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型菌种制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453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颗粒型菌种制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菌种制种生产设备。
国内食用菌的菌种以瓶装和袋装的木屑料形式生产为主,虽成本较低,但点种费工费时,点种后需另打树皮盖封口,原材料浪费较大,所以成型的颗粒菌种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开发的方向。已有各种形状的木块菌种,而木块制作成本较高,原材料浪费也较大,不宜大量生产。也有以粪草或木屑料的“颗粒种”,生产中是先用造粒机压成型后,再装瓶灭菌接种,但装瓶灭菌后颗粒易松散,仅限蘑菇、平菇的栽培用。根据《中国食用菌百科》(黄年来等主编,1993年农业出版社)介绍,日本开发出“石膏菌种”和“合成菌种”。石膏菌种是在木屑等培养料中加入石膏为成型材料,加水揉和用成型机压制成柱形块,风干备用,生产时再以瓶装灭菌接种,生产工艺也较繁琐。合成菌种为一种加有塑料盖的木屑菌种,它是将瓶装或袋装的木屑菌种挖碎后再填入成型的塑料模片中,待菌丝萌发后生长成型的。这仍然存在工序繁琐的问题。借鉴日本的合成菌种,国内也有研究,如广西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李海鹰研制的颗粒型菌种,形状和日本合成菌种基本相同,生产中是将液体菌种与木屑料拌合均匀后,经人工填入成型的塑料模片中,再经该所研制的压盖机将每粒模孔中压盖上塑料盖片,经培养液体种萌发后与木屑料生长成型,成为带盖的颗粒型菌种。但在该项研究中,拌料、填料均为手工操作,无菌操作环境难以保证,不仅工效低,且杂菌污染较严重,不能进行大量机械化生产和实际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成型膜片的输送、填料、接入液体种、压盖等工序融为一体,设备封闭性好,工艺简单、无杂菌污染的颗粒型菌种制种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颗粒型菌种制种机,其主要结构是它包括机架27,机架底部设置的膜片托板及机架内设置的传动部分、输送装置、填料装置、接种装置、压盖装置组成;传动部分由集装于齿轮箱中的各齿轮组成,主轴由电机驱动;输送装置由带动膜片呈直线运动的送膜片轴2,4,6组成,轴上设置输片爪26,填料装置由料斗24,料斗内设置的搅拌爪23,料斗下部设置落料孔28与机架27上的集料框5组成,集料框内设置落料轴3落料轴通过传动装置与搅拌爪23联动;位于填料装置后的接种装置由外套7与芯轴21组成,外套7上设置与液体菌种贮罐通过管道连接的进料管接头20,外套下方设置与膜片上的孔穴相对应的出料管,芯轴21上设置与出料管对齐的通孔及料腔22,芯轴上的各通孔中设置滑动阀柱9;压盖装置由送盖片轴14、盖片冲头组件15及驱动冲头组件上下运动的压盖爪轮19,位于机架上及冲头组件旁的除废料绞龙10组成。输送装置由至少三根相同的送膜片轴组成,轴上设置多个输片爪26。输片爪26间距与膜片上的空穴间距相等。集料框内及集料框沿运动方向两旁各设置一根送膜片轴。冲头组件由凸柱18,与凸柱轴向连接的冲头15,套在凸柱上的压盖装置固定板17,压盖装置固定板上设置裁切塑料盖片的刀片冲头下方的刀板12组成。
本实用新型由于集各装置于一体,连续运转,不断完成填料、接种和压盖等颗粒型菌种的主要生产工艺,且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较高,设备封闭性好,污染率低,能适宜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彻底改变目前靠人工操作的菌种生产现状。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膜片托板俯视图图3是接种装置示意图图中1、塑料膜片,2、第一送模片轴,3、落料轴,4、第二送模片轴,5、集料框,6、第三送模片轴,7、接种装置外套,8、出料管,9、阀柱,10、除废料绞龙,11、绞龙轴,12、刀板,13、泡塑盖片,14、送盖片双刺面轴,15、冲头,16、刀片,17、压盖装置固定板,18、凸柱,19、压盖爪轮,20、液体种进料管接头,21、接种装置芯轴,22、料腔,23、搅拌爪,24、料斗,25、膜片托板,26、输片爪,27、机架,28、落料孔。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生产是这样实现的在膜片输送轴不断将膜片送入的过程中,由填料装置、接种装置、压盖装置分别依次完成填料、接种和压盖操作,经机器出口送出并切片经7天左右培养后即为每片带若干粒的颗粒型菌种。所有装置均由集装于齿轮箱中的各齿轮驱动,主齿轮轴由0.7—1.5KW的电机带动,各齿轮在一定转速比的配合下实现协调一致和自动连续的运转操作。