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强化结构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8400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强化结构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所谓鞋骨(强化部件)的强化结构的鞋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有下述鞋底,即在鞋底的拱部中,具有与中底的拱部形状一致的强化部件的鞋底,例如,在外底着地时,没有附着在外底上的中底的部分不与地面接触的鞋底。通过这样的强化结构抑制中底的变形来增强中底的拱状部分的刚性。这里,在图9(a)、图9(b)、图10(a)、图10(b)、图10(c)中表示这种公知结构的例子。
图9(a)是在(日本专利)特开平10-155511号公报(摘要)(
公开日期为1998年6月16日)中揭示的鞋底的侧视图。该鞋底在中底2的上面具有支撑脚弓的变形的支持部件3。在上述支持部件3和中底2之间设置有空间R。
图9(b)是在(日本专利)实用新型注册第3070442号公报(图2)(注册日期为2000年5月10日)中揭示的鞋底的仰视图。该鞋底具有安装在中底2下面的由密封容器构成的吸收冲击材料3。该吸收冲击材料3起到所谓的鞋骨的作用,以维持鞋底的形状。
图10(a)是在(日本专利)实开7-44268号公报(摘要)(
公开日期为1995年11月14日)中揭示的鞋底的截面图。在该鞋底中,在中底的后跟部设置有凹部C。在该凹部C中设置有用于防止后跟部变形的增强片3。
图10(b)是(日本专利)特开2003-19004号公报(图5)(
公开日期为2003年1月21日)中揭示的鞋底的侧视图。在该鞋底中,在中底2的拱状部分的底部形成有拱部C。在该拱部C的下面附着有第一强化部件3,同时,在上述第一强化部件3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强化部件4。
图10(c)是(日本专利)特开2000-139508号公报(摘要)(
公开日期为2000年5月23日)中揭示的鞋底的侧视图。在该鞋底中,通过中底2和外底1来夹持中底2下面的强化部件3的前后端部3f、3b。这样来防止中底2的拱部的塌陷。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155511号公报(摘要)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实用新型注册第3070442号公报(图2)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实开7-44368号公报(摘要)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3-19004号公报(图5)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0-139508号公报(摘要)发明内容一般说来,在公知的结构中,强化结构被设置在鞋底的脚弓的位置。利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实现鞋底的轻量化,特别是脚中部的轻量化,同时可以防止鞋底的扭曲。
但是,这样的结构对穿鞋人来讲过硬,形成了难以适应穿鞋人的脚的中底拱部。即,具有这样结构的鞋底的适应性差。
此外,特别是在着地时,一部分中底的拱部的上面部分地与脚底的脚弓部强硬接触,所以穿鞋的人会感觉到所谓的“硌脚”。即,穿鞋的人感觉脚底被向上顶或从下面向上压。
上述技术都不能提供重量轻、防止扭曲、提高适应性、防止上述硌脚的鞋底。也就是用上述各专利文献的技术,不能同时解决上述减轻重量、防止扭曲、提高适应性、硌脚的各种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防止扭曲、提高适应性、防止硌脚的鞋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提供一种具有新的强化结构的鞋底。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鞋底包括外底、安装在上述外底上面的中底、和强化上述中底的一部分的强化部件。
上述中底具有脚中部。上述中底由树脂的发泡体形成,同时,在脚中部的底部具有第一拱部。上述第一拱部具有下面。上述外底实质上没有附着在上述中底的上述第一拱部上。
上述强化部件具有第二拱部,同时,具有上述第二拱部前方的前端部和上述第二拱部后方的后端部。上述第二拱部具有上面和下面。上述强化部件的前端部在上述第一拱部的前方至少与上述中底或者外底中的一个接合。上述强化部件的后端部在上述第一拱部的后方至少与上述中底或者外底中的一个接合。
上述强化部件的拉伸弹性模量的值被设定为比上述中底的第一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大。拉伸弹性模量比上述第一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大的部件实质上没有附着在上述第一拱部的下面。
