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苜蓿根际促生菌mjm-11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433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株苜蓿根际促生菌mjm-11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株苜蓿根际促生菌MJM-Il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苜蓿是多年生豆科植物,富含各种必要的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且作为畜牧业生产的当家草种,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种植,其栽培历史已经有2000多年,突出优点表现在饲用上为产草量高,利用年限长,再生性强,耐刈割,草质好、适口性强,营养丰富,肥田增产,保持水土等作用,是一种多功能牧草,素有“牧草之王”之美誉。苜蓿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比较耐盐的豆科牧草,但在中重度盐碱地实际栽培中其耐盐性尚需提高。我国约有盐碱地约有O. 12亿公顷,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内陆地区以及长江以北沿海地带。盐碱地的改良是世界性的难题,同时盐碱地也成了制约我国生态 环境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因子。因此了解植物盐害的机理及其应对盐胁迫的策略,对于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lant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简称 PGPR)是指自由生活在土壤或附生于植物根际的一类可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害、增加作物产量的有益菌类。接种植物根际促生菌,可使土壤中无效营养有效化,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害,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是解决土壤、水源和食品污染的根本途经,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经济有效的提高作物产量的方法。其中含ACC (I-氨基环丙烷-I-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简称ACC)脱氨酶的PGPR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ACC脱氨酶是一种有效降低逆境乙烯含量的外源促生物质,该酶在逆境条件下能减缓植物体内乙烯积累,促进植物生长,尤其是植物根部的生长,显著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增加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株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Iudwigii)菌株MJM-II。本发明提供的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Iudwigii)菌株MJM-11,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 6295。上述的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Iudwigii)菌株MJM-11在如下I) _4)至少一种中的应用也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I)制备ACC脱氨酶;2)制备吲哚乙酸;3)制备嗜铁素;4)促进植物生长;所述促进植物生长具体在盐碱胁迫条件下进行。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产物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发酵上述的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Iudwigii)菌株MJM-II,即得到产物;所述产物为ACC脱氨酶、吲哚乙酸或嗜铁素。
