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调节体质功能的液体复合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食疗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通过饮食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食疗文化源远流长,是一种长远的养生行为。食疗中最重要的就是体质食疗,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的“八种体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在追求多元化饮食风味的道路上越来越离不开复合调味料的应用。而液体复合调味料因其溶解性好、使用方便、用途广泛,在复合调味料中应用也更加普遍。现代食品工业对液体复合调味料的品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能满足味觉体验,还追求其具备营养性、功能性以及保健性,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复合调味料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开发和研制高品质、高营养且具有一定保健功效的液体复合调味料已成为当前调味品加工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调节体质功能的液体复合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以通过采用蔬菜和具有特殊调节功效的食药同源的中药饮片组分作为原料,制备得到的复合调味料配方合理,营养丰富,口感鲜香浓郁,适宜不同体质的人群食用,可以发挥调节机体功能、保健和预防治疗疾病等效果,使用方便;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可操作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调味料,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菌菇汁100份、海藻糖1份、蔬菜和中药;其中,蔬菜包括胡萝卜1-20份、葱白1-5份、洋葱1-20份、玉米1-5份、西兰花2-20份、白萝卜0-20份、冬瓜0-15份、莲藕0-10份和黑木耳0-30份;中药包括八角茴香0-5份、小茴香0-2份、山楂0-2份、甘草0-1份、白扁豆0-10份、龙眼肉0-2份、百合0-10份、肉桂0-5份、佛手0-5份、芡实0-15份、大枣0-5份、枸杞子0-5份、砂仁0-5份、茯苓0-20份、荷叶0-5份、淡竹叶0-2份、玫瑰花0-10份、莲子0-10份、黄精0-10份、黑芝麻0-3份、陈皮0-1份、薏苡仁0-20份、山药0-20份、刀豆0-5份、栀子0-10份、桑椹0-5份和当归0-1份,且上述中药组分的重量份不同时为0。
需要说明的是,各原料组分的加入配比对于液体复合调味料营养、功能和风味影响巨大,本发明是通过无数次创造性实验最终获得了本发明液体复合调味料的配方。食用菌菇中富含多种天然活性成分,包括:高分子的多糖、蛋白质、β-葡萄糖和RNA复合体、天然有机锗、核酸降解物、cAMP和三萜类化合物等,其对维护人体健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长期食用也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主要包括抗癌作用(其中一些食用菌的多糖、蛋白甚至小分子类,能刺激抗体的形成,提高并调整机体内部的防御能力;能降低某些物质诱发肿瘤的发生率,并对多种化疗药物有增效作用);抗菌、抗病毒作用;降血压、降血脂作用;健胃、助消化作用;止咳、平喘作用;利胆保肝、解毒作用;降血糖作用和通便利尿作用。
蔬菜组分中,胡萝卜:具有益肝明目、利膈宽肠、通便、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免疫、降糖降脂、促进肠胃蠕动的保健功能。白萝卜:具有下气消食、除痰润肺、解毒生津、和中止咳、利大小便、通利关节和增强机体免疫的保健功能。葱白:具有促进食欲、抗疲劳、防止血压升高所致的头晕、预防老年痴呆、防癌、发汗、祛痰、利尿、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和预防感冒的保健功能。洋葱:具有发散风寒、增进食欲、促进消化、降低血脂、提神、防癌抗癌、抗氧化、抗衰老、提高骨密度、杀菌和预防感冒的保健功能。冬瓜:具有减肥、消肿利尿和清热解暑的保健功能。玉米:具有增强记忆力、降低胆固醇、防癌抗癌、开胃健脾、除湿利尿和延缓衰老的保健功能。西兰花:具有预防癌症和止咳的保健功能。莲藕:具有清热凉血、通便止泻、健脾开胃、益血生肌、止血散瘀的保健功能。黑木耳:具有润肺补脑、活血止血、清胃涤肠、预防直肠癌、防止肥胖、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和降低胆固醇、抗氧化和防衰老的保健功能。
