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朊假丝酵母细胞和蓖麻子获得的糖缀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631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从产朊假丝酵母细胞和蓖麻子获得的糖缀合物的制作方法
近几年,对于免疫系统功能和调节机制的不断增加的认识已提高了出于治疗目的调制其功能的可能性。
能够调制一些免疫机制的不同来源的天然与合成物质的非常多样性部分是由于存在能够识别非生物体自身的外来物质的巨大可能性。在(GH Werner,P Folles“免疫刺激剂下一个是什么?。它们目前和潜在医疗应用的综述。”Eur.J.Biochem 242,1-19(1996))中描述了一些最近开发的产物及它们可能的治疗应用。
在各种内源性介质当中,有一种使得人们面临最重要的治疗挑战之一,这就是肿瘤坏死因子(TNF)。该分子表现出一些特殊的独特特征(R Ksontini,SLD MacKay,LL Moldawer“肿瘤坏死因子α的作用和对手术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回顾”Arch.Surg.133,558-567(1998).JL Alonso“La compleja fisiologia del factor denecrosis tumoral.”Inmunologia 8,(3)73-94(1989);T.Calandra“Importance des cytokines dans les syndromesseptiques.”Med.Hyg.49,609-614(1991);A Eigler,B.Sinha,G Hartman,S Endres“Taming TNF抑制该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方法”Immunology Today 18,487-492(1997);R González-Amaro,C Garcia-Monzón,L Garcia-Buey,R Moreno-Otero,JLAlonso,E Yague,JP Pivel,M Lopez-Cabrera,E Fernández-Ruiz,F Sanchez-Madrid“在慢性病毒性肝炎中诱导人肝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J.Exp.Med 179,841-848(1994).)肿瘤坏死因子(TNF)是多向性细胞因子,有大量细胞可产生反应。TNF通常是由单核细胞产生的,其表现出两种活性形式,一种结合在分泌性细胞膜上,另一种游离形式是肿瘤坏死因子或TACE的转化酶,它们衍生自金属蛋白酶对前者的加工。
还有人在文献中提出,除了单核细胞以外的其它细胞也参与TNFα的合成,例如例如淋巴细胞(AG Santis,MR Campanero,JLAlonso,F Sanchez-Madrid“在淋巴细胞中通过CD2激活途径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合成和TNF受体表达.”Eur.J.Immunol.22,3155-3160(1992);AG Santis,MR Campanero,JL Alonso,ATugores,MA Alonso,E Yague,JP Pivel,F Sánchez-Madrid“在T淋巴细胞中经由AIM/CD69激活途径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的生成”Eur.J.Immunol 22,1253-1259(1992).)和NK细胞(I Melero,MA Balboa,JL Alonso,E Yague,JP Pivel,F Sánchez-Madrid,M Lopez-Botet“在天然杀死细胞中经由LFA-1白细胞整合蛋白的信号传导积极地调控细胞间粘着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产生”Eur.J.Immunol.23,1859-1865(1993).)。
有一些诱导TNF产生的分子,例如细菌内毒素或脂多糖(LPS),源自细菌、病毒或上细胞的超级抗原,和甚至其它细胞因子。
类似于其它细胞因子,TNF以毫微摩尔至毫微微摩尔浓度的顺序,以非酶促方式在分泌细胞自身(自分泌活性)水平上、在相邻细胞(并列分泌活性)上、以及在邻近组织(旁分泌活性)或远距离组织(内分泌活性)上起作用。这意味着该分子的活性以及其它细胞因子的活性受受体细胞的“位置”以及其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在各种情况下,已发现循环的TNF不总是基本参数,因为虽然其可能是正常的,但是该细胞因子可能有非常高的局部水平。
已经在不同细胞类型中描述了两种受体,即TNF受体p55(TNFRp55)和75(TNFR p75)。
这些受体与游离或结合的THF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反应谱,这些反应可分成三大组一方面,炎性级联的激活证明TNF属于一组与此有关的蛋白,其中有IL1、IL6、GM-CSF等。另一方面,激活细胞介导的抗致病攻击、尤其是抗细胞内病原体引起的攻击反应。在第三个方面,细胞程序死亡或编程性细胞死亡,特别是在肿瘤细胞中表现出的细胞程序死亡。此外,在细胞程序死亡反应中,TNF表现出了双重反应,这是因为一方面TNF对NFkB转录因子的激活可在急性感染期间保护一些细胞群体不死亡,而另一方面TNF的过度产生可导致细胞程序死亡。作为前者的后果,TNF参与到各种病理过程中。其局部和/或系统过度产生与许多病理过程的爆发和不良进展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充分证明(R Ksontini,SLD MacKay,LL Moldawer“肿瘤坏死因子α的作用以及对手术损伤与炎症反应的回顾”Arch.Surg.133,558-567(1998).JL Alonso“La compleja fisiologia delfactor de necrosis tumoral.”Inmunologia 8,(3)73-94(1989);T.Calandra“Importance des cytokines dans lessyndromes septiques.”Med.Hyg.49,609-614(1991);AEigler,B Sinha,G Hartman,S Endres“Taming TNF抑制该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方法。”