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载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610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船载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载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



背景技术:

沉水植物是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吸收水体氮、磷营养元素,增加水体溶解氧,抑制湖泊沉积物再悬浮和抑制浮游生物生长等作用;且可以为鱼类等水生动物提供饵料和栖息场所;并对于提高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因此,沉水植物广泛应用于湖泊、河道的生态修复以及水质净化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构建。沉水植物具有一定的生长周期,进入衰亡期的沉水植物会大量衰亡腐烂,并将吸收的氮、磷营养元素重新释放进入水体,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且植物腐烂释放的大量有机质将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植物残体腐烂后的腐殖质更是自来水厂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THMs)的主要前体物质,严重影响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进行科学合理的沉水植物收割,已成为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和水质净化人工湿地建设的重要管理措施。

目前,已有厂家生产出成品大型水草收割船,对大面积水域可进行机械化收割,但对于水域面积较小或河面较窄的水域,大型水草收割船则无法正常通行。同时由于大型水草收割船吃水较深,对水体扰动较大,容易引起沉积物再悬浮,短时期内对水质的影响较大,并不适用于水深较浅的水域以及水质要求高的水源地沉水植物净化单元。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船载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载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包括船体、安装在船体上的主体框架、可转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上的驱动轮、以及收割栅,所述收割栅包括呈环形的传动件和收割筋,所述传动件套在驱动轮上、并由驱动轮驱动移动,所述收割筋安装在传动件上、并与传动件的移动方向相交。

进一步地,所述收割筋有多根,且全部收割筋沿传动件的移动方向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件有多个,且全部传动件沿收割筋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收割筋与全部传动件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为齿轮,所述传动件为链条。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且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位于主体框架的两端处。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框架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有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轮安装在主动轴上,所述从动轮安装在从动轴上;所述船体上安装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与安装在主动轴上的动力轮相连,所述动力装置可带动动力轮、主动轴、及主动轮一起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框架上邻近中部处设有支撑孔,所述船体上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穿设在支撑孔中;所述主体框架上设有固定孔,所述船体上安装有具有固定栓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栓穿设在固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孔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支撑槽,且全部支撑槽沿由主体框架的前端至后端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支撑杆嵌在其中一个支撑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船体铰接,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通过固定栓与主体框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孔有多个,且全部固定孔沿由主体框架的前端至后端方向间隔分布。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船载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船载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驱动轮带传动件及收割筋移动,收割筋与水生植物缠绕、并将水生植物牵引、扯断,且随着收割筋的继续移动,将扯断后的水生植物传送至船体的对应位置,再经人工收集水生植物的残体、并将其堆放在船体上的相应位置,从而完成水生植物的收割。本实用新型中船载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方便了水生植物的收割工作,且其整体结构简单,特别是收割栅的结构设计,使得其加工成本较低,且整体体积也较小,便于该船载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在水域狭小地段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船载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船载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主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收割栅与驱动轮的配合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船体 231 支撑槽

11 支撑杆 24 固定孔

12 固定支架 25 操作杆

121 活动杆 3 驱动轮

122 固定栓 31 主动轮

13 操作平台 32 从动轮

131 导流槽 4 收割栅

2 主体框架 41 传动件

21 主动轴 42 收割筋

22 从动轴 5 动力装置

23 支撑孔 6 动力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将船体1的船首至船尾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将船体1的高度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如图2所示,将船体1的宽度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载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包括船体1、安装在船体1上的主体框架2、可转动地安装在主体框架2上的驱动轮3、以及收割栅4,收割栅4包括呈环形的传动件41和收割筋42,传动件41套在驱动轮3上、并由驱动轮3驱动移动,收割筋42安装在传动件41上、并与传动件41的移动方向相交。本实用新型中船载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驱动轮3带传动件41及收割筋42移动,收割筋42与水生植物缠绕、并将水生植物牵引、扯断,且随着收割筋42的继续移动,将扯断后的水生植物传送至船体1的对应位置,再经人工收集水生植物的残体、并将其堆放在船体1上的相应位置,从而完成水生植物的收割。本实用新型中船载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方便了水生植物的收割工作,且其整体结构简单,特别是收割栅4的结构设计,使得其加工成本较低,且整体体积也较小,便于该船载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在水域狭小地段使用。