中药组分中,八角茴香:具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温中健脾的功效。小茴香: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山楂: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功效。甘草: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的功效。白扁豆: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功效。龙眼肉: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百合: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肉桂:具有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的功效。佛手:具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疏肝健脾、和胃的功效。芡实: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大枣:具有补脾、养血、安神的功效。枸杞子: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砂仁:具有温暖脾肾、下气止痛、宽胸膈、疏气滞、除呕逆、增食欲、止冷泻、开胃、化滞、消食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荷叶:具有清心解暑、散瘀止血、消风祛湿的功效。淡竹叶:具有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的功效。玫瑰花:具有理气解郁、活血散淤和调经止痛的功效。莲子:具有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的功效。黄精: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黑芝麻:具有滋补肝肾、益血润肠、通便、通乳的功效。陈皮: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薏苡仁: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功效。山药: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刀豆:具有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的功效。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桑椹: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止渴解毒、养颜的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效。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蔬菜为胡萝卜2-20份、白萝卜1-10份、葱白1-2份、洋葱1-2份、玉米1-2份和西兰花2-5份;中药为山药1-20份、白扁豆1-10份、黄精1-10份、莲子1-5份、大枣1-3份、甘草1份、龙眼肉1-2份和八角茴香1-5份。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蔬菜为洋葱2-20份、玉米2-5份、胡萝卜1-10份、葱白1-5份和西兰花2-5份;中药为山药10-20份、芡实5-15份、刀豆1-5份、肉桂1-5份、枸杞子1-5份、砂仁1-5份、八角茴香1-5份、黑芝麻1-3份和小茴香1-2份。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蔬菜为西兰花2-20份、莲藕1-10份、胡萝卜2-20份、洋葱2-20份、玉米2-5份和葱白1-5份;中药为山药1-20份、茯苓1-20份、黄精1-5份、百合1-5份、龙眼肉1-2份和黑芝麻1-3份。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蔬菜为白萝卜1-20份、冬瓜1-10份、洋葱2-5份、胡萝卜2-20份、玉米2-5份、西兰花2-20份和葱白1-5份;中药为薏苡仁1-20份、茯苓1-10份、山药1-5份、白扁豆1-5份、佛手1-5份、大枣1-3份和陈皮1份。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蔬菜为冬瓜1-15份、胡萝卜2-10份、白萝卜5-20份、莲藕1-5份、洋葱2-20份、玉米2-5份、西兰花2-20份和葱白1-5份;中药为薏苡仁1-20份、栀子1-10份、茯苓1-10份、莲子1-5份、荷叶1-5份和淡竹叶1-2份。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蔬菜为黑木耳1-30份、胡萝卜2-20份、玉米2-4份、洋葱2-20份、西兰花2-20份和葱白1-5份;中药为玫瑰花1-10份、桑椹1-5份、佛手1-5份、荷叶1-5份、肉桂1-2份、山楂1-2份和当归1份。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蔬菜为洋葱2-20份、白萝卜1-10份、胡萝卜2-10份、玉米2-5份、西兰花2-20份和葱白1-5份;中药为玫瑰花1-10份、百合5-10份、莲子5-10份、佛手1-5份、刀豆1-5份、大枣1-3份、淡竹叶1-2份、小茴香1-2份、山楂1-2份、龙眼肉1-2份、甘草1份、砂仁1-5份、黄精1-10份、栀子1-10份、陈皮1份和黑芝麻1-3份。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蔬菜为胡萝卜2-20份、葱白1-5份、洋葱2-5份、玉米2-5份和西兰花2-5份;中药为百合1-10份、莲子1-10份、山药1-10份、大枣1-5份、枸杞子1-5份、桑椹1-4份、芡实1-2份、龙眼肉1-2份和当归1份。