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葡萄榨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5515发布日期:2020-04-28 20:0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葡萄榨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葡萄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葡萄榨汁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见的葡萄饮料,包括葡萄汁和葡萄酒,通常需要对葡萄进行清洗、干燥和榨汁三个步骤才能得到葡萄汁,然后才能基于葡萄汁进行加工得到葡萄汁饮料或者葡萄酒。目前,关于葡萄榨汁过程很难彻底实现“渣液分离”,即存在大量的葡萄汁粘附于葡萄残渣中,随着葡萄残渣一起被废弃掉,由此导致大量的葡萄汁被浪费,葡萄榨汁率低、成本高。要想实现彻底的分离葡萄残渣与葡萄汁,需要借助于进一步的挤压,操作起来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葡萄榨汁装置,以实现葡萄榨汁之后的葡萄渣与葡萄汁彻底分离,充分回收粘附于葡萄渣中的葡萄汁,提升葡萄榨汁效率,降低葡萄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葡萄榨汁装置,包括外桶体、用于盛装葡萄的内桶体、集液漏斗、第一出料管道、出料口、可开合舱门和第二出料管道,所述内桶体套装于外桶体中,且所述内桶体的底壁上及侧壁上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内桶体设置成相对外桶体可旋转;

所述外桶体包括上外桶体和下外桶体,上外桶体与下外桶体相互贯通,所述集液漏斗设于下外桶体中,且上外桶体的底部从集液漏斗的广口面插入集液漏斗中,所述集液漏斗的细口面与第一出料管道连通;

所述出料口设于内桶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出料管道设于外桶体中,第二出料管道的顶端延伸至覆盖出料口,所述可开合舱门设于出料口与第二出料管道之间,且可开合舱门的两面分别抵住第二出料管道的顶端及出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葡萄榨汁装置还包括捣碎棒,所述捣碎棒的头部为凸面状,所述内桶体的底部设置成与捣碎棒的头部相匹配的凹面状。

进一步地,所述捣碎棒的头部为硅胶制成的头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均为2~4mm。

进一步地,所述葡萄榨汁装置还包括进风管道、出风管道、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

所述进风管道及出水管道均与下外桶体底部连通,所述出风管道及进水管道均与上外桶体顶部连通;

清洗葡萄过程中,所述进风管道、出风管道、第一出料管道及第二出料管道均关闭,所述进水管道向内桶体中注水且出水管道关闭,注水完成后,所述内桶体相对外桶体旋转,旋转完成后,所述出水管道打开并排水;

干燥葡萄过程中,所述进水管道及出水管道均关闭,所述进风管道用于从外部输入气流至外桶体中,所述出风管道、第一出料管道及第二出料管道用于从外桶体内排出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葡萄榨汁装置还包括空气加热器,所述空气加热器用于加热进风管道中的气流。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加热器设有两档,分别为强热风档和弱热风档,所述强热风档的产热功率大于弱热风档的产热功率。

进一步地,干燥葡萄过程中,所述内桶体相对于外桶体交替进行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内桶体的顶部设有硅胶片,所述硅胶片从内桶体的顶部沿径向朝外延伸至抵接外桶体的内壁。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葡萄榨汁装置,包括外桶体、用于盛装葡萄的内桶体、集液漏斗、第一出料管道、出料口、可开合舱门和第二出料管道,其中,内桶体套装于外桶体中,且内桶体的底壁上及侧壁上均设有第一通孔,内桶体设置成相对外桶体可旋转。集液漏斗设于外桶体的底部,且集液漏斗的广口面朝向内桶体底部用于收集从内桶体中渗出的葡萄汁,集液漏斗的细口面与第一出料管道连通,用于将集液漏斗收集的葡萄汁导出该葡萄榨汁装置。内桶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管道设于外桶体中,出料管道的顶端延伸至覆盖出料口,出料管道的底端伸出该葡萄榨汁装置外,出料口与出料管道之间还设有可开合舱门,且可开合舱门的两面分别抵住第二出料管道的顶端及出料口,此时,出料口与出料管道之间无法导通,榨出的葡萄汁无法进入第二出料管道,葡萄汁仅能从第一出料通道导出。使用时,可以将洗净、干燥过的葡萄置于内桶体中,将葡萄研磨出葡萄汁,葡萄汁从内桶体中渗出并被集液漏斗收集,最终葡萄汁从第一出料管道导出。此时,葡萄渣中还吸附有大量的葡萄汁,通过旋转内桶体,借助于离心作用,葡萄汁被甩出而实现彻底的“渣液分离”,甩出的葡萄汁进一步被集液漏斗收集。榨汁结束后,打开可开合舱门,此时,内桶体通过出料口与第二出料管道连通,葡萄渣滑进第二出料管,最终葡萄渣被导出该葡萄榨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葡萄榨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葡萄榨汁装置的剖面图;