输送装置共有三根相同的送膜片轴2、4、6,每根轴上沿轴向安装一定数量的输片爪,爪间距(轴向)与膜片上空穴间距相等,随轴的转动输片爪将膜片一排一排地向前输送;填料装置由可封闭式料斗24、搅拌爪23、落料轴3和集料框5组成,搅拌爪23不断转动以防湿润的木屑料架空并带动落料轴3一次次向下落料,在第二和第三送膜片轴输送膜片的同时,将木屑料压入塑料膜片的孔穴中;接种装置有一固定的外套7和芯轴21组成,外套7上有一进料管接头20以胶管与液体菌种贮罐相连,外套下方有一排与膜片上孔穴相对应的出料管8,在芯轴21上有一排与出料管对齐的通孔,芯轴上的孔比出料管孔径小在芯轴上的各孔中有一能滑动的阀柱9,阀柱在液体种贮罐0.03—0.05MPa/cm2的压力和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完成进料和出料的同步动作;压盖装置由送盖片轴14、压盖爪轮9、除废料绞龙10和组装的一排冲头19组成,泡塑盖片13送入后,在压盖爪轮19对凸柱18的压力下推动一排冲头向泡塑盖片冲压,经刀板冲切成小园片后压入已填料和接种的膜片孔穴中,泡塑盖片冲切后的余料由和冲头15安装在一起的刀片切成小粒状进入除废料绞龙10排出机外。
本制种机的生产速度可在主轴与电机间的减速器及皮带轮上调节转速来实现。但在转速一定时,也可改变送膜片轴及接种装置、压盖装置的设计长度,并相应改变膜片的宽度即每排孔穴数量的多少来实现。本制种机以食用菌菌种生产为主,同时也可进行其它微生物固体菌种的生产。
塑料膜片1是PVC塑料片材经吸塑加工成密布13、深13毫米的圆锥柱形孔穴的膜片,自入口喂进后,第一送膜片轴2即将膜片不断向前输送,到达集料框5下方后开始填料。填料是在料斗争4中的搅拌爪23不断搅拌的情况下,由搅拌爪23来拨动落料轴3上的叶片将湿润的木屑料一次次落下的。第二送膜片轴4在送膜片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轴上的送片爪起到抓料并和膜片孔穴中压实的作用,尔后再由集料框中的部分余料继续填入膜片孔穴的空余部分。膜片继续前进,第三送膜片轴6在输送中第二次将孔穴中的料压实以达到膜片孔穴中填料饱满的目的,膜片前进至接种装置下方时,由液体种进料管接头20经胶管与液体种贮罐连接,在罐内0.03—0.05MPa/cm2的压力下液体种进入接种装置芯轴21的料腔22中,当接种芯轴21转动180度与出料管8相通时,在液体种贮罐内的压力下将阀柱9向下推动,于是出料接种睡上部进料同步完成,出料管8的孔径为3.5mm,小于阀柱5.9mm的直径而不使阀柱脱出。泡塑盖片13在送盖片双刺面轴14的推送下进入刀板12的上方,压盖爪轮19旋转时推动凸柱18和冲头15向泡塑盖片13冲压,刀板12上是一排13.5mm的孔距和膜片的孔穴距相同。在冲头15的冲夺和刀板12的剪切作用下,将泡塑盖片冲成小园片压入膜片上已填料和接种的孔穴中。压盖后泡塑盖片13上余下的孔间废料由也片16切断后进入除废料绞龙10由绞龙轴11不断推出机体外落入废料箱中。完成以上全部过程后膜片自出口不断送出,根据需要裁剪成一定大小规格后,放入温室经7天左右的培养即为带盖的颗料型菌种。
权利要求1.一种颗粒型菌种制种机,其特征是它包括机架(27),机架底部设置的膜片托板及机架内设置的传动部分、输送装置、填料装置、接种装置、压盖装置组成;传动部分由集装于齿轮箱中的各齿轮组成,主轴由电机驱动3输送装置由带动膜片呈直线运动的送膜片轴(2,4,6)组成,轴上设置输片爪(26),填料装置由料斗(24),料斗内设置的搅拌爪(23),料斗下部设置落料孔(28)与机架(27)上的集料框(5)组成,集料框内设置落料轴(3)落料轴通过传动装置与搅拌爪(23)联动;位于填料装置后的接种装置由外套(7)与芯轴(21)组成,外套(7)上设置与液体菌种贮罐通过管道连接的进料管接头(20),外套下方设置与膜片上的孔穴相对应的出料管,芯轴(21)上设置与出料管对齐的通孔及料腔(22),芯轴上的各通孔中设置滑动阀柱(9);压盖装置由送盖片轴(14)、盖片冲头组件(15)及驱动冲头组件上下运动的压盖爪轮(19),位于机架上及冲头组件旁的除废料绞龙(10)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料型菌种制种机,其特征是输送装置由至少三根相同的送膜片轴组成,轴上设置多个输片爪(2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颗料型菌种制种机,其特征是输片爪(26)间距与膜片上的空穴间距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颗料型菌种制种机,其特征是集料框内及集料框沿运动方向两旁各设置一根送膜片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料型菌种制种机,其特征是冲头组件由凸柱(18),与凸柱轴向连接的冲头(15),套在凸柱上的压盖装置固定板(17),压盖装置固定板上设置裁切塑料盖片的刀片及冲头下方的刀板(12)组成。
专利摘要一种颗粒型菌种制种机,它由传动部分,膜片输送装置、填料装置、菌种接种装置、塑片压盖装置融为一体而组成,具有设备封闭性好、工艺简单、无杂菌污染,适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等特点,适用于食用菌或其它微生物颗料型菌种的自动化生产。
文档编号C12N1/14GK2234444SQ95225198
公开日1996年9月4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31日
发明者徐年声 申请人:远安县森源食用菌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