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粮食烘干设备灰尘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8817阅读:1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粮食烘干设备灰尘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粮食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粮食烘干设备灰尘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粮食烘干设备在对粮食进行烘干的过程中会将粮食中所含有的大量灰尘排出,这样可以使粮食的质量更好。然而大型粮食烘干设备处理粮食的数量较多,排出的灰尘也比较多,灰尘排出后会使空气环境变的极差,如果人吸入到身体里将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大型粮食烘干设备排出的灰尘目前的做法是将所有的排出口连接到一个相对封闭的房间内,使灰尘与大型粮食烘干设备和外界的分离开,这样可以避免灰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然而这样做的弊端是工人在后续清理灰尘时,工作环境极差,视线不佳,灰尘收集不方便,工作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型粮食烘干设备灰尘处理装置,通过将大型粮食烘干设备中排出的灰尘直接收集到灰尘储存室中,然后经过沉淀后将灰尘排出,在排出口直接将灰尘收集到灰尘收集容器中,再将灰尘收集容器运走后集中处理,有效减少了灰尘对大气的污染,提高了灰尘收集的效率,减少了灰尘对人体的伤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型粮食烘干设备灰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灰尘储存室,所述灰尘储存室下端为倒锥形灰尘沉淀区,所述灰尘储存室与所述沉淀区的连接处设有支撑整体结构强度的支撑架,所述灰尘储存室上部的圆柱面上设有螺旋形灰尘输入管,所述灰尘输入管一端与所述灰尘储存室内部相通,所述灰尘输入管的另一端设有灰尘输入口,所述灰尘输入口通过转接管与大型粮食烘干设备的灰尘排出口连接在一起,所述灰尘沉淀区的底部设有抽风机,所述灰尘沉淀区的底部还设有灰尘排出口,所述灰尘排出口直接排出沉淀后的灰尘,所述灰尘排出口下方放有可移动的灰尘收集装置,所述灰尘沉淀区的侧边设有第一观察窗口,所述灰尘储存室的圆柱面下端设有第二观察窗口。

进一步的,所述灰尘输入口的数量为2个,并且2个所述灰尘输入口可单独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灰尘排出口下方设有袋口固定卡扣,所述袋口固定卡扣可将灰尘收集袋固定在所述灰尘排出口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数量为4个,并且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有与地面连接的加固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减少了大型粮食烘干设备排出的灰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减少了灰尘对人体的伤害,提高了灰尘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灰尘储存室,2、沉淀区,3、支撑架,4、灰尘输入管,5、灰尘输入口,6、抽风机,7、灰尘排出口,8、第一观察窗口,9、第二观察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大型粮食烘干设备灰尘处理装置,它能够解决工人在后续清理灰尘时操作不方便,效率低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灰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有效保护了空气环境。它包括圆柱形灰尘储存室1,从大型粮食烘干设备中排出的灰尘直接引入到灰尘储存室1中。所述灰尘储存室1下端为倒锥形灰尘沉淀区2,经过灰尘沉淀区2进行沉淀后的灰尘不会再尘土飞扬,更容易收集。所述灰尘储存室1与所述沉淀区2的连接处设有支撑整体结构强度的支撑架3,支撑架3与地面连接固定。所述灰尘储存室1上部的圆柱面上设有螺旋形灰尘输入管4,使大型粮食烘干设备中排出的灰尘能更好的进入灰尘储存室1中。所述灰尘输入管4一端与所述灰尘储存室1内部相通,所述灰尘输入管4的另一端设有灰尘输入口5,所述灰尘输入口5通过转接管与大型粮食烘干设备的灰尘排出口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与大型粮食烘干设备的无缝连接,使灰尘不会散落到空气中。所述灰尘沉淀区2的底部设有抽风机6,它可以提高大型粮食烘干设备的灰尘进入到灰尘储存室1中的速度,使灰尘处理效率更高。所述灰尘沉淀区2的底部还设有灰尘排出口7,所述灰尘排出口7直接排出沉淀后的灰尘,所述灰尘排出口7下方放有可移动的灰尘收集装置,方便将收集后的灰尘进行转移。所述灰尘沉淀区2的侧边设有第一观察窗口8,可以很方便的观察灰尘沉淀区2中灰尘的情况。所述灰尘储存室1的圆柱面下端设有第二观察窗口9,方便观察灰尘储存室1内的灰尘情况,确保灰尘收集能顺利进行。

作为优选,所述灰尘输入口5的数量为2个,并且2个所述灰尘输入口5可单独使用,可以提高灰尘收集效率,也使灰尘收集更加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灰尘排出口7下方设有袋口固定卡扣,所述袋口固定卡扣可将灰尘收集袋固定在所述灰尘排出口7上。灰尘收集时不需要工人在场,直接可以向收集袋内收集。也可以采用其它收集容器,例如可以用灰尘转动桶,灰尘收集箱等。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3的数量为4个,并且所述支撑架3的底部设有与地面连接的加固结构,使整体结构与地面连接更牢固,使设备在运行时安全性更高。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或替换,这些改进或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