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间歇浸没组织培养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3958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植物间歇浸没组织培养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间歇浸没组织培养装置,包括组培瓶、分液器、营养液储液容器和机械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机械控制箱包括一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营养液储液容器、电动机、与电动机同轴设置的第一小齿轮、与第一小齿轮啮合的第一大齿轮、与第一大齿轮同轴设置的第二小齿轮,与第二小齿轮啮合的第二大齿轮、与第二大齿轮同轴设置的盘形凸轮、以及一端与盘形凸轮连通的凸轮从动件,而凸轮从动件的另一端则形成有压缩件,所述的压缩件伸入到伸缩囊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电动机动力能耗低、噪音小;营养液传输完全封闭,工作时污染概率小;占用空间小,节约了培养空间,降低了组培成本。
【专利说明】植物间歇浸没组织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组织培养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采用电动机动力驱动,达到间歇浸没培养外植体目的的组织培养装置,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自诞生至今,广泛应用于作物育种、花卉、果树、蔬菜、林木及中草药的脱毒和快繁方面,具有其他技术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已成为现代生物技术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0003]目前,采用液体培养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中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固体、半固体培养方式。液体培养具有降低成本,减小对劳动力的需求,提高效率,便于大规模生产的特点,尤其是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间歇浸没式液体培养,具备了液体培养和固体半固体培养的共同优点,具有如下优势:①间歇浸没,气体更新充分,氧气充足,降低了普通液体培养中易产生畸形苗和高度玻璃化苗的机率,培养苗的质量得到提高,干重,湿重,繁殖率都明显提高,驯化成活率也大幅度提高;②在计算机程序的辅助下实现了营养液的自动化控制供应和排干,增加了技术含量,减小了劳动密度,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降低了成本。间歇浸没式培养装置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间歇式气-液交换生物反应器,有气升式(RITA?(W096/25484))和双瓶式(BIT?)生物反应器,两者的共同特点是:①利用气压泵产生的气压作为动力;②能够保持良好的通风透气;③能连续培养减少继代次数;④易于调控各种培养条件再生植株抗逆性显著增强。但它们同时也存在气体驱动液体流动能耗高、噪音大,气体驱动不稳定,培养液更新操作复杂,而且RITA? (the Recipient forAutomated Temporary Immersion system,自动化间歇浸没系统组培瓶)结构复杂使制造成本过高,BIT? (the Twin flasks system,双瓶式系统)培养瓶需要过多,使单位空间利用率降低,又限制了它们的普遍运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的植物间歇浸没组织培养装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植物间歇浸没组织培养装置,包括组培瓶、分液器、营养液储液容器和机械控制箱,所述的组培瓶为带盖的下口瓶,且并列设置有多组,而相邻的组培瓶之间则通过设置在组培瓶盖子上的无菌硅胶管连通,所述的分液器上设置有分接口和总接口,所述的总接口通过无菌硅胶管与营养液储液容器连接,而所述的分接口则通过无菌硅胶管与多组组培瓶的下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营养液储液容器为一装有营养液且可压缩的伸缩囊,其设置在机械控制箱中,而与伸缩囊连接的无菌硅胶管则伸入到伸缩囊的底部,此外,所述机械控制箱包括一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凸轮从动件、盘形凸轮、第一大齿轮、第一小齿轮、电动机、第二小齿轮、第二大齿轮,所述的第一小齿轮与电动机同轴设置,且与第一大齿轮啮合,所述的第一大齿轮与第二小齿轮同轴设置,而第二小齿轮与第二大齿轮啮合,所述的第二大齿轮与盘形凸轮同轴设置,而所述的盘形凸轮则与凸轮从动件的一端连通,而所述的凸轮从动件的另一端则形成有压缩件,所述的压缩件伸入到伸缩囊中。
[0007]而所述的多组并列设置的组培瓶的下口处的无菌硅胶管上均设置有第一无菌过滤器。
[0008]此外,所述的多组并列设置的组培瓶中最前端和最后端的组培瓶的盖子上通过无菌硅胶管连接有第二无菌过滤器。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的气体驱动方式改为电动机驱动方式,节省了能耗、降低了噪音;