根据需要,在上述第一拱部的下面也可以有在上方凹陷的凹面的第一曲面,根据需要,在上述第二拱部的上面也可以有向上方凸出的第二曲面。
上述强化部件被配置成上述第二拱部的上面和上述第一拱部的下面互相相对。上述第一拱部的下面至少一部分相对于上述第二拱部的上面至少一部分上下相互分开而处于非接触状态。即,上述中底的第一拱部的下面至少一部分相对于上述强化部件上下分开而处于非接触状态,此外,上述强化部件的第二拱部的上面至少一部分相对上述中底上下分开而处于非接触状态。通过这样配置中底和强化部件,来规定上述第一拱部的非接触部分和第二拱部的非接触部分。
由此,在施加有着地的冲击时,上述第一拱部和上述第二拱部的非接触部分之间可以相互独立变形。
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用了“外底实质上不附着在第一拱部上”的说法,意思是包含外底不附着在第一拱部的任何部分上的情况,以及外底即使附着在第一拱部的一部分(a portion or a part)上,而不妨碍本发明的第一拱部的功能的情况(例如外底仅附着在第一拱部的边缘上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方式中,鞋底包括外底,具有接地面和与上述接地面相反的上面;中底,具有上面和下面,上述下面安装在外底的上面,同时覆盖外底的上面;和强化部件,强化上述中底的一部分。
其中,在此发明中,通过使用了“中底的下面安装在外底的上面”的说法,意思是包含中底的下面直接安装在外底的上面的情况,以及在中底和外底之间插入其他部件,中底的下面间接地连接在外底的上面的情况。
上述中底具有覆盖脚的脚中部的第一拱部。上述第一拱部由树脂的发泡体形成,同时具有下面。上述强化部件具有第二拱部,同时具有上述第二拱部前方的前端部和上述第二拱部后方的后端部。上述第二拱部具有上面和下面。上述第二拱部被配置成由上述第一拱部覆盖。上述强化部件的前端部在上述第一拱部的前方至少与上述中底或者外底中的一个接合。上述强化部件的后端部分在上述第一拱部的后方至少与上述中底或者外底中的一个接合。
上述第一拱部和第二拱部实质上不附着在上述外底的上面,而且,当上述外底的接地面在接地时,上述第一拱部和第二拱部不接地。上述第二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的值被设定为比上述第一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大。拉伸弹性模量比上述中底的第一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大的部件实质上没有附着在上述第一拱部的下面。
根据需要,在上述第一拱部的下面也可以有在上方凹陷的凹面的第一曲面,根据需要,在上述第二拱部的上面也可以有向上方凸出的第二曲面。
在其中,上述强化部件被配置成上述第二拱部的上面和上述第一拱部的下面互相相对。上述第一拱部的下面至少一部分相对于上述第二拱部的上面至少一部分上下相互分开而处于非接触状态,由此,规定上述第一拱部的非接触部分和第二拱部的非接触部分。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施加了着地的冲击时,上述第一拱部和上述第二拱部的非接触部分之间可以相互独立变形。
在本发明的鞋底中,若脚着地,则脚着地时的冲击负荷从接地面通过中底而传递给脚底。在此着地时,中底的第一拱部和强化部件的第二拱部分别变形。两拱部中的相互非接触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变形。
其中,中底的第一拱部由树脂的发泡体做成,拉伸弹性模量比强化部件小。第一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的值被设定为穿鞋的人感到第一拱部柔软的程度。
由于中底具有覆盖脚的脚中部(脚弓部)的第一拱部,所以中底的底部挖去,所以中底的脚弓部的厚度尽可能小。
这样,中底中的覆盖脚的脚中部的部分比较薄,而且柔软,所以中底容易适应(conform)脚弓的形状。
在本发明中,利用“有覆盖脚的脚中部的第一拱部”的表述,意味着包括形成第一拱部,使第一拱部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线与脚弓前后方向的中心线相互一直或者接近的情况。优选的是上述第一拱部和第二拱部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线被设定为至少是位于脚的船状骨、骰骨或者楔状骨的某一个的正下方的位置。
此外,由于上述第一拱部和第二拱部在上下相互分开而处于非接触状态(第一拱部和第二拱部互相相对,而且在上下相互分开,使第一拱部和第二拱部不接触),在脚着地时,在该非接触的部分中,由于中底的第一拱部可以充分塌陷,所以“硌脚”被缓解。
