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取代的苯基烷基甲酰胺的方法

文档序号:54141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备取代的苯基烷基甲酰胺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更确切地说是涉及新化合物-取代的苯基烷基甲酰胺的制备方法,该化合物具有杀霉菌活性并可用作抗各种谷类作物疾病的杀霉菌药剂的有效物质。
已知有一些制备具有杀霉菌活性的多种化合物的方法,这些化合物是诸如Тилт、Триа именол等杀霉菌的活性物质(Справочник по Пестици ам,1985,(Москва)“Химия”282页)。
但是,上述药剂的效果不够高。
例如,已知有一种制备1-(1,2,4-三唑基-2)-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丁基-2-醇(Триа имено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氯化磺酰对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丁基-2-酮进行氯化,以生成1-氯-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丁基-2-酮。然后,将生成的化合物与三唑相互作用。用还原剂,例如硼氢酸钠、异丙醇铝或甲酸来还原所得的1-(1,2,4-三唑-1-基)-1-(4-氯苯氧基)-2,2-二甲基丁基-2-酮,得到了目的产物(US.A.4160838、SU.A.615857)。上述方法的特征是工艺步骤多。所得的化合物杀霉菌活性不够高并且作用范围有限。
本申请的方法是新的且在文献中尚没有记载。本发明的任务是以简化的工艺来制备具有高度杀霉菌活性的新化合物。
该任务是这样解决的按照本发明,使通式为
(此处A=-CH=CH-;-CH2O-;X=H,Cl)的苯基烷基酮类在120-190℃温度下与甲酰胺相互作用,制备出通式为 的取代的苯基烷基甲酰胺,此处A=-CH=CH-,-CH2O-;X=H,Cl,随后分离目的产物。
本申请的方法实施简单,可以用一步工序得到目的产物。
所得的新化合物具有杀霉菌活性并且是一种杀霉菌药剂的有效物质。含有通式为 的1-(2,4-二氯苯基)-3-甲酰胺基-4,4-二甲基戊-1-烯的化合物或通式为
1-(2,4-二氯苯氧基)-2-甲酰胺基-3,3-二甲基丁烷的化合物作为有效物质的杀霉菌药剂的活性最大。以上述化合物为基料的杀霉菌药剂具有高度活性并在活性方面优于已知的药剂,如Триа именол,Триа име он和Тилт。
这种杀霉菌药剂的抗霉菌活性比Триа именол大并且它的抗大麦和小麦叶斑病的活性优于Триа име он和Тилт。
本申请的新化合物-取代的苯基烷基甲酰胺是白色结晶物质,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所述化合物属于低毒化合物(LD50大于1500毫克/公斤)。
制备上述化合物的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将通式为 的酮(此处A=-CH=CH-,-CH2O-;X=H,Cl)作为原料与甲酰胺混合,所取甲酰胺的量为当加热至高于100℃时足以将酮完全溶解。然后将均匀的反应混合物保持在120~190℃下直至反应完全。借助于薄层色谱对转化率进行检验,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如果最终产物以沉淀形式从溶液中析出,则借助过滤将其分离。如果在反应产物冷却后不析出沉淀,则用水稀释反应产物。此时,如产物以沉淀形式析出,则借助过滤将其分离,如以油状物质析出,则用合适的有机溶剂萃取来分离目的产物。
本申请的化合物具有杀霉菌活性并且是杀霉菌药剂的有效物质。