(3)营养液传输完全封闭无菌,工作时污染的概率小;(4)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实际要安装于各种培养架上,占用空间小,节约了培养空间,降低了组培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 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械控制箱的机构示意图。
[0012]图中主要标记含义如下:
[0013]1、凸轮从动件2、盘形凸轮 3、第一大齿轮
[0014]4、第一小齿轮5、箱体6、电动机
[0015]7、第二小齿轮8、第二大齿轮 9、伸缩囊
[0016]10、无菌硅胶管 11、分液器12、组培瓶。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械控制箱的机构示意图。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植物间歇浸没组织培养装置,包括组培瓶12、分液器11、营养液储液容器和机械控制箱,所述的组培瓶12、分液器11、营养液储液容器和机械控制箱可水平安装于普通培养架上工作。
[002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组培瓶12为带盖的下口瓶,且并列设置有多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组培瓶12为三组,而相邻的组培瓶12之间则通过设置在组培瓶12盖子上的无菌硅胶管10连通,实现通气畅通,保证各组培瓶I内气压一致。
[0021]所述的分液器11上设置有分接口和总接口,所述的总接口通过无菌硅胶管10与营养液储液容器连接,而所述的分接口则通过无菌硅胶管10与多组组培瓶12的下口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营养液储液容器为一装有营养液且可压缩的伸缩囊9,其设置在机械控制箱中,而与伸缩囊9连接的无菌硅胶管10则伸入到伸缩囊9的底部,此外,所述机械控制箱包括一箱体5和设置在箱体5内的凸轮从动件1、盘形凸轮2、第一大齿轮3、第一小齿轮4、电动机6、第二小齿轮7、第二大齿轮8,所述的第一小齿轮4与电动机6同轴设置,且与第一大齿轮3哨合,所述的第一大齿轮3与第二小齿轮7同轴设置,而第二小齿轮7与第二大齿轮8啮合,所述的第二大齿轮8与盘形凸轮2同轴设置,而所述的盘形凸轮2则与凸轮从动件I的一端连通,而所述的凸轮从动件I的另一端则形成有压缩件,所述的压缩件伸入到伸缩囊9中。
[0022]而在所述的多组并列设置的组培瓶12的下口处的无菌硅胶管10上均设置有第一无菌过滤器。此外,所述的多组并列设置的组培瓶12中最前端和最后端的组培瓶12的盖子上通过无菌硅胶管连接有第二无菌过滤器。
[00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电动机6即根据设定的时间进行工作,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近15min的周期进行循环。首先,电动机6正向转动,带动同轴设置的第一小齿轮4转动,第一小齿轮4与第一大齿轮3啮合传动,第一大齿轮3转动带动同轴设置的第二小齿轮7转动,第二小齿轮7与第二大齿轮8啮合传动,第二大齿轮8转动带动同轴设置的盘形凸轮2转动,盘形凸轮2转动驱动凸轮从动件I来回移动,实现伸缩囊9中的营养液的抽取,达到间歇浸没组培瓶中外植体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级齿轮传动主要是对电动机6输出的转动进行减速,而盘形凸轮2的结构则依据盘形凸轮2的轮廓曲线形状来决定凸轮从动件I有规律的来回移动,凸轮从动件的来移动可对外输出规律的运动。
[0024]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植物间歇浸没组织培养装置,包括组培瓶、分液器、营养液储液容器和机械控制箱,所述的组培瓶为带盖的下口瓶,且并列设置有多组,而相邻的组培瓶之间则通过设置在组培瓶盖子上的无菌硅胶管连通,所述的分液器上设置有分接口和总接口,所述的总接口通过无菌硅胶管与营养液储液容器连接,而所述的分接口则通过无菌硅胶管与多组组培瓶的下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营养液储液容器为一装有组织培养液且可压缩的伸缩囊,其设置在机械控制箱中,而与伸缩囊连接的无菌硅胶管则伸入到伸缩囊的底部,此外,所述机械控制箱包括一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凸轮从动件、盘形凸轮、第一大齿轮、第一小齿轮、电动机、第二小齿轮、第二大齿轮,所述的第一小齿轮与电动机同轴设置,且与第一大齿轮啮合,所述的第一大齿轮与第二小齿轮同轴设置,而第二小齿轮与第二大齿轮啮合,所述的第二大齿轮与盘形凸轮同轴设置,而所述的盘形凸轮则与凸轮从动件的一端连通,而所述的凸轮从动件的另一端则形成有压缩件,所述的压缩件伸入到伸缩囊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间歇浸没组织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组并列设置的组培瓶的下口处的无菌硅胶管上均设置有第一无菌过滤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间歇浸没组织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组并列设置的组培瓶中最前端和最后端的组培瓶的盖子上通过无菌硅胶管连接有第二无菌过滤器。
【文档编号】C12M3/00GK203393162SQ201320416750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5日
【发明者】宋刚, 戴有华, 丁龙保, 崔杨网, 徐银, 谢正林 申请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