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沙棘组培的生根培养基及组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06326发布日期:2018-10-09 19:42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的植物再生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用于沙棘组培的生根培养基及组培方法。
背景技术
:沙棘(拉丁学名:hippophaerhamnoideslinn.)为多年生落叶果树,灌木或小乔木。其果实、果皮、叶片、树皮及其加工制品含有280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强烈的消炎、杀菌、止痛和促进组织再生的特殊功效。其中许多成分在杀死和抑制肿瘤细胞、抗辐射、抗凝血、降血压、防止血管栓塞、抗衰老、抗疲劳、增强机体活力和免疫力等方面都显示出神奇的治疗效果。沙棘枝叶茂盛、侧根发达、根蘖性极强,能迅速串根自蘖形成密集的群体,并能与放线菌、细菌、分枝杆菌等共生形成大量根瘤,具有比大豆更强的固氮能力(每公顷可固氮180kg)。此外,具有生长迅速,耐干旱,耐盐碱瘠薄,御严寒酷暑,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和适应性强等促进生态平衡的明显作用,不仅是干旱风沙地区造林绿化的先锋树种,也是重要的薪炭林和饲料林树种。所以,在当前的退耕还林、农林产业结构调整中,种植沙棘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沙棘雌雄异株,靠种子繁殖在生产上难以保持优良品种的特性;根蘖繁殖繁殖系数较低。目前生产上采用的扦插繁殖成活率也不高,还容易传播病害。相对于扦插苗,组培苗能较好地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更适合于工厂化育苗。但是现有的沙棘组培生根培养基存在生根数少,生根率低,根系活力低等缺点。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沙棘组培的生根培养基及组培方法。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沙棘组培的生根培养基,所述生根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并在其中添加nh4no3230-250mg/l,mgso4·7h2o30-35mg/l,nah2po4·h2o15-20mg/l,肌醇2-4mg/l,甘氨酸0.1-0.2mg/l,吲哚-3-乙酸0.1mg/l,蔗糖30g/l,琼脂6g/l。作为优选,所述生根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并在其中添加nh4no3240mg/l,mgso4·7h2o32mg/l,nah2po4·h2o18mg/l,肌醇3mg/l,甘氨酸0.1mg/l,吲哚-3-乙酸0.1mg/l,蔗糖30g/l,琼脂6g/l。作为优选,使用吲哚丁酸0.2mg/l替代吲哚-3-乙酸0.1mg/l。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应用上述的生根培养基进行沙棘组培的方法,将沙棘丛生苗单株切下,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待根长到3.5cm以上时,将试管苗移入灭菌后的基质中培养,获得沙棘组培苗。作为优选,所述诱导生根时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5±2℃,光照强度:2200-2600lx,光周期为16h/d。作为优选,所述诱导生根时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5℃,光照强度:2400lx,光周期为16h/d。作为优选,所述基质由珍珠岩和草炭土按照体积比1:2混合制备而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沙棘组培的生根培养基,在1/2ms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大量元素的种类和浓度,优化激素调控,优化光照等,为沙棘组培生根苗提供了营养均衡合理的生根培养基,能够促进沙棘生根苗的快速、高效和健壮生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沙棘组培的生根培养基,在1/2ms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大量元素的种类和浓度,优化激素调控,优化光照等,为沙棘组培生根苗提供了营养均衡合理的生根培养基,能够促进沙棘生根苗的快速、高效和健壮生长。具体来说,本发明的用于沙棘组培的生根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并在其中添加nh4no3230-250mg/l,mgso4·7h2o30-35mg/l,nah2po4·h2o15-20mg/l,肌醇2-4mg/l,甘氨酸0.1-0.2mg/l,吲哚-3-乙酸(iaa)0.1mg/l,蔗糖30g/l,琼脂6g/l。