威0.25%,玉米糖浆0.05%。

制备方法:将鸡肝粉、大豆卵磷脂粉碎,再与聚乙二醇、豆油、花生酱、丙酸、玉米糖浆混合搅拌成膏状,调和后包装成型。

实施例7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蚂蚁诱杀剂,由以下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组成:聚乙二醇64.15%,豆油10%,鸡肝粉10%,花生酱5.5%,大豆卵磷脂3%,丙酸7%,茚虫威0.25%,玉米糖浆0.1%。

制备方法:将鸡肝粉、大豆卵磷脂粉碎,再与聚乙二醇、豆油、花生酱、丙酸、玉米糖浆混合搅拌成膏状,调和后包装成型。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