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抿尖面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6110发布日期:2018-11-07 07:53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面食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抿尖面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抿尖面由于制作手法独特、口感鲜美,是北方地区特别流行的一种面食,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陕北、内蒙古和甘肃等地,也有许多别名比如抿节、抿圪抖、抿蝌蚪等,指的都是同类面食。制作抿尖面有专门的模具,即通过一个按压块将面在抿面床上按压,从而使面从模具的孔内流出。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食客对饮食卫生标准的不断提高,相关技术人员发明了各式各样的抿尖面加工设备,满足了一定的市场需求。

具有代表性的为下列两种设备:

申请号为CN201621488295.2的一种自动抿面机,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驱动电机、传动机构以及用于输送面团的输送机构和用于抿面的抿面机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抿面机构连接。驱动电机、传动机构、输送机构和抿面机构协同作用实现了自动抿面,较之传统生产设备,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压板在抿面筒内旋转,压板和抿面筒侧壁的筛网区配合进行压面,压面方法模拟传统方法,保证了产品的口感。

申请号为CN201621084876.X的一种滚筒式抿尖机包括机架、电机和面箱,机架上固定有电机和面箱,所述的面箱底部为带有孔眼的抿尖板,面箱内设有滚筒轴,滚筒轴的端部通过皮带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滚筒轴上设有滚筒,滚筒设置在抿尖板上方,滚筒表面设有凸起,滚筒上方设有压面板,压面板设置在滑动杆上,压面板上方设有面箱盖,压面板和面箱盖之间设有压面弹簧。本发明使用电机带动滚筒旋转,滚筒上的凸起随着滚筒转动,进行抿尖制作,省去了人工劳动,提高了生产效率。

虽然上述专利均能满足使用要求,但不难发现,现有技术下的抿尖面生产设备的面仓均为圆弧形。由于面仓底部的抿面板上排列有相同尺寸且间隔设置的通孔,而圆弧形的抿面板上无法加工出相同直径和倒角的通孔。故利用上述设备制作出抿尖面的最大缺陷便是最终制成抿尖面的截面形状不同,面的形状存在差异,导致同一份面食的口感劲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口味挑剔的食客而言,此技术缺陷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此外,现有技术下抿尖面加工设备的成品率较入料面团的加工转化率低,加入的面团只有70%~85%被加工,其余的面团或被挤压出抿面刀的加工范围或留在进料仓等不易加工及清洗的死角位置,不仅增加了加工成本,同时也使得后续的设备清理存在较大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抿尖面加工设备弧形面板上的压面孔规格无法统一导致制成的抿尖面截面形状不同进而影响口感以及面团转化率低、清洗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抿尖面加工设备。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抿尖面加工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为开口向下的U型结构对称组合而成,机架上部设置有电机和减速机,机架的下部设置有进料仓和压面仓,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减速机的输入轴,减速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延伸至机架下部并垂直于水平面设置,传动轴设置在压面仓的轴线位置,压面仓为圆筒形且压面仓的底部端面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底模,底模上开有多个直径相同且为通孔的压面孔,进料仓为相互连通的空心圆柱与空心长方体的组合结构,空心圆柱向上贯穿机架且垂直于机架设置,空心长方体垂直设置在空心圆柱的底部并与压面仓连通,传动轴上连接有桨叶轮,桨叶轮固定后的垂直高度大于空心长方体的高度,桨叶轮的底部与底模接触连接,电机带动减速机转动,减速机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桨叶轮转动实现对面团的加工。

电机和减速机均固定在连接法兰上,连接法兰固定在机架上,电机采用伺服电机,位于电机和减速机的外部还设置有保护罩,保护罩通过保护罩螺栓固定在连接法兰上,保护罩上设置有控制器。

连接法兰靠近进料仓的一侧垂直固定有旋转轴,旋转轴连接有能够围绕其转动的顶杆臂,顶杆臂底部设置有与其垂直且能够上下伸缩的电动推杆。

控制器通过线路分别连接有电动推杆和电机并能够控制电动推杆的伸缩及电机的转速。

机架包括机架固定段和机架活动段,机架固定段和机架活动段的连接杆上设置有多对相互对应的定位螺栓孔,通过在定位螺栓孔内设置固定螺栓能够将二者连接成整体。

机架固定段及机架活动段底部与地面的接触部位均设置有减震垫。

底模为圆形且根据底模上所开压面孔的规格不同,底模可设置有若干替换块,任意一种底模的替换块边部均开有用于与压面仓固定的底模螺栓孔。

压面仓底部位置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底模螺栓孔相对应的螺母,通过底模螺栓能够贯穿底模螺栓孔和螺母并将其连接成整体。

