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改良药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8480发布日期:2018-10-12 20:0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科学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改良药剂。
背景技术
:水稻胡麻叶斑病,又称水稻胡麻斑病、胡麻叶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稻平脐蠕孢,又称稻离蠕孢(bipolarisoryzae)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20世纪,水稻胡麻叶斑病在比利时、印度、孟加拉、伊朗、菲律宾及南美洲等国家均有发生。尤其在1945年,印度孟加拉因胡麻叶斑病大发生造成水稻大面积失收,导致饿死200多万人的大饥荒。同时,在我国的湖北、吉林、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四川、北京、上海、宁夏、广西等多个省、市、自治区也发现此病。21世纪以来,在天津、河北唐、秦皇岛、昭平、唐海、广西岂宁、云南沾益等市县该病害又进一步发生,为害程度为近20年所罕见,成为一些地区晚稻的主要病害。这些地区感病田块,一般减产10~30%,严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给农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的活体生物本身或生物体代谢产物来防治农业有害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具有安全、有效、持久的特点,避免了化学防治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利用微生物代谢液作为药剂也是生物防治的一种重要方法。微生物代谢液作为一种防病措施的引用可以追溯到1877年巴斯德关于微生物拮抗作用的发现,先后将链霉素、四环素、杀猪瘟素s等用于农作为病害防治,接着开发出春雷霉素、多氧霉素灯高效低毒无公害的植物病害防治药剂。目前我国已有17中微生物杀菌剂农药登记注册,微生物农药成为了研究无公害农药的重要方向。植物表层多数是由含蜡的角膜组成,这些物质构成了低能表面,而多数农药常以水溶液形式喷施。由于药液的表面张力比这种低能面的临界表面张力高,在通常情况下,药液与植物直接接触时不易铺展的,添加润湿剂不仅能增加药液与作物的润湿作用,还有保持农药的有效浓度,增强植物的吸收,从而提高药效的重要作用。中国专利cn201510373996公开了一种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胡麻叶斑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生态治理:施用沃益多或地福来微生物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水稻根系的吸收能力;2)农业防治;3)生物控制;4)生物防治;5)物理防治;6)化学防治:药剂选用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600倍液、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并配施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面喷施;可以有效预防水稻胡麻叶斑病,同时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使水稻胡麻叶斑病平均发病率降低,产量增加,显著提高水稻等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中国专利cn201510562533公开了一种水稻抗胡麻叶斑病育种方法,该育种方法的步骤如下:(1)选择待改良粳稻材料和水稻胡麻叶斑病籼稻抗源;(2)对选择的待改良粳稻材料进行粗毒素耐性浓度的鉴定;(3)杂交获得三交f1杂交种;(4)对三交f1杂交种再进行排籼培养基花药培养;(5)花培苗单株收种获得花培家系,进一步农艺性状鉴定、胡麻叶斑病抗性筛选获得粳稻新品系。本发明的育种方法能够将籼稻内胡麻叶斑病抗性遗传物质高效而专一地渗入粳稻,3年左右即可完成水稻抗胡麻叶斑病育种,大大缩短胡麻叶斑病抗病育种周期,具有较大的育种应用价值。目前,水稻胡麻叶斑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筛选培育抗病品种和化学药剂防治。虽然抗病品种在生产上对水稻胡麻叶斑病有一定的控制和缓解,但是种质资源的狭窄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且选育周期较长,生产上品种的单一化仍令人担忧。