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鹿皮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01587阅读:15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鹿皮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鹿全身都是宝,不仅鹿茸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和药用功效,其他如鹿鞭、鹿蹄筋、鹿心血、鹿胎膏等鹿产品都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药用价值。而鹿皮保健品的开发和利用尚处在探索阶段。鹿皮是《本草纲目》、《中国药典》、《神农本草经》、《四川中药志》等古籍记载的传统名贵中药,鹿皮有“抗疲劳、补气血,以及增强免疫力、美容养颜”等功效,鹿皮药用历史悠久,比阿胶还要早500多年,至今已有近3000多年的入药历史。明代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中对鹿皮药性的描述为“性温,味咸;具解毒、补气、涩精,补血止血、补肾壮阳等功效;主治漏疮,白带,崩漏,滑精,治一切疮”。用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马鹿(cervuselaphuslinnaeus)的皮熬制可得鹿皮胶。鹿皮胶一般呈棕红色,质地硬而脆,断面光亮,对光照视呈半透明,有鹿皮胶的特有香气。

传统鹿皮胶产品存在鹿胶粘度大、纯度低,不利于消化吸收,有效成分低,使用效果不好等问题,因此亟待对其进行改进。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鹿皮胶以及所述鹿皮胶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鹿皮胶,按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组份制成:

鹿皮2000~2500份、鱼油100~300份、黄酒5~8份、豆油5~10份以及冰糖10~15份。

本发明上述养生食品主要由鹿皮及鱼油为主要原料制备而成。尽管鹿皮和鱼油是本领域已知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药食两用的产品,但现有技术并没有记载上述原料组合使用具有提高性激素水平的作用。而本发明出人意料地发现,以鹿皮作为主料,搭配使用鱼油具有促进人体性激素分泌的功效。与传统的人工合成式性激素相比,本发明所述养生食品为纯天然海洋养生制品,安全无毒副作用,服用后无患恶性肿瘤的风险。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所述鹿皮胶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鹿皮清洗脱毛,并去除皮面内层的残肉及脂肪后碱水浸泡;

2).再次以清水浸泡并清洗鹿皮以去除碱水;

3).将步骤2)所得鹿皮切块后通过蒸气焯皮,再次清洗;

4).将步骤3)所得鹿皮加入水中,加压化皮放出胶汁;

5).将步骤4)所得胶汁过滤、油脂分离后加热至微沸,去除浮在水面表层的浮沫;

6).将步骤5)所得胶汁浓缩至含水量达到35%~45%后,加入鱼油、黄酒、豆油以及冰糖,混合均匀后继续浓缩至水量达到26%~28%,出胶倒入胶箱进行凝固成胶块;

7).所述胶块经低温冷冻成胶坨后进行切割后晾胶;

8).将晾好的胶块密闭闷胶,2~4天后取出按步骤7)的方法重复凉胶;如此反复操作直至胶块含水量达14%~15%;灭菌、包装后即得。

该方法制备得到的鹿皮胶粘度小、纯度高,更加适合人体的吸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鹿皮胶主要由鹿皮和鱼油制备而成,能够安全、有效地刺激机体分泌性激素。

2)、本发明采用特定优选的工艺加工处理鹿皮,使制备的鹿皮胶具有安全卫生,且具有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保存完好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鹿皮胶,按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组份制成:

鹿皮2000~2500份、鱼油100~300份、黄酒5~8份、豆油5~10份以及冰糖10~15份。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鹿皮胶,按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组份制成:

鹿皮2200~2300份、鱼油150~250份、黄酒6~7份、豆油7~8份以及冰糖10~15份。

更优选的,如上所述的鹿皮胶,按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组份制成:

鹿皮2500份、鱼油170~230份、黄酒6.5份、豆油7.5份以及冰糖13份。

优选的,所述鹿皮为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的皮。

优选的,所述鱼油为鲨鱼油。鲨鱼油中富含大量的角鲨烯、维生素a、d,营养丰富,且鲨鱼油也具有壮阳的效果。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所述鹿皮胶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鹿皮清洗脱毛,并去除皮面内层的残肉及脂肪后碱水浸泡;

2).再次以清水浸泡并清洗鹿皮以去除碱水;

3).将步骤2)所得鹿皮切块后通过蒸气焯皮,再次清洗;

4).将步骤3)所得鹿皮加入水中,加压化皮放出胶汁;

5).将步骤4)所得胶汁过滤、油脂分离后加热至微沸,去除浮在水面表层的浮沫;

6).将步骤5)所得胶汁浓缩至含水量达到35%~45%后,加入鱼油、黄酒、豆油以及冰糖,混合均匀后继续浓缩至水量达到26%~28%,出胶倒入胶箱进行凝固成胶块;

7).所述胶块经低温冷冻成胶坨后进行切割后晾胶;

8).将晾好的胶块密闭闷胶,2~4天后取出按步骤7)的方法重复凉胶;如此反复操作直至胶块含水量达14%~15%;灭菌、包装后即得。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在步骤1)中,所述碱水浸泡具体为进入ph=10~11的碱水中浸泡24~48小时;