Immunology Today 18,487-492(1997).RGonzalez-Amaro,C Garcia-Monzon,L Garcia-Buey,R Moreno-Otero,JL Alonso,E Yague,JP Pivel,M Lopez-Cabrera,EFernandez-Ruiz,F Sanchez-Madrid“在慢性病毒性肝炎中诱导人肝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J.Exp.Med 179,841-848(1994).)。各种类型细胞产生TNF还有助于该细胞因子在多种病理状态的发展中起作用,所述病理状态包括例如与宿主移植反应有关的皮肤和肠损伤(PF Piguet,GE Grau,B Allet,P Vassalli.“肿瘤坏死因子/恶液质素是GRAFT-VS-HOST疾病急性期皮肤和肠损伤的影响因素”J.Exp.Med.166,1280-1289(1987).)、肺炎(CE Reed.“高敏感性肺炎和吸入内毒素所致的职业性肺病”Immunology andAller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2 N°4(1992))或神经疾患(SW Barger“肿瘤坏死因子.好、坏和阴影。”NeuroprotectiveSignal Transduction.M.P.Mattson Humana,Press Inc.Totowa NJ.编写)、肺疾病、慢性疾患(例如肠炎性疾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脓毒症。该细胞因子还在两种具有高发病率的疾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哮喘和慢性堵塞性肺病(P.Norman“肺病.疾趋向和市场机会”Financial Times Pharmaceuticals ManagementReports(1999))。
该背景信息给根据TNF在多种病理状态中的控制来设计有效治疗带来了困难。
设计新的药物需要建立和详细说明能再现处于争论中的疾病最重要方面的实验药理模型。在寻找能控制TNF生成的药物的过程中,最有用的模型之一是通过细菌内毒素(LPS)系统诱导TNF的鼠模型。其它广泛使用的模型是其中研究体外刺激属于粒细胞巨噬细胞系的细胞以生成所述细胞因子的模型。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一个最突出的方面是产品的很大化学多样性,这些产品在各种体内和体外实验模型中与控制TNF过度生成的能力相一致。在这些产品当中,可提及的有抗氧化剂(N Satomi,ASakurai,R Haranaka,K Haranaka。“几种化学物质抗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的致死性的预防作用。”Journal of BiologicalResponse Modifiers.7,54-64(1988).)、大麻生物碱(RGallily,A Yamin,Y Waksmann,H Ovadia,J Weidenfeld,ABar-Joseph,A Biegon,R Mechoulanm,E Shohami.“Dexanabinol(HU-211),一种非精神病治疗性大麻生物碱抗脓毒性休克和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及一氧化氮生成的保护作用”The Journalof Pharmacol.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283,918-924(1997).)、ILI0(SR Smith,C Terminelli,G Denhardt,SNarula,G Jeanette Thorbecke“施用白介素-10和the Time ofPriming保护小棒杆菌致敏的小鼠抗LPS-和TNF-α-诱导的死亡。”Cellular Immunology 173,207-214(1996).)、沙利度胺(ALMoreira,J Wang,EN Sarno,G Kaplan.“沙利度胺保护小鼠抗LPS诱导的休克。”Brazilian Journal of Medical andBiological Research 301199-1207(1997).SM McHugh,TLRowland“沙利度胺和衍生物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的免疫研究提出能选择性地进行基因调控的药物。”Clin Exp.Immunol 110151-154(1997).JD Klausner,VH Freedman,G Kaplan“沙利度胺用作抗TNF-α抑制剂与临床应用有关。”Clinical Immunologyand Immunopathology.81,219-223(1996).)、氯丙嗪(M.Gadina,R.Bertini,M.Mengozzi,M.Zandalasini,A.Mantovani and P.Ghezzi.“在内毒素性休克糖皮质激素敏感性和糖皮质激素抗性模型中氯丙嗪对内毒素的毒性和TNF生成的保护作用。”J.Exp.Med.273,1305-1310(1991).)、苄达明(A.Guglielmotti,L.Aquilin,M.T.Rosignoli,C.Landolfi,L.Soido,I.Coletta和M.Pinza“在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中苄达明的保护作用。”Inflamm.Resp.46,332-335(1997).)、硫酸肼(R.Silverstein,B.R.Turley,C.A.Christoffersen,D.C.Johnson和D.C.Morrison“硫酸肼保护D-半乳糖胺致敏的小鼠抗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恶液质素的致死性脑垂体作用的证据.”J.Exp.Med.173,357-365(1991).)以及天然提取物(H.Ueda和M.Yanazaki“口服施用紫苏叶提取物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的生成。”Biosci.Biotech.Biochem.61,1292-1295(1997).)。