桨叶轮包括位于中部的连接部和叶片,连接部通过紧固螺钉与传动轴连接,叶片的数量为2~4个且在同一平面的360°范围内均匀设置,单个叶片倾斜向下呈30°~60°角设置。

底模在与压面仓连接一侧的压面孔四周外扩有倒角,倒角使压面孔外部沿其圆周形成120°锥面,锥面大端直径为压面孔直径的1.05~1.15倍。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根据煮面锅及灶台的尺寸调节机架使其满足架设要求,手动向两侧推动顶杆臂露出进料仓的空心圆柱,将待加工的面团放入进料仓内,进一步将顶杆臂复位,此时顶杆臂下部的电动推杆可在控制器作用下进入进料仓内;进一步的,通过控制器启动电动推杆并使电机转动,电机的转速可通过控制器调节,电机带动减速机转动,减速机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桨叶轮旋转;进一步的,被压入压面仓的面团在桨叶轮的作用下通过底模的压面孔抿压出来,从压面孔出来的面条最终在重力的作用下实现自动拉断,形成抿尖面。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特定技术特征及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将现有技术下的弧形压面板设置成平面板,使得压面板上的压面孔可加工成完全相同的规格,看似简单的改动却使抿尖面得加工制作实现了质的飞越,加工出的抿尖面更为均匀,口感和劲道不存在差异性。同时,本发明的进料仓为旋转式密封结构设计,电动推杆运动和简单的人工配合完美结合,使得加面及向压面仓输送面料的效率大大提高,此外输送面料的过程为封闭过程,大大提高了食品的卫生标准。更为重要的是,进料仓的高度小于桨叶轮高度,使得进入压面仓的面团均可在桨叶轮叶片的作用下得到抿压,大大提高了面团的加工转化率,不仅节约了粮食成本,而且较少的余面便于清洗。本发明还可利用伺服电机更改电机的转速,提高了对各种软硬程度面团的适应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及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3为图1中桨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动推杆,2-顶杆臂,3-旋转轴,4-减速机,5-连接法兰,6-电机,7-控制器,8-保护罩,9-保护罩螺栓,10-机架固定段,11-减震垫,12-底模螺栓,13-底模,14-桨叶轮,15-传动轴,16-紧固螺钉,17-压面仓,18-进料仓,19-固定螺栓,20-机架活动段,21-连接部,22-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一种新型抿尖面加工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为开口向下的U型结构对称组合而成,机架上部设置有电机6和减速机4,机架的下部设置有进料仓18和压面仓17,电机6的输出轴连接有减速机4的输入轴,减速机4的输出轴连接有传动轴15,传动轴15延伸至机架下部并垂直于水平面设置,传动轴15设置在压面仓17的轴线位置,压面仓17为圆筒形且压面仓17的底部端面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底模13,底模13上开有多个直径相同且为通孔的压面孔,进料仓18为相互连通的空心圆柱与空心长方体的组合结构,空心圆柱向上贯穿机架且垂直于机架设置,空心长方体垂直设置在空心圆柱的底部并与压面仓17连通,传动轴15上连接有桨叶轮14,桨叶轮14固定后的垂直高度大于空心长方体的高度,桨叶轮14的底部与底模13接触连接,电机6带动减速机4转动,减速机4带动传动轴15转动,传动轴15带动桨叶轮14转动实现对面团的加工。其中,减速机4的输出轴与传动轴15通过联轴器进行连接;所涉及到的桨叶轮14包括位于中部的连接部21和叶片22,连接部21通过紧固螺钉16与传动轴15连接,叶片22的数量为2~4个且在360°范围内均匀设置,单个叶片22倾斜向下呈30°~60°角设置;桨叶轮14仅为一种结构说明,任意带有上述倾斜角且与传动轴15连接的叶轮均可进行替换。