化学药剂防治主要是施用丙森锌、代森锰锌、异稻瘟净乳油、多菌灵等控制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但是长期的使用会对非靶标生物的直接毒害,并对环境造成污染,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是的药效下降,生产上只有加大药量和施用次数,是农药用量大大提高,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寻找新型无公害的防治药剂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生物防治的益处也更加凸显。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方法中存在的周期长、耐药性及环境污染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防治胡麻叶斑病的全新生物防治药剂。针对水剂农药不易在植物表面铺展,吸附力弱,渗透性低的缺点,本发明通过复配润湿剂的加入来解决这一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改良药剂,改良药剂中各组分配比如下:枯草芽孢杆菌11~29体积份、草酸青霉水剂20~50体积份,长根金线菌发酵液20~40体积份、蓖麻籽水提物15~25体积份、盐酸黄连素2~6体积份、青蒿提取液4~18体积份、磺酸盐0.25~1体积份、乙二醇聚氧乙烯醚0.25~1体积份、咪唑啉0.25~1体积份。优选的,一种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改良药剂中各组分的体积份如下:枯草芽孢杆菌16份、草酸青霉水剂36份,长根金线菌发酵液30份、蓖麻籽水提物20份、盐酸黄连素4份、青蒿提取液11份,磺酸盐0.75份、乙二醇聚氧乙烯醚0.75份、咪唑啉0.75份。优选的,一种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改良药剂,所述磺酸盐、乙二醇聚氧乙烯醚、咪唑啉的体积比如下:磺酸盐:乙二醇聚氧乙烯醚:咪唑啉=1:1:1。优选的,所述磺酸盐为60%木质素磺酸盐水溶液,所述乙二醇聚氧乙烯醚的分子量为4000~6000道尔顿,所述咪唑啉为2-羟甲基-2-十七烷基-4,5-二氢咪唑50%水溶液。优选的,一种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改良药剂,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浓度为106~1011个/ml,所述草酸青霉水剂浓度为15~20%(w/v,g/ml),所述蓖麻籽水提物浓度为1~10mg/ml,所述盐酸黄连素浓度为2~8mg/ml。优选的,长根金线菌发酵液按如下方法制得:将长根金线菌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中27℃振荡培养16天,无菌条件下取发酵液用g4耐酸漏斗过滤得滤液,无菌滤液4℃保存备用。优选的,一种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改良药剂,青蒿提取液按如下方法制得:(1)将阴干粉碎青蒿称取600g,用纱布包好,置于提取筒中;(2)量取900ml乙醚,从提取筒中导入1l圆底烧瓶,安装好索氏提取器;(3)36℃恒温回流4h,虹吸回流5次后冷却提取液至室温;(4)将提取液真空旋转蒸发后,4℃保存备用。优选的,一种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改良药剂,蓖麻籽水提物按如下方法制备获得:将蓖麻籽破仁留籽,粉碎后称取100g,按固液比为1:35加入双蒸水,煮沸2h后趁热用150目双层筛布过滤。滤液常压下煮沸浓缩至粘稠状。将粘稠物在65℃恒温干燥,获得的褐色膏状物即为蓖麻籽水提物。本发明获得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的优选方案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体水稻平脐蠕孢的体外抑制率可达83%;预先喷施药液后可显著降低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90%以上;对胡麻叶斑病感染后的水稻喷施药液,可显著缓解水稻胡麻叶斑病的发病进程,并部分治愈,有效率可达95.5%;本发明显著提高农药主效成分水溶液的表面活性,使本发明与水稻叶面的吸附力和渗透力有较大提高,润湿剂对药剂中主效成分的抗病增效作用均在10%以上,同时,复配润湿剂与农药的主效成分有良好的复配兼容性,对药剂的药效提升有较大帮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实施例1:按如下方法配制药剂:各组分的体积份如下:一种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改良药剂中各组分的体积份如下:枯草芽孢杆菌16份、20%草酸青霉水剂36份,长根金线菌发酵液30份、蓖麻籽水提物20份、盐酸黄连素4份、青蒿提取液11份,60%木质素磺酸盐水溶液0.75份、乙二醇聚氧乙烯醚0.75份、2-羟甲基-2-十七烷基-4,5-二氢咪唑50%水溶液0.75份。主效农药成分如下:枯草芽孢杆菌16份、20%草酸青霉水剂36份,长根金线菌发酵液30份、蓖麻籽水提物20份、盐酸黄连素4份、青蒿提取液11份。配制步骤如下:(1)长根金线菌发酵液按如下方法制得:将长根金线菌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中27℃振荡培养16天,无菌条件下取发酵液用g4耐酸漏斗过滤得滤液,无菌滤液4℃保存备用。