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白毫茶作基茶制成红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2875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红茶加工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种以白毫茶作基茶制成红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白毫是茶叶嫩芽背面生长的一层细绒毛,具有高氨基酸含量和低酚氧化比的特性,干燥后呈现白色,如果保持其不脱落,茶叶显现白色,为白茶,浸泡后,白毫仍然附着在茶叶上,沏茶后香醇、味浓、耐泡。我国是世界上茶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千余年来的生产实践中,劳动人民在茶叶加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茶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分出来的类别也各有不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安徽农大茶学系的陈椽教授依据茶叶加工工艺的不同将茶叶分为六大茶类,除了白茶,还包括绿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其中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等步骤。若以白茶为基茶,充分利用白毫茸毛特质,经全发酵后,将显著提升红茶品质与口感,然而传统红茶加工过程经过经萎凋、揉捻等步骤,导致白毫脱落干碎,在保存或运输过程极易散失,白毫茶叶有机活性物质利用率不高,红茶品质与口感欠佳。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白毫茶作基茶制成红茶的加工方法,解决传统红茶加工揉捻后导致白毫脱落、干碎、散失,白毫利用率不高,影响红茶品质与口感的问题。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以白毫茶作基茶制成的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白毫茶鲜叶,日光下萎凋,装至透风竹篓中放置烈日下遮光晒干,得白毫基茶,备用;s2:取步骤s1制得的白毫基茶,置于蒸房,设置蒸房湿度为80‐95%,采用25‐30℃下的水蒸汽回湿,使白毫基茶增重25%‐30%,随后取出喷入果胶酶与蜂蜜水混合溶液,同时不加外压揉捻,塑形,得茶条;s3:设置蒸房湿度为30‐45%,温度45‐50℃,进行发酵,每隔2h排风通氧,至茶条色泽渐变呈褐色,加温排氧,加速发酵,至茶条呈红褐色,停止加热;s4:停止加热后,立即将茶条移至烘干机,设置温度为110‐120℃,持续时间10‐15min,即得红茶。进一步的,步骤s2中果胶酶与蜂蜜水混溶比例为果胶酶:蜂蜜:水=1:3:6。进一步的,步骤s1中白毫茶的含水量<9%。步骤s3中加温排氧过程,蒸房最高温度<56℃。优选的,步骤s4中制得的红茶含水量为5‐8%。优选的,步骤s4中制得的红茶总灰分为1‐2.3%,干茶粉末≤1%。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红茶的加工过程中,白毫基茶在蒸房中回湿后加入果胶酶与蜂蜜水的混合溶液,通过揉捻塑形后将脱落的白毫茸毛重新紧密粘附于茶条上,解决了采用传统红茶加工过程揉捻后白毫散失,造成白毫有机内含物流失,影响红茶的整体口感与品质的问题。2、本发明的红茶,在果胶酶促下,促进白毫基茶内含物的释放,利用间断的排风通氧、加温排氧方式,充分激活酶促,促进多酚氧化反应,整体提升红茶的醇香,且色泽褐润均一。3、本发明的白毫红茶经过回湿、塑形、发酵,得到茶条紧细、色泽褐润、香气馥郁甜香,汤色黄而透亮,表面附着一层薄薄油膜,口感醇香悠长,余味缭绕。4、本发明的红茶加工方法机械化程度良好,人工成本投入低,更易于实现产业化。