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菌菇汁是采用菌菇制备得到;菌菇包括香菇、虫草菇、茶树菇、鸡腿菇、鸡枞菌和松茸菇中的一种或几种;菌菇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S1:将菌菇清洗干净后在水中浸泡,将浸泡后的菌菇绞碎,得到菌菇碎料;S2:在菌菇碎料中加入水,搅拌均匀后在90-100℃下加热;S3:将加热得到的产物降温至57-63℃后调节pH值至7-9,在pH值为7-9的产物中加入水解蛋白酶后搅拌;S4:将S3得到的产物降温至50-54℃,加入风味蛋白酶后搅拌;S5:将S4得到的产物在110-130℃下加热,在加热得到的产物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后过滤,收集滤液,即为菌菇汁;其中,S1中,浸泡的时间为6-10h;S2中,菌菇碎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10,加热的时间为3-5h;S3中,pH值为7-9的产物和水解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0.6-1.0),搅拌的时间为3-5h;S4中,S3得到的产物和风味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0.3-0.6),搅拌的时间为3-5h;S5中,加热得到的产物和食盐的质量比为100:(16-20),加热的时间为0.5h。需要说明的是,在S1中,采用干制品菌菇作为原料,得到的菌菇汁的效果更好,在水中浸泡时,只需要用水浸没菌菇即可,绞碎可以是采用绞肉机进行绞碎;在S5中,搅拌均匀是为了让食盐充分溶解,然后再过滤;水解蛋白酶可以选用诺维信公司的Alcalase 2.4L FG水解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可以是诺维信公司的Flavourzyme 500MG风味蛋白酶。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种复合调味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S101:将蔬菜清洗干净后绞碎,得到蔬菜碎料;S102:将蔬菜碎料和菌菇汁混合均匀后在90-100℃下加热,将加热后的产物降温至室温;S103:将S102得到的产物和中药混合均匀后静置,然后在90-100℃下加热;S104:在S103得到的产物中加入海藻糖,搅拌均匀后过滤,收集滤液;S105:将滤液在90-110℃下加热,得到复合调味料;其中,S102中,加热的时间为10-20min;S103中,静置的时间为20-30min,加热的时间为20-30min;S105中,加热的时间为30min。需要说明的是,在S101中,绞碎可以是采用绞肉机进行绞碎;在S102中,加热过程中优选为持续搅拌,室温是指10-30℃;在S103中,静置时为了使中药在S102得到的产物中充分浸泡,加热过程中优选为持续搅拌;在S104中,搅拌均匀是为了让海藻糖充分溶解。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复合调味料富含多种菌菇的营养成分和鲜味成分,并且灵活运用中医体质分类及特点组合食材,使其具有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人群的调节功能;(2)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复合调味料配方合理,营养丰富,富含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口感鲜香浓郁,风味独特,适宜不同体质的人群食用,既能用于菜肴烹饪又能作为调味料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可以发挥保健和预防治疗疾病等效果,使用方便,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3)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复合调味料脂肪含量为0,且含盐量可控制在0.1-1%,符合现代人低盐健康饮食的要求;药食同源中药饮片的加入量适当,使得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复合调味料不但具有调节功效,同时由于中药饮片添加量不多而更适于长期食用;(4)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复合调味料的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在食品工业中规模化应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是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其中,实施例中的水解蛋白酶是选用诺维信公司的Alcalase 2.4L FG水解蛋白酶,风味蛋白酶是选用诺维信公司的Flavourzyme 500MG风味蛋白酶。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数据为三次重复实验的平均值或平均值±标准差。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调味料,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
菌菇汁100份、海藻糖1份、蔬菜和中药;
其中,蔬菜包括胡萝卜1-20份、葱白1-5份、洋葱1-20份、玉米1-5份、西兰花2-20份、白萝卜0-20份、冬瓜0-15份、莲藕0-10份和黑木耳0-30份;