上述方法中,若所述产物为ACC脱氨酶时,所述发酵采用的培养基为TSB培养基和ADF培养基;其中,TSB培养基胰蛋白胨17g、大豆胨3g、NaC15g、葡萄糖2. 5g、K2HP042. 5g溶解到1000ml蒸馏水中,调整pH值至pH=7. 5。ADF 培养基=KH2PO4 4. 0g、Na2HP046 . 0g、MgSO4 · 7H20 0. 2g、FeSO4 · 7H20 0. lg、葡萄糖2. 0g、葡萄糖酸2. 0g、柠檬酸2. 0g、微量元素0. lmL、加入蒸馏水中溶解后,调整pH值至pH=7. 5,定容至1000ml,高温灭菌后加入I-氨基环丙烷-I-羧酸(ACC),使其终浓度为3. 0mmol/L· (可先配制母液 0. 5mol/L);其中,微量元素(IOOmL) =H3BO3IOmg, MnSO4Il. 2mg,ZnS04124. 6mg、CuS0478. 2mg、Mo0310mg。若所述产物为吲哚乙酸时,所述发酵采用的培养基为DF培养基或含有色氨酸的DF 培养基;其中 DF 培养基KH2P04 4. 0g、Na2HP046. 0g、MgS04 · 7H20 0. 2g,FeSO4 · 7H200. lg、葡萄糖2. 0g、葡萄糖酸2. 0g、柠檬酸2. 0g、(NH4) 2S042. 0g、微量元素0. lmL、加入蒸馏水中溶解后,调整pH值至pH=7. 5,定容至1000ml。微量元素配制同上。若所述产物为嗜铁素时,所述发酵采用的培养基为MKB培养基,其中MKB培养基(IL):酸解酪蛋白 5g,甘油 15mL,Κ2ΗΡ042· 5g,MgSO4 · 7H20 2. 5g,pH 7. 2。121°C,20min 灭菌。上述制备ACC脱氨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在所述TSB培养基中培养上述的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Iudwigii)菌株MJM-II,收集菌体,得到培养菌I ;2)将所述培养菌I接种到所述ADF培养基中诱导培养,收集诱导培养产物,即得到ACC脱氨酶。在上述制备ACC脱氨酶的方法中,步骤I)中,所述培养条件为28°C,180rpm培养12h ;步骤2)中,所述诱导培养为28°C,180rpm培养48h。上述制备ACC脱氨酶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先将所述菌体、0. lmol/L Tris-HCl(pH=8. 5)、甲苯和0. 5mol/L ACC混匀,培养,得到甲苯培养物;再将所述甲苯培养物加入0. 56mol/L HCl混匀,离心收集上清液,得到ACC脱氨酶。在上述制备ACC脱氨酶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挑取上述的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Iudwigii)菌株MJM-11于50ml TSB培养基中28°C,180rpm培养12h后,4°C离心收集菌体,用50ml DF培养基洗涤三次,将菌体转接于ADF培养基中28°C,180rpm诱导培养48h,收集诱导培养产物;将诱导培养产物离心收集菌体,再将菌体悬浮于Iml 0. lmol/L Tris-HCl(pH=7. 6)中转移至1.5ml的离心管中,1600g离心去上清,收集菌体;再重悬菌体于600 μ 10. lmol/L Tris_HCl(pH=8. 5)中,加入30 μ I甲苯漩涡震荡30s,得到甲苯细胞,向甲苯细胞中加入20μ1 0. 5mol/L ACC短暂震荡后,30°C培养15min,之后加入Iml 0. 56mol/LHCl混合震荡室温(25°C )离心5min,收集上清液,得到ACC脱氨酶。上述制备吲哚乙酸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DF培养基或所述含有色氨酸的DF培养基中培养上述的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Iudwigii)菌株MJM-II,收集发酵产物,即得到吲哚乙酸。上述制备吲哚乙酸的方法中,所述含有色氨酸的DF培养基中色氨酸的终浓度为0-500 μ g/mL,且不为 O。上述制备吲哚乙酸的方法中的培养条件为28°C,ISOrpm培养2天;上述制备吲哚乙酸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发酵产物离心,收集上清液,得到吲哚乙酸。上述制备吲哚乙酸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上述的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Iudwigii)单菌落MJM-11于DF液体培养基中28°C,180rpm培养2d,转接到添加不同浓度(0、50、100、200、500 μ g · ml/1)色氨酸的DF培养基中,280C,180rpm培养2d,收集发酵产物,然后将发酵产物8000rpm离心,收集上清液,得到IAA。上述制备嗜铁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MKB培养基中培养上述的路氏肠杆菌 (Enterobacter Iudwigii)菌株MJM-11,收集发酵产物,即得到嗜铁素。上述制备嗜铁素的方法的培养条件为28°C,180rpm培养48h ;上述制备嗜铁素的方法中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发酵产物离心,收集上清液,得到嗜铁素。上述制备嗜铁素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上述的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Iudwigii)菌株MJM-11接种于MKB培养基中,28°C摇床培养(180r · min^)48h ;收集发酵产物,发酵产物离心取上清液,得到嗜铁素。