本申请中水生植物的残体指被扯断的水生植物。船体1可供收割人员进行相应的水上操作,包括收集、堆放水生植物的残体。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轮3为齿轮,传动件41为链条,传动件41与驱动轮3相啮合。驱动轮3可带动传动件41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收割过程中,驱动轮3带动传动件4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收割筋42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本实施例中收割筋42与传动件41的移动方向相垂直,从而保证收割筋42在随传动件41移动过程中,收割筋42能顺利与水生植物缠绕、并将其扯断。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收割筋42有多根,且全部收割筋42沿传动件41的移动方向间隔分布。本实施例利用多根间隔分布的收割筋42保证本船载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的收割效率更高。

同时,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传动件41有多个,且全部传动件41沿收割筋4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本实施例中利用多个传动件41来带动收割筋42转动,保证收割筋42所受驱动力较大,进而保证收割筋42能顺利将水生植物扯断、并将其传送至船体1上。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传动件41的数量具体为三条;三条传动件41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本实施例中收割筋42由钢筋裁切而成,便于加工,降低了加工成本。且本实施例中每根收割筋42均与三条传动件41的表面焊接。另外,本实施例中传动件41具体为履带式链条,以保证传动件41与收割筋42具有良好的、牢固的焊接连接。本实施例中收割栅4呈栅栏结构,此种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加工成本较低。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轮3包括主动轮31和从动轮32,且主动轮31和从动轮32分别位于主体框架2的两端处。上述传动件41套在主动轮31和从动轮32上。本实施例利用主动轮31和从动轮32与传动件41的配合作用共同支撑起传动件41,且使得传动件41的一部分位于主体框架2的一端处,而传动件41的另一部分位于主体框架2的另一端处,进而保证收割筋42在将水生植物扯断后、且随传动件41转动过程中,能将水生植物的残体由主体框架2的一端传送至主体框架2的另一端。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主体框架2安装在船体1的前端、即船首;如图4所示,上述从动轮32和主动轮31分别位于主体框架2的前后两端处。且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主体框架2整体呈斜向设置,主体框架2的前端向下伸入至水中,以保证收割筋42随传动件41转动至该处时、能与水生植物充分缠绕并将其扯断;主体框架2的后端向上翘起、并对应于船体1的操作平台13的正上方,以保证收割筋42随传动件41转动至该处时、能将水生植物的残体传送至船体1的正上方,进而使得水生植物的残体落在操作平台13上,便于后续人工将水生植物的残体收集到船体1的船舱中,从而完成水生植物的收割及打捞工作。同时,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船体1的操作平台13上设有导流槽131,以便于落在该操作平台13上的水生植物上的水分通过该导流槽131回流至水中,从而实现水生植物的初步沥干。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导流槽131的左右两端与船体1的左右两外侧相通,且导流槽131中部向前弯折。