拉伸弹性模量比上述第一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大的部件实质上没有附着在第一拱部的下面。这样可以保持上述第一拱部的柔软性,不存在所不需要地妨碍对上述脚底的脚弓的适应性和缓解“硌脚”的作用。
其中,所谓“拉伸弹性模量比上述第一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大的部件实质上没有附着”,意味着拉伸弹性模量比上述第一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大的部件没有附着(层积而固定)在第一拱部的下面,或者,即使附着这样的部件,在脚着地时,允许上述第一拱部的下面变形比第二拱部的上面大。例如,在上述拉伸弹性模量大的部件仅附着在第一拱部下面的一部分上的情况下,即使附着上述拉伸弹性模量大的部件,在该部件的厚度非常薄(例如0.5mm以下,优选的是0.2mm以下,更优选的是0.1mm以下)的情况下,实际上上述拉伸弹性模量大的部件没有附着。此外,本发明也包括在附着拉伸弹性模量比第一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小的部件,而没有附着拉伸弹性模量比第一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大的部件的情况和简单在第一拱部的下面涂敷涂料的情况。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实质上在第一拱部的下面没有附着拉伸弹性模量比第二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大的部件。利用“实质上没有附着拉伸弹性模量比第二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大的部件”的表述,例如意味着包括在第一拱部的下面没有附着(层叠后固定)任何部件的情况,以及在第一拱部的下面简单涂敷涂料的情况。此外,例如在第一拱部的下面没有附着拉伸弹性模量比第二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小的部件,而附着拉伸弹性模量比第二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大的部件的情况下,以及在第一拱部的下面将比第二拱部薄的薄片状部件层积而固定,没有附着比第二拱部厚的部件的情况下,实质上没有附着拉伸弹性模量比第二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大的部件。上述薄片状的部件的拉伸弹性模量可以比第二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小,可以与第二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相同,也可以比第二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大。上述薄片状的部件的厚度例如设定为0.5mm以下,优选的是设定为0.2mm以下,更优选的是设定为0.1mm以下。
一般发泡体和强化部件不以拉伸弹性模量为基准来制造,而是以硬度为基准来制造。例如,形成上述第一拱部的发泡体的硬度被设定在SRIS-C硬度(用日本橡胶协会标准规格的C型硬度计测定的值)的30~80°左右的范围。另一方面,形成上述第二拱部的强化部件的硬度被设定成JISA硬度的70~100°左右的范围。JISA硬度是根据JISK6301用JISA型硬度计测定得到的值。
此外,由于在中底形成有第一拱部,所以中底在形成上述第一拱部的部分被挖去,可以实现中底的轻量化。
另一方面,中底被挖去的部分用强化部件增强,从而,提高了鞋底对扭曲的强度。
此外,上述第一拱部的下面和第二拱部的上面互相相对。即,第一拱部的下面和第二拱部的上面互相相对。这样对提高对脚的适应感的部分有增强的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谓的“脚弓”是指在脚的脚中部凹陷成月牙形的部分。另一方面,中底和强化部件的“拱”型包括敞开的门型,包括圆弧形和弓形,但不限定为这些形状。
即,强化部件的第二“拱部”意味着在该强化部件的第二“拱部”的下方,形成从脚内向脚外连续的空洞的形状,中底的第一“拱部”在没有安装上述强化部件的状态下,意味着在该中底的第一“拱部”的下方,形成从脚内向脚外连续的空洞的形状。因此,在该强化部件的第二“拱部”的下方,可以从脚内向脚外伸进去而拔出。此外,在没有安装上述强化部件的状态下,在上述中底的第一“拱部”的下方,可以从脚内向脚外伸进去拔出。
中底的第一拱部的上面一般弯曲成沿着脚弓向上方凸出,而且优选的是第一拱部的下面凹陷成在第一拱部的下方形成通路。强化部件的第二拱部的上面与上述第一拱部的下面相面对,而且优选的是第二拱部的下面具有向上方凹陷的曲面。强化部件的第二拱部使上述中底的第一拱部强化。
在本发明中,根据需要,第一拱部的下面可以有凹陷成圆弧形的第一曲面,根据需要,上述第二拱部也可以有向上方凸出的圆弧形的第二曲面。
由于上述第二拱部的上面有向上方凸出的第二曲面,所以,若外力作用在强化部件上,则可以实现应力分布的均匀化(应力分散)。其结果,即使用薄的部件,也能发挥高的刚性和强度。
