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中药材栽培技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厚朴林下套种滇黄精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物间套作是集约化农业生产上一种典型的种植模式,它是在有限的时间和土地面积上收获到两种以上作物的经济产量,降低逆境和市场风险,其中心内容是提高能量利用率和物质转化率。在粮食、蔬菜、果树等作物上间作和套种已经普遍应用。近些年来,生产上相继推广了药-粮、药-果、药-药等多种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土地、光能、空气等自然资源,以达到增收的目的。但是,这些种植系统中关于养分竞争、促进作用及间作优势的研究鲜见报道。
厚朴(m.officinalissubsp.officinalis)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树皮、根皮、花、种子及芽皆可入药,以树皮为主,为著名中药。厚朴为喜光的中生性树种,落叶乔木,树冠较大,分枝少,根系发达,高可达15m~20m,叶片宽大,长圆状倒卵形,长22cm~46cm,宽15cm~24cm,干重5g~6g,容易腐烂形成优良的土壤有机质。厚朴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现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药用厚朴均为人工栽培的亚种凹叶厚朴(m.officinalissubsp.biloba),一般3~4年左右郁闭,5年以上因树干挺拔,分枝很少,适当修剪下部枝叶,可以增强下部的透射光。厚朴生长快,一般采伐期6年以上,依靠基蘖可连续多次采伐。
滇黄精(polygonatumkingianumcoll.ethemsl)又名节节高、仙人饭,百合科黄精属的药用植物,《中国药典》规定的3种原生药(黄精、多花黄精、滇黄精)之一,也是卫生部公布的87种食用药材之一。滇黄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分布浅,集中在土表5~20cm范围内,在土层较深厚、疏松肥沃、排水和保水性能较好的壤土中生长良好。滇黄精生长周期较长,根茎繁殖要3~5年才能采收,而种子繁殖的生长周期长达6~7年,净种时与其它作物争地争季节的矛盾突出。滇黄精耐阴性强,喜阴凉环境,怕强光照射,需要人工搭建遮阳网棚或在林下种植。但林间郁闭度高到一定程度后,林内光照条件较差时又不利于滇黄精生长。
有鉴于此,根据生态位原理,利用生态位重叠值非常低的两种不同中药材厚朴、滇黄精,结合南方地区的土壤和气候特性,本发明提供一种厚朴林下套种滇黄精的种植方法,有效提高了土地、光能、水、肥的利用率,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病虫为害,提高了两种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土地的产出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生态位重叠值非常低的两种不同中药材厚朴、滇黄精,结合南方地区的土壤和气候特性,提供一种基于生态位互补的中药材厚朴套种滇黄精的方法,其基本过程是:春季先种厚朴;次年11月份移栽滇黄精,利用厚朴每年的大量落叶覆盖滇黄精畦面,保水、保温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厚朴定植长的第3、4年长至3~5m,恰好给1~3年期的滇黄精前期生长提供了遮阴环境;厚朴定植的第5年以后,株高达6~8m,基部2~3m以下没有枝叶阻挡,阳光可以从厚朴两侧照射进来,既满足了滇黄精正常生长发育对光照的需求,又避免了阳光直射对滇黄精造成灼伤;滇黄精于移栽的第5年秋冬季节采挖,厚朴于定植的第7年夏季采伐,并且每株树只留一株分蘖苗继续生长;次年即厚朴定植的第8年11月份移栽滇黄精,依次重复上述过程;可连续采收3批次,此后厚朴需要利用新的种苗重新种植。该方法既节约了土地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单位土地产出率。