中药包括八角茴香0-5份、小茴香0-2份、山楂0-2份、甘草0-1份、白扁豆0-10份、龙眼肉0-2份、百合0-10份、肉桂0-5份、佛手0-5份、芡实0-15份、大枣0-5份、枸杞子0-5份、砂仁0-5份、茯苓0-20份、荷叶0-5份、淡竹叶0-2份、玫瑰花0-10份、莲子0-10份、黄精0-10份、黑芝麻0-3份、陈皮0-1份、薏苡仁0-20份、山药0-20份、刀豆0-5份、栀子0-10份、桑椹0-5份和当归0-1份,且上述中药组分的重量份不同时为0。
优选地,菌菇汁是采用菌菇制备得到;
菌菇包括香菇、虫草菇、茶树菇、鸡腿菇、鸡枞菌和松茸菇中的一种或几种;
菌菇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S1:将菌菇清洗干净后在水中浸泡,将浸泡后的菌菇绞碎,得到菌菇碎料;浸泡的时间为6-10h;
S2:在菌菇碎料中加入水,搅拌均匀后在90-100℃下加热;菌菇碎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10,加热的时间为3-5h;
S3:将加热得到的产物降温至57-63℃后调节pH值至7-9,在pH值为7-9的产物中加入水解蛋白酶后搅拌;pH值为7-9的产物和水解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0.6-1.0),搅拌的时间为3-5h;
S4:将S3得到的产物降温至50-54℃,加入风味蛋白酶后搅拌;S3得到的产物和风味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0.3-0.6),搅拌的时间为3-5h;
S5:将S4得到的产物在110-130℃下加热,在加热得到的产物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后过滤,收集滤液,即为菌菇汁;加热得到的产物和食盐的质量比为100:(16-20),加热的时间为0.5h。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复合调味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S101:将蔬菜清洗干净后绞碎,得到蔬菜碎料;
S102:将蔬菜碎料和菌菇汁混合均匀后在90-100℃下加热,将加热后的产物降温至室温;加热的时间为10-20min;
S103:将S102得到的产物和中药混合均匀后静置,然后在90-100℃下加热;静置的时间为20-30min,加热的时间为20-30min;
S104:在S103得到的产物中加入海藻糖,搅拌均匀后过滤,收集滤液;
S105:将滤液在90-110℃下加热,得到复合调味料;加热的时间为30min。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调味料,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菌菇汁100份、海藻糖1份、蔬菜和中药;蔬菜为胡萝卜20份、白萝卜10份、葱白2份、洋葱2份、玉米2份、西兰花2份;中药为山药20份、白扁豆10份、黄精10份、莲子5份、大枣3份、甘草1份、龙眼肉1份和八角茴香1份;
其中,菌菇汁是采用菌菇制备得到,菌菇为香菇、虫草菇、茶树菇、鸡腿菇、鸡枞菌和松茸菇;
菌菇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S1:将菌菇清洗干净后在水中浸泡8h,将浸泡后的菌菇绞碎,得到菌菇碎料;
S2:在菌菇碎料中加入水,搅拌均匀后在90℃下加热4h;菌菇碎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10;
S3:将加热得到的产物降温至60℃后调节pH值至8.4,在pH值为8.4的产物中加入水解蛋白酶后搅拌4h;pH值为8.4的产物和水解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0.8;
S4:将S3得到的产物降温至52℃,加入风味蛋白酶后搅拌4h;S3得到的产物和风味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0.4;
S5:将S4得到的产物在120℃下加热0.5h,在加热得到的产物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后过滤,收集滤液,即为菌菇汁;加热得到的产物和食盐的质量比为100:20。
按上述原料组分,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调味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复合调味料:
S101:将蔬菜清洗干净后绞碎,得到蔬菜碎料;
S102:将蔬菜碎料和菌菇汁混合均匀后在100℃下加热15min,将加热后的产物降温至室温;
S103:将S102得到的产物和中药混合均匀后静置25min,然后在100℃下加热25min;
S104:在S103得到的产物中加入海藻糖,搅拌均匀后过滤,收集滤液;
S105:将滤液在100℃下加热30min,得到复合调味料。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调味料,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菌菇汁100份、海藻糖1份、蔬菜和中药;蔬菜为洋葱20份、玉米5份、胡萝卜5份、葱白2份和西兰花2份;中药为山药15份、芡实10份、刀豆5份、肉桂5份、枸杞子5份、砂仁5份、八角茴香5份、黑芝麻3份和小茴香2份;
其中,菌菇汁是采用菌菇制备得到,菌菇为香菇、虫草菇、茶树菇、鸡腿菇、鸡枞菌和松茸菇;
菌菇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S1:将菌菇清洗干净后在水中浸泡8h,将浸泡后的菌菇绞碎,得到菌菇碎料;