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播种前,将植物种子浸泡到上述的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Iudwigii)菌株MJM-Il菌悬液中;播种后,将上述的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Iudwigii)菌株MJM-Il菌悬液烧灌所述植物;实现促进植物生长。上述方法中,所述植物生长在盐碱胁迫条件下进行;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用的是表I指标所示的盐碱土。所述植物具体为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所述单子叶植物进一步具体为小麦或苜蓿。上述促进植物生长体现在提高发芽率、株高、根长、地上植株鲜重、地上植株鲜重干重、地下根系鲜重和/或地下根系干重。上述方法中,播种后的菌悬液浇灌植物的根部。上述播种前的菌悬液(菌悬液A)浓度为I X 1010cfu/ml ;播种后的菌悬液(菌悬液B)浓度为 lX109cfu/ml。上述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Iudwigii)菌株MJM-11菌悬液A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将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Iudwigii)菌株MJM-Il接种于LB培养基中,于28°C,180rpm条件下振荡培养24h,收集菌液,用无菌水调节菌液浓度为I X 101(lCfu/ml,得到菌悬液A。上述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Iudwigii)菌株MJM-11菌悬液B按照如下方法制备用无菌水调节菌悬液A调至浓度为lX109cfu/ml,得到菌悬液B。上述促进植物生长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播种前,将植物种子预先用10%(V/V)次氯酸钠表面消毒IOmin后用无菌水洗涤三次以上,浸泡于菌悬液A中处理Ih ;播种后,将菌悬液B均匀浇灌于植物苗根部周围。
上述菌株MJM-11 (Enterobacter ludwigii)于2012年6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Jias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保藏号为CGMCC No. 6295,分类命名为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分离得到一株苜蓿根际促生菌MJM-11,其可以合成ACC脱氨酶、IAA嗜铁素,而且可在盐碱胁迫环境中有效地促进植物营养吸收、调节植物生长以及提高植物在逆境条件下抗逆能力,该菌株可应用在作物栽培,能够增进肥效,提高产量。


图I为菌株MJM-11 (Enterobacter ludwigii )在ADF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形态图2为菌株MJM-11 (Enterobacter ludwigii)在不同色氨酸浓度下IAA合成含 量图3为菌株MJM-11 (Enterobacter ludwigii)嗜铁素定性检测平板效果4为菌株MJM-11 (Enterobacter ludwigii)在盐碱胁迫下对苜猜促生效果5为菌株MJM-11 (Enterobacter ludwigii)在盐碱胁迫下对小麦促生效果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I、苜蓿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和鉴定I、筛选(I)取Ig根际土样于50mL PAF培养基中,28°C振荡培养。该PAF培养基中含有蛋白胨,酪蛋白水解物,MgSO4, K2HPO4,甘油。(2)取ImL震荡后的PAF培养液,于50mL PAF培养基中,28°C振荡培养。(3)取ImL得到的PAF培养液,于50mL DF盐培养液中,28°C振荡培养。该DF盐培养液含有KH2PO4, Na2HPO4, MgSO4, FeSO4,葡萄糖,葡萄糖酸,柠檬酸,(NH4)2SO4, H3BO3, MnSO4, ZnSO4, CuSO4, Mo03。(4)取ImL得到的DF盐培养液,于50mL不含(NH4)2S04,但含有3mMl_氨基环丙烷-I-羧酸(ACC)的上述DF盐培养液中,28°C振荡培养。(5)取ImL得到的培养液,涂布于含3mM ACC的DF盐琼脂培养基上,28°C培养。取培养基上生长的单菌落纯化。(6)对纯化后的细菌进行编号,挑取单菌落,转接到ADF培养基上保存备用,命名为 MJM-II。2、菌落特征及菌体形态该菌株MJM-II在ADF培养基(配方见后面)上形成圆形、不透明、淡黄色、突起光滑、边缘整齐、有粘性的菌落。如图I所示。3、生理生化特征根据《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和《伯杰细菌手册》对分离出的MJM-Il进行生理生化的检测和鉴定。