电机6和减速机4均固定在连接法兰5上,连接法兰5固定在机架上,电机6采用伺服电机,位于电机6和减速机4的外部还设置有保护罩8,保护罩8通过保护罩螺栓9固定在连接法兰5上,保护罩8上设置有控制器7。

连接法兰5靠近进料仓18的一侧垂直固定有旋转轴3,旋转轴3连接有能够围绕其转动的顶杆臂2,顶杆臂2底部设置有与其垂直且能够上下伸缩的电动推杆1。 控制器7通过线路分别连接有电动推杆1和电机6并能够控制电动推杆1的伸缩及电机6的转速。

其中,电机6和减速机4的选择采用:

电机6采用功率为300瓦,转速1400转/分的伺服电机,减速机4采用速比为7.5:1的参数型号,可大大降低设备的生产加工成本。同时300瓦电机6作为驱动减速机4的动力源起到了降速增扭的作用,使得功率小的电机发挥更大的扭矩。

使用时,首先根据煮面锅及灶台的尺寸调节机架使其满足架设要求,确定好尺寸后,通过固定螺栓19将机架固定段10和机架活动段20的连接杆上设置的多对相互对应的定位螺栓孔连接拧紧,进而将机架固定,由于机架固定段10及机架活动段20底部与地面的接触部位均设置有减震垫11,使得机架架设完成后能够与地面有良好的接触并保证后续加工过程中的稳固。

进一步的,手动将顶杆臂2向两侧推移,使其下部的电动推杆1远离进料仓18,此时进料仓18上部的空心圆柱露出,将和好的面团取一部分放入进料仓18的空心圆柱段内,迅速挪动顶杆臂2将其复位,即使得电动推杆1的圆心与进料仓18上部空心圆柱的轴心相互重合,完成加料过程。

进一步的,通过控制器7启动电动推杆1,使得电动推杆1向下运动,电动推杆1向下挤压面团向下运动,并将其通过进料仓18的空心长方体压至压面仓18;与此同时启动电机6,电机6的输出轴带动减速机4转动,减速机4的转动最终实现了桨叶轮14的旋转,桨叶轮14的旋转能够将压入其中的面团通过底模13的压面孔不断抿压出。由于进料仓18的空心长方体压面仓18高度在桨叶轮14的高度范围之内,使进入压面仓17的面团最大程度的被完全抿压而不存留过多的余面。

常规底模13上的压面孔均为圆形,本发明中,压面孔可设置为方孔、三角形孔或者其他异性孔,但由于抿尖面所需面团较软,其他形状的亚面孔可能导致面抿压出底模13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故以圆形为最佳结构形态,且压面孔的直径范围为3.5~6毫米。底模13为圆形且根据底模13上所开压面孔的规格不同,底模13可设置有若干替换块,任意一种底模13的替换块边部均开有用于与压面仓17固定的底模螺栓孔。底模13在与压面仓17连接一侧的压面孔四周均外扩有倒角,倒角使压面孔外部沿其圆周形成120°锥面,锥面大端直径为压面孔直径的1.05~1.15倍。设置倒角的目的是便于面进入到压面孔内,起到对抿压面的提前预收集作用,便于整体抿压过程中面的连贯性。

最终经抿压得到的面食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断下坠,当其韧性不能承受重力作用时,面被拉断,断处变得较细,形成两头尖的形状,成为最终的抿尖面。

当进料仓18和压面仓17内的面加工完成后,可通过控制器7将电动推杆1向上运动直至脱离进料仓18的空心圆柱段,此时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加面即可。

本发明中抿尖面的制作与面团的软硬程度、电机6的转速、桨叶轮14的叶片22数量以及电动推杆1作用下面团进入压面仓17的速度均有关系。在面团软硬程度一定的前提下,可通过设置及更改其他参数可得到相应长度抿尖面,使得本发明在制作抿尖面时具有较多的选择性,可满足不同口味人群的需要。

利用本发明制作抿尖面完成后,可通过拆除底模螺栓12来卸下底模13,从压面仓17的下部对本发明的压面仓17和进料仓18进行清洗。整个清洗简单便捷,可控程度高。

本发明通过底模13的改进大大提高了抿尖面的规范程度,同时可封闭、可挪移的电动推杆有效提高了抿尖面的生产效率和卫生质量,加之后续设备的清洁过程简单快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