同样,已经在患有已知TNF在其发展中起作用的疾病的患者的临床模型中,在体外用分离的外周血液的单核细胞研究了多种活性成分在调节TNF生成方面的作用。在这些活性物质当中,可提及的有ciplofloxacina(S Bailly,M Fay,B Ferrua,MA Gougerot-Pocidalo“体内Ciprofloxacin治疗增加脂多糖体外刺激的人单核细胞产生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能力.”Clin.Exp.Immunol.85,331-334(1991).)、rolipram(J Semmler,H Wachtel,SEndres“特异型IV磷酸二酯酶抑制剂rolipram抑制人单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Int.J.lmmunopharmac.15,409-413(1993).)、维纳啉酮(T Kambayashi,N Mazurek,ChO Jacob,NWei,M Fong和G Strassmann.“作为巨噬细胞TNF-α选择性抑制剂的维纳啉酮的释放”Int.J.Immunopharmac.18,371-378(1996).)、前列腺环素类似物(A Jorres,H Dinter,N Topley,GM Gahl,U Frei,P Scholz.“前列腺环素类似物伊洛前列抑制内毒素刺激的人单核白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的生成细胞机制。”Cytokine 9,119-125(1997).)、己酮可可碱(BJ Dezube,MLSherman,JL Fridovich-Keil,J Allen-TiRyan,A B Pardee.“在癌症患者中己酮可可碱下调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一项引导性研究。”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3657-60(1993).)。就其已知的与TNF基因抑制的关系而言需要提及的一个特殊实例是肾上腺皮质激素,(S Abe,T Yamamoto,S lihara,M Yamazaki,D Mizuno.“糖皮质激素的可能作用肿瘤坏死因子细胞毒害活性的内在抑制剂。”Jpn.J.Cancer Res.(Gann)79305-308(1988).J Han,PThompson,B.Beutler“地塞米松和己酮可可碱在信号传导路径的独立位点抑制内毒素诱导的恶液质素/肿瘤坏死因子合成”J.Exp.Med.172,391-394(1990).IMH Debets,TJM Ruers,MPMH VanDer Linden,CJ Van den Linder,WA Buurman.“皮质类固醇抑制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作用取决于诱导TNF合成的刺激。”Clin Exp.Immunol.78224-229(1989).)。值得提及的是,细胞因子水平的调节已经作为新药设计的“靶”被提及过(KCooper,H Masamune“作为药物化学靶的细胞因子调节。”AnnualReports in Medicinal Chemistry-27,Chapter 22.)。为了治疗脓毒病以及溃疡性结肠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控制该细胞因子作用的其它尝试涉及单克隆抗TNF抗体(A Trilla,P Alonso“Anticuerpos monoclonales en el tratamiento del shockseptico.”Med.Clin.99778-780(1992).JG Sinkovics“治疗内毒素性休克的单克隆抗体”Acta Microbiologica Hungarica37(1990).SB Porter“抗-TNF临床试验的目前状况”Chest 1126(1997).JR O’Dell“抗细胞因子治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时代”New Eng.J.Med.340,310-312(1999).RA vanHogenzand,HW Verspaget“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产品在节段性回肠炎治疗中的前景”Drugs 56,299-305(1998).F Mackay,JLBrowning,P Lawton,SA Shah,M Comiskey,AK Bhan,EMizoguchi,C Terhorst,SJ Simpson“淋巴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途径都涉及结肠炎的实验鼠模型”Gastroenterology 115,1464-1475(1998))。此外,尽管对该细胞因子、包括其分子生物学有了充分认识,但是并没有开发出能安全有效地控制其过度生成的治疗剂。
对所有这些可能的治疗选择所作的关键分析表明,例如就单克隆抗TNF而言,对于急性疾病没有有效的单克隆抗TNF,并且单克隆抗TNF在其对细胞因子的亲和力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变化性,尽管后来据报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溃疡性结肠炎有一些成功的实例(JRO’Dell“抗细胞因子治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纪元”New Eng.J.Med.340,310-312(1999).RA van Hogenzand,HWVerspaget“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产品在节段性回肠炎治疗中的前景”Drugs 56,299-305(1998));其它产品表现出很强的毒性,例如沙利度胺,或者表现出使其难以运用的主要活性,例如ciplofloxacina或rolipram。对于其它情况,缺乏化学定义、和由此所致的批与批之间的再现性,例如提取物。最后,对于TNF基因表达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它们表现出一组重要的禁忌症。
在近几年,关于免疫系统功能机制的知识已使得人们开发出了称为免疫调节剂的物质。存在着其中利用免疫调节剂变得特别重要的疾病,例如具有下述病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失衡、医原性免疫抑制(例如在移植物、抗肿瘤治疗或尤其是创伤手术中发生的免疫抑制)或环境因素(由压力或污染引起的)。另一方面,现在有许多治疗方案使用免疫调节剂来作为抗癌或抗感染治疗的辅药(E Garaci,F Pica,G Rasi,AT Palamara,C Favalli“在癌症和感染性疾病中使用BRMs的联合治疗”Mechanisms of Ageing and Development96,103-116(1997)。
