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面皮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436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面皮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制造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面皮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作面条的过程中,要经过和面一压面一卷面一切面,最终获得面条。虽然现在的面条已经不必依赖纯手工制作完成全部的流程,但是目前替代人工进行操作的机器大多为和面机和压面机。而后续的面皮卷绕工作由于相对简单、省力,所以基本保留着人工操作的模式。卷面,是当面团压制形成面皮后,为方便后续的加工取材而将面皮绕制成卷的操 作工序。如果面条需要大量生产,卷面还能够保证面皮的表面平整,不会产生褶皱。由于褶皱处的面皮不均匀,会影响面条的口感,降低面条的质量,所以压制的面皮需要及时收集成卷。为了能够获取卷绕的面皮,工作人员往往会在压面机的出料口处等待面皮的成型,然后完成卷绕工作。但这样出现的问题是,当人工进行面皮卷绕时,如果卷绕速度小于压面机的出料速度,则面皮很容易造成漏卷,即面皮在压面机的出料口处造成堆积,进而产生褶皱;如果卷绕速度大于压面机的出料速度,则面皮很容易被拉扯撕裂,撕裂的面皮对后续制作面条的连续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处理方法则一般是将面皮重新压制再次卷绕,故影响整个生产的效率。若是熟练的操作人员,虽然能够使卷绕速度与出料速度基本保持一致,但由于一个操作人员一般只能负责一台机器,所以劳动力得不到有效利用,同样制约着生产效率,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面皮卷绕装置,能够实现面皮的自动卷绕,同时使面皮的输送速度与卷绕速度保持一致,提高面皮的卷绕质量。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面皮卷绕装置,包括固定在支座上的面皮传输机构和卷皮机构,其中,面皮传输机构包括覆盖有输送带且相互平行的主动辊以及从动辊组,所述主动辊外接有动力装置对应输送带输送方向的首端,所述从动辊组通过输送带摩擦传动对应输送方向的末端;所述卷皮机构包括卷皮辊以及支承架,支承架通过支座固定在输送带末端的两侧,支承架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支承架的下端靠近输送带末端的位置处设有限位部件,所述卷皮辊的两端搭设在支承架上且与从动辊组平行,卷皮辊的初始位置通过限位部件的限位处于支承架的下端,卷皮辊可沿支承架的支承面上下滚动;卷皮辊与输送带之间以面皮为介质保持接触。进一步,所述面皮传输机构还包括两个相同转臂,转臂之间通过拉杆连接固定;所述转臂之间的距离大于输送带的宽度;所述转臂上设置有支承轴,该支承轴的两端伸出转臂通过支承座固定在所述支座上;所述转臂包括三个顶点,其中两个顶点之间的转臂为一个内凹的弧形;所述转臂上的三个顶点分别对应套接有从动辊,并与从动辊形成间隙配合,转臂位于从动辊的两端;所述转臂可带动从动辊绕支承轴同步转动;所述转臂转动的初始位置为转臂上弧形的一侧与所述主动辊相对,转臂转动的结束位置为转臂上弧形的一侧与所述主动辊相背;所述从动辊、拉杆以及支承轴相互平行。 进一步,所述支座上设置有限位销,该限位销位于所述转臂弧形一侧的转动轨迹上,用于限制转臂转动的结束位置。进一步,所述转臂转动的初始位置,其弧形一侧对应覆盖的输送带与位于初始位置的卷皮辊外圆周形成局部包裹。进一步,所述局部包裹的卷皮辊外圆周占卷皮辊整体的1/2。进一步,所述支承架的下段为直线形,上段为弧形。进一步,所述支承架的下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所述支承架的上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从30°渐变到15°。进一步,所述限位部件为支承架下端延伸出的弯曲部,该弯曲部的弯曲处与位于初始位置卷皮辊的外圆周相切。进一步,所述支承架相对的一侧设有滑道,该滑道的轨迹与支承架相同,所述卷皮辊的两端搭设在该滑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在面皮传输机构的输送方向末端设置有卷皮机构,卷皮机构中的支承架与水平面之间具有一定夹角,所以搭设在支承架上的卷皮辊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与输送带接触,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保证了卷皮辊的转动与输送带的输送速度相一致。同样因为夹角和摩擦力的原因,承载在输送带上的面皮可以自动缠绕至卷皮辊上。所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面皮自动缠绕以及速度的一致性,进而保证了面皮的质量。

