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化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0783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化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垂直绿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绿化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绿化开始被人们所重视,绿化植物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人们对绿化的需求逐渐增加,简单的平地绿化因占地面积较大逐渐不够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所以出现了空中绿化,比如悬挂式花盆组件和绿化幕墙等。空中绿化既可节省室内面积,又可保证植物充足的日照,所以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与景观工程之中。

授权公告号为CN204762425U、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11月18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吊挂花盆,包括花盆主体、漏水网、U形挂架、螺纹排液管、螺纹水管盖和转轴;所述花盆主体为上粗下细的不规则槽形棱台体,花盆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漏水网、螺纹排液管和螺纹水管盖;所述漏水网的下方侧边设置有具有通气孔的底部凹槽,底部凹槽的槽底连接有螺纹排液管,螺纹排液管的一端设有与其适配的螺纹水管盖;所述花盆主体与U形挂架通过转轴连接,所述U形挂架与底部凹槽形状、宽度适配。

现有技术中花盆土壤渗出的水分被贮藏在花盆底部,经观察发现花盆底部贮存水较多时,通过打开螺纹水管盖来排出所储存的水分。使用这种结构,使得土壤渗出的水分没有经过有效的利用,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化组件,其解决了浇灌植物用水无法被有效利用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利用植物土壤中渗出的水分,绿化设备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绿化组件,包括安装架和设在安装架上的盆体,所述盆体设有用于种植的种植腔,所述安装架包括安装板以及设在安装板上的至少两个放置台,不同放置台处于不同高度,盆体和放置台一一对应设置且盆体设在放置台上;每个盆体底部均设有储存腔,所述储存腔和种植腔连通设置;储存腔的底部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进水口和储存腔连通,排液管的出水口位于与之相邻的下一个放置台上的的盆体的上方,所述排液管的进水口高于其出水口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一个安装架上设置有多个放置台,达到了在空间上立体摆放花盆的目的,将植物的放置位置由地面转移到了墙壁上,节省了植物的占地面积。储存腔与种植腔连通,种植腔渗出的水会流入储存腔内,而储存腔与排液管相连通且排液管的进水口高于出水口,使得排液管会尽快将储存腔内的水通过排液管管路排出。排液管的出口设置在下一个放置台的盆体上方,则上一个盆体渗出的水会进入下一个盆体的种植腔内,这样设置使得种植用水被充分利用,减少了种植用水的浪费。

进一步优选为:安装架与墙体通过连接部相连,所述连接部固定在墙体上,所述连接部包括竖直固定在墙体上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平行设置的第三连接板,水平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下端的第二连接板;三个连接板围成连接腔,第三连接板自顶端倾斜向下设置有连接卡板,连接卡板处于连接腔内,将连接腔分为靠近第三连接板的内腔与靠近第一连接板的外腔,内腔的底部与外腔的底部连通设置;连接腔内插接有固定头,包括卡入内腔的固定卡板、与固定卡板的下端固定并卡入外腔的第三固定板,在第三固定板上端的第二固定板、以及固定在第二固定板上远离第三固定板一端的第一固定板,其中第二固定板和第二连接板平行设置且第一固定板为竖直状。

采用上述结构,安装架上设有固定头,固定头插入连接部中使得安装架和连接部相连接,从而达到使得花盆在空间上立体放置的目的。连接部通过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加以配合固定头使得安装板与连接部连接且使得安装板被连接部限位,使得安装部在竖直方向以及垂直墙壁的方向不会发生大幅度的位移。

进一步优选为:连接腔的一侧固定有封板,连接腔上与封板相对的一侧设有用于连通外环境和连接腔的开口。连接腔开口处的腔壁上设有插槽,插槽上可拆设有插板。固定头自连接腔的开口处插入连接腔内,当固定头和连接腔完全匹配卡接后,在插槽上插好插板,此时固定头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受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对称设置的插板和封板限制,固定头和连接腔的连接关系相对稳定。

采用上述结构,封板将连接腔开口的一侧封死,当固定头完全进入连接腔即固定头和连接腔完全匹配卡接后,在连接腔开口处的插槽插入插板,此时连接腔开口的另一侧也被封死。这样设置强化了连接部对安装板的限位作用,使得安装板在空间上的各个方向均不会发生大幅度的移动,使得安装架的位置更加稳定。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储存腔内底部为倾斜的斜面,斜面的最低点与排液管的进水口位于同一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储存腔的内底面设置为斜面,可以使得进入储存腔内的水沿着斜面流动,且斜面最低点与排液管进水口位于同一位置,使得进入储存腔内的水大部分都经由斜面进入排液管排出。进一步减少了储存腔内的水分积累,使得储存腔排水更加彻底,加快了储存腔内水的排出,使得储存腔内更加干净。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排液管与储存腔连接处设有用来控制排液管排水的控制阀。

采用上述结构,控制阀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排液管是否需要排出水分,并且当储存腔内水较多时也可通过控制阀调节排液管内水流量的大小。使得整个水沿着管路流动的过程更加可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用于放置排液管的加固槽,加固槽位于两个相邻的放置台之间,排液管与安装板通过加固槽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两个相邻的盆体之间的排液管可以通过加固槽限位,使得排液管不直接靠在植物上,减少了排液管对植物的有害影响。且将排液管进行限位,减弱了排液管发生的小范围的位移,使得排液管内的水不易洒出花盆种植腔范围,减少了不必要的水分浪费。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盆体的上端环绕设有用于将外环境中的水引入种植腔内的导管,所述导管上靠近种植腔的一侧等间隔设有若干小孔。