S2:在菌菇碎料中加入水,搅拌均匀后在90℃下加热4h;菌菇碎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10;
S3:将加热得到的产物降温至60℃后调节pH值至8.4,在pH值为8.4的产物中加入水解蛋白酶后搅拌4h;pH值为8.4的产物和水解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0.8;
S4:将S3得到的产物降温至52℃,加入风味蛋白酶后搅拌4h;S3得到的产物和风味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0.4;
S5:将S4得到的产物在120℃下加热0.5h,在加热得到的产物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后过滤,收集滤液,即为菌菇汁;加热得到的产物和食盐的质量比为100:20。
按上述原料组分,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调味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复合调味料:
S101:将蔬菜清洗干净后绞碎,得到蔬菜碎料;
S102:将蔬菜碎料和菌菇汁混合均匀后在100℃下加热15min,将加热后的产物降温至室温;
S103:将S102得到的产物和中药混合均匀后静置25min,然后在100℃下加热25min;
S104:在S103得到的产物中加入海藻糖,搅拌均匀后过滤,收集滤液;
S105:将滤液在100℃下加热30min,得到复合调味料。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调味料,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菌菇汁100份、海藻糖1份、蔬菜和中药;蔬菜为西兰花20份、莲藕10份、胡萝卜2份、洋葱2份、玉米2份和葱白1份;中药为山药20份、茯苓20份、黄精5份、百合5份、龙眼肉1份和黑芝麻1份;
其中,菌菇汁是采用菌菇制备得到,菌菇为香菇、虫草菇、茶树菇、鸡腿菇、鸡枞菌和松茸菇;
菌菇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S1:将菌菇清洗干净后在水中浸泡8h,将浸泡后的菌菇绞碎,得到菌菇碎料;
S2:在菌菇碎料中加入水,搅拌均匀后在90℃下加热4h;菌菇碎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10;
S3:将加热得到的产物降温至60℃后调节pH值至8.4,在pH值为8.4的产物中加入水解蛋白酶后搅拌4h;pH值为8.4的产物和水解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0.8;
S4:将S3得到的产物降温至52℃,加入风味蛋白酶后搅拌4h;S3得到的产物和风味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0.4;
S5:将S4得到的产物在120℃下加热0.5h,在加热得到的产物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后过滤,收集滤液,即为菌菇汁;加热得到的产物和食盐的质量比为100:20。
按上述原料组分,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调味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复合调味料:
S101:将蔬菜清洗干净后绞碎,得到蔬菜碎料;
S102:将蔬菜碎料和菌菇汁混合均匀后在100℃下加热15min,将加热后的产物降温至室温;
S103:将S102得到的产物和中药混合均匀后静置25min,然后在100℃下加热25min;
S104:在S103得到的产物中加入海藻糖,搅拌均匀后过滤,收集滤液;
S105:将滤液在100℃下加热30min,得到复合调味料。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调味料,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菌菇汁100份、海藻糖1份、蔬菜和中药,蔬菜为白萝卜20份、冬瓜10份、洋葱5份、胡萝卜2份、玉米2份、西兰花2份和葱白1份;中药为薏苡仁20份、茯苓10份、山药5份、白扁豆5份、佛手5份、大枣1份和陈皮1份;
其中,菌菇汁是采用菌菇制备得到,菌菇为香菇、虫草菇、茶树菇、鸡腿菇、鸡枞菌和松茸菇;
菌菇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S1:将菌菇清洗干净后在水中浸泡8h,将浸泡后的菌菇绞碎,得到菌菇碎料;
S2:在菌菇碎料中加入水,搅拌均匀后在90℃下加热4h;菌菇碎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10;
S3:将加热得到的产物降温至60℃后调节pH值至8.4,在pH值为8.4的产物中加入水解蛋白酶后搅拌4h;pH值为8.4的产物和水解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0.8;
S4:将S3得到的产物降温至52℃,加入风味蛋白酶后搅拌4h;S3得到的产物和风味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0.4;
S5:将S4得到的产物在120℃下加热0.5h,在加热得到的产物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后过滤,收集滤液,即为菌菇汁;加热得到的产物和食盐的质量比为100:20。