其中,上述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在中底或者强化部件的脚的脚中部被覆盖的位置,只要在脚宽度方向至少一部分设置即可。这样的曲面没有必要在中底或者强化部件的脚的脚中部被覆盖的位置覆盖脚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
第二拱部至少设置一部分强化部件就可以,没有必要在整个宽度设置强化部件。第二拱部仅覆盖脚弓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就可以,仅配置在脚弓的一部分就可以,例如仅配置在内侧或外侧就可以。
此外,强化部件设置成在中底的脚的脚中部被覆盖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就可以,例如可以设置在脚内侧和/或外侧以及中间的一部分。


图1(a)、(b)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鞋底的纵截面图,(c)、(d)是表示此鞋底的变化例的纵截面图。
图2(a)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鞋底的侧视图,(b)是此鞋底的仰视图。
图3是从图2(a)、图2(b)的鞋底的上面一侧看到的鞋底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图2(a)、图2(b)的鞋底的底面一侧看到的鞋底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图2(b)的Va-Va线的截面图,(b)是图2(b)的Vb-Vb线的截面图。
图6(a)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鞋底的纵截面图,(b)、(c)是表示此鞋底的变化例的纵截面图。
图7(a)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鞋底的横截面图,(b)是表示图7(a)的VIIb-VIIb线的截面图,(c)是表示图7(a)的VIIc-VIIc线的截面图。
图8(a)、(b)、(c)、(d)是表示强化部件的不同形态的鞋底的仰视图。
图9(a)、(b)分别表示的是公知的鞋底,(a)是某一个公知的鞋底的纵截面图,(b)是另外一个公知的鞋底的仰视图。
图10(a)、(b)、(c)分别表示的是另外的公知的鞋底,(a)是某一个公知的鞋底的纵截面图,(b)是另外一个公知的鞋底的侧视图,(c)为其他公知的鞋底的纵截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鞋底和脚骨关系的纵截面图。
图12(a)是表示第五实施例的鞋底的纵截面图,(b)是此鞋底的横截面图。
标号说明1外底15接地面16外底的上面1f前脚部1b后脚部2中底25中底的下面26中底的上面2c第一拱部29第一拱部的下面
3强化部件3c第二拱部3f前端部3b后端部35第二拱部的下面36第二拱部的上面37周边38开口39第一强化部件40第二强化部件62第一曲面63第二曲面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参照附图对以下的最优实施例进行的说明而能够更清楚地理解。然而,实施例和附图只是用于简单地图示和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通过权利要求的范围来确定。在附图中,在多个图中的相同的部件编号表示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
第一实施例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此第一实施例中,是表示本发明的原理的实施例,说明鞋底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图1(a)、(b)是脚中部、即脚弓部的鞋底S的简要截面图。其中,箭头F表示鞋的前方,箭头B表示鞋的后方。
如图1(a)所示,鞋底S具有外底1、中底2和用于强化所述中底2的强化部件3。
所述外底1在脚弓的正下方的位置被分割成前脚部1f和后脚部1b。外底1的各部分1f、1b分别具有着地时与地面接触的接地面15、以及与该接地面15相反一侧的上面16。
如图1(a)所示,中底2具有上面26和下面25。中底2的下面25的一部分以从上面覆盖外底1的方式而附着在所述外底1的上面16上。在此中底2的底部22,在脚弓的正下方的位置上形成有第一拱部2c。第一拱部2c是在中底2的下面25挖去拱形而做成的,因此,在第一拱部2c形成有凹面的下面29。
第一拱部2c的上面具有弯曲的第三曲面120,一般沿着脚弓向上方凸出。此第三曲面120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平缓弯曲,在内侧部分较大地弯曲。