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的解释本发明采用白毫茶作基茶制成红茶的加工方法取得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一、以白毫茶作基茶制成红茶的加工方法实施例1一种以白毫茶作基茶制成的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白毫茶鲜叶,日光下萎凋,装至透风竹篓中放置烈日下遮光晒干,得含水量5%白毫基茶,备用;s2:取步骤s1制得的白毫基茶,置于蒸房,设置蒸房湿度为80‐95%,采用25‐30℃下的水蒸汽回湿,使白毫基茶增重30%,随后取出喷入果胶酶:蜂蜜:水=1:3:6的的混合溶液,同时不加外压揉捻,塑形,得茶条;s3:设置蒸房湿度为30‐45%,温度45‐50℃,进行发酵,每隔2h排风通氧,至茶条色泽渐变呈褐色,加温排氧,加速发酵,至茶条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蒸房最高温度为55℃;s4:停止加热后,立即将茶条移至烘干机,设置温度为120℃,持续时间10min,即得含水量7%的红茶。实施例2一种以白毫茶作基茶制成的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白毫茶鲜叶,日光下萎凋,装至透风竹篓中放置烈日下遮光晒干,得含水量7%白毫基茶,备用;s2:取步骤s1制得的白毫茶,置于蒸房,设置蒸房湿度为80‐95%,采用25‐30℃下的水蒸汽回湿,使白毫基茶增重25%,随后取出喷入果胶酶:蜂蜜:水=1:3:6的混合溶液,同时不加外压揉捻,塑形,得茶条;s3:设置蒸房湿度为30‐45%,温度45‐50℃,进行发酵,每隔2h排风通氧,至茶条色泽渐变呈褐色,加温排氧,加速发酵,至茶条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蒸房最高温度为56℃;s4:停止加热后,立即将茶条移至烘干机,烘干温度为110℃,持续时间15min,即得含水量5%的红茶。实施例3一种以白毫茶作基茶制成的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白毫茶鲜叶,日光下萎凋,装至透风竹篓中放置烈日下遮光晒干,得含水量8%白毫基茶,备用;s2:取步骤s1制得的白毫茶,置于蒸房,设置蒸房湿度为80‐95%,采用25‐30℃下的水蒸汽回湿,使白毫基茶增重28%,随后取出喷入果胶酶:蜂蜜:水=1:3:6的混合溶液,同时不加外压揉捻,塑形,得茶条;s3:设置蒸房湿度为30‐45%,温度45‐50℃,进行发酵,每隔2h排风通氧,至茶条色泽渐变呈褐色,加温排氧,加速发酵,至茶条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蒸房最高温度为53℃;s4:停止加热后,立即将茶条移至烘干机,设置温度为110‐120℃,持续时间14min,即得含水量6%的红茶。实施例4一种以白毫茶作基茶制成的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白毫茶鲜叶,日光下萎凋,装至透风竹篓中放置烈日下遮光晒干,得含水量7%白毫基茶,备用;s2:取步骤s1制得的白毫茶,置于蒸房,设置蒸房湿度为80‐95%,采用25‐30℃下的水蒸汽回湿,使白毫基茶增重27%,随后取出喷入果胶酶:蜂蜜:水=1:3:6的混合溶液,同时不加外压揉捻,塑形,得茶条;s3:设置蒸房湿度为30‐45%,温度45‐50℃,进行发酵,每隔2h排风通氧,至茶条色泽渐变呈褐色,加温排氧,加速发酵,至茶条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蒸房最高温度为60℃;s4:停止加热后,立即将茶条移至烘干机,设置温度为110‐120℃,持续时间10min,即得含水量8%的红茶。实施例5一种以白毫茶作基茶制成的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白毫茶鲜叶,日光下萎凋,装至透风竹篓中放置烈日下遮光晒干,得含水量3%白毫基茶,备用;s2:取步骤s1制得的白毫茶,置于蒸房,设置蒸房湿度为80‐95%,采用25‐30℃下的水蒸汽回湿,使白毫基茶增重45%,随后取出喷入果胶酶:蜂蜜:水=1:3:6的混合溶液,同时不加外压揉捻,塑形,得茶条;s3:设置蒸房湿度为30‐45%,温度45‐50℃,进行发酵,每隔2h排风通氧,至茶条色泽渐变呈褐色,加温排氧,加速发酵,至茶条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蒸房最高温度为65℃;s4:停止加热后,立即将茶条移至烘干机,设置温度为110‐120℃,持续时间15min,即得含水量3%的红茶。