图I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开始前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完成后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转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A剖视图。图中1、支承架,2、卷皮辊,3、转臂,4、支承轴,5、输送带,6、主动辊,7、皮带轮,8、从动辊,9、支座,10、弯曲部,U、拉杆,12、六角螺母,13、支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路是,设置一个能够相互配合转动的面皮传输机构以及卷皮机构,使面皮传输机构带动卷皮机构同步转动,以此实现面皮的自动卷绕,以及面皮输送与卷绕速度的一致性,避免由于速度不一致而造成的面皮褶皱或撕裂,保证面皮的卷绕质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I至图3,一种自动面皮卷绕装置,包括固定在支座9上的面皮传输机构和卷皮机构。其中,面皮传输机构包括传动辊以及覆盖在传动辊上的输送带5,传动辊包括相互平行的主动辊6和从动辊组。主动辊6上设置有皮带轮7,用于与动力装置连接,以此来为整个面皮传输机构提供动力。从动辊组由于与输送带5之间具有摩擦力,所以能够与主动辊6保持同步转动。由此可知,主动辊6对应输送带5输送方向的首端,从动辊组则是对应输送带5输送方向的末端。卷皮机构是包括卷皮辊2以及支承架1,支承架I通过支座9固定在输送带5输送方向末端的两侧,支承架I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为了在卷绕过程中不让面皮在卷皮辊2上压得太紧,所以将支承架I下段设置为直线形、上段设置为弧形的结构。支承架I的下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上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从30°渐变到15°。卷皮辊2的两端则是搭设在支承架I上,方便在卷绕过程中沿支承架I移动。卷皮辊2与从动辊组始终保持平行。为了保持卷皮辊2在支承架I上移动的稳定性,所以在支承架I相对的一侧设有滑道,该滑道的轨迹与支承架I相同,卷皮辊2的两端便搭设在该滑道上。在卷皮的过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卷皮辊2通过滑道沿支承架I的支承面进行上下滚动移动。由于卷皮辊2为圆柱体,同时也因为支承架I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夹角,所以在未进行卷绕的状态下,卷皮辊2通过自身的重力位于支承架I的下端,如图I所示。同时,为了保证卷皮辊2不会脱离支承架I滚落到输送带5上,在支承架I的下端靠近输送带5末端的位置处设有限位部件。在整个卷绕过程中,卷皮辊2与输送带5之间以面皮为介质始终保持接触。从图I至图3中,可以看出限位部件为支承架I下端延伸出的一段弯曲部10,该弯曲部10的弯曲处与位于初始位置的卷皮辊2外圆周相切。参见图4和图5,为了能够让面皮在采用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更加顺利的完成整个过程的自动上卷,所以在本实用新型中的面皮传输机构还设置了引导机构,该引导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两个相同的转臂3。为了使两个转臂3实现同步工作,所以两个转臂3之间通过两个相互平行的拉杆11连接,两个转臂3对应设置在两个拉杆11的两端,通过六角螺母12的旋紧实现拉杆11拉紧固定转臂3的目的。两个转臂3对应设置是指两个转臂3上至少有三个不属于同一直线上的点,其位置相同且对应。为了保证面皮输送机构的顺利传输,两个转臂3之间的距离一定是大于输送带5的带宽。为了节省空间两个转臂3之间的距离稍大于输送带5的带宽即可。转臂3具有引导功能其重点在于结构的设置。转臂3包括三个顶点,其中两个顶点之间的转臂3为一个内凹的弧形。转臂3上的三个顶点分别对应套接有从动辊8。转臂3位于从动辊8的两端,三个从动辊8均与转臂3形成间隙配合。转臂3上还设置有支承轴4,该支承轴4的两端伸出转臂3通过支承座13固定在支座9上。由于转臂3上设置有支承轴4,所以转臂3可带动从动辊8绕支承轴4同步转动。为了实现转臂3带动面皮传输机构对面皮的引导工作,所以转臂3转动的初始位置为转臂3上弧形的一侧与主动辊6相对,即图I中转臂3所处的位置;转臂3转动的结束位置则为转臂3上弧形的一侧与所述主动辊6相背,即图3中转臂3所处的位置。在转臂3位于初始位置时,转臂3弧形一侧对应覆盖的输送带5与位于初始位置的卷皮辊2外圆周形成局部包裹,被局部包裹的卷皮辊2外圆周占卷皮辊2整体的1/2左右,如图I所示。当转臂3位于结束位置时,转臂3上覆盖的输送带5为平直状态,与卷有面皮的卷皮辊2相切,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输送带5的长度一定,所以转臂3在转动的初始位置,通过卷皮辊2的卡紧会自行限位。但是当卷绕开始后,则必须对转臂3采用一定的限位装置,以防止转臂3的过度转绕。在支座9上固定限位销,限位销的位置处于转臂3弧形一侧的转动轨迹上,以此便能够限制转臂3转动的结束位置。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当面皮卷绕初始时,输送带5会承载面皮的端头进入输送带5被包裹的卷皮辊2之间,面皮通过转臂3的弧形一侧引导上升,直至面皮的端头位于初始位置卷皮辊2的上方。此时,面皮虽然脱离引导,但是由于初速度和重力的共同作用,面皮实现了在卷皮辊2上的初步卷绕。在面皮卷绕的过程中,要使面皮自动卷绕,即卷绕在卷皮辊2上的面卷能够转动,则输送带5与面卷之间需要产生一个转动力矩,并且该转动力矩应当大于卷皮辊2在支承架I上的滚动阻力。所以支承架I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这样才能够使面卷与输送带5之间始终具有摩擦力。随着面卷的不断增大,面卷对输送带5的摩擦力也会增加;由于面卷的半径增大,转动力矩也在变大;同时由于面卷重量增大,卷皮辊2在支承架I上的滚动阻力也会增大。