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猪饲料生产用高效节能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5279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饲料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猪饲料生产用高效节能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饲料包括大豆、豆粕、玉米、鱼粉、氨基酸、杂粕、添加剂、乳清粉、油脂、肉骨粉、谷物、甜高粱等十余个品种的饲料原料。在饲料的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原料粉碎、配料、混合、制粒冷却和成品包装等步骤,其中,制粒冷却步骤通常在逆风冷却塔体中进行。现有的用于制粒冷却步骤的冷却塔往往存在耗能大,冷却风机抽出的热气利用率低等问题,而且冷却塔底部往往没有设置饲料流量控制机构,存在冷却塔排料过快等问题,在出现排料量过多,会造成输送提升机输送不及时而导致提升机被卡住而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这无疑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申请号为201510914553.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饲料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塔体和逆风管道,所述冷却塔体上部设有进料口和排风口,冷却塔体下端设有出料口,所述逆风管道一端与冷却塔体下部连通;还设有调节管道和喷气嘴,所述冷却塔体出料口处周向布置有多个所述喷气嘴,每个喷气嘴均与调节管道连通,所述调节管道上设有调节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经济实用,能有效利用冷却风机抽出热气回流加热,能耗低,安全稳定的猪饲料生产用高效节能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猪饲料生产用高效节能冷却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冷却塔体,该冷却塔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及出风口,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的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出料口处的流量控制单元、与出风口相连通的余热气流循环单元以及分别与流量控制单元、余热气流循环单元电连接的电气控制器,所述的出风口流出的余热气流经余热气流循环单元返回至冷却塔体中,加热冷却塔体中的空气。

所述的余热气流循环单元包括依次与出风口相连通的空气预热器以及余热气流缓冲罐、将余热气流缓冲罐与冷却塔体的进风口相连通的空气回流管,所述的空气预热器与电气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的余热气流缓冲罐中还设有气体压力传感器,该气体压力传感器与电气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的空气回流管上还设有分别与电气控制器电连接的气体增压泵及电磁流量阀。

所述的流量控制单元包括一对相对设置在出料口处的阀板驱动机构,该阀板驱动机构与电气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的阀板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出料口处的驱动气缸以及与驱动气缸传动连接的阀板,所述的驱动气缸与电气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的阀板为长条形阀板,该长条形阀板一端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倾斜面。

所述的倾斜面为弧形倾斜面,采用弧形倾斜面便于饲料颗粒的快速下落,消除了淤积死角残留料的问题。

所述的倾斜面的倾斜角为45-60°。

所述的冷却塔体上还设有观察窗,便于操作人员实时观察冷却塔体内部的物料情况。

本实用新型装置中,流量控制单元中的驱动气缸在电气控制器的调控下,驱动阀板的相对移动,从而调节两阀板之间的开口间距,能够有效控制冷却后饲料排出的流量大小,便于自动化控制出料的速度。而在余热气流缓冲罐中设置气体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余热气流缓冲罐内部的气压大小,当压力值超过设定的额定值时,会发出报警信号,电气控制器控制余热气流缓冲罐的排气阀开启,进行排气,待恢复至额定值时,电气控制器控制余热气流缓冲罐的排气阀关闭。而设置在空气回流管上的电磁流量阀在电气控制器的调控下,可以及时实现阀门开度的自动调节,可根据不同的工况条件,调节空气回流管中回流空气的流速大小,有利于装置体系的稳定运行。

在实际应用时,待处理饲料由进料口加入,饲料在冷却塔体内下落过程中,与由下而上的逆向冷空气相遇,并进行热交换,冷却后的饲料继续下落,后经出料口排出;而经热交换后的空气流,经出风口进入空气预热器中,并在空气预热器中进行预热,经余热气流缓冲罐缓冲后,再由气体增压泵经空气回流管回流至冷却塔体中,该部分气体的余热能够给冷却塔体中的空气加热,提高进入冷却塔体内的空气温度,这样有利于饲料颗粒干燥,降低水分,实现了余热气流的循环利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采用余热气流循环单元余热气流循环单元,有利于实现空气余热的有效利用,节能降耗效果好;

