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筒尾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5516发布日期:2020-04-28 20:0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筒尾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筒尾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发动机尾气是发动机使用时的产生的废气,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为固体悬浮颗粒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发动机尾气直接危害了人体健康,同时还会影响生活环境。发动机尾气中的固体悬浮颗粒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各种金属粉尘、强致癌物苯并芘和病原微生物等。固体悬浮颗粒随呼吸进入人体肺部,以碰撞、扩散、沉积等方式滞留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当悬浮颗粒积累到临界浓度时,便可能会激发形成恶性肿瘤。此外,悬浮颗粒物还能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阻塞皮肤的毛囊和汗腺,引起皮肤炎和眼睫膜炎,甚至还可能造成角膜损伤。

由于发动机尾气的固体颗粒的危害性,所以需要通过尾气净化器进行处理。现有的尾气净化器均为单筒式,因此其净化固体颗粒时净化效果有限。当净化大排量的发动机时,现有的尾气净化器净化效果较差,无法有效去除固体颗粒。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筒尾气净化器,其通过双筒净化解决了现有的尾气净化器处理大排量发动机时无法有效去除固体颗粒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筒尾气净化器,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均为通气管道,所述第一筒体靠近其第一端位置处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第一筒体靠近其第二端位置处连接有连接件,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通过连接件相通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筒体靠近其第二端位置处连接,所述第二筒体靠近其第一端位置处设置有出气口,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内均设置有颗粒收集网和放电电极,所述颗粒收集网为中空的筒体,所述放电电极穿过所述颗粒收集网的中空部分,所述放电电极上设置有复数个沿着所述放电电极长度方向分布的电极片。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筒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筒体的第一端位于同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两端均通过法兰连接有护罩。

作为优选,所述颗粒收集网为双层的网体。

作为优选,所述放电电极上转动连接有复数个扇翼,所述放电电极上设置有两个限位件,所述电极片和所述扇翼设置在两个所述限位件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扇翼以所述放电电极的中心为圆心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片的侧边圆周分布有复数个尖端部。

作为优选,所述出气口的孔径沿着远离所述第二筒体的方向递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筒尾气净化器,其通过双筒净化,提高净化效果,有效去除处理大排量发动机尾气的固体颗粒。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对排放的尾气中的颗粒物进行捕捉净化,达到环保排放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放电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放电电极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内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颗粒收集网第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筒体,2.第二筒体,3.进气口,4.出气口,5.连接件,6.护罩,7.法兰,8.颗粒收集网,9.放电电极,10.电极片,11.扇翼,12.放电尖端,13.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筒尾气净化器,包括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均为通气管道。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内设置有通气除尘腔。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筒体1的左端为第一端,第一筒体1的右端为第二端。第二筒体2的左端为第一端,第二筒体2的右端为第二端。

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平行设置。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的左端位于同一侧,即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的左端是对齐的,如此可以使该双筒尾气净化器的体积较小,占据空间较小,提高空间利用率。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的体积、长度、宽度均一致,便于生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筒体1位于第二筒体2的上方。第一筒体1靠近其左端位置处设置有用于进气的进气口3,进气口3与第一筒体1的内部相通。进气口3设置在第一筒体1的上侧。第二筒体2靠近其左端位置处设置有出气口4,出气口4与第二筒体2内部相通。出气口4设置在第二筒体2的下侧。进气口3和出气口4的位置设置,可以使出气口4和进气口3不相互靠近,当出气口4和进气口3接上管路时管路不易纠缠。出气口4的孔径沿着远离第二筒体2的方向递减,形成喇叭口。

第一筒体1与第二筒体2通过连接件5相通连接。连接件5的上端与第一筒体1靠近其右端的下侧位置连接,连接件5的下端与第二筒体2靠近其右端的上侧位置连接。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在与连接件5连接的位置均设置有开口,连接件5覆盖开口,从而起到通气和连接的功能。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的两端均通过法兰7连接有护罩6。护罩4可以提高通气管道1的密层性能。

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内均设置有颗粒收集网8和放电电极9。颗粒收集网8为中空的筒体。在第一筒体1内的放电电极9和颗粒收集网8,均与第一筒体1同心设置。在第二筒体2内的放电电极9和颗粒收集网8,均与第二筒体2同心设置。放电电极9贯穿颗粒收集网8的中空部分。

结合图2和图3,在第一筒体1内的放电电极9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筒体1的长度方向相同。在第二筒体2内的放电电极9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筒体2的长度方向相同。放电电极9在靠近其两端位置处设置有放电尖端12。放电尖端12为沿着放电电极9表面分布的连续的螺纹结构。放电电极9在两侧的放电尖端12之间的部分为光杆,即其表面不设置有放电尖端12。

放电电极9上设置有复数个沿着放电电极9长度方向分布的电极片10。放电电极9上转动连接有复数个扇翼11,扇翼11的分布方向为放电电极9的长度方向。电极片10和扇翼11均设置在光杆上。放电电极9光杆区域设置有两个限位件13,电极片10和扇翼11分布在两个限位件13之间。限位件13为套设在放电电极9上的限位套,其作用是防止扇翼11和电极片10脱离放电电极9。

电极片10的侧边圆周分布有复数个尖端部,即电极片10的形状为星形。当放电电极9通电时,颗粒收集网8与电极片10之间形成强力的静电磁场。电极10的尖端作用是放电,以增大磁场。

扇翼11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以放电电极9的中心轴线为转轴自转,使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内的气体螺旋流动,使气体在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内的停留时间更久,提高净化效果。电极片10的数量多于扇翼11的数量,扇翼11交替分布在多个电极片1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每排布三个电极片10之后排布一扇翼11,以防止电极片10的数量不足从而使磁场强度不足。

结合图4和图5,第一筒体1内的颗粒收集网8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筒体1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筒体2内的颗粒收集网8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筒体2的长度方向相同。颗粒收集网8为双层的网体。制作颗粒收集网8时,通过一层外网和一层内网卷曲制成中空筒体,且外网与内网之间留有空隙,以便于容纳尾气中的颗粒物。颗粒收集网8的一个作用是作为收集颗粒的载体,另一个作用是配合电极片10在颗粒收集网8和电极片10之间的空间形成磁场。

颗粒收集网8由三部分拼接而成,每两部分之间通过环形的隔板隔开,隔板设置在外网和内网的空隙之间,如此便于拆解。

该双筒尾气净化器的工作过程为:

尾气从进气口3进入该第一筒体1,第一筒体1内的电极片10释放负高压,从而在电极片10与颗粒收集网8的内网之间的空间产生电磁场,尾气中的颗粒在电磁场的作用下进入颗粒收集网8内网与外网之间的空隙。扇翼11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以放电电极7的中心为圆心转动,使第一筒体1内的气体螺旋流动,使气体在第一筒体1内的停留时间更久。

经过初步净化的尾气从连接件5进入第二筒体2,重复净化过程,完成完全净化。净化后的尾气从出气口4排出。由于尾气经过双筒净化,因此除尘效果好。除此之外,扇翼11的吹动效果使尾气在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内的停留时间延长,从而进一步提升净化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