MJM-11 (Enterobacter ludwigii)表现出接触酶阳性,淀粉水解阳性,吲哚实验阳性。4、16S rDNA 序列分析MJM-Il的16S rDNA基因序列,见核苷酸序列表I所示。将MJM-11的16S rDNA基因序列与数Genbank据库中的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与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的 16S rDNA 基因序列的相似性达 94%。上述菌株MJM-11 (Enterobacter ludwigii)于2012年6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Jias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保藏号为CGMCC No. 6295,分类命名为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实施例2、菌株MJM-11 (Enterobacter ludwigii)在制备ACC脱氨酶中的应用I、制备ACC脱氨酶
TSB培养基胰蛋白胨17g、大豆胨3g、NaC15g、葡萄糖2. 5g、K2HP042. 5g溶解到1000ml蒸馏水中,调整pH值至ρΗ=7· 5。ADF 培养基KH2P044. 0g、Na2HP046 . 0g、MgSO4 · 7H20 0. 2g、FeSO4 · 7H20 0. lg、葡萄糖2. 0g、葡萄糖酸2. 0g、柠檬酸2. 0g、微量元素0. lmL、加入蒸馏水中溶解后,调整pH值至pH=7. 5,定容至1000ml,高温灭菌后加入I-氨基环丙烷-I-羧酸(ACC),使其终浓度为3. 0mmol/L (可先配制母液 0. 5mol/L);其中,微量元素(IOOmL) =H3BO3IOmg, MnSO4Il. 2mg,ZnS04124. 6mg、CuS0478. 2mg、Mo0310mg。无(NH4)2SO4的 DF 培养基KH2P044. 0g、Na2HP046. 0g、MgS04 ·7Η20 0. 2g、FeS04 ·7Η200. lg、葡萄糖2. 0g、葡萄糖酸2. 0g、柠檬酸2. 0g、微量元素0. lmL、加入蒸馏水中溶解后,调整pH值至pH=7. 5,定容至1000ml。微量元素配制同上。挑取由实施例I 获得的 MJM-11 (Enterobacter ludwigii) CGMCC NO. 6295 单菌落于50ml TSB培养基中28°C,180rpm培养12h后,4°C、8000g、离心IOmin离心收集菌体,用50ml无(NH4) 2S04的DF培养基洗涤三次,将菌体转接于ADF培养基中28°C,180rpm诱导培养48h,收集诱导培养产物。将诱导培养产物4°C、8000g、离心IOmin收集菌体。将菌体悬浮于Iml 0. lmol/L Tris-HCl (pH=7. 6)中转移至I. 5ml的离心管中,1600g离心5min去上清,收集菌体。重悬菌体于600μ1 0. lmol/L Tris-HCl (ρΗ=8· 5)中,加入 30 μ I 甲苯漩涡震荡30s,取其200 μ I的甲苯细胞做酶活测定(其余做蛋白测定);在甲苯细胞中加入20 μ I0. 5mol/L ACC短暂震荡后,30°C培养15min,之后加入Iml 0. 56mol/L HCl混合震荡室温(25。。)离心5min,收集上清液,得到ACC脱氨酶。空白对照为600 μ 10. lmol/L Tris-HCl(ρΗ=8· 5)中加入30μ I甲苯,再加入20 μ I 0. 5mol/L ACC短暂震荡后,30°C培养15min,之后加入Iml 0. 56mol/L HCl混合震荡室温(25°C )离心5min,收集上清液(对照)。2、ACC脱氨酶活性测定取上清液Iml与800 μ I 0. 56mol/L HCl混合,再加入300 μ I 2,4- 二硝基苯肼混合,将混合溶液30°C培养30min后,向其中加入2ml 2mol/L NaOH使其终止反应。于540nm处测得吸光值。以ImL浓度为0、0. 1,0. 3,0. 7、1和2 μ mo I -Γ1的α - 丁酮酸为标准液,力口Λ 800 μ I 0. 56mol/L HCl混合,再加入300 μ I 2,4- 二硝基苯肼混合,将混合溶液30°C培养30min后,向其中加入2ml 2mol/L NaOH使其终止反应,测540nm波长下吸光值,测定ACC标准曲线y=3. 7396x-0. 0385。以上清液(对照)为对照空白。
蛋白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311. 34 μ g/ml上清液。ACC脱氨酶的活性以在测酶体系中每毫克蛋白每小时形成α - 丁酮酸(α -RA)的量表示,单位为ymol α-KA· (mgPr ^h)'酶活性测定均扣除样品对照空白后计算,重复3次。结果显示,MJM-11 (Enterobacter ludwigii)菌株产生的ACC脱氨酶有较高的活性,高达 27. 64 μ mo I α -KA · (mgPr · h)、实施例3、菌株MJM-11 (Enterobacter ludwigii)在制备IAA合成中的应用I、制备 IAADF 培养基ΚΗ2Ρ044· 0g、Na2HP046. 0g、MgSO4 · 7H20 0. 2g、FeSO4 · 7H20 0. lg、葡萄糖2. 0g、葡萄糖酸2. 