按上述原料组分,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调味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复合调味料:
S101:将蔬菜清洗干净后绞碎,得到蔬菜碎料;
S102:将蔬菜碎料和菌菇汁混合均匀后在100℃下加热15min,将加热后的产物降温至室温;
S103:将S102得到的产物和中药混合均匀后静置25min,然后在100℃下加热25min;
S104:在S103得到的产物中加入海藻糖,搅拌均匀后过滤,收集滤液;
S105:将滤液在100℃下加热30min,得到复合调味料。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调味料,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菌菇汁100份、海藻糖1份、蔬菜和中药,蔬菜为冬瓜15份、胡萝卜10份、白萝卜5份、莲藕5份、洋葱2份、玉米2份、西兰花2份和葱白1份;中药为薏苡仁20份、栀子10份、茯苓10份、莲子5份、荷叶1份和淡竹叶1份;
其中,菌菇汁是采用菌菇制备得到,菌菇为香菇、虫草菇、茶树菇、鸡腿菇、鸡枞菌和松茸菇;
菌菇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S1:将菌菇清洗干净后在水中浸泡8h,将浸泡后的菌菇绞碎,得到菌菇碎料;
S2:在菌菇碎料中加入水,搅拌均匀后在90℃下加热4h;菌菇碎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10;
S3:将加热得到的产物降温至60℃后调节pH值至8.4,在pH值为8.4的产物中加入水解蛋白酶后搅拌4h;pH值为8.4的产物和水解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0.8;
S4:将S3得到的产物降温至52℃,加入风味蛋白酶后搅拌4h;S3得到的产物和风味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0.4;
S5:将S4得到的产物在120℃下加热0.5h,在加热得到的产物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后过滤,收集滤液,即为菌菇汁;加热得到的产物和食盐的质量比为100:20。
按上述原料组分,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调味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复合调味料:
S101:将蔬菜清洗干净后绞碎,得到蔬菜碎料;
S102:将蔬菜碎料和菌菇汁混合均匀后在100℃下加热15min,将加热后的产物降温至室温;
S103:将S102得到的产物和中药混合均匀后静置25min,然后在100℃下加热25min;
S104:在S103得到的产物中加入海藻糖,搅拌均匀后过滤,收集滤液;
S105:将滤液在100℃下加热30min,得到复合调味料。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调味料,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菌菇汁100份、海藻糖1份、蔬菜和中药,蔬菜为黑木耳30份、胡萝卜20份、玉米4份、洋葱2份、西兰花2份和葱白1份;中药为玫瑰花10份、桑椹5份、佛手5份、荷叶5份、肉桂2份、山楂2份和当归1份;
其中,菌菇汁是采用菌菇制备得到,菌菇为香菇、虫草菇、茶树菇、鸡腿菇、鸡枞菌和松茸菇;
菌菇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S1:将菌菇清洗干净后在水中浸泡8h,将浸泡后的菌菇绞碎,得到菌菇碎料;
S2:在菌菇碎料中加入水,搅拌均匀后在90℃下加热4h;菌菇碎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10;
S3:将加热得到的产物降温至60℃后调节pH值至8.4,在pH值为8.4的产物中加入水解蛋白酶后搅拌4h;pH值为8.4的产物和水解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0.8;
S4:将S3得到的产物降温至52℃,加入风味蛋白酶后搅拌4h;S3得到的产物和风味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0.4;
S5:将S4得到的产物在120℃下加热0.5h,在加热得到的产物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后过滤,收集滤液,即为菌菇汁;加热得到的产物和食盐的质量比为100:20。
按上述原料组分,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调味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复合调味料:
S101:将蔬菜清洗干净后绞碎,得到蔬菜碎料;
S102:将蔬菜碎料和菌菇汁混合均匀后在100℃下加热15min,将加热后的产物降温至室温;
S103:将S102得到的产物和中药混合均匀后静置25min,然后在100℃下加热25min;
S104:在S103得到的产物中加入海藻糖,搅拌均匀后过滤,收集滤液;
S105:将滤液在100℃下加热30min,得到复合调味料。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调味料,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菌菇汁100份、海藻糖1份、蔬菜和中药;蔬菜为洋葱20份、白萝卜10份、胡萝卜10份、玉米2份、西兰花2份和葱白1份;中药为玫瑰花10份、百合5份、莲子5份、佛手5份、刀豆5份、大枣3份、淡竹叶2份、小茴香1份、山楂1份、龙眼肉1份、甘草1份、砂仁1份、黄精1份、栀子1份、陈皮1份和黑芝麻1份;