所述强化部件3具有第二拱部3c、该第二拱部3c的前方的端部3f、和所述第二拱部3c的后方的端部3b。所述第二拱部3c如图1(a)所示,以向上方鼓起的方式而形成。第二拱部3c的上面36是向上方凸出的曲面,下面35是向下方凹陷的曲面。即,第二拱部3c的下面35具有向上方凹陷的第四曲面130。强化部件3被配置成通过第一拱部2c从上方来覆盖第二拱部3c。
就强化部件3而言,通过所述前后的端部3f、3b被夹持在外底1和中底2之间而被支撑。即,如图1(a)所示,前端部3f被夹持在外底1的前脚部1f的上面16和中底2的下面25之间,后端部3b被夹持在外底1的后脚部1b的上面16和中底的下面25之间,通过这样来支撑强化部件3。
此强化部件3保持相当于所述第一拱部2c位置的鞋底S的强度,防止鞋底S发生扭曲等。因此,将强化部件3的拉伸弹性模量的值设定为比所述中底2上的第一拱部2c的拉伸弹性模量大。
如图1(a)所示,所述第二拱部3c的上面36和所述中底2的第一拱部2c的下面29相互面对而配置。而且,所述第二拱部3c的上面36和所述第一拱部2c的下面29呈上下相互分开而处于非接触状态。此两个面36、29是相互处于非接触状态,规定了区域R,此区域R是空洞。
如图1(b)所示,脚着地时,在鞋底S的外底1的接地面15上施加有冲击负荷W1。此时,冲击负荷W1通过外底1和中底2而传递给脚底。同时,来自脚底的(来自上方的)负荷W2施加在中底2上。中底2因来自于所述上方的负荷W2而被压缩,并向下方塌陷。
此时,由于所述第一拱部2c被配置成与所述强化部件3的第二拱部3c分离,所以第一拱部2c的下面29和所述第二拱部3c的上面36相互独立变形。即,第一拱部2c的下面29向下方的塌陷(变形)不会因所述强化部件3而受到阻碍。因此,中底2的塌陷(变形)提高了中底2对脚底的适应性,同时消除或者缓解了脚着地时的“硌脚(upthrust)”。
这种情况下,在施加有着地的冲击时,优选设定所述第一拱部2c的下面29的非接触部分向下方的位移量大于所述第二拱部3c的上面36的非接触部分向下方的位移量。通过这样的设定,而使来自下方的“硌脚”的感觉更小。
另一方面,所述强化部件3因弯曲而变得难以变形,同时强化部件3的拉伸弹性模量被设定为比所述中底2的拉伸弹性模量大。因此,可以保持鞋底S的刚性和强度,防止中底的扭曲。
图1(c)、图1(d)表示的是变形例。
在图1(c)所示的变形例中,在第一拱部2c的一部分和第二拱部3c的一部分上,分别设置突起部121、131,第一和第二拱部的2c、3c的突起部121、131之间相互接触。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拱部2c的突起部121呈现比较大的压缩变形,另一方面,两个拱2c、3c的非接触部分相互独立变形。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也具有中底2的上述塌陷的作用,即,向下方歪扭压缩。
如图1(d)所示,也可以在第一拱部2c的下面29设置孔23,在第二拱部的上面设置能够与该孔23嵌合的突起部33。
此外,强化部件3的前后的端部3f、3b未必需要夹持在外底1和中底2之间。如图1(c)、图1(d)所示,两端部3f、3b也可以简单地粘接或者附着在外底1上。
第二实施例下面,根据图2、图3、图4、图5对具体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或相当的部分采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和图示。
图2(a)是附着外底1f、1b的状态的鞋底S的侧视图。图2(b)是不附着外底的状态的鞋底S的仰视图。
如图2(a)所示,所述鞋底S具有上中底主体28、下中底主体27和强化部件3。在本实施例中,上下中底主体28、27构成中底2。下中底27在对应于脚弓的位置而被分割成前部27f和后部27b。在所述前部27f的下面25f上附着有外底的前脚部1f,在所述后部27b的下面25b上附着有外底的后脚部1b。如图4所示,在对应于上中底主体28的脚弓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拱部2c。第二拱部3c被设置在强化部件3上。强化部件3具有第二拱部3c的前方的前端部3f、第二拱部3c的后方的后端部3b、第二拱部3c的外侧的外侧部30、第二拱部3c的内侧的内侧部31。
如图3所示,所述下中底主体27、上中底主体28和强化部件3互相组装在一起。在此组装中,强化部件3的前后端部3f、3b被夹持在上下中底主体28、27之间,而且内外的侧部31、30与上中底主体28接合。在下中底主体27的前部27f、后部27b上,设置有用于接合强化部件3的前后端部3f、3b的接合面51a、51b。在图4的上中底主体28上设置有用于接合强化部件3的前后端部3f、3b的接合面52a、52b,以及用于接合所述强化部件3的内外的侧部31、30的接合面53a、53b。
如图11所示,在组装起来的鞋底S中,所述第一拱部2c和第二拱部3c被脚的脚中部所覆盖。即,中底2的第一拱部2c和强化部件的第二拱部3c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线82,靠近脚弓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线81。例如,所述中心线82也可以被设定在通过脚的船状骨75和楔状骨77的位置。此第一拱部2c和第二拱部3c的中心线82也可以设定为通过脚的骰骨76。这样,第一拱部2c和第二拱部3c的中心线82相对脚弓的位置被放置在某个范围。