(2)青蒿提取液按如下方法制得:(1)将阴干粉碎青蒿称取600g,用纱布包好,置于提取筒中;(2)量取900ml乙醚,从提取筒中导入1l圆底烧瓶,安装好索氏提取器;(3)36℃恒温回流4h,虹吸回流5次后冷却提取液至室温;(4)将提取液真空旋转蒸发后,4℃保存备用。(3)蓖麻籽水提物按如下方法制备获得:将蓖麻籽破仁留籽,粉碎后称取100g,按固液比为1:35加入双蒸水,煮沸2h后趁热用150目双层筛布过滤。滤液常压下煮沸浓缩至粘稠状。将粘稠物在65℃恒温干燥,获得的褐色膏状物即为蓖麻籽水提物。(4)将枯草芽孢杆菌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37℃培养24h后挑取单菌落接种至5m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7℃摇床内培养24h,然后扩大接种至100ml(5%黄豆)豆浆中,37℃培养24h,计数至108/ml备用。(5)精确称取盐酸黄连素粉末,加入无菌双蒸水至浓度为5mg/ml备用。(6)按配方中的体积份数精确量取各组分,充分混匀后即得药液。实施例2:按如下方法配制药剂:(复配润湿剂比例的优选)主效农药水溶液体积份如下:一种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改良药剂中各组分的体积份如下:枯草芽孢杆菌16份、20%草酸青霉水剂36份,长根金线菌发酵液30份、蓖麻籽水提物20份、盐酸黄连素4份、青蒿提取液11份。以上药液中分别加入单独或复配润湿剂进行配制,配制方法同实施例1,润湿剂的比例见表1。表1单独或复配药剂的加入浓度和比例将配制好的1-7号药剂,与实施例1一起测量在水稻叶面上的润湿角,从而反映表面活性剂复配比例对主效农药水溶液润湿效果的影响。润湿角采用润湿角测量仪进行测定,在新鲜稻叶表面滴加药剂后立即测定初始润湿角,三分钟后测定最终润湿角。实验结果:表2复配不同比例润湿剂的药剂在水稻叶表面的润湿情况由表2结果可知,当润湿剂比例为1:1:1时,初始及最终润湿角都达到最小,润湿度达到最大,表面张力最小,最终润湿角为0说明润湿剂复配后可使药液在3分钟内达到完全铺展,吸附力达到最大。而无论是单独加入润湿剂,还是其他复配润湿剂的比例的润湿角都比实施例1高,润湿效果不及实施例1,故优选润湿剂比例为1:1:1。实施例3:配制如下成分的药液(复配润湿剂浓度的优选)主效农药水溶液体积份如下:一种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改良药剂中各组分的体积份如下:枯草芽孢杆菌16份、20%草酸青霉水剂36份,长根金线菌发酵液30份、蓖麻籽水提物20份、盐酸黄连素4份、青蒿提取液11份。上述药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复配润湿剂进行配制,60%木质素磺酸盐水溶液:乙二醇聚氧乙烯醚:2-羟甲基-2-十七烷基-4,5-二氢咪唑50%水溶液=1:1:1(体积比)配制方法同实施例1,润湿剂的浓度梯度为主效农药水溶液中加入0、0.25、0.375、0.5、0.625、0.875、1.0体积份数。将配制好的药剂,与实施例1一起测量在水稻叶面上的润湿角,从而反映表面活性剂复配浓度对主效农药水溶液润湿效果的影响。润湿角采用润湿角测量仪进行测定,在新鲜稻叶表面滴加药剂后立即测定初始润湿角,三分钟后测定最终润湿角。表3复配润湿剂浓度对药液润湿度的影响由表3可知在各润湿剂浓度均为主效农药水溶液中加入0.75体积份时,润湿角达到最小,润湿度最好。实施例4:配制如下成分的药液各组分的体积份如下:枯草芽孢杆菌11份、15%草酸青霉水剂20份,长根金线菌发酵液20份、蓖麻籽水提物15份、盐酸黄连素2份、青蒿提取液4份,60%木质素磺酸盐水溶液0.75份、乙二醇聚氧乙烯醚0.75份、2-羟甲基-2-十七烷基-4,5-二氢咪唑50%水溶液0.75份。主效农药成分如下:枯草芽孢杆菌11份、15%草酸青霉水剂20份,长根金线菌发酵液20份、蓖麻籽水提物15份、盐酸黄连素2份、青蒿提取液4份。具体配制方法见实施例1。实施例5:配制如下成分的药液各组分的体积份如下:枯草芽孢杆菌29份、17.5%草酸青霉水剂50份,长根金线菌发酵液40份、蓖麻籽水提物25份、盐酸黄连素6份、青蒿提取液18份,60%木质素磺酸盐水溶液0.75份、乙二醇聚氧乙烯醚0.75份、2-羟甲基-2-十七烷基-4,5-二氢咪唑50%水溶液0.75份。主效农药成分如下:各组分的体积份如下:枯草芽孢杆菌29份、17.5%草酸青霉水剂50份,长根金线菌发酵液40份、蓖麻籽水提物25份、盐酸黄连素6份、青蒿提取液18份。具体配制方法见实施例1。本发明中的改良药剂对胡麻叶斑病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测试及结果如下具体步骤如下:(1)分别取实施例1、4、5中配制好的药液和无菌双蒸水各2ml加入灭菌后的培养皿中,再往培养皿中倒入15mlpda液体培养基,充分混匀药液和pda培养基,验证无菌后置于4℃备用。(2)挑取保存的混合胡麻叶斑病菌接种于pda固体培养基上,25℃黑暗培养3d,待长出菌丝体并产生孢子后转接到pda液体培养基中,在25℃条件下振荡培养24h。(3)取步骤1中的待试平皿,每皿接种步骤2中的菌液50μl,25℃黑暗培养3d,3000rpm离心10min,弃去上清,烘干菌丝体至恒重后称重。(4)本实验重复四次。表4改良药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的生长抑制作用。