其中,菌菇汁是采用菌菇制备得到,菌菇为香菇、虫草菇、茶树菇、鸡腿菇、鸡枞菌和松茸菇;
菌菇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S1:将菌菇清洗干净后在水中浸泡8h,将浸泡后的菌菇绞碎,得到菌菇碎料;
S2:在菌菇碎料中加入水,搅拌均匀后在90℃下加热4h;菌菇碎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10;
S3:将加热得到的产物降温至60℃后调节pH值至8.4,在pH值为8.4的产物中加入水解蛋白酶后搅拌4h;pH值为8.4的产物和水解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0.8;
S4:将S3得到的产物降温至52℃,加入风味蛋白酶后搅拌4h;S3得到的产物和风味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0.4;
S5:将S4得到的产物在120℃下加热0.5h,在加热得到的产物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后过滤,收集滤液,即为菌菇汁;加热得到的产物和食盐的质量比为100:20。
按上述原料组分,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调味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复合调味料:
S101:将蔬菜清洗干净后绞碎,得到蔬菜碎料;
S102:将蔬菜碎料和菌菇汁混合均匀后在100℃下加热15min,将加热后的产物降温至室温;
S103:将S102得到的产物和中药混合均匀后静置25min,然后在100℃下加热25min;
S104:在S103得到的产物中加入海藻糖,搅拌均匀后过滤,收集滤液;
S105:将滤液在100℃下加热30min,得到复合调味料。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调味料,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菌菇汁100份、海藻糖1份、蔬菜和中药,蔬菜为胡萝卜20份、葱白5份、洋葱5份、玉米5份和西兰花5份;中药为百合10份、莲子10份、山药10份、大枣5份、枸杞子5份、桑椹4份、芡实2份、龙眼肉2份和当归1份;
其中,菌菇汁是采用菌菇制备得到,菌菇为香菇、虫草菇、茶树菇、鸡腿菇、鸡枞菌和松茸菇;
菌菇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S1:将菌菇清洗干净后在水中浸泡8h,将浸泡后的菌菇绞碎,得到菌菇碎料;
S2:在菌菇碎料中加入水,搅拌均匀后在90℃下加热4h;菌菇碎料和水的质量比为1:10;
S3:将加热得到的产物降温至60℃后调节pH值至8.4,在pH值为8.4的产物中加入水解蛋白酶后搅拌4h;pH值为8.4的产物和水解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0.8;
S4:将S3得到的产物降温至52℃,加入风味蛋白酶后搅拌4h;S3得到的产物和风味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0.4;
S5:将S4得到的产物在120℃下加热0.5h,在加热得到的产物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后过滤,收集滤液,即为菌菇汁;加热得到的产物和食盐的质量比为100:20。
按上述原料组分,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调味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复合调味料:
S101:将蔬菜清洗干净后绞碎,得到蔬菜碎料;
S102:将蔬菜碎料和菌菇汁混合均匀后在100℃下加热15min,将加热后的产物降温至室温;
S103:将S102得到的产物和中药混合均匀后静置25min,然后在100℃下加热25min;
S104:在S103得到的产物中加入海藻糖,搅拌均匀后过滤,收集滤液;
S105:将滤液在100℃下加热30min,得到复合调味料。
将本发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制备得到的复合调味料,通过功能学试验来系统评价其效果。
1、试验方法
招募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的人各200人,分别分为8组,分别记为A-H组,每组25人。将气虚质的A组的患者食用实施例一制备得到的复合调味料,B组的患者食用实施例二制备得到的复合调味料,C组的患者食用实施例三制备得到的复合调味料,D组的患者食用实施例四制备得到的复合调味料,E组的患者食用实施例五制备得到的复合调味料,F组的患者食用实施例六制备得到的复合调味料,G组的患者食用实施例七制备得到的复合调味料,H组的患者食用实施例八制备得到的复合调味料。