对本申请的化合物进行了生物试验。用纯的霉菌培养物对本申请化合物的杀霉菌活性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在杀霉菌活性方面,它们优于已知的药剂Триа именол。
所进行的试验表明,本申请的化合物在作用范围方面优于已知的药剂(包括Триа именол),例如抗霉菌活性更高。它们抗小麦、黍和大麦种子发霉的效率也比Триа именол高。
本申请的化合物在抗大麦和小麦叶斑病的作用方面优于已知的药剂Триа именол和тилт。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列出了如下制备取代的苯基烷基甲酰胺和其活性试验的实施例。
实施例1将19.6克(0.075摩尔)1-(2,4-二氯苯氧基)-3,3-二甲基丁-2-酮和15毫升甲酰胺的混合物边搅拌边加热至125℃并在该温度下保持3小时。冷却后,混合物分成两层。将下层分出,将其溶于20毫升甲苯中并添加50毫升水。将有机相分出,用20毫升水中含0.4克NaOH的溶液分成10毫升一份将有机相洗涤二次,然后用水洗涤4次。分离两液层,将甲苯蒸发浓缩。生成的油状物变成晶体。将这些结晶在己烷中进行重结晶。得到1.2克(55%)熔点为82℃的1-(2,4-二氯苯氧基)-2-甲酰胺基-3,3-二甲基丁烷。
实测值,%C53.9;H5.9;N4.553.9;5.9;4.5通式C13H17Cl2NO2计算值,%C53.8;H5.9;N4.8红外(KBr)3250cm-1(NH),1655cm-1(C=O)(CCl4)3440cm-1(NH)。
质子核磁共振谱(δ,多重峰,双峰,CD3CN)1.00(9H,单峰,叔C4H9),3.91-4.33(3H,多重峰,CH-CH2),6.56(1H,单峰(宽)NH),6.95-7.49(3H,多重峰,C6H3),8.18(1H,单峰,CHO)实施例2按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由1-(4-氯苯氧基)-3 -二甲基丁-2-酮制得1-(4-氯苯氧基)-2-甲酰胺基-3,3-二甲基丁烷。产率为68.6%。
实测值,%C60.4;H7.1;Cl13.4;N5.160.5;7.2;13.6;5.3通式C13H18ClNO2计算值,%C61.0;H7.1;Cl13.9;N5.5红外(cm-1,KBr)3370(NH)1660(C=O);(CCl4)3445(NH)。
质子核磁共振谱(δ,多重峰,双峰,CO3CN)0.96(9H,单峰,C(CH3)3/,3.73-4.29(3H,多重峰,CH-CH2),6.60(1H,双峰(宽),NH),6.76-7.29(4H,多重峰,C6H4),8.16(1H,双峰,CHO)。
实施例3按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由1-(2,4-二氯苯基)-4,4-二甲基戊-1-烯-3-酮制得1-(2,4-二氯苯基)-3-甲酰胺基-4,4-二甲基戊-1-烯。
产率48%,熔点=125℃。
实测值,%C58.4;H5.9;Cl24.9;N4.658.9;6.1;24.5;5.0通式C14H17Cl2NO计算值,%C58.8;H6.0;Cl24.8;N4.9红外(cm-1,KBr)3250(NH);1670(C=O)1540(N-C=O)质子核磁共振谱(δ,多重峰,双峰,二甲基磺基氧-d6)0.93(9H,单峰,叔C4H9);4.38、6.35和6.70(3H,ABX=体系,JAB=16赫、JBX=6.8赫、JCHNH=9.7赫、CH-CH=CH),7.3-7.7(3H,多重峰,C6H4),8.13(1H,单峰,CH=O),8.15(1H,双峰,J=9.7赫,NH)。
实施例4按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由1-(4-氯苯基)-4,4-二甲基戊-1-烯-3-酮制得1-(4-氯苯基)-3-甲酰胺基-4,4-二甲基戊-1-烯。产率43%,熔点=108℃。
实测值,%C65.7;H7.4;Cl13.8;N5.865.1;7.1;13.8;5.3通式C14H18ClNO计算值,%C66.8;H7.2;Cl14.0;N5.6。