图3为捣碎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外桶体;101、上外桶体;102、下外桶体;11、进风管道;12、出风管道;13、进水管道;14、出水管道;20、内桶体;201、第一通孔;21、出料口;22、可开合舱门;23、第二出料管道;30、盖体;40、集液漏斗;41、第一出料管道;50、捣碎棒;51、头部;52、柄部;60、硅胶片;70、空气加热器;80、振荡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葡萄榨汁装置。如图2所示,为图1所示葡萄榨汁装置的剖面图。

如图1-2所示,该葡萄榨汁装置包括外桶体10、用于盛装葡萄的内桶体20、盖体30、集液漏斗40、第一出料管道41、出料口21、可开合舱门22和第二出料管道23。内桶体20套装于外桶体10中,且内桶体20在电机的驱动下可相对外桶体10进行旋转,内桶体20的底壁上及侧壁上均设有第一通孔201。外桶体10包括上外桶体101和下外桶体102,上外桶体101与下外桶体102相互贯通,且上外桶体101底部的孔径小于下外桶体102顶部的孔径。集液漏斗40设置于下外桶体102中,且上外桶体101的底部从集液漏斗40的广口面(开口较大的一面,用于收集液体)插入集液漏斗40中,集液漏斗40的细口面(开口较小的一面,用于液体的引流)与第一出料管道41连通。由此,确保内桶体20旋转时,借助于离心作用从内桶体20中甩出的葡萄汁沿着上外桶体101的内壁滑落至集液漏斗40中,进而通过第一出料管道41导出该葡萄榨汁装置,确保通过离心作用实现渣液的彻底分离(即葡萄汁与葡萄渣分离)。出料口21设于内桶体20的底部,第二出料管道23设于外桶体10中,第二出料管道23的顶端延伸至覆盖出料口21(即出料口21正对第二出料管道23的顶端管口,第二出料管道23的顶端延伸至可开合舱门22,但第二出料管道23不与内桶体20不连接),可开合舱门22设于出料口21与第二出料管道23之间,且可开合舱门22的上面抵住出料口21用于堵住出料口21,可开合舱门22的下面抵住第二出料管道23的顶端开口,用于堵住第二出料管道23的顶端开口,通过控制出料口21的开合状态控制第二出料管道23与内桶体20之间导通与否。使用该葡萄榨汁装置时,可以将洗净、干燥过的葡萄置于内桶体20中,将葡萄研磨出葡萄汁,葡萄汁从内桶体20中渗出一部分并被集液漏斗40收集,这部分葡萄汁从第一出料管道41导出。此时,葡萄渣中还吸附有大量的葡萄汁,通过旋转内桶体20,借助于离心作用,葡萄汁穿过第一通孔201并从内桶体20中甩出,甩出的葡萄汁贴敷于上外桶体101的内壁上,顺着内壁滑落进下方的集液漏斗40,进而从第一出料管道41导出。本实用新型葡萄榨汁装置实现了“渣液分离”,提升了葡萄榨汁的出汁率,降低了成本。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葡萄榨汁装置还包括捣碎棒50,捣碎棒50包括头部51和柄部52,其中,头部51为凸面状。相应地,内桶体20的底部也向下延伸形成凹面状(内桶体20的内部为向下凹陷,内桶体20的外部为向下凸出),且头部51与呈凹面状的内桶体20的底部大小相匹配。由此,榨汁时,手握柄部52并将头部51伸入内桶体20内,通过向下挤压柄部52,使得头部51捣碎内桶体20内容置的葡萄,达到更好的榨汁效果。由于头部51与呈凹面状的内桶体20的底部大小相匹配,能够使内桶体20内的葡萄均匀受力,出汁效果更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捣碎棒50还可以设置成机械手,通过该葡萄榨汁装置自行控制。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捣碎棒50的头部51为硅胶制成的头部51。借助于硅胶自身的弹性,能够缓冲捣碎棒50与内桶体20之间的之间冲击,起到保护内桶体20的作用。同样,还能保护葡萄籽不被破碎,防止因葡萄籽破碎使得葡萄汁口感苦涩。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孔201的孔径均为2~4mm。由此,既能确保用于饮料加工的葡萄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201的孔径,即葡萄自身无法穿过第一通孔201,同时,也利于葡萄汁穿过第一通孔201,方便整个葡萄榨汁过程。