实施例6一种以白毫茶作基茶制成的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白毫茶鲜叶,日光下萎凋,装至透风竹篓中放置烈日下遮光晒干,得含水量5%白毫基茶,备用;s2:取步骤s1制得的白毫茶,置于蒸房,设置蒸房湿度为80‐95%,采用25‐30℃下的水蒸汽回湿,使白毫基茶增重50%,随后取出喷入果胶酶:蜂蜜:水=1:3:6的混合溶液,同时不加外压揉捻,塑形,得茶条;s3:设置蒸房湿度为30‐45%,温度45‐50℃,进行发酵,每隔2h排风通氧,至茶条色泽渐变呈褐色,加温排氧,加速发酵,至茶条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蒸房最高温度65℃;s4:停止加热后,立即将茶条移至烘干机,设置温度为115℃,持续时间10min,即得含水量4%的红茶。实施例7一种以白毫茶作基茶制成的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白毫茶鲜叶,日光下萎凋,装至透风竹篓中放置烈日下遮光晒干,得含水量5%白毫基茶,备用;s2:取步骤s1制得的白毫茶,置于蒸房,设置蒸房湿度为80‐95%,采用25‐30℃下的水蒸汽回湿,使白毫基茶增重45%,随后取出喷入果胶酶:蜂蜜:水=1:3:6的混合溶液,同时不加外压揉捻,塑形,得茶条;s3:设置蒸房湿度为30‐45%,温度45‐50℃,进行发酵,每隔2h排风通氧,至茶条色泽渐变呈褐色,加温排氧,加速发酵,至茶条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蒸房最高温度为52℃;s4:停止加热后,立即将茶条移至烘干机,设置温度为110℃,持续时间30min,即得含水量3%的红茶。二、对比试验1、感官审评对比试验试验对象:采用以上具体实施例1-7茶样做为观察组,以“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的发明专利产品(专利号:zl2012104264584)为对照组。试验方法:按功夫红茶gb/t23776-2009标准,分别对以上试验对象茶样的外形、干茶色泽、香气、汤色、滋味综合评分,邀请3名受专业训练的品茶专家逐一为其打分,茶样事先用布条遮挡,审评过程禁止意见交流,互不干扰审评结果,评茶时,保持安静,控制噪声不得超过50db,室内温度保持在15-27℃,茶杯为白色瓷质、大小、厚薄、色泽一致;评分标准:外形--茶条紧细、尚匀或匀整、平伏显毫;呈现以上外形特征任一项为+1分,两项为+2分,两项以上+3分;出现明显碎毫、茶片或非茶叶杂物为0到-3分。干茶色泽--呈现“棕红色泽均一”项为+3分、呈现“褐黄”项为+2分;色泽较暗黄为0到-3分。香气--清香浓郁持久为+3分;纯正略浅为+2分;香气较浅为+1分;汤色--红而透亮、油膜柔润为+3分;黄褐为+2分;暗黄为+1分;出现浑浊不透明为-3分滋味--浓郁、香醇为+3分;鲜纯为+2分;清淡为+1分;出现微微苦涩味-3分。其中干茶色泽评分越高表明本发明的茶叶发酵效果越好,香气越浓郁,汤色越好,外形越好,评价越高,表明本发明的红茶塑形、白毫保留效果及红茶整体口感、品质越好,且在均在国家标准要求以上,若以上任一项出现-3分者为不合格,总得分<10分者为不合格。2、审评结果如下表:试验对象外形干茶色泽香气汤色滋味总分实施例1+3分+3分+3分+2分+3分15分实施例2+3分+3分+3分+2分+3分14分实施例3+2分+3分+3分+2分+3分13分实施例4+2分+3分+2分+2分+2分11分实施例5+2分+2分+2分+2分+2分10分实施例6+2分+2分+2分+1分+2分9分实施例7+2分+2分+1分+1分+2分8分对照组+2分+1分+1分+2分+1分7分以上数据表明,实施例1-3组总分均在10分以上,较对照组评分具有明显的差异,除此之外4-6组实施例与实施例1-3组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可见本发明以白毫茶作基茶加入果胶酶与蜂蜜水混合溶液后制成的红茶,茶条紧细、匀整、平伏显毫,清香浓郁持久,汤色红而透亮、油膜柔润,滋味浓郁、香醇,品质与口感显著提升。根据gb/t13738《红茶》中,相关理化指标:检测本发明的红茶,检查结果如下:根据检测数据结果表明,本发明的红茶,理化指标为干茶总灰分≤3%,表明无机附着物较少,有机内含物较高;粉末≤1.5%,表明茶条塑形紧细,白毫较少脱落干碎,且浸出物较高,显著高于国家标准,且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的差异,可见本发明采用的加工方法不仅在揉捻后茶叶白毫保留效果较好,且能显著提升红茶品质与口感。以上内容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
技术领域
的工艺操作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