采用上述结构,当向导管内引入水时,水会沿着导管管路进行流动,且导管靠近种植腔的一侧设有若干小孔,水会在流动过程中通过小孔流出,使得浇植物所用的水较均匀地撒在种植腔内。

进一步优选为:相邻两个所述盆体之间,上方盆体的排液管的出水口与下方盆体的导管可拆相连。

采用上述结构,两相邻的盆体间可将从上方盆体中渗出的水充分通过下方盆体的导管较均匀地撒在下方的盆体的种植腔内,使得水分的利用更加有全面,减少了水分利用不均匀的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绿化组件上设有多个花盆,更加有效地利用了空间,每个花盆盆体处在不同高度,通过花盆盆底储存腔及连接在储存腔底部的排液管将处在上方的花盆排出的水通过排液管管路引至其相邻下方的花盆的种植腔内,配合盆体上端设置的带有小孔的导管,使得水分的利用更加有效,更加充分。固定在墙壁上的连接部使得安装架整体与墙体的连接更加稳定,增加了安装架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部;101、第一连接板;102、第二连接板;103、第三连接板;104、连接卡板;2、短管;3、控制阀;4、连接腔;401、内腔;402、外腔;5、固定头;501、第一固定板;502、第二固定板;503、第三固定板;504、固定卡板;6、插槽;7、插板;8、封板;9、安装架;901、安装板;902、放置台;903、加固槽;10、盆体;1001、种植腔;1002、导管;1003、小孔;11、储存腔;12、排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种绿化组件,如图3所示,包括与墙面竖直固定的第一连接板101与第一连接板101平行设置的第三连接板103,水平连接第一连接板101与第三连接板103下端的第二连接板102,三个连接板围成连接腔4,第三连接板103自顶端倾斜向下设置有连接卡板104,连接卡板104处于连接腔4内,将连接腔4分为靠近第三连接板103的内腔401与靠近第一连接板101的外腔402,内腔401的底部与外腔402的底部连通设置;连接腔4内插接有固定头5,包括卡入内腔的固定卡板504、与固定卡板504的下端固定并卡入外腔的第三固定板503,在第三固定板503上端的第二固定板502、以及固定在第二固定板502上远离第三固定板503一端的第一固定板501,其中第二固定板502和第二连接板102平行设置且第一固定板501为竖直状。

参照图1、图3,连接腔4的一侧固定有封板8,连接腔4上与封板8相对的一侧设有用于连通外环境和连接腔4的开口。第一固定板501与连接腔4的腔壁位于开口处设有插槽6,插槽6上可拆设有插板7。固定头5自开口处插入连接腔4内。第一固定板501的下端固定有安装板901,安装板901上设有至少两个放置台902,安装板901和放置台902构成安装架9。两个相邻放置台902之间,沿着竖直方向在安装板901上设有加固槽903,不同放置台902处于不同高度,每个放置台902上放置有盆体10。每个盆体10内设有种植腔1001。盆体10上端环绕设有用于将外环境中的水引入种植腔1001内的导管1002,导管1002上靠近种植腔1001的一侧等间隔设有若干小孔1003。

参照图1、图2、图3,每一个盆体下方还设有储存腔11,储存腔11底部连通设有排液管12,储存腔11内底部为倾斜斜面,斜面的最低点连通设有排液管12的进水口,排液管12与储存腔11连接处设有控制阀3,排液管12的中部放置在安装板901的加固槽903上;排液管12的出水口和与该排液管12所在放置台902相邻的下方的放置台902上盆体10的导管1002通过直径较大的短管2套接连接,排液管12的进水口高于其出水口设置。

浇水的过程:

将排液管12连接在安装板901上的加固槽903上,在排液管12出水口用短管2将排液管12与导管1002相连,打开除下方盆底排液管12上的控制阀3外所有的控制阀3。

对每一个盆体10种植腔1001内的植物浇水,当种植腔1001内渗出水进入储存腔11时,因储存腔11的斜面结构,渗出的水会进入排液管12,经排液管12排入与之相邻的下一个盆体10的导管1002内,水经导管1002相对均匀的洒在导管1002所在盆体10的种植腔1001内,以此类推至最下方的盆体10。关闭最下方盆体10排液管12上的控制阀3,当最下方的盆体10的种植腔1001渗出水时,因为与最下方盆体10的储存腔11相连的排液管12的控制阀3关闭,所以自最下方盆体10渗出的水储存在储存腔11内,最终可取小杯(图中未示出)或其他盛水容器打开最下方排液管12的控制阀3接出该储存腔11内的水循环使用,也可直接打开最下方排液管12的控制阀3将水排出。

将绿化组件安装在墙面上过程:

将第一连接板101与墙面竖直固定,将固定头5从连接腔4开口处插入连接腔4,待固定头5和连接腔4完全匹配卡接后,在插槽6内插好插板7,此时固定头5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受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板101和第三连接板103、对称设置的插板7和封板8限制,且固定头5和连接腔4的连接关系相对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