一组重要的免疫调节剂是其设计目标为刺激天然免疫机制,特别是NK活性或单核噬细胞系统的吞噬细胞和杀微生物活性的免疫调节剂。在这些免疫调节剂当中,可提及的有细菌提取物、BCG、小棒杆菌、胞壁酰二肽衍生物、以及多糖、尤其是从酵母中提取的葡聚糖(AAszalos“天然来源的抗肿瘤化合物”中的“微生物来源的免疫刺激剂”CRC Press(1982))。虽然上述分子已表现出作为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激活剂的有效性,以及作为抗肿瘤化合物的一些效力,但是施用它们会产生两种不利的副作用一方面,它们阻断肝脏代谢系统—它们与其它免疫调节物质共同具有的、且阻碍用其它治疗剂例如抗生素或细胞抑制剂进行辅助治疗的特性,另一方面,非常特殊的是,它们变得对细菌内毒素敏感,并且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即在免疫辅剂存在下,由于抗生素作用所导致释放的内毒素对患者有更大的毒性(M Trautmann,R Zick,T Rukavina,AS Cross,R Marre“抗生素诱导的内毒素释放体外比较美罗匹宁与其它抗生素”J.Antimicr.Chemother.41,163-169(1998))。
因此,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状况我们推断,有很窄的下述治疗窗口即这些治疗窗口由找到能够选择性地抑制一些TNF作用,同时又不阻断或者甚至是刺激免疫反应的产品构成。
肽型免疫调节剂是其应用已引起更大争议的分子。之所以产生争议是由于下述事实,即虽然这类分子表现出非常有希望的活性,例如与受体特异作用、特异性地抑制其它蛋白(象蛋白酶抑制剂一样)等,但是它们存在生物利用度问题、尤其是口服生物利用度问题、短的半衰期以及引起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最近发表的肽和蛋白类免疫调节剂的综述着重强调了这些特征(JE Talmadge“施用肽类生物反应调节剂的药动学特征”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33,241-252(1998))各种范例表明蛋白的治疗活性与低分子量传统药物不同。这些不同主要是由于蛋白的药动学性质所致。因此,了解这些药物的药理特征以及将其治疗活性最佳化,或者鉴定其治疗活性非常重要。这些范例包括蛋白具有短的半衰期,为了获得最大活性需要皮下或连续输注。
明显的“钟形”反应。
由于所认识的所述分子的作用机制,需要长期给药。
与化疗和/或放疗联合施用的所述治疗剂作为辅助治疗的最佳活性,和在具有最小残余疾病的患者中发现了最大的辅助免疫治疗活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精确结构要求所限定的具有特殊物化特征的一些肽或蛋白能够与多糖类特异分子形成非共价缀合物,其中所述多糖分子是由能够使其形成这些缀合物的结构特征限定的,并且这些缀合物口服给药后表现出人或动物免疫反应调节活性。该调节转化成对在一些实验条件下诱导的TNF生成的下调,还能够刺激单核-噬细胞系统,扩大粒细胞-巨噬细胞能力,并不表现出抑制肝脏代谢系统的作用。
为了使具有特别的重要性需要强调两点第一点是,经口服给药所形成的非共价缀合物有活性,因此在口服给药生物活性肽领域有新颖性,并克服了这种给药途径原有的缺陷。这些缺陷描述在下述文献中BL Ferraiolo,LZ Benet“用作药物的肽和蛋白”Pharmaceutical Research 4,151-194(1985);FM Rollwagen,S Baqar“口服给药细胞因子”Immunol.Today 17,548-550(1996);Solis Pereyra,N Aattouri,D Lemonnier“食物在刺激细胞因子生成中的作用”Am.J.Clin.Nutr.66,521S-525S(1997);A Fasano“口服递送药物和肽的创新策略”Trends in Biotech.16,152-157(1998);GM Pauletti,SGangwar,TJ Siahaan,J Aube,RT Borchardt“改善口服肽生物利用度肽模拟和前药策略”Adv.Drug Deliv.Rev.27,235-256(1997);JJ Hols,C Deacon,MB Toft-Nielsen,LBjerre-Knudsen“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治疗糖尿病”Ann.NewYork Acad.865,336-343(1998))。在这个意义,应当指出,这不是口服给药的肽活性的唯一实例(Y Nagao,K Yamashiro,NHara,Y Horisawa,K Kato,A Uemera“口服施用IFN-α增强了小鼠中的免疫反应”J Interferon and Cytokine Res.18,661-666(1998);S Kaminogawa“食物变态反应,口服耐受以及免疫调节。它们的分子和细胞机制”Biosci.Biotec.Biochem.60,1749-1756(1996);H Utwata,T-T Yip,K Yamauchi,S Teraguchi,H Hayasawa,M Tomita,T.W.Hutchens“给成年小鼠胃肠道摄取乳铁蛋白后的存活率”Biochem J.334,321-323(1998);J Xu-Amano,WK Aicher,T Taguchi,H Kiyono,JR McGhee“通过口服免疫接种在鼠Peyer’s斑中选择性地诱导Th2细胞”Internat.Immunol.4,433-445(1992))。
第二点是,现有技术中已经描述了具有生物活性但是与本发明目的相反的共价或非共价多糖-蛋白复合物,它们通常相互关联,在这样的关联体中加入一些肽使得弱免疫原性多糖的抗原反应增强,由于该关联,获得了抗多糖抗原的T依赖型反应,而抗多糖抗原的反应本身仅是T独立型的,并且反应很弱(H-K Guttormsen,LM Wetzler,RW Finberg,DL Kasper“在采用的鼠淋巴细胞转移模型中通过复合糖疫苗诱导免疫记忆”Infection and Immunity 66,2026-2032(1998);MA Avanzini,AM Carre,R Macario,M Zecca,GZecca,A Pession,P Comoli,M Bozzola,A Prete,REsposito,F Bonetti,F Locatelli“在进行骨髓移植的儿童中用流感嗜血杆菌b型缀合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与健康的年龄相当的对照进行比较”J.Clin.Immunol.18,193-301(1998);EFEBabiker,A Hiroyuki,N Matsudomi,H Iwata,T Ogawa,NBando,A Kato“多糖缀合或转谷酰胺酶处理对大豆蛋白的变应原性和功能特征的影响”J.Agric.Food Chem.46,866-871(1998))。应当指出,与本发明不同,对于所述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多糖-蛋白关联体,这些关联体是共价结合的并且来自相同天然来源(K Noda,N Ohno,K Tanaka,M Okuda,T Yadomae,K Nomoto,Y Shoyama“得自需要蛋白部分来表现出抗肿瘤活性的普通小球藻的新型生物反应调节剂”Phytotherapy Res.12,309-319(1998);D Sabolovic,L Galoppin“在脾切除的大鼠和小鼠中蛋白结合多糖(PS-K对肿瘤生长和感染的影响”Int.J.Immunopharmac.8,41-46(1986))。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进行下述详细描述。