如图2和图3所示,主体框架2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有从动轴22和主动轴21,上述主动轮31安装在主动轴21上,从动轮32安装在从动轴22上。同时,本实施例中船体1上安装有动力装置5,动力装置5的输出端通过履带与安装在主动轴21上的动力轮6相连。在收割过程中,动力装置5的输出端带动动力轮6转动,动力轮6通过主动轴21带动主动轮31一起转动;从动轮32随主动轮31一起转动,并共同驱动传动件41及收割筋42转动。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主动轮31和从动轮32均有三个,且三个主动轮31均安装在主动轴21上、并分别与三条传动件41相啮合;三个从动轮32均安装在从动轴22上、并分别与三条传动件41相啮合。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主体框架2上邻近中部处设有支撑孔23,船体1的船首处安装有支撑杆11,支撑杆11穿设在支撑孔23中;主体框架2的后端设有固定孔24,船体1上安装有具有固定栓122的固定支架12,固定栓122穿设在固定孔24中。本实施例中利用支撑杆11与支撑孔23的配合作用,从而为主体框架2提供主要支撑作用力;同时,利用固定栓122与固定孔24的配合作用,有效防止主体框架2相对于支撑杆11转动,起到对主体框架2固定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主体框架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支撑孔23。上述支撑杆11穿设在两个支撑孔23中。同时,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支撑孔23的上侧壁上均设有多个支撑槽231,且位于同一个支撑孔23中的全部支撑槽231沿由主体框架2的前端至后端方向间隔分布,支撑杆11嵌在其中一个支撑槽231中。本实施例通过调整支撑杆11与不同的支撑槽231相配合,可实现主体框架2相对于船体1的位置调整,进而实现调整主体框架2的前端伸入至水中设定的深度,以满足不同水生植物的收割需求。本实施例中每个支撑孔23中的支撑槽231具体数量有三个,分别为高位支撑槽、中位支撑槽、低位支撑槽。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12还包括活动杆121,活动杆121的下端与船体1铰接,活动杆121的上端通过固定栓122与主体框架2相连。由于活动杆121的下端与船体1铰接,使得活动杆121与船体1间的夹角大小可自由改变,并使得与活动杆121的上端相连的固定栓122可相对于船体1转动。在上述支撑杆11与不同的支撑槽231相配合时,活动杆121与船体1的夹角可配合产生相应的改变,且固定栓122相对船体1产生相应的转动,以保证固定栓122与固定孔24保持良好的配合作用;从而使得本实施例中在调整支撑杆11与不同的支撑槽231相配合时,既能实现主体框架2相对于船体1的高度调整,也能实现主体框架2的倾斜角度的调整。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12有两个,且两个固定支架12的固定栓122分别穿设在主体框架2的左右两侧上的固定孔24中。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主体框架2的左右两侧上的固定孔24均有多个,且位于同一侧上的全部固定孔24沿由主体框架2的前端至后端方向间隔分布。本实施例在调整支撑杆11与不同的支撑槽231相配合时,可通过调整相应的固定孔24与固定栓122配合,使得主体框架2在其自身的倾斜角度不变的情况下、保持与固定栓122具有良好的连接关系,从而实现主体框架2相对于船体1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调整。同时,结合本实施例中活动杆121的下端与船体1铰接的连接关系,可根据收割需要,调整支撑杆11与不同的支撑槽231相配合,同时调整固定栓122与相应的固定孔24相配合,从而同时实现主体框架2相对于船体1的高度调整、以及主体框架2的倾斜角度的调整,以便于调整主体框架2的前端伸入至水中的合适位置、且保证主体框架2的后端位于船体1上方的设定位置。另外,也可根据需要,在保持支撑杆11与其中一个支撑槽231的配合关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固定栓122与相应的固定孔24配合,以实现主体框架2绕支撑杆11转动,即主体框架2的倾斜角度的改变。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主体框架2的后端安装有操作杆25,通过手握该操作杆25,便于人工进行上述主体框架2的倾斜角度的调整。

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1、主体框架2、主动轮31、从动轮32、传动件41、收割筋42、动力轮6、主动轴21、以及固定支架12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加工而成。且动力装置5采用防水机电设备。

本实施例中的船载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可用于收割人工湿地或生态河道中的沉水植物。收割前,操作人员可根据沉水植物的生长情况及水域水深条件,调整相应的支撑槽231与支撑杆11卡接,并调整固定栓122穿设在相应的固定孔24中,以保证主体框架2的前端伸入至水中的合适位置,且保证主体框架2的倾斜角度达到设定状态。在收割过程中,启动动力装置5,并带动收割栅4以合适的转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转动至主体框架2的前端处的收割筋42与沉水植物缠绕,并将其牵引、扯断;随着收割筋42的继续转动,将沉水植物的残体传送至主体框架2的后端处,且主体框架2的后端位于船体1的操作平台13的正上方,沉水植物的残体落在船体1的操作平台13上;利用操作平台13上的导流槽131引导沉水植物上的水分回流至水中,并实现沉水植物的残体的初步沥干;收割人员将初步沥干的沉水植物收集、并堆放在船体1的船舱中。

本实施例中船载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其收割深度及残体的输送角度,从而在保证收割速度的同时,降低船只对水体的扰动,即对水质影响较小,以保障收割后的水质要求;进而使得该船载式水生植物收割装置适合在小型河道等大型收割船无法进入的小面积浅水域作业,且适合在水源地、水质净化湿地等水质要求高的水域进行沉水植物收割的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