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b标记的dna分子信标探针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6355阅读:24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Mgb标记的dna分子信标探针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生物医学 基因分子诊断技术技术背景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又译作分子灯塔,是一种特殊的荧光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可用于实时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数量和效率,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能定性定量的优点。分子信标用于基因诊断的原理是在寡核苷酸探针的5’和3’端分别标记报告荧光基团(reporter,R)和淬灭基团(quencher,Q),并使R和Q两个基团临近的几个碱基(4-6个)互补,而中间的序列则是能与靶DNA特异性互补的碱基序列。这样在游离情况下,荧光探针的两端互补折叠成茎环结构(stem-loop structure)。R基团与Q基团空间上非常接近,R基团经激发后射出的荧光能量能被Q基团吸收淬灭,不产生荧光信号。而当探针与靶DNA形成杂交链后,探针的中间环状部分碱基与靶DNA互补结合,迫使探针茎部的自身互补双链打开,R基团Q基团空间距离拉大,被激发后能发射出荧光信号。采用普通的Q基团标记,为了保证荧光探针在PCR扩增过程中仍能与靶DNA形成杂交链,探针必须超过PCR上下游引物长度,通常大于18个碱基。但如果探针与靶DNA互补超过18个碱基,其中一、二个碱基的改变后,其杂交双链的熔解温度(Tm)的差异较小,检测单个碱基突变或多态性(SNP)的灵敏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技术采用DNA双链小沟结合基因(minorgroovebinder,MGB)DPI3(dihydrocyclopyrroloindole tripeptide)作为淬灭基团(Q)标记于荧光探针的3’端。MGB能在探针与靶DNA杂交链末端5-6个碱基对的双链结合,提高了杂交链的Tm值和稳定性。在维持Tm值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少荧光探针中间与靶DNA互补的碱基数,通常可以缩短至13-16个碱基。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荧光探针的合成成本,而且增大了正常探针与突变探针之间Tm值的差异,提高点突变和SNP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率。
权利要求
1.寡核苷酸探针的3’端标记小沟结合基团(MGB)DPI3,5’端标记荧基团FAM.TET或Cy3等荧光物质。
2.经MGB和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与靶基因的特异性互补序列含13-16个碱基长度。
3.MGB标记寡核苷酸荧光探针应用于基因点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基因的定性、定量检测。
全文摘要
采用DNA双链小沟结合基团(MGB)DPI3作为淬分子(Q)标记寡核苷酸荧光探针的3端作为分子信标用于基因点突变或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检测。MGB能与探针与靶DNA杂交链的末端双链之间结合,提高了杂交链的双链溶解温度(Tm)值和稳定性。在维持Tm值不变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少探针与靶DNA互补的碱基数目,不仅可以降低探针合成的成本,而且增大了正常探针与突变探针之间Tm值的差异,显著提高检测基因点突变和SNP的灵敏度和准确率。
文档编号C12Q1/68GK1526828SQ0310718
公开日2004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7日
发明者王虹, 王 虹 申请人:王虹, 王 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