图1是糖缀合物的红外光谱的实例。
本发明描述了基本上纯的特殊多肽与特殊多糖的缀合物的形成和药理特征,用于治疗免疫机能异常、感染和/或肿瘤的治疗组合物的制备。这些缀合物具有药理活性,而其组成部分(多肽或多糖)都不表现出缀合物的药理活性。这些缀合物也表现出不同的关于多糖多肽的化学计量,药理活性取决于这些化学计量。
本发明的技术描述由下述部分组成a)本发明多糖分子性质必须符合的要求;b)本发明多肽分子性质必须符合的要求;c)这些要求的结果形成多糖多肽缀合物;d)多糖多肽缀合物的生物活性。A)本发明多糖分子性质必须符合的要求本发明多糖分子性质必须符合下述要求它们的来源必须是微生物,而不是病毒,特别是来源于酵母壁。它们的平均分子量必须为5-250Kda;这些多糖必须溶于水或盐水介质,所述盐水的离子强度类似于浓度为0-250mM的氯化钠溶液所产生的离子强度,在这些条件下的溶解度至少为0.1mg/mL。在中性介质的溶液中,它们必须表现出负电荷,这主要是由赋予了抗aa T细胞的特殊反应活性的磷酸根基团所致(A Salerno,F Dieli“T淋巴细胞在人和小鼠的免疫反应中的作用”Criticai Rev.Immunol 18,327-357(1998)),磷酸根残基与单糖的数目比为1∶5-1∶25;它们必须既不显示出硫酸根基团,也不显示出羧酸根基团。至于它们的单糖组成,甘露糖必须是主要的单糖(至少40%),其它是葡萄糖和/或半乳糖;氮单糖含量必须不超过总量的5%。主要骨架必须由1-6个键形成,优选具有1-2个支链,支链中的单糖不超过60%。它们必须不显示出结合的脂基。
至于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它们必须显示出能够在水介质中与十八烷基硅烷相互作用的区域,并且必须在水或盐水介质中不能凝胶化,尤其是当存在浓度小于或等于2mM的钙时更是如此。它们必须能够与具有在下述部分中描述的特征的多肽或肽形成缀合物,所形成的缀合物在生理条件下必须稳定。
它们必须表现出非抗凝活性。它们必须能够耐受胃肠道的物化和酶条件,以由此保证口服施用的缀合物的活性;该活性是通过缀合物与肠淋巴组织的相互作用和通过aa T细胞桥产生系统作用而产生的(AK Abbas,AH Lichtman,JS Pober“细胞和分子免疫学”W.B.Saunders Co.Philadephia,pp 232-236(1994).TW Mak,DAFerrick“aa T细胞桥先天连接和所获得的免疫”Nature Med.4,764-765(1998)),在老年人中表现出特异衰退的桥(G Pawelec,R Solana,E Remarque,E Mariani“年龄对先天免疫的影响”J.Leu k.Biol.64,703-712(1998))。B)本发明多肽分子性质必须符合的要求本发明目标多肽分子性质必须符合下述式样它们必须能抵抗胃肠道的物化和酶条件,以由此保证口服施用的缀合物的活性。
它们必须能够与具有在上述部分中描述的特征的多糖形成缀合物,所形成的缀合物在生理条件下必须稳定。
通过二硫桥稳定或者通过导致形成二亚甲基桥的化学操作稳定的多肽有特别价值。
这类结构同时代表着具有低分子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特征的多肽的立体定向特征。
这类分子的可能来源是植物种子储藏多肽、植物防御多肽、植物甜料多肽等。
为了达到这点,它们必须符合下述要求分子量4-30KDa。
溶解性以等于或大于0.1mg/ml的浓度溶于水或盐水介质,所述盐水的离子强度类似于浓度为0-0.25M的氯化钠溶液所产生的离子强度。
在其自然条件下,它们在下述酶的最佳工作条件下必须抵抗胰蛋白酶型蛋白酶、化学胰蛋白酶和/或胃蛋白酶;在其自然条件下,它们必须在不少于1小时的时间内抗酸性pH(在与胃类似的条件下)。
它们必须能够抵抗胃肠道的物化和酶条件,以由此保证口服施用的缀合物的活性;该活性是通过缀合物与肠淋巴组织的相互作用和通过aa T细胞桥产生系统作用而产生的(AK Abbas,AH Liehtman,JSPober“细胞和分子免疫学”W.B.Saunders Co.Philadephia,pp 232-236(1994).TW Mak,DA Ferrick“aa T细胞桥先天连接和所获得的免疫”Nature Med.4,764-765(1998)),在老年人中表现出特异衰退的桥(G Pawelec,R Solana,E Remarque,EMariani“年龄对先天免疫的影响”J.Leuk.Biol.64,703-712(1998))。
当在二硫桥的还原剂例如6.4mM浓度的二硫苏糖醇或氢硫基乙醇存在下通过试剂例如8M盐酸胍或6M脲将它们变性时,它们必须能恢复到其天然形式,通过将变性剂进行简单稀释,在280-200nm的区间从分圆二色谱开始进行测定。
优选非糖基化。
通过二硫或二亚甲基桥的稳定,它们可以是寡聚体,尤其是二聚体,并且对于这种情况它们必须具有最少两个二硫或二亚甲基链间桥。
序列为了符合上述要求,本发明多肽必须在其序列中包含下述共有序列Z3-48CZ9-13C(Q,E,R,K)Z(Z疏水性)(LIVM)Z15-39CC(Z亲水性)(Q,E,H)(L,V)Z6CZCZ2(L,I)Z13-56GZ15-26CZ(V,I,L,M)Z1-8CZ1-12(()是指在该圆括号内的1个氨基酸,即在优选顺序中的一个可能的氨基酸。Zn是指n个氨基酸,无论它们是什么氨基酸。该序列具有CZnC结构域(Tamaoki等人“通过不同胱氨酸构架诱导和稳定的折叠基元”Protein engineering 11,649-659(1998))。
对于二聚多肽,共有序列可分布在两个亚单位之间,这意味着存在着一个水解点,该水解点必须在由该序列的Zn所示的一个区域中。
它们必须对鼠脾细胞模型,具有显著的增殖作用。在体外,评价了多肽对小鼠Balb/c脾细胞的影响。在微板中进行测定,并通过比色法定量测定增殖(T Mosmann“细胞生长和存活的快速比色法测定在增殖和细胞毒性分析上的应用”J.Immunol.Methods 65,55-63(1983)。C)形成多糖多肽缀合物多糖多肽缀合物的形成是在室温从两种组分在水或其离子强度不超过0.15M氯化钠溶液的盐水溶液中的溶液开始的自发现象。多糖多肽缀合物可以在1/1-1/19mol/mol范围内。缀合物是这样形成的在15-40℃,将分别含有所需量的多肽和多糖(这样它们符合所指定的mol/mol比例)的溶液混合并以1-100rpm轻微振摇。将所述溶液的混合物在振摇状态下保持5-60分钟。一旦形成了缀合物,它就可以以适当盖仑制剂的形式给药,当将其无菌过滤后,其可通过非胃肠道、肌内或皮下途径使用。