红外(cm-1;KBr)3280(NH),1655(C=O)(CCl4稀释)3440(NH)质子核磁共振谱(δ,多重峰,双峰,CD3CN)0.93(9H,单峰,叔C4H9);4.40、6.27和6.49(3H,ABX-体系,JBX=6赫、JAB=16赫,JCHNH=10赫,CH-CH=CH),6.89(1H,双峰(宽),J=10赫,NH);7.11-7.47(4H,多重峰,C6H4),8.13(1H,单峰,CH=O)。
实施例5用本申请的化合物1-(2,4-二氯苯氧基)-2-甲酰胺基-3,3-二甲基丁烷和1-(2,4-二氯苯基)-3-甲酰胺基-4,4-二甲基戊-1-烯的纯霉菌培养物进行了杀霉菌活性试验。
上述化合物的试验在琼脂-马铃薯培养基中进行。将被试验的化合物溶于少量丙酮中并将其加入熔化的琼脂中,化合物的加入量应保证琼脂中的化合物最终浓度为0.003%。经过17-20小时,将菌丝接种到琼脂薄层上。在三昼夜内进行统计。测量霉菌菌落的直径并按Эббот公式
K= (A-B)/(A) ×100%计算出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数,此外K-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数;
A-在不用药剂的试验中霉菌菌落直径;
B-在用药剂的试验中霉菌菌落直径。
用以下十一种霉菌实物作试验,即雪腐镰孢(Fusariumnivale)、禾本科镰孢(Fusariumgraminearum)、Helminthosporiumsativum、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大丽花轮枝孢(Verticillumdahliae)、Septoria nodorum、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青霉族(PenicilliumSP.)、毛霉族(Mucorsp.)。
进行了与已知杀霉菌剂Триа именол的比较试验。
试验结果列于表1。
表1本申请化合物的杀霉菌活性试验结果。
抑制霉菌菌丝生长%序号化合物毛霉族青霉族雪腐镰孢1234511-(2,4-二氯苯氧基)-2-甲酰胺基-3,3-二甲基丁烷89.389.095.921-(2,4-二氯苯基)-3-甲酰胺基-4,4-二甲基戊-1-烯-90.075.03 Триа именол(标准) 53.0 0 71.0
实施例6在实验室条件下用纸卷法进行了以1-(2,4-二氯苯氧基)-2-甲酰胺基-3,3-二甲基丁烷为基料作为抗大麦根部长蠕孢霉菌的种子消毒剂的杀霉菌药剂试验。
以半干法用按有效物质为1克/公斤计算的药剂将受到60-70%感染的品种为“Фаворит”的大麦种子进行消毒。对七天的幼苗进行杀伤统计。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发霉病原和根部长蠕孢霉菌对种子的伤害和幼苗尺寸。
与已知杀霉菌剂Триа именол和对照物(不用药剂)的比较试验结果列于表2。
表2发芽杀伤%幼苗尺寸,cm序号化合物率%发霉斑病茎根123456711-(2,4-二氯苯氧基)-2-甲酰胺基-3,3-二甲基丁烷6816018172 Триа именол(标准) 86 20 0 15 163对照72100561718实施例7用本申请的化合物1-(2,4-二氯苯基)-3-甲酰氨基-4,4-二甲基戊-1-烯和1-(4-氯苯基)-3-甲酰氨基-4,4-二甲基戊-1-烯进行了抗小麦叶斑病的杀霉菌活性试验。
在温室的条件下通过喷洒植物,随后用植物病原霉菌孢子感染的方法对本申请的物质的杀霉菌活性进行了研究。
将本申请的物质以0.1%水悬浮液的形式使用。以小麦叶斑病(病原体-Septoria nodorum和Helminthosporium sativum)作为试验对象。用与已知药剂Триа именол比较的方法试验了这些物质。试验结果列于表3。
表3物质抗小麦叶斑病的杀霉菌活性试验结果。
