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含植物蛋白的发酵豆奶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7105发布日期:2018-06-22 22:4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含植物蛋白的发酵豆奶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豆奶是以优质黄豆为原料,它充分利用植物蛋白资源,应用植物蛋白,提高蛋白效价和生物价,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较高营养价值。口感香浓醇和,滑而不腻,常饮有益,是一种健康营养的豆奶饮品。市场上出售的豆奶,品种多,价格适宜,食用方便,因而很受消费者欢迎。据分析,豆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特别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较多的微量元素镁,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l、B2等,确是一种较好的营养食品。豆奶还被西方营养学家称作“健脑”食品,因为豆奶中所含的大豆磷脂可以激活脑细胞,提高老年人的记忆力与注意力。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豆奶营养成分较为单一,不能够全面提供各种植物蛋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富含植物蛋白的发酵豆奶及其制备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富含植物蛋白的发酵豆奶,其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如下:大豆4-10%、枸杞0.3-0.6%、仙人掌0.3-0.6%、核桃0.2-0.5%、杏仁0.2-0.5%、白砂糖0.1-0.5%、稳定剂0.06-0.2%、柠檬酸钠0.05-0.2%、柠檬酸0.05-0.2%、山梨酸钾0.05-0.2%、发酵酸奶香精0.02-0.1%、草莓香精0.02-0.1%、余量为水。

优选的,其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如下:大豆5-8%、枸杞0.4-0.5%、仙人掌0.4-0.5%、核桃0.3-0.4%、杏仁0.3-0.4%、白砂糖0.2-0.4%、稳定剂0.08-0.1%、柠檬酸钠0.08-0.1%、柠檬酸0.08-0.1%、山梨酸钾0.08-0.1%、发酵酸奶香精0.07-0.09%、草莓香精0.07-0.09%、余量为水。

优选的,其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如下:大豆7%、枸杞0.5%、仙人掌0.5%、核桃0.4%、杏仁0.4%、白砂糖0.4%、稳定剂0.1%、柠檬酸钠0.1%、柠檬酸0.1%、山梨酸钾0.1%、发酵酸奶香精0.09%、草莓香精0.09%、余量为水。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富含植物蛋白的发酵豆奶的制备工艺,包括大豆精选、清洗、浸泡、脱皮、打浆、调配、均质、杀菌、接种、发酵,大豆打浆前将其加入100℃沸水中预煮,直到大豆表面起皮后捞起进行打浆。

优选的,选用蛋白含量高的黄豆品种,要求黄豆颗粒饱满,无虫蛀、无霉变、无破损粒,使用之前去除豆中草屑、石子等杂质。

优选的,大豆在浸泡时加入其三倍重量的水中,浸泡时加入小苏打,用于减轻豆腥味,软化大豆,增进均质效果,并有利于去低聚糖和加速胰岛蛋白酶抑制物质软化,小苏打在水中的用量为2.5g/L,当水面上有少量泡沫、豆皮平滑而涨紧,将豆搓成两半后子叶表面平服,中心部位与边缘色泽一致,沿横向剖面易于断开,表明浸泡时间已够。

优选的,调配具体步骤为:将枸杞、仙人掌、核桃、杏仁通过粉碎机将其粉碎,然后再通过研磨使其颗粒粒径在1-150μm之间,随后将上述粉末及白砂糖、稳定剂、柠檬酸钠、山梨酸钾一起加入豆乳中混匀,之后加入柠檬酸溶液,控制pH在3.8-4.2,之后搅拌均匀加入发酵酸奶香精、草莓香精。

优选的,均质温度控制在60-65℃,压力在18-20Mpa。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富含植物蛋白的发酵豆奶及其制备工艺,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添加了枸杞、仙人掌、核桃、杏仁,能够有效补充植物蛋白,提高豆奶的营养价值,另外加工采用先预热的方式,能够增加豆奶打浆效率和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富含植物蛋白的发酵豆奶,其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如下:大豆4%、枸杞0.3%、仙人掌0.3%、核桃0.2%、杏仁0.2%、白砂糖0.1%、稳定剂0.06%、柠檬酸钠0.05%、柠檬酸0.05%、山梨酸钾0.05%、发酵酸奶香精0.02%、草莓香精0.02%、余量为水。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富含植物蛋白的发酵豆奶的制备工艺,包括大豆精选、清洗、浸泡、脱皮、打浆、调配、均质、杀菌、接种、发酵,大豆打浆前将其加入100℃沸水中预煮,直到大豆表面起皮后捞起进行打浆。

选用蛋白含量高的黄豆品种,要求黄豆颗粒饱满,无虫蛀、无霉变、无破损粒,使用之前去除豆中草屑、石子等杂质。

大豆在浸泡时加入其三倍重量的水中,浸泡时加入小苏打,用于减轻豆腥味,软化大豆,增进均质效果,并有利于去低聚糖和加速胰岛蛋白酶抑制物质软化,小苏打在水中的用量为2.5g/L,当水面上有少量泡沫、豆皮平滑而涨紧,将豆搓成两半后子叶表面平服,中心部位与边缘色泽一致,沿横向剖面易于断开,表明浸泡时间已够。

调配具体步骤为:将枸杞、仙人掌、核桃、杏仁通过粉碎机将其粉碎,然后再通过研磨使其颗粒粒径在1-150μm之间,随后将上述粉末及白砂糖、稳定剂、柠檬酸钠、山梨酸钾一起加入豆乳中混匀,之后加入柠檬酸溶液,控制pH在3.8,之后搅拌均匀加入发酵酸奶香精、草莓香精。