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葡萄榨汁装置还包括进风管道11、出风管道12、进水管道13和出水管道14,其中,进风管道11及出水管道14均与下外桶体102底部连通,出风管道12及进水管道13均与上外桶体101顶部连通。清洗葡萄过程中,可以先打开盖体30并将待清洗的葡萄放置于内桶体20中,盖上盖体30。启动该葡萄榨汁装置,此时,进风管道11、出风管道12、第一出料管道41及第二出料管道23均关闭,进水管道13向内桶体20(亦即外桶体10)中注水至完全淹没葡萄,内桶体20在电机驱动下相对于外桶体10进行旋转,例如可以是间歇性旋转,每次旋转2min,转速为120r/min。旋转完成后,葡萄表面的可溶性污渍便溶于水中,同时,非可溶性污渍借助于离心作用,从内桶体20中穿过第一通孔201进入外桶体10中,此时再打开出水管道14并排水,由此,外桶体10中的可溶性污渍及非可溶性污渍顺着出水管道14排出,重复上述注水、旋转及排水过程3~5次即能实现清洗葡萄的目的,同时还具有清洗第一出料管道41及第二出料管道23的作用。干燥葡萄的过程中,该葡萄榨汁装置预先关闭进水管道13及出水管道14,进风管道11用于从外部输入气流至下外桶体102中,气流从下外桶体102进入上外桶体101,气流由下至上穿过内桶体20(亦即葡萄),借助于气流带走葡萄表面的残余水分,最后,气流从外桶体10顶部的出风管道12排出。同时,多余的气流还能从第一出料管道41及第二出料管道23排除,具有干燥第一出料管道41及第二出料管道23的作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干燥葡萄过程中,内桶体20相对于外桶体10交替进行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例如,内桶体20先相对于外桶体10正向旋转20s,停止旋转并停留5min,再反向旋转20s,停止旋转并停留5min。内桶体20相对于外桶体10交替进行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的过程中,葡萄借助于离心作用,会出现葡萄之间的相对位移,防止任意两葡萄的表面贴合过紧以至于出现干燥“死区”,影响干燥过程的进行。经多次试验验证表明,重复上述过程10次即能达到彻底干燥葡萄表面的水分的目的。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内桶体20的顶部设有硅胶片60,硅胶片60从内桶体20的顶部边缘沿径向朝外(即背向圆心方向)延伸至抵接外桶体10的内壁。进风管道11进气过程中,由于硅胶片60的阻挡作用,气流无法从内桶体20与外桶体10之间的缝隙穿过,使得气流几乎完全从第一通孔201进入内桶体20中,经由葡萄表面后排出,加强了葡萄表面的水分蒸发。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该葡萄榨汁装置还包括空气加热器70,从进风管道11进入外桶体10中的气流务必经过空气加热器70,借助于空气加热器70的电加热网加热气流。由此,进入外桶体10中热气流能够加速葡萄表面残留水分的蒸发,加速葡萄的干燥过程。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空气加热器70设有两档,分别为强热风档和弱热风档,强热风档的产热功率大于弱热风档的产热功率,例如可以是,强热风档的产热功率为2400w,弱热风档的产热功率为1200w。干燥初期,葡萄表面的残留水分较多,可以通过强热风档迅速使得大量水分蒸发到外桶体10中进而排出。干燥后期,葡萄表面残余水分较少,需要借助于缓慢的蒸发过程来达到彻底干燥葡萄的目的,可以将空气加热器70调至弱热风档。通过短暂的强热风档和较长时间的弱热风档来干燥葡萄表面的水分,还能保证外桶体10内的温度不至于过高,保证了葡萄表面的微生物的活性及葡萄自身的风味、口感。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该葡萄榨汁装置还设有振荡装置80,干燥葡萄过程中,振荡装置80驱动内桶体20相对外桶体10进行振荡,包括转动振荡和摇摆振荡。通过振荡,使得葡萄之间出现相对位移,使得葡萄的表面与气流充分接触,防止任意两葡萄的表面因贴合过紧而出现干燥的“死区”,影响干燥过程的进行。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