更优选的,在步骤1)中,所述碱水浸泡具体为进入ph=10.5的碱水中浸泡30~42小时。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4)具体包括:将步骤3)所得鹿皮加入所述鹿皮体积2~5倍的水中,在压力为0.15mpa~0.2mpa下化皮4~6小时,以相同方法重复化皮2~4次;

更优选的,步骤4)具体包括:将步骤3)所得鹿皮加入所述鹿皮体积3~4的倍水中,在压力为0.17mpa~0.18mpa下化皮5小时,以相同方法重复化皮3次。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在步骤5)中,所述胶汁过滤具体包括:

将所述胶汁经100~140目筛网过滤,再经3~5层纱布过滤;

更优选的,在步骤5)中,所述胶汁过滤具体包括:

将所述胶汁经120目筛网过滤,再经4层纱布过滤。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在步骤5)中,所述油脂分离具体参数为:将所得的胶汁过油脂分离器,流速80l/h~120l/h,转速18000r/min~22000r/min;

更优选的,在步骤5)中,所述油脂分离具体参数为:将所得的胶汁过油脂分离器,流速100l/h,转速20000r/min。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在步骤7)中,所述低温冷冻的条件为-10℃~-15℃冷冻20h~30h;

更优选的,在步骤7)中,所述低温冷冻的条件为-12℃~-13℃冷冻25h。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在步骤7)中,所述凉胶的条件为:

温度25℃~30℃,相对湿度40%~60%的凉胶房内凉胶6~8天;

更优选的,在步骤7)中,所述凉胶的条件为:

温度27℃~28℃,相对湿度45%~55%的凉胶房内凉胶7天。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1、取新鲜鹿皮2000g,加入3倍体积的水(以下水的加入都是体积比)反复清洗2~3次;

2、将步骤1所得的鹿皮进行脱毛处理,过程中不得损坏鹿皮,再将皮面内层的残肉及脂肪除净;

3、将步骤2所得鹿皮浸入碱水(ph=10~11)中浸泡24小时,

4、将步骤3所得鹿皮再次清洗2~3次,加入2倍水浸泡24小时至中性;

5、将步骤4所得鹿皮切割成15~20cm的小块;

6、将步骤5所得的鹿皮小块置于蒸球内,加水1.5倍,加热至90~100℃进行焯皮,洗去部分油脂,再用水反复冲洗2~3遍;

7、向步骤6所得的净鹿皮小块中加入水2倍,在压力为0.15mpa下化皮6小时,化皮后放出胶汁,以相同方法重复化皮4次;

8、将三次化皮得到的胶汁合并先经100目筛网过滤,再经5层纱布过滤;

9、将步骤8所得的胶汁过油脂分离器,流速80l/h,转速18000r/min;

10、将步骤9所得胶汁加热至微沸,便于胶液中的杂质浮上水面,以沫拐打出浮沫,重复打沫10~15次;

11、将步骤10所得胶汁继续浓缩至含水量达到35%左右时,加入鱼油300g、黄酒8g、豆油5g以及冰糖10g,混合均匀;

12、将步骤11的胶汁继续浓缩至含水量达到26%,出胶倒入胶箱,室温凝固24小时;

13、将步骤12的胶块转入-10℃冷冻30小时成胶坨;

14、倒出胶坨并将其四面清理干净,将胶坨先切成4~5cm的大条,再把大条切成10×3×1cm的小条;

15、将步骤14切好的小条转移至温度30℃,相对湿度60%的凉胶房内凉胶8天,每天翻动胶块2次;

16、将步骤15晾好的胶块装入木箱中,密闭闷胶,3天后取出重复凉胶,如此反复三次,直至胶块晾干,含水量达15%;

17、将步骤16得到的成型胶块进行灭菌及包装。

实施例2

1、取新鲜鹿皮2500g,加入5倍体积的水(以下水的加入都是体积比)反复清洗2~3次;

2、将步骤1所得的鹿皮进行脱毛处理,过程中不得损坏鹿皮,再将皮面内层的残肉及脂肪除净;

3、将步骤2所得鹿皮浸入碱水(ph=10~11)中浸泡48小时,

4、将步骤3所得鹿皮再次清洗2~3次,加入2倍水浸泡24小时至中性;

5、将步骤4所得鹿皮切割成15~20cm的小块;

6、将步骤5所得的鹿皮小块置于蒸球内,加水2倍,加热至90~100℃进行焯皮,洗去部分油脂,再用水反复冲洗2~3遍;

7、向步骤6所得的净鹿皮小块中加入水5倍,在压力为0.2mpa下化皮4小时,化皮后放出胶汁,以相同方法重复化皮2次;

8、将三次化皮得到的胶汁合并先经140目筛网过滤,再经3层纱布过滤;

9、将步骤8所得的胶汁过油脂分离器,流速120l/h,转速22000r/min;

10、将步骤9所得胶汁加热至微沸,便于胶液中的杂质浮上水面,以沫拐打出浮沫,重复打沫10~15次;

11、将步骤10所得胶汁继续浓缩至含水量达到45%左右时,加入鱼油100g、黄酒5g、豆油10g以及冰糖15g,混合均匀;