一种基于生态互补的中药材厚朴套种滇黄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厚朴种植
1.1选地和整地。选择南方地区海拔700~1700m、年降雨量800~1200mm、坡度25°以下、土层厚度40cm以上的坡地,坡度<6°视为平地,呈“十”字形开挖排水沟,25°≥坡度<6°者需沿等高线分段开挖反坡梯田,畦面宽150cm以上,外埂坡面留30cm左右防止塌陷,里埂排水沟宽20cm,除去林地内所有杂草和杂灌木。
种植。春季气温稳定回升后,选择2年生凹叶厚朴(m.officinalissubsp.biloba)树苗(苗高约60cm、地径5cm以上),平地按行距×株距300×180cm、台地按行距×株距200×150cm的规格种植厚朴,种植穴为60×60×50cm,表土和底土分别堆放。每穴施腐熟农家肥20~30kg、普钙1kg,与表土拌匀后施入穴底,栽时使根部舒展,盖土后压紧,浇水后再盖一层疏松细土。定植后经常浇水,直到苗成活为止。
田间管理。前2~3年内夏季松土培土,冬季掏环形沟将混合肥料填入后用土覆盖。第4年以后厚朴主要依赖滇黄精地块的下层养分,不需要额外施肥。视厚朴个别植株的生长情况,可在4~6月份施速效氮肥促进其营养生长。生长5年左右时,修剪下部枝叶以通风和透光。
再生苗。厚朴种植的第7个年头,可以采伐。采收时砍树干剥皮,在树兜基部有幼苗萌发,采伐后每株树只留一株苗继续生长。
滇黄精种植
2.1种植时间。在厚朴移栽后的第2年,于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种植滇黄精。
整地。于移栽滇黄精前,对厚朴浅耕1次,然后整细耙平,作成宽1.5m宽、高0.20m以上的畦,畦面边缘与厚朴树干基部边缘相距50cm以上,细耕后平整畦面,施农家肥1000~2000kg/亩作底肥,肥、土混匀。
种苗选择。可以选择滇黄精种子繁殖2年生的种苗,或者块茎无性繁殖的种苗。
种植。沿垂直于厚朴行向的方向开播种沟,行距50cm,腐熟羊粪1000kg/亩左右、普钙50kg/亩充分混匀,施入播种沟内,轻轻拌匀,然后再施入生物碳肥200kg/亩,然后栽种滇黄精,株距25~30cm,覆土,再用厚朴落叶完全覆盖畦面,淋透定根水。
追肥。在移栽后第2年开始,每年3~8月每月施肥(15:15:15三元复合肥)一次,25~35kg/亩,在滇黄精行间挖浅沟沟施,施后覆土,并在根部培土,以免植株倒伏情况发生。
田间管理。可安装喷灌,旱季约5天喷水淋透一次;在边行用竹杆和铁丝搭架防倒伏;注意防治叶斑病、黑斑病、锈病和蛴螬、地老虎等;每年培土一次,注意检查滇黄精露根情况,及时培土。
采收。种植5年后可采收滇黄精,采收季节以秋季为佳,挖除根茎,除去茎叶及须根,送至加工厂加工。
厚朴落叶的利用。滇黄精采收后,将未腐烂的厚朴落叶翻至土壤20cm处掩埋,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厚朴套种滇黄精双方生态位重叠值非常低,在光照、肥料等方面存在很好的互补性,在厚朴形成一定的郁闭度后种植滇黄精,保护了滇黄精免受强光灼伤;厚朴长高长大后,其顶部叶片形成了阴蔽,但下部枝叶很少,两侧透射光可以无碍通过,满足了滇黄精的生长需要。其有益效果是:利用植株高大、行距较宽的厚朴行间空地套种滇黄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土地产出率;无需搭建人工遮阳棚,利用3~4年生厚朴形成的郁闭期保护滇黄精幼苗免受日光灼伤,后期利用林间的侧向透射光增强滇黄精的光合作用,有利于光能产物的积累;将厚朴每年的落叶覆盖于滇黄精表层,降低正午温度骤然变化,减少水土流失,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厚朴和滇黄精各自根系分布深度不同,形成空间上的营养生态位互补,减少了养分竞争性,增强根系吸收矿质营养的能力,充分利用土壤营养资源,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按照上述方法,在云南省江城县国庆乡