对应地,将阳虚质的A-H组患者分别食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制备得到的复合调味料;将阴虚质的A-H组患者分别食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制备得到的复合调味料;将痰湿质的A-H组患者分别食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制备得到的复合调味料;将湿热质的A-H组患者分别食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制备得到的复合调味料;将血瘀质的A-H组患者分别食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制备得到的复合调味料;将气郁质的A-H组患者分别食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制备得到的复合调味料;将特禀质的A-H组患者分别食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制备得到的复合调味料。
食用方法:每人每天食用对应的复合调味料50g,可以添加在饭菜中,也可以是熬制在汤中,随晚餐一起食用,食用一个月后,统计结果。
其中,气虚质的人有如下症状:气短懒言、咳喘无力,食少腹胀、大便溏泄,心悸怔忡、精神疲惫,腰膝酸软、小便频多;阳虚质的人有如下症状:人脏腑功能活力不足,温煦功能减退,平时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耐夏不耐冬,喜食温热食物,对外界的寒湿邪气反应很敏感,冬天容易生冻疮,主症为畏寒肢冷,面色苔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阴虚质的人有如下症状:五心烦热;易口渴,爱喝冷饮;口臭,口腔溃疡,舌红少津少苔,肌肤苍白或红,常有烘热感,面色潮红,皮肤干燥,眼睛发干,红血丝多,常有眩晕耳鸣;睡眠差,睡眠时间短,盗汗;急躁易怒;大便干燥等问题,长期阴虚患者易患失眠、便秘、口腔溃疡、结核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肿瘤等疾病;痰湿质的人有如下症状: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粘,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湿热质的人有如下症状:经常有心烦的感觉,脾气比较急躁,胸闷,胸口闷闷的不舒服,食欲不好,容易恶心,不太想吃东西,口渴不能饮,虽然有口干的感觉,却不太想喝水;舌质偏红、苔黄腻,大便粘滞不爽或燥结,小便短黄;血瘀质的人有如下症状:容易出现血脉瘀滞不畅或阻塞不通;气郁质的人有如下症状:神情忧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多愁善感,忧郁,焦躁不安,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容易心慌,容易失眠,容易受到惊吓,舌淡红,苔薄白,胁肋部或乳房容易胀痛;特禀质的人有如下症状:经常出现打喷嚏、流清涕,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等。
2、试验结果
(1)将不同体质的患者转化为正常体质的人数进行汇总并记录,具体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不同体质患者食用复合调味料后的效果观察统计表
(2)将结果情况分为五种,判定标准为,治愈:转化为正常体质(评分为95~100分);显效:明显向正常体质转化(评分为75~95分);有效:症状稍微有所好转(评分为50~75分);稍微有效:症状稍微有所好转(评分为0~50分);无效:症状无改善(评分为0分)。每位患者对自身的情况进行评分,然后对分数进行统计,取平均值,具体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不同体质患者食用复合调味料后的效果评分统计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复合调味料富含多种菌菇的营养成分和鲜味成分,并且灵活运用中医体质分类及特点组合食材,使其具有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人群的调节功能;(2)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复合调味料配方合理,营养丰富,富含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口感鲜香浓郁,风味独特,适宜不同体质的人群食用,既能用于菜肴烹饪又能作为调味料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可以发挥保健和预防治疗疾病等效果,使用方便,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3)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复合调味料脂肪含量为0,且含盐量可控制在0.1-1%,符合现代人低盐健康饮食的要求;药食同源中药饮片的加入量适当,使得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复合调味料不但具有调节功效,同时由于中药饮片添加量不多而更适于长期食用;(4)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复合调味料的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在食品工业中规模化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步骤、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除非另有规定,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