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珠茶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14541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富硒珠茶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珠茶,是“圆炒青”的一种,其叶底黄绿明亮,芽叶完整,又称“平炒青”,因起源于浙江省绍兴县平水镇而得名,精制成出口茶称珠茶或称“平绿”。珠茶主要产于绍兴、余姚、嵊州、新昌、鄞州、上虞、奉化、东阳等县。产区境内山岭盘结,林木益翠,土壤肥沃,气候温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珠茶被誉为“绿色的珍珠”,主销西北非,美国、法国也有一定的市场。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国营养学会也将硒列为人体必需的15种营养素之一,国内外大量临床实验明,人体缺硒可引起某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失调,导致许多严重疾病发生,全世界40多个国家处于缺硒地区,中国22个省份的几亿人口都处于缺硒或低硒地带,这些地区的人口肿瘤、肝病、心血管疾病等发病率很高。研究表明,低硒或缺硒人群通过适量补硒不但能够预防肿瘤、肝病等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维护心、肝、肺、胃等重要器官正常功能,预防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硒在人体内无法合成,所以要满足人体对硒的需求,就需要每天补充硒。

珠茶中所含的成份很多,主要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儿茶素、酚类、醇类、醛类、酸类、酯类、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茶中还含有钙、磷、铁、氟、碘、锰、钼、铜、锗、镁等多种矿物质,但硒含量的较低,因此,提供一种富硒珠茶,不仅可以提高珠茶的品质,也有利于人体对硒的吸收和促进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硒珠茶的生产方法,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珠茶,不仅产品品质高,且硒含量高,有利于人体的吸收。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富硒珠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茶树苗的种植:

茶园管理:选择海拔300~600米左右的茶园,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改良:将土地翻耕均匀,然后施加富硒土壤改良剂,改良剂用量为80~120kg/亩,并再次翻耕均匀,保持5-7天;然后施加富硒有机肥,富硒有机肥用量为200~300kg/亩,然后将土地耕细,即得改良土地;

种植管理:将茶树苗按行列间距为100*100cm种植,种植坑深50cm、直径25cm,茶树苗选择直径在5cm以上的树苗;当茶树根部土壤中水分含量低于20%时,浇水一次;茶树生长期内,每隔一个月施加一次富硒营养液,每次采茶后再补施一次;

(2)、采摘:

选择在谷雨前后开始采摘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

(3)、炒制:

炒制工艺流程:鲜叶——清理——杀青——揉捻——干燥——包装;

清理:鲜叶采回后,进行挑选,首先去除茶叶中的杂质如树叶、茶梗等,选择芽叶洁净、大小匀嫩整齐的鲜叶,清洗后晾干备用;

杀青:杀青温度控制在275~280℃,杀青时间为5~6分钟,鲜叶经杀青后,叶片变得柔软,茎梗折而不断,便于后道的揉捻,叶色变为暗绿,无红梗红叶,待青草气完全消失时即可起锅,杀青后,茶叶含水量55~60%;

揉捻:杀青叶不经摊凉即直接送入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时间12~15分钟,待成条率达到90%以上即可;

干燥:采用三级干燥,第一次干燥温度控制在120~150℃,时间控制在30~45分钟,第一次干燥后,茶叶含水量35~45%左右,第二次干燥温度控制在100~120℃,时间控制在45~60分钟,第二次干燥后,茶叶含水量15~25%左右;第三次干燥温度控制在60~75℃,时间90~120分钟,茶叶含水量5~6%左右。

(4)、包装:将干燥后制成的毛茶,经摊凉,筛去茶末,去除杂物等,即可包装成成品。

进一步设置在于:

步骤(1)中,土壤选择表层土为黑色灰壤,底层土为油质红壤。

步骤(1)中,富硒土壤改良剂选择北京中农硒科富硒农业技术研究院生产的富硒土壤改良剂,或者安徽硒无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富硒土壤改良剂。

步骤(1)中,富硒有机肥的制作方法如下:将硒矿石、动物粪便、玉米秸秆、大豆粉按重量比1:5:20:15的比例混合,加入有机肥微生物菌如em菌,在温度45~60℃、湿度70%的条件下,堆肥、发酵而成。