由表4可见,未添加药剂的培养基中菌丝的生长旺盛,菌丝重量显著高于加药培养基组,且实施例1的药剂抑制效果最佳。润湿剂的加入对体外菌丝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与主效成分抑制效果相当,可能与润湿剂的体外增效作用机制有关。本发明中的改良药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的预防作用测试及结果如下:具体步骤如下:(1)挑取斜面的菌丝在新的pda固体培养基上活化3d后,取菌饼转接到pda液体培养基中,28℃,120r/min摇床黑暗培养2d,培养液匀浆5min备用。(2)分别培养蜀恢527、日本晴至三叶期;将不同品种的水稻随机分为8组进行治疗,阴性对照组喷洒无菌双蒸水,阳性对照组喷施40%异稻瘟净乳油250倍液,按每平米喷洒100ml的比例均匀喷洒,实验组喷洒实施例1、4、5中配制的药剂,按每平米喷洒50ml的比例均匀喷洒。(3)6h后用喷雾器将匀浆过的菌悬液均匀喷洒接种到各组水稻三叶期叶片上,每平米喷洒50ml菌悬液,用保鲜袋套袋保湿48h,28℃再培养7d,观察病斑形态,计算各组水稻胡麻叶斑病的发病率。发病率=产生病斑的叶片数/总叶片数x100%表5改良药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的预防作用前处理方式蜀恢527发病率(%)日本晴发病率(%)无菌双蒸水72.389.140%异稻瘟净乳油19.822.7实施例14.34.9实施例1主效成分13.917.2实施例415.317.7实施例4主效成分20.322.9实施例510.18.7实施例5主效成分15.719.1由表5的数据可见,籼稻品种蜀恢527的发病率总体高于粳稻品种日本晴,实施例1、4、5的改良药剂预处理后,无论籼稻还是粳稻,总体发病率都明显降低,总体预防作用接近或显著好与化学药剂预防组,可以很好的预防水稻胡麻叶斑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实施例1、4、5分别与各自对应的主效成分相比,发病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说明润湿剂的加入可以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的预防起到增效作用。本发明中的改良药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治疗作用测试及结果如下具体步骤如下:(1)挑取斜面的菌丝在新的pda固体培养基上活化3d后,取菌饼转接到pda液体培养基中,28℃,120r/min摇床黑暗培养2d,培养液匀浆5min备用。(2)分别培养蜀恢527、日本晴至三叶期,用喷雾器将匀浆过的菌悬液均匀喷洒接种到水稻三叶期叶片上,每平米喷洒50ml菌悬液,用保鲜袋套袋保湿48h,28℃再培养7d,观察病斑形态。(3)计算各组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感染率,将不同品种的水稻按感染率平均分为6组进行治疗,模型组不做处理,阴性对照组喷洒无菌双蒸水,阳性对照组喷施40%异稻瘟净乳油250倍液,按每平米喷洒100ml的比例均匀喷洒,实验组喷洒实施例1、4、5中配制的药剂,按每平米喷洒50ml的比例喷洒,间隔7d再按相同操作喷施各组药剂一次。(4)末次喷施药剂后28℃再培养7d,观察病斑形态,计算各组药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抑制率。抑制率=(模型组产生病斑的叶片数-实验组产生病斑的叶片数)/总叶片数x100%实验结果如下:表6改良药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的预防作用后处理方式蜀恢527抑制率(%)日本晴抑制率(%)无菌双蒸水1.91.240%异稻瘟净乳油75.981.1实施例192.895.5实施例1主效成分77.983.7实施例474.278.3实施例4主效成分63.966.6实施例582.487.7实施例5主效成分73.278.8以上结果显示,本发明对水稻胡麻叶斑病原体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可达95.5%,且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均不低于常用的化学防治药剂,最佳实施例的防治作用更是显著高于化学药剂且使用量为化学药剂的一半,显示出针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的高效防治作用。复配一定浓度和比例的润湿剂后,润湿剂对药剂中主效成分的抗病增效作用均在10%以上,通过对药剂的润湿性、吸附力和渗透力的提升,进而杀灭植物体表面和内部的病原体,显著提升药效。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一种高效的针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的生态药剂,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水稻品种的胡麻叶斑病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