此外,如图5(a)的截面图所示,第一拱部2c的下面29和第二拱部3c的上面36被配置成相互面对,在上下方向分开。因此,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在着地时,上中底主体28向第二拱部3c塌陷。
如图4所示,在所述第一拱部2c的下面29上,凹陷成圆弧形的第一曲面62、62被设置在第一拱部2c的内外。其中,如图5(a)所示,在所述第一拱部2c的下面29上,在第一拱部2c的前后的端部也设置有这样的曲面62、62。在第一拱部2c的下面29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非常平缓地弯曲,或者一般是平整的或平面形(flat orplanar)的。
如图3所示,在所述第二拱部3c的上面36上,向上方凸出成圆弧形的第二曲面63、63被设置在第二拱部3c的内外。此外,如图5(a)所示,在所述第二拱部3c的上面36上,在第二拱部3c的前后的端部也设置有这样的第二曲面63。在第二拱部3c的上面36的剩余部分(例如前后的中央部分)非常平缓地弯曲,或者一般是平整的或平面形(flat or planar)的。
所述第一和第二曲面62、63以沿着横截面方向的中心线为中心,一般做成圆弧形。第一和第二曲面62、63被配置成相互面对。即,第一和第二曲面62、63相互面对。
此外,如图5(b)的截面图所示,在强化部件3的前后端部3f、3b上,再加上强化部件3的外侧部30和内侧部31也接合在上中底主体28上。即,强化部件3的全部外周与上中底主体28接合。通过这样的接合而提高了防止鞋的弯曲和防止扭曲的功能。
对防止这样的鞋的弯曲和防止扭曲的功能进行说明。
防止弯曲的功能与在截面的形状中的关于中性轴的截面二维惯性矩Iy有关。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强化部件3的周边沿着整个周边而接合在上中底主体28上,所以强化部件3与上中底主体28形成一个整体而进行弯曲。因此,截面二维惯性矩Iy因所述上中底主体28的下面和强化部件3分离而增加。
因此可以提高防止弯曲的功能。
另一方面,防止扭曲的功能与在截面的形状中关于图心的截面二维极矩Ip有关。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强化部件3的周边沿着整个周边而接合在上中底主体28上,所以强化部件3与上中底主体28形成一个整体而进行扭转。因此,截面二维极矩Ip因所述上中底主体28的下面和强化部件3分离而增加。
因此,可以提高防止扭曲的功能。
此外,如图3、图4所示,通过强化部件3的整个周边37接合在上中底主体28上,而在上中底主体28和强化部件3(图5(a))之间形成被密封或者被封闭的空间(区域)R。即,用上中底主体28的第一拱部2c的下面29和强化部件3的第二拱部3c的上面36规定了被密封或者被封闭的区域R。通过这样封闭强化部件3的整个周边37的接合结构,使得被关闭在所述区域R中的空气柔软地支撑所述第二拱部3c,所以可以防止上中底主体28的第一拱部2c降得过低。
优选的是所述上下中底主体28、27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EVA)的发泡体制成。但是,上述上下中底主体28、27也可以用其他树脂的发泡体制成。此外,优选的是上下中底主体28、27用同种原材料制成,以提高上下中底主体28、27之间的接合性能,使上下中底主体28、27更稳定,可以支撑强化部件3。这是为了提高上下的中底主体28、27和强化部件3的接合性能。
强化部件3可以用不发泡的聚氨基甲酸乙酯制成,可以用不发泡-发泡的其他树脂制成。在制作强化部件3中所使用的树脂原材料的例子有尼龙、纤维强化塑料(FRP)、碳纤维强化塑料(CFRP)、聚酰胺、聚酯、聚丙烯、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苯乙烯、EVA等。作为强化部件3的原材料,优选的是使用有一定强度、容易成形的不发泡的树脂。此外,如用透明的树脂制成强化部件3,则可以提高鞋的装饰性。优选的透明树脂是与中底的主要原材料的EVA的发泡体有良好的接合性能的不发泡的聚氨基甲酸乙酯或EVA。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中底2被分成上下中底主体28、27,但是也未必需要分割。中底2也可以制成整体的,即、做成整体一个单元。此外,在中底2中也可以装填凝胶等的吸收冲击体而组装成鞋底。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拱部2c的第一曲面62在第一拱部2c的内外各设置一个,也可以仅在内外中的一方设置第一曲面62,也可以做成第一拱部2c的内外连通。第二拱部3c的第二曲面63也可以做成与第一拱部2c相同。
第三实施例