制备方法为:将除琼脂外的各组分混合,文火加热并不断搅拌使其溶解,用酸比如稀盐酸调节ph值至6.6-7.0之间,再加入琼脂,搅拌后进行湿热灭菌。ms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配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具体可见表1。表1本发明的沙棘组培方法如下:将沙棘丛生苗单株切下,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培养条件为:温度:25±2℃,光照强度:2200-2600lx,光周期为16h/d,获得试管苗。待根长到3.5cm以上时,将试管苗移入灭菌后的基质中培养,基质可以为市售的任意一种,优选由珍珠岩和草炭土按照体积比1:2混合制备而成,获得沙棘组培苗。实施例1本发明的用于沙棘组培的生根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并在其中添加nh4no3240mg/l,mgso4·7h2o32mg/l,nah2po4·h2o18mg/l,肌醇3mg/l,甘氨酸0.1mg/l,吲哚-3-乙酸(iaa)0.1mg/l,蔗糖30g/l,琼脂6g/l。制备方法为:将除琼脂外的各组分混合,文火加热并不断搅拌使其溶解,用酸比如稀盐酸调节ph值至6.8,再加入琼脂,搅拌后进行湿热灭菌。本发明的沙棘组培方法如下:将沙棘丛生苗单株切下,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培养条件为:温度:25℃,光照强度:2400lx,光周期为16h/d,获得试管苗。待根长到3.5cm以上时,将试管苗移入灭菌后的基质中培养,基质由珍珠岩和草炭土按照体积比1:2混合制备而成,获得沙棘组培苗。实施例2本发明的用于沙棘组培的生根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并在其中添加nh4no3230mg/l,mgso4·7h2o35mg/l,nah2po4·h2o15mg/l,肌醇4mg/l,甘氨酸0.1mg/l,吲哚-3-乙酸(iaa)0.1mg/l,蔗糖30g/l,琼脂6g/l。制备方法为:将除琼脂外的各组分混合,文火加热并不断搅拌使其溶解,用酸比如稀盐酸调节ph值至6.6,再加入琼脂,搅拌后进行湿热灭菌。本发明的沙棘组培方法如下:将沙棘丛生苗单株切下,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培养条件为:温度:23℃,光照强度:2600lx,光周期为16h/d,获得试管苗。待根长到3.5cm以上时,将试管苗移入灭菌后的基质中培养,基质由珍珠岩和草炭土按照体积比1:2混合制备而成,获得沙棘组培苗。实施例3本发明的用于沙棘组培的生根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并在其中添加nh4no3250mg/l,mgso4·7h2o30mg/l,nah2po4·h2o20mg/l,肌醇2mg/l,甘氨酸0.2mg/l,吲哚-3-乙酸(iaa)0.1mg/l,蔗糖30g/l,琼脂6g/l。制备方法为:将除琼脂外的各组分混合,文火加热并不断搅拌使其溶解,用酸比如稀盐酸调节ph值至7.0,再加入琼脂,搅拌后进行湿热灭菌。本发明的沙棘组培方法如下:将沙棘丛生苗单株切下,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培养条件为:温度:27℃,光照强度:2200lx,光周期为16h/d,获得试管苗。待根长到3.5cm以上时,将试管苗移入灭菌后的基质中培养,基质由珍珠岩和草炭土按照体积比1:2混合制备而成,获得沙棘组培苗。实施例4本发明的用于沙棘组培的生根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并在其中添加nh4no3240mg/l,mgso4·7h2o30mg/l,nah2po4·h2o18mg/l,肌醇4mg/l,甘氨酸0.2mg/l,吲哚-3-乙酸(iaa)0.1mg/l,蔗糖30g/l,琼脂6g/l。制备方法为:将除琼脂外的各组分混合,文火加热并不断搅拌使其溶解,用酸比如稀盐酸调节ph值至6.8,再加入琼脂,搅拌后进行湿热灭菌。本发明的沙棘组培方法如下:将沙棘丛生苗单株切下,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培养条件为:温度:24℃,光照强度:2300lx,光周期为16h/d,获得试管苗。待根长到3.5cm以上时,将试管苗移入灭菌后的基质中培养,基质由珍珠岩和草炭土按照体积比1:2混合制备而成,获得沙棘组培苗。实施例5本发明的用于沙棘组培的生根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并在其中添加nh4no3230mg/l,mgso4·7h2o33mg/l,nah2po4·h2o16mg/l,肌醇3mg/l,甘氨酸0.1mg/l,吲哚-3-乙酸(iaa)0.1mg/l,蔗糖30g/l,琼脂6g/l。