和平村(海拔1520m)和云南省墨江县孟弄镇(海拔980m)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滇黄精(种植5年)套种、净种产量分别为3890kg、4022kg,块茎多糖含量分别为13.2%、11.8%;2)厚朴(种植7年)套种、净种的株高分别为17.24m、13.65m,地径粗分别为13.32cm、11.68cm;3)滇黄精套种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较净种时分别提高46%、14%、34%和12%;4)套种条件下厚朴的化肥施用量较净种减少1/3以上;5)滇黄精套种条件下株高、节间长增加,叶片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产量略有减少,但块茎外观质量好,表皮洁白,无绿皮现象,纤维少,口感细腻,多糖含量显著提高。
本发明既有效解决了滇黄精的遮荫问题,节省了遮荫棚搭建费用,降低了种植成本,又可以同时收获厚朴和滇黄精两种中药材产品,大幅提高了土地收益,降低了种植风险。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节约土地、保护环境、收益高、风险低等优点,为滇黄精的人工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提供了新的优化方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厚朴种植
1.1选地和整地,选择南方地区海拔700~1700m、年降雨量800~1200mm、坡度25°以下、土层深厚的坡地,除去林地内所有杂草和杂灌木,开挖排水沟。
1.2种植,春季气温稳定回升后,选择2年生凹叶厚朴(m.officinalissubsp.biloba)树苗(苗高约60cm、地径5cm以上),平地按行距×株距300×180cm、台地按行距×株距200×150cm的规格种植厚朴,种植穴为60×60×50cm。每穴施腐熟农家肥20~30kg、普钙1kg。定植后经常浇水,直到苗成活为止。
1.3田间管理,前2~3年内夏季松土培土,冬季掏环形沟将混合肥料填入后用土覆盖。第4年以后厚朴主要依赖滇黄精地块的下层养分,不需要额外施肥。视厚朴个别植株的生长情况,可在4~6月份施速效氮肥促进其营养生长。生长5年左右时,修剪下部枝叶以通风和透光。
1.4再生苗,厚朴种植的第7个年头,可以采伐。采收时砍树干剥皮,在树兜基部有幼苗萌发,采伐后每株树只留一株苗继续生长。
2滇黄精种植
2.1种植时间,在厚朴移栽后的第2年,于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种植滇黄精。
2.2整地,于移栽滇黄精前,对厚朴浅耕1次,然后整细耙平,作成宽1.5m宽、高0.20m以上的畦,畦面边缘与厚朴树干基部边缘相距50cm以上,细耕后平整畦面,施农家肥1000~2000kg/亩作底肥,肥、土混匀。
2.3种苗选择,可以选择滇黄精种子繁殖2年生的种苗,或者块茎无性繁殖的种苗。
2.4种植,沿垂直于厚朴行向的方向开播种沟,行距50cm,腐熟羊粪1000kg/亩左右、普钙50kg/亩充分混匀,施入播种沟内,轻轻拌匀,然后再施入生物碳肥200kg/亩,然后栽种滇黄精,株距25~30cm,覆土,再用厚朴落叶完全覆盖畦面,淋透定根水。
2.5追肥,在移栽后第2年开始,每年3~8月每月施肥(15:15:15三元复合肥)一次,25~35kg/亩,在滇黄精行间挖浅沟沟施,施后覆土,并在根部培土,以免植株倒伏情况发生。
2.6田间管理,可安装喷灌,旱季约5天喷水淋透一次;在边行用竹杆和铁丝搭架防倒伏;注意防治叶斑病、黑斑病、锈病和蛴螬、地老虎等;每年培土一次,注意检查滇黄精露根情况,及时培土。
2.7采收,种植5年后可采收滇黄精,采收季节以秋季为佳,挖除根茎,除去茎叶及须根,送至加工厂加工。
2.8厚朴落叶的利用,滇黄精采收后,将未腐烂的厚朴落叶翻至土壤20cm处掩埋,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的通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