均质温度控制在60℃,压力在18Mpa。

实施例2

一种富含植物蛋白的发酵豆奶,其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如下:大豆5%、枸杞0.4%、仙人掌0.4%、核桃0.3%、杏仁0.3%、白砂糖0.2%、稳定剂0.08%、柠檬酸钠0.08%、柠檬酸0.08%、山梨酸钾0.08%、发酵酸奶香精0.07%、草莓香精0.07%、余量为水。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富含植物蛋白的发酵豆奶的制备工艺,包括大豆精选、清洗、浸泡、脱皮、打浆、调配、均质、杀菌、接种、发酵,大豆打浆前将其加入100℃沸水中预煮,直到大豆表面起皮后捞起进行打浆。

选用蛋白含量高的黄豆品种,要求黄豆颗粒饱满,无虫蛀、无霉变、无破损粒,使用之前去除豆中草屑、石子等杂质。

大豆在浸泡时加入其三倍重量的水中,浸泡时加入小苏打,用于减轻豆腥味,软化大豆,增进均质效果,并有利于去低聚糖和加速胰岛蛋白酶抑制物质软化,小苏打在水中的用量为2.5g/L,当水面上有少量泡沫、豆皮平滑而涨紧,将豆搓成两半后子叶表面平服,中心部位与边缘色泽一致,沿横向剖面易于断开,表明浸泡时间已够。

调配具体步骤为:将枸杞、仙人掌、核桃、杏仁通过粉碎机将其粉碎,然后再通过研磨使其颗粒粒径在1-150μm之间,随后将上述粉末及白砂糖、稳定剂、柠檬酸钠、山梨酸钾一起加入豆乳中混匀,之后加入柠檬酸溶液,控制pH在3.9,之后搅拌均匀加入发酵酸奶香精、草莓香精。

均质温度控制在62℃,压力在19Mpa。

实施例3

一种富含植物蛋白的发酵豆奶,其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如下:大豆7%、枸杞0.5%、仙人掌0.5%、核桃0.4%、杏仁0.4%、白砂糖0.4%、稳定剂0.1%、柠檬酸钠0.1%、柠檬酸0.1%、山梨酸钾0.1%、发酵酸奶香精0.09%、草莓香精0.09%、余量为水。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富含植物蛋白的发酵豆奶的制备工艺,包括大豆精选、清洗、浸泡、脱皮、打浆、调配、均质、杀菌、接种、发酵,大豆打浆前将其加入100℃沸水中预煮,直到大豆表面起皮后捞起进行打浆。

选用蛋白含量高的黄豆品种,要求黄豆颗粒饱满,无虫蛀、无霉变、无破损粒,使用之前去除豆中草屑、石子等杂质。

大豆在浸泡时加入其三倍重量的水中,浸泡时加入小苏打,用于减轻豆腥味,软化大豆,增进均质效果,并有利于去低聚糖和加速胰岛蛋白酶抑制物质软化,小苏打在水中的用量为2.5g/L,当水面上有少量泡沫、豆皮平滑而涨紧,将豆搓成两半后子叶表面平服,中心部位与边缘色泽一致,沿横向剖面易于断开,表明浸泡时间已够。

调配具体步骤为:将枸杞、仙人掌、核桃、杏仁通过粉碎机将其粉碎,然后再通过研磨使其颗粒粒径在1-150μm之间,随后将上述粉末及白砂糖、稳定剂、柠檬酸钠、山梨酸钾一起加入豆乳中混匀,之后加入柠檬酸溶液,控制pH在4.0,之后搅拌均匀加入发酵酸奶香精、草莓香精。

均质温度控制在64℃,压力在19Mpa。

实施例4

一种富含植物蛋白的发酵豆奶,其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如下:大豆10%、枸杞0.6%、仙人掌0.6%、核桃0.5%、杏仁0.5%、白砂糖0.5%、稳定剂0.2%、柠檬酸钠0.2%、柠檬酸0.2%、山梨酸钾0.2%、发酵酸奶香精0.1%、草莓香精0.1%、余量为水。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富含植物蛋白的发酵豆奶的制备工艺,包括大豆精选、清洗、浸泡、脱皮、打浆、调配、均质、杀菌、接种、发酵,大豆打浆前将其加入100℃沸水中预煮,直到大豆表面起皮后捞起进行打浆。

选用蛋白含量高的黄豆品种,要求黄豆颗粒饱满,无虫蛀、无霉变、无破损粒,使用之前去除豆中草屑、石子等杂质。

大豆在浸泡时加入其三倍重量的水中,浸泡时加入小苏打,用于减轻豆腥味,软化大豆,增进均质效果,并有利于去低聚糖和加速胰岛蛋白酶抑制物质软化,小苏打在水中的用量为2.5g/L,当水面上有少量泡沫、豆皮平滑而涨紧,将豆搓成两半后子叶表面平服,中心部位与边缘色泽一致,沿横向剖面易于断开,表明浸泡时间已够。

调配具体步骤为:将枸杞、仙人掌、核桃、杏仁通过粉碎机将其粉碎,然后再通过研磨使其颗粒粒径在1-150μm之间,随后将上述粉末及白砂糖、稳定剂、柠檬酸钠、山梨酸钾一起加入豆乳中混匀,之后加入柠檬酸溶液,控制pH在4.2,之后搅拌均匀加入发酵酸奶香精、草莓香精。

均质温度控制在65℃,压力在20Mpa。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