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汁鲣鱼软罐头及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2943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及生产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豆汁鲣鱼软罐头及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鲣鱼,俗称炸弹鱼,属鲈形总目、金枪鱼亚目、金枪鱼科,为暖水性上层洄游鱼类,其肉质柔嫩,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D和微量元素,尤其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等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蛋氨酸、牛磺酸、矿物质等含量丰富,是国际营养学会重点推荐的健康食品。

但鲣鱼的加工难度很大,其一,极易产生氧化酸败,从而达不到制成品应有的货架期(半年以上)的要求;其二,血合肉含量高,约为12%,易氧化呈暗红色,并产生强烈鱼臭,且肉质软化比白色肉快;加热变性后口感特别粗硬;其三,易产生组胺,冻鲣鱼组胺含量高达414mg/100g,比较新鲜的鲣鱼组胺含量也达216mg/100g,人体摄入组胺超过100mg即发生中毒,表现为皮肤过敏,产生红斑疹,口舌麻涩;其四,鲣鱼死后分解产生乳酸较多,故鱼肉pH降低,在其死亡30h后,pH就降至肌动肌凝蛋白的等电点(5.0-5.5)附近,使其迅速变性。这些因素也使鲣鱼的保鲜产生很大困难,用冰藏只能保存2-3天,造成鲜销销路不畅。另外,鲣鱼鱼糜制品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发展缓慢,所以到目前为止,除了豆汁鲣罐,没有大规模产业化的加工制成品,鲣鱼的经济价值得不到提高。于是我们想办法发明一种切实可行的鲣鱼加工方法。借鉴前人利用茄汁、黄瓜汁、雪菜汁等改善鱼肉风味的办法,我们也试图发明一种类似的、但更加有效的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色泽香味口感佳、食用安全、营养流失少、其生产工艺简单的、成本较低的豆汁鲣鱼软罐头及生产工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豆汁鲣鱼软罐头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 原料处理:将冻鲣鱼用热盐水解冻,洗净,去鳞、去头尾、去鳍、剖腹去内脏,洗净腹腔内的黑膜及血污,切成1.5~2厘米厚、长5厘米的鱼块;

2) 盐渍、脱腥:将处理好的鱼块清洗干净,放入6%~8%的盐溶液中盐渍10分钟左右,进行脱腥处理(盐溶液与鱼块质量之比为1.5∶1)。浸泡后将鱼段捞出沥水沥至不滴水即可;

3) 拌粉:将沥干的鱼块拌粉挂糊,拌粉时力求均匀;

4) 油炸:将拌好粉的鱼块进行油炸,油炸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炸至鱼块表面呈金黄色即可捞起,捞起后将油沥干,油的温度控制在170~190℃,鱼块和油的比例约为1∶10;

5) 加豆汁、调味:将油炸好的鱼块,趁热浸入配好的豆汁中浸泡10分钟左右,豆汁温度不低于70℃,取出沥干,加豆汁、调味:将油炸好的鱼块,趁热浸入配好的豆汁中浸泡10分钟左右,豆汁温度不低于70℃,取出沥干,所述调味豆汁组成为:白砂糖10-25份、食盐1-3份、洋葱末15-30份、丁香0.1-1份、八角0.001-0.01份、花椒0.1-1份、小米草萃取0.1-1份、氢化大豆甘油酯0.01-0.1份、胡椒0.001-0.01份、小茴香0.01-0.05份、花生油13-27份、水40-60份。

6)装袋、封口:封口真空度为0.04~0.05兆帕;

7)杀菌、冷却:杀菌式为20′-30′-20′/121℃;杀菌后冷却至37℃以下,擦干袋外水分,平整码放。

优选地,上述盐渍过程要求使用7%的盐溶液盐渍10分钟。

再优选,上述油炸油温控制在180℃。

再优选,上述调味过程要求豆汁和鱼块比例为1:4。

再优选,上述调味过程要求豆汁温度为70℃。

再优选,上述封口过程要求封口真空度为0.04兆帕。

本发明制备的豆汁鲣鱼软罐头,产品的色泽、香味和口感佳,食用安全,营养流失少,综合品质良好;其中小米草萃取和氢化大豆甘油酯可促进调味入味,使产品的色泽、香味和口感佳;营养流失少,其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在同产品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豆汁鲣鱼软罐头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 原料处理:将冻鲣鱼用热盐水解冻,洗净,去鳞、去头尾、去鳍、剖腹去内脏,洗净腹腔内的黑膜及血污,切成1.5~2厘米厚、长5厘米的鱼块;