因为转动力矩是圆周力与面卷半径的乘积,所以转动力矩比滚动阻力增加速度要快得多。因此,本实用新型将支承架I倾斜设置,为面皮的自动卷绕提供了必要条件。在面皮卷绕到一定程度后,操作人员根据所需面卷的大小,切断面皮将卷皮辊2从支承架I上取下即可。整个面皮的自动卷绕过程完成。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 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面皮卷绕装置,包括固定在支座上的面皮传输机构和卷皮机构,其中,面皮传输机构包括覆盖有输送带且相互平行的主动辊以及从动辊组,所述主动辊外接有动力装置对应输送带输送方向的首端,所述从动辊组通过输送带摩擦传动对应输送方向的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皮机构包括卷皮辊以及支承架,支承架通过支座固定在输送带末端的两侧,支承架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支承架的下端靠近输送带末端的位置处设有限位部件,所述卷皮辊的两端搭设在支承架上且与从动辊组平行,卷皮辊的初始位置通过限位部件的限位处于支承架的下端,卷皮辊可沿支承架的支承面上下滚动;卷皮辊与输送带之间以面皮为介质保持接触。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自动面皮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皮传输机构还包括两个相同转臂,转臂之间通过拉杆连接固定;所述转臂之间的距离大于输送带的宽度;所述转臂上设置有支承轴,该支承铀的两端伸出转臂通过支承座固定在所述支座上;所述转臂包括三个顶点,其中两个顶点之间的转臂为一个内凹的弧形;所述转臂上的三个顶点分别对应套接有从动辊,并与从动辊形成间隙配合,转臂位于从动辊的两端;所述转臂可带动从动棍绕支承轴同步转动;所述转臂转动的初始位置为转臂上弧形的一侧与所述主动棍相对,转臂转动的结束位置为转臂上弧形的一侧与所述主动辊相背;所述从动辊、拉杆以及支承轴相互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面皮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上设置有限位销,该限位销位于所述转臂弧形一侧的转动轨迹上,用于限制转臂转动的结束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面皮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转动的初始位置,其弧形一侧对应覆盖的输送带与位于初始位置的卷皮辊外圆周形成局部包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面皮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包裹的卷皮辊外圆周占卷皮辊整体的1/2。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自动面皮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架的下段为直线形,上段为弧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面皮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架的下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 ,所述支承架的上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从30°渐变到15°。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自动面皮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为支承架下端延伸出的弯曲部,该弯曲部的弯曲处与位于初始位置卷皮辊的外圆周相切。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自动面皮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架相对的一侧设有滑道,该滑道的轨迹与支承架相同,所述卷皮辊的两端搭设在该滑道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面皮卷绕装置,包括固定在支座上的面皮传输机构和卷皮机构,面皮传输机构包括覆盖有输送带且相互平行的主动辊以及从动辊组,卷皮机构包括卷皮辊以及支承架,支承架固定在输送带末端的两侧,支承架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卷皮辊的两端搭设在支承架上且与从动辊组平行,卷皮辊的初始位置在支承架的下端,卷皮辊可沿支承架的支承面上下滚动。本实用新型由于在面皮传输机构的输送方向末端设置有卷皮机构,卷皮机构中的支承架与水平面之间具有一定夹角,所以卷皮辊能够与输送带输送速度相一致,承载在输送带上的面皮可以自动缠绕至卷皮辊上。实现了面皮自动缠绕以及速度的一致性,进而保证了面皮的质量。
文档编号A21C3/06GK202697581SQ2012203701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7日
发明者伍元林 申请人:四川五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