0g、柠檬酸2. 0g、(NH4)2S042. 0g、微量元素0. lmL、加入蒸馏水中溶解后, 调整pH值至pH=7. 5,定容至1000ml。微量元素配制同上。供试菌株MJM-11 (Enterobacter ludwigii)于 DF 培养基中 28°C, I8Orpm 培养 2天,再转接到添加不同浓度(0、50、100、200、500 μ gL-Trp · ml/1)色氨酸(L-Trp)的新鲜的DF培养基中,280C,180rpm培养2d,收集发酵产物。取样测得菌液的OD6tltl值,然后将其余发酵产物(菌液)室温(25°C)下8000rpm、10min,收集上清液,得到IAA。2、检测IAA含量取其500 μ I上清液加入2ml Salkowsk试剂,室温(25°C )培养20min后,于535nm处测得吸光值。用DF空白培养基相同处理作为对照调零。以不同浓度(0. 01,0. 05,0. 25、0. 5mg · mL—1) IAA标准液,相同处理测得标准曲线y=0. 1729χ-0. 0098,进行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菌株MJM-1 l(Enterobacter ludwigii)能产生卩引哚乙酸,且合成吲哚乙酸量随着L-Trp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具体在浓度为O、50、100、200 AOOygL-Trp -πιΓ1中的吲哚乙酸量分别为 3. 75,5. 40,6. 88,10. 67,17. 04 μ g(ml · OD600)'实施例4、菌株MJM-11 (Enterobacter ludwigii)在制备嗜铁素中的应用I、嗜铁素合成的定性检测铬奥醇CAS平板培养基制备CAS蓝色染液溶液A :将0. 06g CAS溶于5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IOmL Immol · L-1的FeCl3溶液(含 IOmmol · L 1 的 HCl);溶液B :将0. 073g的十六烧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bromide, HDTMA)溶于40mT,去离子水中;将溶液A着烧杯壁缓缓加入到溶液B中,轻轻晃动混匀溶液A和溶液B,得到CAS蓝色染液。溶液a 15g KH2P04、25gNaCl、50gNH4Cl 溶于 500ml 去离子水;20%的葡萄糖溶液20g葡萄糖溶于IOOml去离子水;溶液c 25gNa0H溶于150ml去离子水;酸性酪蛋白水解物溶液3g酸性酪蛋白水解物溶于27ml去离子水,应用滤膜过滤灭菌;量取IOOml溶液a与750ml去离子水混合,向其中加入32. 24gPIPES(哌嗪_1,
4-二乙磺酸;PIPES在pH小于5以下不溶,应调节溶液酸碱度在缓慢加入PIPES,并不断搅拌,最终用溶液C将溶液调到pH=6. 8),加入细菌培养专用琼脂15g,120°C、15min灭菌。待溶液冷却到50°C左右加入30ml酸性酪蛋白水解物溶液,IOml 20%的葡萄糖溶液,再缓慢加入IOOml蓝色染液,充分混匀,倒平板。按照Schwyn和Neilands的方法,将已分离保存的菌株MJM-11 (Enterobacterludwigii)接于铬奥醇CAS (chrome azurol S)培养基上,28°C培养72h,观察菌落周围的颜色变化,结果如图3所示,有橘黄色圈产生,则该菌株可产生嗜铁素。2、嗜铁素合成定量分析I)制备嗜铁素MKB 培养基(IL):酸解酪蛋白 5g,甘油 15mL,Κ2ΗΡ042· 5g,MgSO4 · 7H20 2. 5g,pH7.2。121°C,20min 灭菌。
将菌株MJM-11 (Enterobacter ludwigii)接种于MKB培养基中,28°C摇床培养(180r · Iiiirr1HSh,收集发酵产物(菌液);发酵产物lOOOrpm、IOmin离心,取上清液,得到嗜铁素。2)检测嗜铁素CAS检测液的制备I、将 0.182g CTAB 溶于 50ml 去离子水。2、将 0. 0054g FeCl · 6H20 溶于 20ml IOmM HCl 水溶液。3、将0. 0605g铬天青S溶于50ml去离子水。4、将I. 5ml步骤2得到的溶液与7. 5ml步骤3得到的溶液混合,再与6ml步骤I得到的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液。5、将 4. 307g PIPES 用 20_30ml 去离子水溶解,加入 6. 25ml 浓 HC1,调 pH 为 5. 6。6、将全部步骤4得到的溶液和全部步骤5得到的溶液混合,并用去离子水定容至溶 IOOml ο以1:1的体积比向上清液中加入CAS检测液,充分混匀。静止Ih后,630nm处测吸光值(A),去离子水与CAS检测液等体积混合测得的Ar为对照,A/Ar代表样品中嗜铁素的相对含量。该值越低,表明嗜铁素含量越高。结果MJM-11 (Enterobacter ludwigii)的 A/Ar 为 I. 11 ;表明 MJM-11(Enterobacterludwigii)可以合成嗜铁素。实施例5、菌株MJM-11 (Enterobacter ludwigii)在盐碱胁迫下对植物促生的盆栽实验一、菌株MJM-11 (Enterobacter ludwigii)在盐碱胁迫下对苜猜促生的盆栽实验本发明所用土样均取自黑龙江省大庆市采油厂附近盐碱土。采集样品时在每个区域内设置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IX Im2,收集表层土壤((T20cm), 土壤混合后,装入事先准备好的干净保鲜袋中,迅速将土样带回实验室,土壤经碾碎,混匀,风干后过筛保存。供试土壤的理化性质见表I。表I供试土壤理化性质