制备方法为:将除琼脂外的各组分混合,文火加热并不断搅拌使其溶解,用酸比如稀盐酸调节ph值至7.0,再加入琼脂,搅拌后进行湿热灭菌。本发明的沙棘组培方法如下:将沙棘丛生苗单株切下,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培养条件为:温度:26℃,光照强度:2500lx,光周期为16h/d,获得试管苗。待根长到3.5cm以上时,将试管苗移入灭菌后的基质中培养,基质由珍珠岩和草炭土按照体积比1:2混合制备而成,获得沙棘组培苗。对比实施例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于沙棘组培的生根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并在其中添加nh4no3240mg/l,吲哚-3-乙酸(iaa)0.1mg/l,蔗糖30g/l,琼脂6g/l。其余步骤和具体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于沙棘组培的生根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并在其中添加mgso4·7h2o32mg/l,甘氨酸0.1mg/l,吲哚-3-乙酸(iaa)0.1mg/l,蔗糖30g/l,琼脂6g/l。其余步骤和具体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于沙棘组培的生根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并在其中添加mgso4·7h2o32mg/l,nah2po4·h2o18mg/l,肌醇3mg/l,吲哚-3-乙酸(iaa)0.1mg/l,蔗糖30g/l,琼脂6g/l。其余步骤和具体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于沙棘组培的生根培养基中,使用萘乙酸(naa)0.1mg/l替代吲哚-3-乙酸(iaa)。其余步骤和具体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于沙棘组培的生根培养基中,使用吲哚丁酸(iba)0.2mg/l替代吲哚-3-乙酸(iaa)。其余步骤和具体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于沙棘组培的生根培养基中,使用吲哚丁酸(iba)0.1mg/l和萘乙酸(naa)0.1mg/l替代吲哚-3-乙酸(iaa)。其余步骤和具体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于沙棘组培的生根培养基中,使用6-苄氨基腺嘌呤(6-ba)0.1mg/l替代吲哚-3-乙酸(iaa)。其余步骤和具体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实施例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沙棘组培方法中,培养条件为:温度:20±2℃,光照强度:2000lx,光周期为12h/d。其余步骤和具体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实施例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沙棘组培方法中,培养条件为:温度:25±2℃,光照强度:3000lx,光周期为18h/d。其余步骤和具体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以上各实施例及对比例经生根培养后按照植物组织培养常规的炼苗及移栽方法进行炼苗和移栽,其生根情况以及移栽成活率见表2。表2本发明各实施例与对比例的生根及移栽成活率数据生根数(根)根长(cm)株高(cm)移栽成活率(%)实施例110-153.7-7.08.2-10.798实施例29-133.5-6.27.8-10.497实施例39-143.5-6.67.9-10.598实施例410-133.5-6.18.0-10.697实施例59-133.6-6.37.8-10.396对比实施例14-72.1-4.15.8-8.482对比实施例25-92.3-4.26.2-8.983对比实施例35-82.0-4.35.9-8.685对比实施例43-81.7-4.25.1-7.765对比实施例58-113.2-5.97.2-9.572对比实施例64-81.9-3.75.1-7.867对比实施例73-81.5-3.65.4-7.671对比实施例87-112.1-4.36.3-8.878对比实施例96-102.0-4.25.4-7.881对表2进行分析:由对比实施例1-3中数据可以看出,在1/2ms培养基中仅添加部分组分时,生根数、根长、株高和移栽成活率都远低于本申请的培养基配方。由对比实施例4-7中数据可以看出,选择其他的一种或者多种生长调节剂的效果远低于本申请中的生长调节剂,当生长调节剂为吲哚丁酸(iba)时,生根效果仅次于本申请所使用的生长调节剂。由对比实施例8和9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其他光照条件下,效果远低于本申请所使用的光照条件。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