步骤(1)中,茶树的种植管理,每隔一个月对茶树进行一次修剪,使相邻茶树间的间距为30cm。

步骤(1)中,所述富硒营养液采用中农硒科富硒农业技术研究院的生物纳米硒富硒营养液,施加方式采用叶面喷雾,更有利于茶树吸收。

步骤(2)中,采摘后鲜叶硒含量为:5.8~6.2mg/kg。

步骤(3)中,将制得的富硒珠茶样品进行检测,硒含量为:3.8~4.8mg/k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优化茶树的种植方法,通过在茶树种植中对土壤进行改良,并在茶树管理中,采用叶片喷雾的方式施加生物纳米富硒营养液,有效的提高了茶叶鲜叶的硒含量;

2、改良珠茶的生产工艺,提高珠茶的品质,同时也减少了在制作过程中,硒含量的流失。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富硒珠茶的生产方法,包括:种植——采摘——炒制——成品。

一、茶树苗的种植:

1、茶园管理:

选择海拔300~600米左右的茶园,这样,茶树经常处于云雾线中,长势旺盛,叶厚芽壮,为制作珠茶提供了优质原料。

土壤优选表层土为黑色灰壤,底层土为油质红壤,种植前,对土壤需进行改良:将土地翻耕均匀,然后施加富硒土壤改良剂,改良剂用量为80~120kg/亩,并再次翻耕均匀,保持5-7天;然后施加富硒有机肥,富硒有机肥用量为200~300kg/亩,然后将土地耕细,即得改良土地。

本实施例中,富硒土壤改良剂选择北京中农硒科富硒农业技术研究院生产的土壤改良剂,当然,作为替代的方案,也可以采用其他公司生产的如安徽硒无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富硒土壤改良剂。

本实施例中,富硒有机肥的制作方法如下:将硒矿石、动物粪便、玉米秸秆、大豆粉按重量比1:5:20:15的比例混合,加入有机肥微生物菌em菌,在温度45~60℃、湿度70%的条件下,堆肥、发酵而成。

2、种植管理:

种植:将茶树苗按行列间距为100*100cm种植,种植坑深50cm、直径25cm,茶树苗选择直径在5cm以上的树苗。

管理:

每隔一个月对茶树进行一次修剪,使相邻茶树间的间距为30cm。

当茶树根部土壤中水分含量低于20%时,浇水一次。

茶树生长期内,每隔一个月施加一次富硒营养液,每次采茶后再补施一次。富硒营养液采用中农硒科富硒农业技术研究院的生物纳米硒富硒营养液(型号500ml),施加方式采用叶面喷雾,更有利于茶树吸收。

二、采摘:

采摘:选择在谷雨前后开始采摘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要求芽叶肥壮。

采摘后鲜叶硒含量检测:5.8~6.2mg/kg

三、炒制:

炒制工艺流程:鲜叶——清理——杀青——揉捻——干燥——包装。

1、清理:鲜叶采回后,进行挑选,首先去除茶叶中的杂质如树叶、茶梗等,选择芽叶洁净、大小匀嫩整齐的鲜叶,清洗后晾干备用;

2、杀青:杀青温度控制在275~280℃,杀青时间为5~6分钟,鲜叶经杀青后,叶片变得柔软,茎梗折而不断,便于后道的揉捻,叶色变为暗绿,无红梗红叶,待青草气完全消失时即可起锅,杀青后,茶叶含水量55~60%;

3、揉捻:杀青叶不经摊凉即直接送入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时间12~15分钟,待成条率达到90%以上即可;

4、干燥:采用三级干燥,第一次干燥温度控制在120~150℃,时间控制在30~45分钟,第一次干燥后,茶叶含水量35~45%左右,第二次干燥温度控制在100~120℃,时间控制在45~60分钟,第二次干燥后,茶叶含水量15~25%左右;第三次干燥温度控制在60~75℃,时间90~120分钟,茶叶含水量5~6%左右。

5、包装:将干燥后制成的毛茶,经摊凉,筛去茶末,去除杂物等,即可包装成成品。

产品检测:

将制得的富硒珠茶样品进行检测,硒含量为:3.8~4.8mg/kg,由此可见,通过改进珠茶的制作工艺,可以有效防止硒的流失。

本发明的创新主要在于:1、优化茶树的种植方法,通过在茶树种植中对土壤进行改良,并在茶树管理中,采用叶片喷雾的方式施加生物纳米富硒营养液,有效的提高了茶叶鲜叶的硒含量;2、改良传统珠茶的生产工艺,提高富硒珠茶的品质,同时也减少了在制作过程中,硒含量的流失。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