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化茶叶烘干机。
背景技术:
烘干提香是绿茶生产中重要的操作工序,一般在茶叶烘干机中完成,利用热风对茶叶进行烘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茶叶是堆积在茶叶烘干机中的,茶叶容易出现受热不均。因此需要操作人员在烘干过程中不断的翻动茶叶,并观察茶叶的烘干程度;茶叶在翻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断碎茶和茶尘,这些茶尘会随着热风从烘干机中逸出飘散在空气中和落积在机械设备上,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以及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现有的烘干机需要人工上料和下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其烘干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挥发到空气中,造成了水资源的流失,不符合环保的理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效率更高的茶叶烘干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茶叶烘干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环保和烘干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茶叶烘干机,包括底座、支撑杆、烘干台、传送装置、烘干室、茶叶料斗、拉门、电动机、烘干风叶、出风口、茶叶收集箱、操作箱、加热组件、热风管和储水箱,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顶侧安置有烘干台,所述烘干台的顶部设置有烘干室,且烘干室的内部镶嵌有传送装置,所述烘干室的左上端固定有茶叶料斗,且茶叶料斗的顶端连接有拉门,所述茶叶料斗的右端安装有电动机,且电动机的底端和烘干风叶相连接,所述烘干风叶的底侧设置有出风口,且出风口的底端外侧固定有茶叶收集箱,所述烘干台的底侧安置有操作箱,且操作箱的一端安装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的末端和热风管相连接,且加热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储水箱。
优选的,所述拉门的顶端镶嵌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茶叶料斗的内部设置有出料阀门,且茶叶料斗内部为漏斗状。
优选的,所述烘干室的内壁顶端安装有冷凝板。
优选的,所述传送装置的底端固定有集水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自动化茶叶烘干机安装有茶叶料斗,能够将茶叶放入之后自动的进行加料,省去了大量的人力,其储水箱的设计能使烘干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转化为水,从而进行储存,并且其安装有茶叶收集箱,能在茶叶完成烘干后进行收集,大大提高了烘干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撑杆,3、烘干台,4、传送装置,5、烘干室,6、茶叶料斗,7、拉门,8、电动机,9、烘干风叶,10、出风口,11、茶叶收集箱,12、操作箱,13、加热组件,14、热风管,15、储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茶叶烘干机,包括底座1、支撑杆2、烘干台3、传送装置4、烘干室5、茶叶料斗6、拉门7、电动机8、烘干风叶9、出风口10、茶叶收集箱11、操作箱12、加热组件13、热风管14和储水箱15,底座1的顶端固定有支撑杆2,且支撑杆2的顶侧安置有烘干台3,烘干台3的顶部设置有烘干室5,烘干室5的内壁顶端安装有冷凝板,且烘干室5的内部镶嵌有传送装置4,传送装置4的底端固定有集水槽,烘干室5的左上端固定有茶叶料斗6,茶叶料斗6的内部设置有出料阀门,且茶叶料斗6内部为漏斗状,且茶叶料斗6的顶端连接有拉门7,拉门7的顶端镶嵌有把手,茶叶料斗6的右端安装有电动机8,且电动机8的底端和烘干风叶9相连接,烘干风叶9的底侧设置有出风口10,且出风口10的底端外侧固定有茶叶收集箱11,烘干台3的底侧安置有操作箱12,且操作箱12的一端安装有加热组件13,加热组件13的末端和热风管14相连接,且加热组件13的另一端设置有储水箱15。
工作原理:在使用茶叶烘干机之前,首先需要对整个机械进行简单的结构的了解,对于这类的烘干机首先通过操作箱12使整个机械运转,随后将茶叶放入茶叶料斗6内,茶叶料斗6内的出料阀门会自动进行放料,然后茶叶随传送装置4到达出风口10的底侧,由加热组件13产生热量经热风管14输送到烘干风叶9下,并且由出风口10吹出热风,烘干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经烘干室5顶端冷凝板冷却后变成水珠,流入到传送装置4底侧的集水槽,最后流入储水箱15中,烘干后的茶叶由茶叶收集箱11收集,使得整个烘干的效率得到很好的提高,就这样完成整个茶叶烘干机的工作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