2) 盐渍、脱腥:将处理好的鱼块清洗干净,放入6%~8%的盐溶液中盐渍10分钟左右,进行脱腥处理(盐溶液与鱼块质量之比为1.5∶1)。浸泡后将鱼段捞出沥水沥至不滴水即可;

3) 拌粉:将沥干的鱼块拌粉挂糊,拌粉时力求均匀;

4) 油炸:将拌好粉的鱼块进行油炸,油炸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炸至鱼块表面呈金黄色即可捞起,捞起后将油沥干,油的温度控制在170~190℃,鱼块和油的比例约为1∶10;

5) 加豆汁、调味:将油炸好的鱼块,趁热浸入配好的豆汁中浸泡10分钟左右,豆汁温度不低于70℃,取出沥干,加豆汁、调味:将油炸好的鱼块,趁热浸入配好的豆汁中浸泡10分钟左右,豆汁温度不低于70℃,取出沥干,所述调味豆汁组成为:白砂糖10-25份、食盐1-3份、洋葱末15-30份、丁香0.1-1份、八角0.001-0.01份、花椒0.1-1份、小米草萃取0.1-1份、氢化大豆甘油酯0.01-0.1份、胡椒0.001-0.01份、小茴香0.01-0.05份、花生油13-27份、水40-60份;

6)装袋、封口:封口真空度为0.04~0.05兆帕;

7)杀菌、冷却:杀菌式为20′-30′-20′/121℃;杀菌后冷却至37℃以下,擦干袋外水分,平整码放。

实施例2

一种豆汁鲣鱼软罐头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 原料处理:将冻鲣鱼用热盐水解冻,洗净,去鳞、去头尾、去鳍、剖腹去内脏,洗净腹腔内的黑膜及血污,切成2厘米厚、长5厘米的鱼块;

2) 盐渍、脱腥:将处理好的鱼块清洗干净,放入8%的盐溶液中盐渍15分钟,进行脱腥处理(盐溶液与鱼块质量之比为1.5∶1)。浸泡后将鱼段捞出沥水沥至不滴水即可;

3) 拌粉:将沥干的鱼块拌粉挂糊,拌粉时力求均匀;

4) 油炸:将拌好粉的鱼块进行油炸,油炸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炸至鱼块表面呈金黄色即可捞起,捞起后将油沥干,油的温度控制在190℃,鱼块和油的比例为1∶9;

5) 加豆汁、调味:将油炸好的鱼块,趁热浸入配好的豆汁中浸泡5分钟左右,豆汁温度70℃,取出沥干,加豆汁、调味:将油炸好的鱼块,趁热浸入配好的豆汁中浸泡10分钟左右,豆汁温度不低于70℃,取出沥干,所述调味豆汁组成为:白砂糖22份、食盐1.25份、洋葱末23份、丁香0.1份、八角0.075份、花椒0.1份、小米草萃取0.1份、氢化大豆甘油酯0.01份、胡椒0.075份、小茴香0.05份、花生油26份、水50份;

6)装袋、封口:封口真空度为0.04兆帕;

7)杀菌、冷却:杀菌式为20′-30′-20′/121℃;杀菌后冷却至37℃以下,擦干袋外水分,平整码放。

感官评定:稍咸,鱼块较老,豆汁不入味。

实施例3

一种豆汁鲣鱼软罐头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 原料处理:将冻鲣鱼用热盐水解冻,洗净,去鳞、去头尾、去鳍、剖腹去内脏,洗净腹腔内的黑膜及血污,切成1.5厘米厚、长5厘米的鱼块;

2) 盐渍、脱腥:将处理好的鱼块清洗干净,放入7%的盐溶液中盐渍10分钟,进行脱腥处理(盐溶液与鱼块质量之比为1.5∶1)。浸泡后将鱼段捞出沥水沥至不滴水即可;

3) 拌粉:将沥干的鱼块拌粉挂糊,拌粉时力求均匀;

4) 油炸:将拌好粉的鱼块进行油炸,油炸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炸至鱼块表面呈金黄色即可捞起,捞起后将油沥干,油的温度控制在180℃,鱼块和油的比例为1∶10;

5) 加豆汁、调味:将油炸好的鱼块,趁热浸入配好的豆汁中浸泡12分钟,豆汁温度75℃,取出沥干;

6)装袋、封口:封口真空度为0.04兆帕;

7)杀菌、冷却:杀菌式为20′-30′-20′/121℃;杀菌后冷却至37℃以下,擦干袋外水分,平整码放。

感官评定:美味,咸淡适宜,肉质较好。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