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菜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1856发布日期:2018-07-31 17:41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泡菜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泡菜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泡菜是中国特色发酵食品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中华传统生物食品产业之瑰宝,是源自中国本土的生物技术产品,得到广泛消费者的青睐。但目前,我国传统泡制泡菜的生产主要以传统泡菜坛为主要发酵器具。利用传统泡菜坛为主要发酵容器发酵泡菜,泡菜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密度等关键因素难以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食品产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有鉴于此,对于如何寻找到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监控泡菜发酵过程且保证产品质量的泡菜发酵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监控泡菜发酵过程且保证产品质量的泡菜发酵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泡菜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泡菜发酵装置包括:

壳体;

可开启关闭作业的门板,所述门板设置在所述壳体一侧侧面上;

储存腔室,所述储存腔室由所述门板和壳体内壁围成;

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上下两侧以及相对于所述门板的一侧上;

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水平设置在所述储存腔室内腔中;

用于存放泡菜的泡菜容器,所述泡菜容器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端面上;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泡菜容器的正上方;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泡菜容器的底端;

控制主机,所述控制主机分别与所述冷凝器和加热器相连;

用于检测泡菜发酵状态气体浓度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泡菜容器上;

以及数据传输线,所述数据传输线一端与所述传感器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控制主机相连。

优先地,所述泡菜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和容器盖体,其中所述容器盖体密封安装在所述容器主体上,所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容器盖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其下方还设置有防止异物流入至所述其内的过滤器。

再进一步地,所述门板其内侧壁上还设置有一层隔热的隔热垫。

优先地,传感器为检测泡菜发酵状态的二氧化碳气体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通过在用于腌制泡菜的泡菜容器中放置传感器,利用传感器来检测泡菜其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气体浓度情况,传感器将所检测收集到的气体浓度数据传递至控制主机中,控制主机根据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控制相应的冷凝器和加热器动作,以保证泡菜容器中的泡菜处于一个适合的温度环境氛围内,从而保证泡菜发酵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泡菜容器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泡菜发酵装置,该泡菜发酵装置包括:壳体1;可开启关闭作业的门板2,该门板2设置在壳体1一侧侧面上;储存腔室12,该储存腔室12由门板2和壳体1内壁围成;隔热层7,其设置在壳体1内壁上下两侧以及相对于门板2的一侧上;支撑平台9,该支撑平台9水平设置在储存腔室12内腔中;用于存放泡菜的泡菜容器3,该泡菜容器3放置在支撑平台9上端面上;冷凝器5,该冷凝器5设置在泡菜容器3的正上方;加热器6,其设置在泡菜容器3的底端;控制主机8,该控制主机8分别与冷凝器5和加热器6相连;用于检测泡菜发酵状态气体浓度的传感器11,其设置在泡菜容器3上以及数据传输线4,上述数据传输线4一端与传感器11相连,其另一端与控制主机8相连。优先地,本实施例中的上述泡菜容器3包括容器主体31和容器盖体32,其中容器盖体32密封安装在容器主体31上,传感器11安装在容器盖体32上。此外,为了防止在工作过程中泡菜容器3中杂物流入到传感器11中,本实施例中的上述传感器11其下方还设置有防止异物流入至其内的过滤器(图中未示出)。另外,为了进一步防止储存腔室12中的热量流失,本实施例中的上述门板2其内侧壁上还设置有一层隔热的隔热垫10。

优先地,传感器11为检测泡菜发酵状态的二氧化碳气体传感器。工作时,利用传感器11来检测泡菜其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气体浓度情况,传感器11将所检测收集到的气体浓度数据传递至控制主机8中,控制主机8根据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控制相应的冷凝器5和加热器6动作,以保证泡菜容器3中的泡菜处于一个适合的温度环境氛围内,从而保证泡菜发酵质量。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子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