也可以形成一种多糖与两种多肽的缀合物,只要其保持上述多糖/总多肽比例,并且除了符合上述条件以外它们还符合下述条件即可a)这两种多肽的mol/mol比例为1/3-3/1;b)这两种多肽具有相同生物来源;c)这两种多肽表现出不小于25%的序列同源性(并且绝对同源性和所容许的替换之和不小于50%)。D)盖仑制剂形式可注射的药物剂型用不致热的无菌盐水溶液将缀合物透析或渗滤,并通过在不致热的无菌条件下经由0.22i过滤进行灭菌。
口服剂型缀合物可以在由冷冻干燥的缀合物在水中临时配制的溶液获得或开始的溶液中给药,也可以在任意常规药物盖仑制剂形式例如片剂、丸剂、或胶囊,糖浆剂或采用所需赋形剂的任意口服液体药物剂型中给药。
局部给药用药物剂型可用常规药物赋形剂将缀合物以1-5%(w/w)的浓度在常规剂型例如凝胶剂、霜剂、膏剂中配制成局部给药用制剂。
由此获得的多糖具有通过下述方法测定的150KDa±30KDa的平均分子量即在TSK40柱中进行的分子排除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10mM磷酸缓冲液,0.3M NaCl,pH7.4作为洗脱液,通过折射指数检测,使用Fluka葡聚糖标记物作为分子量标记物。依据Hess和Deer的方法(HH Hess,JE Deer“在0.1-5纳摩尔范围内测定无机和有机磷.”Anal Bioehem 63607-613(1975))测定的其磷酸含量为1个磷酸/15个单糖残基。通过水解、还原、乙酰化和糖醇乙酰化衍生物的气相色谱分析测定单糖中的组成(依据在A Novotny“免疫化学基本操作”S.Verlag Ed.Berlin,Heidelberg,New York pp.127-131(1979);G Keleti,WH Lederer“生物科学微量方法手册”Ed.Van Nostrand Reinhold.New York.pp.55-57.和HPBurchfield,EE Storrs“气相色谱法的生物化学应用”AcademicPress.New York(1962)中描述的方法),结果发现其含有84±6%甘露糖、7±3%葡萄糖、和1±1%半乳糖。通过Smith降解法(F Smith,R Montgomery Meth Biochem Anal 3153(1956))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证实了所述多糖呈现出可在45±5%单糖中发现的直线骨架1-6和可在45±5%单糖中发现的支链。所述多糖对于羧酸根或硫酸根没有任何阳性反应。由此获得的多糖与十八烷基硅烷相互作用,当注射到这些特征物在水介质中的柱(C18 Vydac)内时,需要至少25%浓度的乙腈进行洗脱。由此获得的多糖在不完全胃液(2g/L NaCl,7mL/L浓盐酸)中于37℃、以50-100rpm振摇条件下培养1小时后既没有改变其在上述TSK柱中的色谱特性,也没有改变其磷酸含量。由此获得的多糖在浓度低于10mM的氯化钙存在下不凝胶化。由此获得的多糖在体外不表现出任何抗凝活性(TA Harper“止血紊乱的实验室指导”pp 76-77 Butterworths(1970))。2.获得多肽依据FS Sharief,SSL Li“从蓖麻子获得的蛋白小和大亚单位的氨基酸序列”J.Biol.Chem.257,14753-14759(1982);JGodinho da Silva Jr,OLT Machado,C Izumi,JC Padovan,BTChait,UA Mirzaa,LJ Geene“作为29-KDa前体蛋白一部分的新2S白蛋白的氨基酸序列”Arch.Biochem.Biophys.336,10-18(1996);GM Neumann,R Condron,GM Polya“从苦瓜和蓖麻子获得的napin状蛋白小和大亚单位的纯化和其序列测定以及被植物Ca2+-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的位点的确定”Biochem.Biophys.Acta1298,223-240(1996);MEH Bashir,I Hubatsch,HPLeinenbach,M Zeppezauer,RC Panzani,IH Hussein“Ricc1和Ricc3,蓖麻的变应原性2S白蛋白储藏蛋白完全初始结构和种系关系”Int.Arch.Allergy Immunol.115,73-82(1998)描述的方法以下述手段获得了多肽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本发明缀合物整体一部分的多肽是由未发芽的蓖麻子通过下述方法获得的2.1.研磨预先在水中洗涤过的100g完整蓖麻子直至获得不致密的糊状物。2.2.通过用500ml水将该糊状物在4℃磁搅拌18小时获得提取物。2.3.然后通过依次经由孔径为0.2mm的不锈钢滤器,Hyflo超细胞包被,聚丙烯预滤器,和直径为40mm且孔径为80im、8im、5im、0.45im和0.22im的硝基纤维素滤器或类似物来除去蓖麻子残余物。2.4.用浓度为50%(v/v)的用水MilliQ稀释的磷酸将滤液酸化至pH1.5。2.5.在轻微的磁搅拌下,将其在具有电热板的水浴中于56℃加热120分钟。2.6.将其在室温以2300×g离心15分钟。小心地分离出上清液,以使其不被沉淀污染。2.7.用20%(w/v)氢氧化钠溶液将上清液中和至pH7.0-7.5。2.8.在室温以2300×g离心15分钟。小心地分离出上清液,以使其不被沉淀污染。2.9.通过5000Da分子截留膜将该上清液超滤直至达到大约其1/2体积。加入水MilliQ至初始体积,并超滤至其1/2体积。该操作重复4次。2.10.通过反相柱(Vydac C4)色谱法测定上一步骤所得浓缩的洗涤上清液,用18-22%乙腈洗脱以纯化多肽。2.11.通过冷冻干燥将溶剂蒸发,并通过渗滤或者在BioGel P10或类似物中进行的色谱纯化来除去过量的盐。2.12.如果需要的话可将其冷冻干燥。2.13.通过该方法,以0.2-1.0g多肽/100g蓖麻子的收率获得了纯产物,该收率使得其能以工业规模实施。
经质谱法测定,由此获得的多肽具有12KDa±0.5KDa的分子量。通过在变性和还原条件下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H Schagger,G von Jagow“用于分离1-100KDa蛋白质的麦黄酮-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nal.Biochem.166,368-379(1987)),测定了其为二聚体,该二聚体是通过二硫桥结合的,这可从对于电泳解析需要使用还原条件来推断出;其能抵抗胰蛋白酶(在0.1M Tris-HCl pH8.5中以30∶1的多肽∶蛋白酶比例于37℃培养24小时)、胃蛋白酶(在0.01M HCl中以25∶1的多肽∶蛋白酶比例于37℃培养24小时),并符合在本发明说明书一般描述部分中所述的其余要求。通过Edman降解测定的其序列如下次要亚单位ESKGEREGSSSQQCRQEVQRKDLSSCERYLRQSSSRR主要亚单位QQQESQQLQQCCNQVKQVRDECQCEAIKYIAEDQIQQGQLHGEESERVAQRAGEIVS SCGVRCMRQTR(其中下划线表示的是在共有序列中存在的特定氨基酸)由此获得的多肽在3μg/ml的浓度下能诱导脾细胞增殖,最大增殖指数为5。3.形成缀合物使用以1mg/ml浓度溶解在水中的、总体积为50ml的如本实施例要点1所述制得的多糖,和以1mg/ml浓度溶解在水中的、总体积为10ml的如本实施例要点2所述制得的多肽。在室温下,将34ml多糖溶液和6.5ml多肽溶液倒入玻璃杯中,加入水至终体积为300ml,加入磁体,并以50rpm振摇30分钟。然后取出1ml等分试样,并保持在冻结状态直至施用给实验动物。4.生物活性在BalB/c小鼠血清中抑制细菌内毒素(LPS)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TNF)生成将在0.5ml如要点3所述制得的溶液中的多糖-多肽缀合物通过口服途径施用给Balb/c小鼠,连续给药6天,然后给每只动物静脉内注射25μg血清型大肠杆菌内毒素055B5。该治疗所获得的结果是,施用LPS 90分钟后,TNF血清水平被抑制了65%。
