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在冰皮麻糬上的食用色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6152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色素,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冰皮麻糬上的食用色素。



背景技术:

麻糬是以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一种休闲食品,因其独特的粘弹性以及糯性爽滑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传统的麻糬制作是将蒸熟的米粒,趁热搥捣成团,待冷却后直接佐以花生粉、糖粉食用,或包馅制成各种风味的麻糬,口味变化繁多。现在市面上已出现黑米麻糬、小米麻糬、艾草麻糬、巧克力麻糬、麻糬冰激凌等产品。同时麻糬本身也可以当做馅料来使用,如麻糬饼、麻糬面包。而麻糬的皮种类也较多,较为美味可口的冰皮麻糬,其皮料原料组分一般为糯米粉、澄粉、粘米粉、糖、鲜奶和色素组成。

现有的色素一般是采用人工合成,不利人体健康,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加,天然色素食品着色剂慢慢诞生,但现有的天然色素提取方法较为复杂,提取效率较低。

茶绿色素是系列茶色素中的重要组分,其主体成分为叶绿素。茶绿色素包括脂溶性茶绿色素和水溶性茶绿色素两种。脂溶性茶绿色素是以叶绿素为色素主体成分,还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如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水溶性茶绿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铜钠盐(TGP1)和叶绿素锌钠盐(TGP2)。

传统的茶叶叶绿素锌钠盐其制备工艺一般为:茶鲜叶→预处理→茶叶粉末→浸提(乙醇)→抽滤弃渣→浸提液→皂化(NaOH)→减压回收乙醇→萃取(石油醚)→皂化液→酸化→脱镁叶绿酸→锌代反应(ZnSO4)→锌代产物:锌叶绿酸→溶解(乙醇)→成盐(NaOH)→抽滤干燥→茶叶叶绿素锌钠盐,采用传统的制备工艺制得的叶绿素锌钠盐其溶解性和稳定性能都较为普通。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以上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在冰皮麻糬上的食用色素的制备方法,解决采用现有技术制得的色素性能不稳定、溶解性差的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应用在冰皮麻糬上的食用色素的准备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1)原料的选择:选择中低档茶叶或绿茶末为原料;

(2)将原料在清水中清洗、粉碎、乙醇浸提、抽滤弃渣得到浸提液;

(3)对浸提液进行皂化:采用浓度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在80~85℃水浴90~95min;

(4)酸化、脱镁;

(5)锌代反应:采用质量浓度为20%的ZnSO4溶液,在pH值为2~2.2、温度为80~85℃的溶液中反应100~110min;

(6)成盐:再与氢氧化钠反应,抽滤干燥,得到叶绿素锌钠盐,即芯材;

(7)制备微胶囊壁材:称取一定量的魔芋胶粉,加入蒸馏水加热溶解,恒温水浴30~35min,加入海藻酸钠乳化剂,继续搅拌30~35min;

(8)微胶囊化:将步骤(6)制得的叶绿素锌钠盐与步骤(7)的微胶囊壁材按重量比=1:20~30混合,在15~20MPa下均质12~18min,接着在150~160℃,进行喷雾干燥,即得到粉末状的微胶囊化产品。

进一步的改进是:步骤(2)乙醇浸提所用的乙醇质量浓度为95%。

进一步的改进是:步骤(8)中,叶绿素锌钠盐与微胶囊壁材按重量比=1:25混合.

进一步的改进是:步骤(7)的魔芋胶粉可用麦芽糊精代替。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应用在冰皮麻糬上的食用色素的准备方法,包括叶绿素锌钠盐的制备、微胶囊壁材的制备以及将叶绿素锌钠盐微胶囊化,在叶绿素锌钠盐的制备过程中,通过对皂化过程及锌代过程工艺参数的调整,使得其制备效率较高,得到的叶绿素锌钠盐纯度也较高,通过将叶绿素锌钠盐微胶囊化,使得叶绿素锌钠盐不容易收光照及温度的影响,性能较为稳定,存储较久,将其应用在冰皮麻糬上时,可在冰皮麻糬中添加容易溶解微胶囊壁材的物质,使芯材叶绿素锌钠盐得以缓慢释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所采用的试剂和产品也均为可商业获得的。所用试剂的来源、商品名以及有必要列出其组成成分者,均在首次出现时标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为:

一种应用在冰皮麻糬上的食用色素的准备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1)原料的选择:选择中低档茶叶或绿茶末为原料;

(2)将原料在清水中清洗、粉碎、乙醇浸提、抽滤弃渣得到浸提液;

(3)对浸提液进行皂化:采用浓度为2%的氢氧化钠溶液,在80℃水浴90min;

(4)酸化、脱镁;

(5)锌代反应:采用质量浓度为20%的ZnSO4溶液,在pH值为2、温度为80℃的溶液中反应100min;

(6)成盐:再与氢氧化钠反应,抽滤干燥,得到叶绿素锌钠盐,即芯材;

(7)制备微胶囊壁材:称取一定量的魔芋胶粉,加入蒸馏水加热溶解,恒温水浴30min,加入海藻酸钠乳化剂,继续搅拌30min;

(8)微胶囊化:将步骤(6)制得的叶绿素锌钠盐与步骤(7)的微胶囊壁材按重量比=1:25混合,在15MPa下均质12min,接着在150℃,进行喷雾干燥,即得到粉末状的微胶囊化产品。

其中,本发明中,步骤(7)的魔芋胶粉可用麦芽糊精代替,步骤(3)中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3%的,在80~85℃水浴90~95min;锌代反应时:pH值为2~2.2、温度为80~85℃的溶液中反应100~110min;微胶囊化时:叶绿素锌钠盐与微胶囊壁材的重量比=1:20~30混合,在15~20MPa下均质12~18min,接着在150~160℃,在以上参数范围内均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