权利要求
1.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ludwigii)菌株 MJM-11,其保藏编号为 CGMCCNo. 6295。
2.权利要求I所述的路氏肠杆菌(Enterobaacterludwigii)菌株MJM-Il在如下I) -4)至少一种中的应用 1)制备ACC脱氨酶; 2)制备吲哚乙酸; 3)制备嗜铁素; 4)在盐碱胁迫下促进植物生长。
3.一种制备产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发酵权利要求I所述的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菌株MJM-11,即得到产物;所述产物为ACC脱氨酶、卩引哚乙酸或嗜铁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产物为ACC脱氨酶时,所述发酵采用的培养基为TSB培养基和ADF培养基; 若所述产物为吲哚乙酸时,所述发酵采用的培养基为DF培养基或含有色氨酸的DF培养基; 若所述产物为嗜铁素时,所述发酵采用的培养基为MKB培养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备ACC脱氨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所述TSB培养基中培养权利要求I所述的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ludwigii)菌株MJM-II,收集菌体,得到培养菌I ; 2)将所述培养菌I接种到所述ADF培养基中诱导培养,收集诱导培养产物,即得到ACC脱氨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备吲哚乙酸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DF培养基或所述含有色氨酸的DF培养基中培养权利要求I所述的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菌株MJM-11,收集发酵产物,即得到吲哚乙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有色氨酸的DF培养基中色氨酸的终浓度为0-500 u g/mL,且不为O。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备嗜铁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MKB培养基中培养权利要求I所述的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菌株MJM-11,收集发酵产物,即得到嗜铁素。
9.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播种前,将植物种子浸泡到权利要求I所述的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菌株MJM-Il菌悬液中;播种后,将权利要求I所述的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菌株MJM-II菌悬液烧灌所述植物;实现促进植物生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植物生长在盐碱胁迫条件下进行; 所述植物具体为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 所述单子叶植物进一步具体为小麦或苜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苜蓿根际促生菌MJM-11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菌株MJM-11,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6295。上述的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菌株MJM-11在如下1)-4)至少一种中的应用1)制备ACC脱氨酶;2)制备吲哚乙酸;3)制备嗜铁素;4)在盐碱胁迫下促进植物生长。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分离得到一株苜蓿根际促生菌MJM-11,其可以合成ACC脱氨酶、IAA嗜铁素,而且可在盐碱胁迫环境中有效地促进植物营养吸收、调节植物生长以及提高植物在逆境条件下抗逆能力。
文档编号C12P17/10GK102796684SQ20121027895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7日
发明者郭长虹, 马嘉敏, 康慧颖, 蔡洪生, 谢宝明 申请人:哈尔滨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