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粮食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8609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粮食烘干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粮食烘干机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粮食烘干设备,普遍建有锅炉房,其内用耐火砖砌筑锅炉的燃烧室及炉体,与锅炉相连的热交换器通过管道与锅炉燃烧室相连,该热交换器与粮食烘干塔相连。它的不足之处是:1、这样的烘干设备占用面积多达60平米以上,重量达40多吨,固定使用,不可移动。2、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采用普通钢管,长期使用造成金属疲劳断裂及燃烧气体腐蚀漏气,会导致燃烧室的有害气体串入被烘干的粮食里,导致被烘干的粮食品质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重轻、占地面积小、可移动并且燃烧室的有害气体不会串入被烘干的粮食里的移动式粮食烘干设备。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车体、烘干塔及锅炉,即车体一端设有竖立的架体,该架体上设有横轴,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液压缸的一端铰接,该两个液压缸的另一端分别与烘干塔上的横轴两端铰接,车体另一侧设有锅炉。其中车体及烘干塔均为现有技术,锅炉主要包括燃烧室、热交换器和风机。其中,燃烧室炉门下部设有炉条,炉门上部设有若干横置的耐热换热管,这些换热管为耐热管,分为上下两部分,即上管束和下管束,该上下管束开口与炉门同方向的前端均设在一个前孔板上,并且前孔板外面设有将上下管束均包容的前封头;下管束后端开口设在炉体中部的孔板上,该孔板外设有一端将所有下管束包容的异型管,该异型管的另一端与送风机出口连接。燃烧室的上管束后端开口设在炉体后面的后孔板上部的通孔上,该后孔板下部的通孔上设有若干横置的短换热管即短管束,在后孔板外面设有将所有上管束及部分短管束包容的后封头,该后封头下面设有将余下的短管束包容的异型管,该异型管与烘干塔进气口相连。所述短管束另一端设在炉体中部的另一孔板上,该另一孔板外设有一端将所有短管束包容的中间封头。在燃烧室和所有换热管外面设有金属壳体,将燃烧室与热交换器组成一个封闭且内部连通的整个炉体,并且在炉体后部的金属壳体上设有通孔,其为烟道口。最好,换热管是由套接的两根管组成或换热管中一段为波纹管,以解决金属管热膨胀造成焊点开裂的问题,为此该锅炉在使用时,送风机送入换热管内的气体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大致如下:烘干塔通过液压缸置于架体及锅炉顶上,当移动到工作地点后,再通过液压缸将烘干塔竖立在地面上,接通与锅炉相关的管线即可开始工作。外界空气通过送风机先进入燃烧室中的下管束内,燃烧室的火焰及烟气通过下管束与其内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使下管束内空气迅速升温,不仅热交换效率高,同时冷空气又可对下管束进行降温。该经加热的气体经前封头进入上管束及后部的短管束内,进一步与烟气进行热交换,使管内的气体温度进一步提高,超过180℃,短管束内的高温空气经管道与粮食烘干塔进风口连接,对粮食烘干塔内的粮食进行干燥。燃烧室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在热交换管外从前向后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断与热交换管进行热量交换,降温后由炉体后面的烟道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全金属制作,自重轻、体积小、可移动,运输方便;与其配套的烘干塔可通过架体与车底架连接,置于该锅炉顶上放平运输,当烘干塔工作时再竖立起来。

2、燃烧室与热交换器融合为一体,大大增加锅炉的热效率。

3、换热管采用可伸缩的套管,再采用与其配合的带压气体,有效地解决换热管在燃烧室的热气体的温度场变化所产生的热伸缩造成的焊接点开裂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金属管长期使用氧化漏气及热疲劳开裂漏气,造成燃烧室的燃烧气体串入交换器里的交换热空气里问题,提高热空气的品质。

4、换热管采用耐热钢管,解决其氧化及腐蚀问题,提高热交换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运输状态示意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锅炉主视局剖示意简图。

图3是图2的A-A视图。

图4是图2中I的局部放大示意简图。

图5是图2中II的局部放大示意简图。

图中:1、炉门,2、炉条,3、金属壳体,4、耐火材料层,5、上管束,6、下管束,7、前孔板,8、前封头,9、孔板A,10、异型管A,11、送风机,12、后孔板,13、短管束,14、后封头,15、异型管B,16、孔板B,17、中间封头,18、烟道口,19、引风机,20、架体,21、烘干塔,22液压缸,23、锅炉。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移动式粮食烘干设备运输状态示意简图中,车体1一端设有竖立的架体20,该架体上设有横轴,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液压缸22的一端铰接,该两个液压缸的另一端分别与烘干塔21上的横轴两端铰接,车体另一端设有锅炉23,其中车体及烘干塔均为现有技术,锅炉主要包括燃烧室、热交换器和风机。

在图2和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锅炉示意简图中,燃烧室炉门1下部设有炉条2,在炉条上面四周与金属壳体3间设有耐火材料层4,炉门上部设有若干横置的耐热换热管,这些换热管为耐热管,分为上下两部分,即上管束5和下管束6,该上下管束开口与炉门同方向的前端均设在一个前孔板7上,并且前孔板外面设有将上下管束均包容的前封头8;下管束后端开口设在炉体中部的孔板A9上,该孔板外设有一端将所有下管束包容的异型管A10,该异型管的另一端与送风机11出口连接。燃烧室的上管束后端开口设在炉体后面的后孔板12上部的通孔上,该后孔板下部的通孔上设有若干横置的短换热管即短管束13,在后孔板外面设有将所有上管束及部分短管束包容的后封头14,该后封头下面设有将余下的短管束包容的异型管B15,该异型管与烘干塔进气口相连。所述短管束另一端设在炉体中部的另一孔板B16上,该另一孔板外设有一端将所有短管束包容的中间封头17。在燃烧室和所有换热管外面设有金属壳体,将燃烧室与热交换器组成一个封闭且内部连通的整个炉体,并且在炉体后部的金属壳体上设有通孔,其为烟道口18,其可与引风机19相连。在图4所示的图2中I的局部放大示意简图中,部分换热管是由套接的两根管组成。在图5所示的图2中II的局部放大示意简图中,部分换热管其一段为波纹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