序号化合物小麦叶斑病抑制%SeptoriaHelmithosporium123411-(2,4-二氯苯基)-3-甲酰胺基-4,4-二甲基戊-1-烯808821-(4-氯苯基)-3-甲酰胺基-4,4-二甲基戊-1-烯79873 Триа именол(标准) 52 62实施例8在耕地中进行了抗由Drechlera sorokiniana和Pyrenophora teres引起的大麦叶斑病的杀霉菌活性试验。试验在春大麦中进行。耕地大小为1米2。重复率为4次。以本申请的物质1-(2,4-二氯苯氧基)-2-甲酰胺基-3,3-二甲基丁烷或1-(2,4-二氯苯基)-3-甲酰胺基-4,4-二甲基戊-1-乙烯杀霉菌药剂与已知药剂Тилт和对照物(不用药剂)作比较进行了试验。在抽穗开始阶段用药剂处理植物。根据В.Ф.Персыпкин,Н.А.Драпатой标准目测五级记分法(пятибаллънащкала)进行植物损伤计算。按损伤部分所占的叶片面积进行损伤强度评价。计算出从上往下数第一和第二叶片的损伤度,然后将所获数据进行算术平均,计算出总损伤度。从每一块耕地观察25株植物。根据公式p= (∑a.b.100)/(A.K)计算出病情的发展,此处a-具有相同损伤程度的植物数;
b-相应的损伤等级;
A-所观察植物的总数;
K-最高计算标准等级。
使用琼脂培养基通过损伤的生长植物的植物病理学分析来进行大麦病原外观性状的研究。
通过从每块耕地收割植物并随后用禾捆脱粒机脱粒来计算收成。列入表中的各类收成已换算成标准(14%)湿度。根据已知方法测定1000粒种子重量。
试验结果列于表4。
表4药剂抗大麦叶片长蠕孢斑病研究结果。
消耗量(公斤/公顷)序号药剂消(按有效物质计)1231以1-(2,4-二氯苯氧基)-2-甲酰胺基-3,3-二甲基丁烷(15%的的润湿粉末状)为基料的本申请的杀霉菌药剂0.52以1-(2,4-二氯苯基)-3-甲酰胺基-4,4-二甲基戊-1-烯(25%的润湿粉末状)为基料的本申请的杀菌药剂0.53Тилт(25%的乳剂状Пропикона30л)0.54对照-

实施例9在试验地条件下研究了以1-(2,4-二氯苯氧基)-2-甲酰胺基-3,3-二甲基丁烷为基料的杀霉菌药剂作为抗发霉和黑穗病复合病原的黍类种子消毒剂。用本申请的药剂,按1克/公斤计算来处理预先用黑穗病孢子感染过的黍类种子与用已知药剂(Витавакс)按2克/公斤计算来处理并将这两种种子播于土壤中然后进行比较。耕地大小为1米2,重复率为4次。在出现发芽时,计算出种子发芽率,而在圆锥花序成熟时,计算杀伤黑穗病的百分率。在试验室条件下测定药剂抗复合发霉病原的活性。
试验结果列于表5

实施例10以1-(2,4-二氯苯氧基)-2-甲酰胺基-3,3-二甲基丁烷为基料的杀霉菌药剂进行了抗小麦种子发霉复合病原的试验。
用本申请的药剂,按2克/公斤用量(以有效物质计)对品种为3аря-2的小麦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在每个直径为90mm的Петри培养皿中的酥缴细鞣胖 0粒经处理的种子并放置在24℃的恒温箱中。在4-5昼夜后进行种子发霉和发芽的统计,7-10昼夜后进行根和茎干的长度测量,并进行与已知药剂(Триа именол)和对照条件的比较试验。
试验结果列于表6。

权利要求
制备取代的苯基烷基甲酰胺的方法,所说化合物的通式为 此处A=-CH=CH-,-CH2O-;X=H,Cl,其特征在于,使通式为 (此处A=-CH=CH-,-CH2O-;X=H,Cl)的苯基烷基酮类在120-190℃温度下与甲酰胺相互作用,随后分离出目的产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制备新化合物-取代的苯基烷基甲酰胺的方法,该化合物的通式为
文档编号C12P7/56GK1038466SQ8810574
公开日1990年1月3日 申请日期1988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1988年6月15日
发明者米哈尔·米·鲍彼, 瑟吉·米·维里西维奇, 维拉·亚·埃里米纳, 亚力山大·弗·波罗夫, 塔特耶纳·伊·奥洛娃, 法来里·帕·塔什, 米里·格·普西金 申请人:全苏植物及化学药品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