在该测定中,当多糖-多肽缀合物的两种构成部分以类似于缀合物的剂量单独施用时,它们都没有表现出活性。
TNF是通过其中测定血清对L929细胞系的细胞毒性的生物分析法测定的(T Mosmann“细胞生长和存活的快速比色法测定在增殖和细胞毒性分析上的应用”J.Immunol.Methods 65,55-63(1983)。
经质谱法测定,由此获得的多肽具有11KDa±0.5KDa的分子量。通过在变性和还原条件下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H Schagger,G von Jagow“用于分离1-100KDa蛋白的麦黄酮-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nal.Biochem.166,368-379(1987)),测定了其为二聚体,该二聚体是通过二硫桥结合的,这可从对于电泳解析需要使用还原条件来推断出;其能抵抗胰蛋白酶(在0.1MTris-HCl pH8.5中以30∶1的多肽∶蛋白酶比例于37℃培养24小时)、胃蛋白酶(在0.01M HCl中以25∶1的多肽∶蛋白酶比例于37℃培养24小时),并符合在本发明说明书一般描述部分中所述的其余要求。通过Edman降解测定的其序列如下次要亚单位PSQQGCRGQIQEQQNLRQCQEYIKQQVSGQGPRR主要亚单位QERSLRGCCDHLKQMQSQCRCEGLRQAIEQQQSQGQLQGQDVFEAFRTAANLPSMCGVSPTECRF(其中下划线表示的是在共有序列中存在的特定氨基酸)由此获得的多肽在6μg/ml的浓度下能诱导脾细胞增殖,最大增殖指数为4。3.形成缀合物使用以1mg/ml浓度溶解在水中的、总体积为50ml的如实施例1要点1所述制得的多糖,和以1mg/ml浓度溶解在水中的、总体积为10ml的如本实施例要点2所述制得的多肽。在室温,将34ml多糖溶液和6.5ml多肽溶液倒入玻璃杯中,加入水至终体积为300ml,加入磁体,并以50rpm搅拌30分钟。然后取出1ml等分试样,并保持在冻结状态直至施用给实验动物。4.生物活性在BalB/c小鼠血清中抑制细菌内毒素(LPS)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TNF)生成将在0.5ml如要点3所述制得的溶液中的多糖-多肽缀合物通过口服途径施用给Balb/c小鼠,连续给药6天,然后给每只动物静脉内注射25μg血清型大肠杆菌内毒素055B5。该治疗所获得的结果是,施用LPS 90分钟后,TNF血清水平被抑制了55%。
在该测定中,当多糖-多肽缀合物的两种构成部分以类似于缀合物的剂量单独施用时,它们都没有表现出活性。
TNF是通过其中测定血清对L929细胞系的细胞毒性的生物分析法测定的(T Mosmann“细胞生长和存活的快速比色法测定在增殖和细胞毒性分析上的应用”J.Immunol.Methods 65,55-63(1983)。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本发明缀合物整体一部分的多肽是由未发芽的蓖麻子通过下述方法获得的2.1.研磨预先在水中洗涤过的100g完整蓖麻子直至获得不致密的糊状物。2.2.通过用500ml水将该糊状物在4℃磁搅拌18小时获得提取物。2.3.然后通过依次经由孔径为0.2mm的不锈钢滤器,Hyflo超细胞包被,聚丙烯预滤器,和直径为40mm且孔径为80im、8im、5im、0.45im和0.22im的硝基纤维素滤器或类似物来除去蓖麻子残余物。2.4.用浓度为50%(v/v)的用水MilliQ稀释的磷酸将滤液酸化至pH1.5。2.5.在轻微的磁搅拌下,将其在具有电热板的水浴中于56℃加热120分钟。2.6.将其在室温以2300×g离心15分钟。小心地分离出上清液,以使其不被沉淀污染。2.7.用20%(w/v)氢氧化钠溶液将上清液中和至pH7.0-7.5。2.8.在室温以2300×g离心15分钟。小心地分离出上清液,以使其不被沉淀污染。2.9.通过5000Da分子截留膜将该上清液超滤直至达到大约其1/2体积。加入水MilliQ至初始体积,并超滤至其1/2体积。该操作重复4次。2.10.然后,用低于总体积的洗脱液通过BioGel P10进行分子渗透层析纯化,省略掉对Lowry反应呈阳性的区域(OH Lowry,HJRosenbrough,AL Parr,RJ Randall“用福林苯酚试剂测定蛋白.”J.Biol.Chem.193,265-275(1951)),并弃去体积等于或大于总层的洗脱液。2.11.如果需要的话可将其冷冻干燥。2.12.通过该方法,获得了上述两种多肽(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混合物,多肽1/多肽2的比例为35/75-75/35,并且收率为0.4-1.2g两种多肽/100g蓖麻子,该收率使得其能以工业规模实施。
当以所得比例(2/1 12kDa多肽/11kDa多肽)联合施用时,由此获得的多肽在3μg/ml的浓度下能诱导脾细胞增殖,最大增殖指数为6。3.形成缀合物使用以3.75mg/ml浓度溶解在水中的、总体积为150ml的如实施例1要点1所述制得的多糖,和以0.75mg/ml浓度溶解在水中的、总体积为10ml的如本实施例要点2所述制得的多肽。在室温,将这两种溶液倒入玻璃杯中,加入磁体,并以50rpm搅拌30分钟。然后冻结、冷冻干燥,并保持在冻结状态直至施用给实验动物,给药时,将该冻结物以适于所需剂量的浓度溶解在蒸馏水中。
由此获得的糖缀合物的红外光谱如附图1所示。红外光谱在溴化钾片中进行,其中糖缀合物浓度为0.2%,采用红外分光光度计Perkin-Elmer型881,用可变狭缝在6分钟内从4000变化到600cm-1,在1000cm-1分辨,光谱噪音为0.5%T,通过Savitzky/Golay法进行电子调节,并让吸收度自动扩大。4.生物活性在BalB/c小鼠血清中抑制细菌内毒素(LPS)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TNF)生成将多糖-多肽缀合物以3mg/kg的剂量在0.5ml体积中通过口服途径施用给Balb/c小鼠,连续给药6天,然后给每只动物静脉内注射25μg血清型大肠杆菌内毒素055B5。该治疗所获得的结果是,施用LPS 90分钟后,TNF血清水平被抑制了65%。