2)由于采用流量控制单元则能够实现对出料流量大小的自动化控制,而且采用的阀板一端采用弧形倾斜面,便于饲料颗粒的快速下落,消除了淤积死角残留料的问题;

3)整体结构简单、紧凑,经济实用,操作更加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能有效利用冷却风机抽出热气回流加热,能耗低,绿色环保,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机架、2—冷却塔体、3—进料口、4—出风口、5—出料口、6—电气控制器、7—空气预热器、8—余热气流缓冲罐、9—气体增压泵、10—电磁流量阀、11—空气回流管、12—气体压力传感器、13—驱动气缸、14—阀板、15—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猪饲料生产用高效节能冷却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冷却塔体2,该冷却塔体2的顶部设有进料口3及出风口4,底部设有出料口5,其特征在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出料口5处的流量控制单元、与出风口4相连通的余热气流循环单元以及分别与流量控制单元、余热气流循环单元电连接的电气控制器6,出风口4流出的余热气流经余热气流循环单元返回至冷却塔体2中,加热冷却塔体2中的空气。冷却塔体2上还设有观察窗15。

其中,余热气流循环单元包括依次与出风口4相连通的空气预热器7以及余热气流缓冲罐8、将余热气流缓冲罐8与冷却塔体2的进风口相连通的空气回流管11,空气预热器7与电气控制器6电连接。余热气流缓冲罐8中还设有气体压力传感器12,该气体压力传感器12与电气控制器6电连接。空气回流管11上还设有分别与电气控制器6电连接的气体增压泵9及电磁流量阀10。

流量控制单元包括一对相对设置在出料口5处的阀板驱动机构,该阀板驱动机构与电气控制器6电连接。阀板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出料口5处的驱动气缸13以及与驱动气缸13传动连接的阀板14,驱动气缸13与电气控制器6电连接。阀板14为长条形阀板,该长条形阀板一端与驱动气缸13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为弧形倾斜面,倾斜角为60°。

本实施例装置中,流量控制单元中的驱动气缸13在电气控制器6的调控下,驱动阀板14的相对移动,从而调节两阀板14之间的开口间距,能够有效控制冷却后饲料排出的流量大小,便于自动化控制出料的速度。而在余热气流缓冲罐8中设置气体压力传感器12,可以实时检测余热气流缓冲罐8内部的气压大小,当压力值超过设定的额定值时,会发出报警信号,电气控制器6控制余热气流缓冲罐8的排气阀开启,进行排气,待恢复至额定值时,电气控制器6控制余热气流缓冲罐8的排气阀关闭。而设置在空气回流管11上的电磁流量阀10在电气控制器6的调控下,可以及时实现阀门开度的自动调节,可根据不同的工况条件,调节空气回流管11中回流空气的流速大小,有利于装置体系的稳定运行。

在实际应用时,待处理饲料由进料口3加入,饲料在冷却塔体2内下落过程中,与由下而上的逆向冷空气相遇,并进行热交换,冷却后的饲料继续下落,后经出料口5排出;而经热交换后的空气流,经出风口4进入空气预热器7中,并在空气预热器7中进行预热,经余热气流缓冲罐8缓冲后,再由气体增压泵9经空气回流管11回流至冷却塔体2中,该部分气体的余热能够给冷却塔体2中的空气加热,提高进入冷却塔体2内的空气温度,这样有利于饲料颗粒干燥,降低水分,实现了余热气流的循环利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阀板驱动机构中的阀板14为长条形阀板,该长条形阀板一端与驱动气缸13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为弧形倾斜面,倾斜角为45°。

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阀板驱动机构中的阀板14为长条形阀板,该长条形阀板一端与驱动气缸13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为弧形倾斜面,倾斜角为50°。

其余同实施例1。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