12、将步骤11的胶汁继续浓缩至含水量达到28%,出胶倒入胶箱,室温凝固24小时;

13、将步骤12的胶块转入-15℃冷冻20小时成胶坨;

14、倒出胶坨并将其四面清理干净,将胶坨先切成4~5cm的大条,再把大条切成10×3×1cm的小条;

15、将步骤14切好的小条转移至温度25℃,相对湿度40%的凉胶房内凉胶6天,每天翻动胶块2次;

16、将步骤15晾好的胶块装入木箱中,密闭闷胶,3天后取出重复凉胶,如此反复三次,直至胶块晾干,含水量达14%;

17、将步骤16得到的成型胶块进行灭菌及包装。

实施例3

1、取新鲜鹿皮2300g,加入4倍体积的水(以下水的加入都是体积比)反复清洗2~3次;

2、将步骤1所得的鹿皮进行脱毛处理,过程中不得损坏鹿皮,再将皮面内层的残肉及脂肪除净;

3、将步骤2所得鹿皮浸入碱水(ph=10~11)中浸泡36小时,

4、将步骤3所得鹿皮再次清洗2~3次,加入2倍水浸泡24小时至中性;

5、将步骤4所得鹿皮切割成15~20cm的小块;

6、将步骤5所得的鹿皮小块置于蒸球内,加水1.8倍,加热至90~100℃进行焯皮,洗去部分油脂,再用水反复冲洗2~3遍;

7、向步骤6所得的净鹿皮小块中加入水3倍,在压力为0.17mpa下化皮5小时,化皮后放出胶汁,以相同方法重复化皮3次;

8、将三次化皮得到的胶汁合并先经120目筛网过滤,再经4层纱布过滤;

9、将步骤8所得的胶汁过油脂分离器,流速100l/h,转速20000r/min;

10、将步骤9所得胶汁加热至微沸,便于胶液中的杂质浮上水面,以沫拐打出浮沫,重复打沫10~15次;

11、将步骤10所得胶汁继续浓缩至含水量达到40%左右时,加入鱼油200g、黄酒6g、豆油7g以及冰糖13g,混合均匀;

12、将步骤11的胶汁继续浓缩至含水量达到27%,出胶倒入胶箱,室温凝固24小时;

13、将步骤12的胶块转入-13℃冷冻25小时成胶坨;

14、倒出胶坨并将其四面清理干净,将胶坨先切成4~5cm的大条,再把大条切成10×3×1cm的小条;

15、将步骤14切好的小条转移至温度27℃,相对湿度50%的凉胶房内凉胶7天,每天翻动胶块2次;

16、将步骤15晾好的胶块装入木箱中,密闭闷胶,3天后取出重复凉胶,如此反复三次,直至胶块晾干,含水量达14.5%;

17、将步骤16得到的成型胶块进行灭菌及包装。

实验例1鹿皮胶功能动物实验验证

1.1实验动物及分组

1.1.1动物选择

以用大鼠作为实验动物。

1.1.2动物分组

采用spf级wistar雄性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64只,体重270±50g。大鼠自由饮水、喂食,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即空白对照组(c1)、实施例1组(l1)、实施例2组(l2)、实施例3组(l3)、阳性对照组(a),无鱼油对照组(f1)、鱼油对照组(f2)、去势对照组(c2)和去势鹿皮胶剂量组(l0)。适应性饲养一周后,对去势对照组和去势鹿皮胶剂量组进行去势处理,制作动物模型。具体操作见下。

其中实施例1~3组分别投喂的是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鹿胶,无鱼油对照组的制备方式同实施例3,区别仅在于不添加鱼油;鱼油对照组仅灌服鱼油,去势鹿皮胶剂量组投喂是将实施例3制备得到鹿胶投喂给去势的大鼠。

1.2动物处理

对去势组要进行去势处理,制作去势动物模型。首先,以腹腔注射4%水合氯醛(0.7ml/100g)麻醉大鼠,然后,将大鼠固定于手术台上,腹部剪毛,常规消毒后,经腹部切口,切除双侧睾丸,依次缝合肌肉、皮肤切口。手术后,每只大鼠给予肌肉青霉素注射(18000u/(kg·d)),连续7天,预防感染。

1.3投药处理

术后七天,进行喂药处理,按照下表的方式喂药方式处理十天。

表1实验动物喂药方式

1.4激素含量测定

处理完成后,脱颈处死大鼠。经心脏穿刺取血于消毒一次性离心管中,室温静置30min后,于低温离心机中4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利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beckmancoulteraccess)检测其睾酮及促黄体生成素的含量。

2实验结果

2.1激素含量

与c1组相比,c2组大鼠经去势后,血清睾酮、促黄体生成素含量显著降低。服用鹿皮胶后,与c2组相比,l0组血清睾酮、促黄体生成素含量提高显著(p<0.05)。l1、l2、l3组血清睾酮、促黄体生成素含量与c1组有极显著提高(p<0.01)。f1、f2组与c1组相比,血清睾酮、促黄体生成素含量也有显著提高(p<0.05)。

表2血清激素含量

*p<0.05;**p<0.0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