TNF是通过其中测定血清对L929细胞系的细胞毒性的生物分析法测定的(T Mosmann“细胞生长和存活的快速比色法测定在增殖和细胞毒性分析上的应用”J.Immunol.Methods 65,55-63(1983)。在小鼠中多次剂量的多糖-多肽缀合物对血清诱导的TNF生成的影响用与上述相同的治疗方案给小鼠施用多次剂量的缀合物。结果表明在TNF的抑制与缀合物的剂量之间有剂量-作用关系。剂量-作用曲线呈钟形,在48mg/Kg剂量达到90%的最大抑制。通过粒细胞-巨噬细胞系中前体细胞(CFU-GM)的增加评定造血活性的增加给C57BI/6小鼠静脉内施用在0.25ml体积中的2mg/Kg单剂量的多糖-多肽缀合物,施用5天后经测定发现诱导了粒细胞-巨噬细胞系中的前体细胞形成。
静脉内施用剂量类似于缀合物的多肽使得前体细胞CFU-GM的数目增加了227%。在该测定中,通过静脉内途径单独施用剂量等于缀合物的多糖没有产生任何作用。当以上述剂量施用缀合物时,该活性增加了最高达3763%。用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忒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感染和免疫抑制的小鼠存活率的增加在感染前,将3mg/Kg缀合物以0.5mL的体积施用给Swiss小鼠,连续施用6天,结果在用二氧化硅免疫抑制和用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忒氏菌感染的小鼠中产生了保护作用。免疫抑制是通过在引起感染的前一天腹膜内施用120mg/Kg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来诱导的。保护作用表现为致死剂量50的增加,施用缀合物达到了与未免疫抑制的动物类似的值。在免疫损害的动物中恢复NK细胞的抗肿瘤细胞毒害活性用在0.5mL体积中的3mg/Kg缀合物连续治疗4天提高了正常小鼠脾细胞的NK活性,并且如果该活性下降的话,例如在老年小鼠和施用180mg/kg单剂量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小鼠中发生的NK活性下降,可用缀合物治疗将其恢复至正常水平。对小鼠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将缀合物以0.9mg/Kg的剂量在0.2mL体积中通过口服途径施用给Balb/c小鼠,连续给药6天,结果增强了腹膜巨噬细胞抗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Staphilococcus aureus)的噬细胞和杀细菌能力,并且观察到了治疗时间与反应之间的清楚关系。
当巨噬细胞抗细胞内病原体吉利蒙氏念珠菌(Candidaguilliermondi)时,观察到了噬细胞值和杀微生物能力的提高。对鼻内内毒素引起的肺水肿的活性通过滴注400ig大肠杆菌的LPS 055B5(Sigma)来诱导肺水肿,施用3天后通过目测检查肺表面评价肺水肿。从施用LPS的当天开始到动物死亡时为止,每天腹膜内施用溶于0.5ml不致热的无菌水中的各种剂量的(0.9-4.5mg/Kg)缀合物,结果使水肿明显减轻,有效剂量50为1.67mg/Kg。在小鼠中的急性毒性测定给CD1株小鼠口服施用在1ml体积中的200mg/Kg多糖-多肽缀合物没有检查出毒性,因为其不引起死亡或体重改变,也不引起主要生命器官的目视和显微镜检查的重量以及外观的改变。对肝脏水平上的代谢过程的影响将缀合物以3mg/Kg的剂量在0.5mL体积中通过口服途径施用给Sprague-Dowley大鼠,结果不妨碍安替比林的清除。在0.5mL体积中通过口服途径给相同株大鼠施用比上述剂量大3倍的剂量,连续施用6天,结果没有改变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和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含量,也没有改变涉及细胞色素P450(Phase I)的生物转化酶活性,在大鼠肝脏微粒体中的Phase II的Phase II缀合酶也没有改变。
权利要求
1.通过多糖与多肽的非共价结合而形成的糖缀合物,其特征在于,对于多糖部分,其分子量为50-250DKa,含有支持磷酸根官能团,磷酸根的含量为1个磷酸根/5-25个多糖残基,含有40%甘露糖,其余是葡萄糖和/或半乳糖,主要骨架由1-6个键组成,具有1-2个支链,支链不超过60%;多肽部分的特征是包含Z3-48CZ9- 13C(Q,E,R,K)Z(Z疏水性)(LIVM)Z15-39CC(Z亲水性)(Q,E,H)(L,V)Z6CZCZ2(L,I)Z13-56GZ15-26CZ(V,I,L,M)Z1-8CZ1-12所示共有序列,其中符号代表氨基酸,圆括号是指优先顺序,且Zn是指n个任意氨基酸。
2.上述权利要求的糖缀合物,其特征在于,多肽部分是由一种或两种多肽组成的,条件是两种多肽的mol/mol比例为1/3-3/1。
3.权利要求1的糖缀合物,其特征在于,多肽部分是具有选自下述的氨基酸序列的分子量为12±0.5Kda的二聚体次要ESKGEREGSSSQQCRQEVQRKDLSSCERYLRQSSSRRPSQQGCRGQIQEQQNLRQCQEYIKQQVSGQGPRR主要QQQESQQLQQCCNQVKQVRDECQCEAIKYIAEDQIQQGQLHGEESERVAQRAGEIVSSCGVRCMRQTRQERSLRGCCDHLKQMQSQCRCEGLRQAIEQQQSQGQLQGQDVFEAFRTAANLPSMCGVSPTECRF其中下划线表示的是共有序列的特定氨基酸。
4.权利要求1的糖缀合物,其特征在于,多肽部分的结构是由二硫或二亚甲基桥稳定的,并且可以是寡聚体或优选是二聚体,并且在这种情况中它们具有至少两个二硫或二亚甲基链间桥。
5.具有药理活性的权利要求1的糖缀合物,及其在治疗免疫系统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6.权利要求1的糖缀合物及其在制备常用盖仑剂型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糖肽糖缀合物,其中多糖是从产朊假丝酵母获得的,肽是从蓖麻子获得的。所述糖缀合物可用于制备控制肿瘤坏死因子(TNF)生成的免疫调节药物。
文档编号C12P21/00GK1344169SQ9981652
公开日2002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1999年2月26日
发明者A·布里瓦德伽多, V·伽茨雅维拉卢比亚, A·盖利洛格美兹-帕默, J·P·匹维尔拉尼尔, G·吉米尼兹伽雷格, J·A·玛缇图杜利 申请人:坎塔布连制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