图6(a)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鞋底的纵截面图。
如图6(a)所示,设置有第一强化部件39和第二强化部件40。第二强化部件40是区别于第一强化部件39的部件。第二强化部件40被配置在第一强化部件39的下方。
第一强化部件39相当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强化部件3,有第二拱部3c。该第二拱部3c被配置与中底2的第一拱部2c相面对,而且上下相互分开。
另一方面,第二强化部件40是增强第一强化部件39的部件。此第二强化部件40在脚弓中进一步防止鞋底的扭曲。
在图6(a)中,第二强化部件40的前端部40f和后端部40b被夹持在中底2和外底1之间。如图6(b)所示,也可以夹持在下中底主体27和上中底主体28之间,如图6(c)所示,也可以夹持在下中底主体27和外底1之间。
第二强化部件40在所述第一强化部件39的第二拱部3c的下方,与第一强化部件39一样弯曲,如图6(c)那样一般做成平整的。
此外,所述第一强化部件39和第二强化部件40的拉伸弹性模量可以不同。优选的是设定为第一强化部件39和第二强化部件40的拉伸弹性模量相同,或者第一强化部件39的拉伸弹性模量比第二强化部件40的拉伸弹性模量小。
第四实施例图7(a)、(b)、(c)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鞋底的截面图。
如图7(a)的横截面图所示,第一强化部件39附着在上中底主体28的下面28b上,同时在上中底主体28的下面28b上形成在大体为鞋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带状槽61。由此,如图7(b)的纵截面图所示,在所述槽61的形成位置上,第一拱部2c的下面29和第二拱部3c的上面36上下相互分开而形成中空部R。因此,在所述槽61的形成位置上(例如图7(a)的VIIb-VIIb所示的位置),与所述各实施例相同,上中底主体28可以向下方塌陷。另一方面,如图7(c)的纵截面图所示,第二拱部3c的上面36在不形成槽的位置(例如图7(a)的VIIc-VIIc所示的位置)上而连接在第一拱部2c的下面29上。
第五实施例图12(a)、图12(b)是表示第五实施例的鞋底的截面图。
如图12(a)的纵截面图所示,薄片状的部件91被层积在中底2的第一拱部2c的下面29上而固定。这样,第一拱部2c的下面29被增强,可以防止中底2的第一拱部2c降得过低。因此,可以把中底2的第一拱部2c做薄。此薄片状的部件91做成比强化部件3的第二拱部3c薄。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允许第一拱部2c的下面29向下方塌陷,为了得到希望的缓解硌脚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所述薄片状的部件91和强化部件3的刚性比设定在规定的范围。即,所述薄片状部件91的平均厚度T91和拉伸弹性模量E91的乘积对第二拱部3c的平均厚度T3C和拉伸弹性模量E3C的乘积的比例大概设定为1/4以下(T91·E91/(T3C·E3C)≤1/4)。此比例优选的是大概在1/6以下,推测更优选的是大概在1/10以下。
此外,此比例优选的是至少被设定成大约在1/1000以上,更优选的是被设定成大约在1/100以上。薄片状部件91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用于防止第一拱部2c的下面29过分塌陷。
薄片状部件91的厚度被设定成大概在0.01mm~0.2mm的范围。第二拱部3c的厚度优选的是被设定为大概在1.0mm以上,更优选的是设定成大概在1.5mm~3.0mm的范围。
如图12(b)的横截面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拱部2c和强化部件3分别在脚宽度方向分成两部分。外侧的强化部件300和内侧的强化部件301分别有两个侧部302、302。所述侧部302、302分别接合在中底2上,这样,在脚内侧和外侧形成两个密闭的区域R。
图8(a)、(b)、(c)、(d)是中底的第一拱部部分的鞋底的仰视图,表示强化部件3的不同。
在所述第二实施例中,强化部件3覆盖整个第一拱部2c。但是,强化部件3未必需要这样的形状。对于强化部件3来说,只要强化部件3的一部分可以接合在中底或外底上的形状就可以。因此,强化部件3的平面形状例如可以是图8(a)所示的大体为“I型”的平面形状、图8(b)所示的大体为“X型”的平面形状、图8(c)所示的大体为“N型”的平面形状、也可以是图8(d)所示,在强化部件3的中央有使第二拱部3c上下贯通的开口70。
如上所述,参照附图对最优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如果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看了本说明书后,在自己清楚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正。例如,可以将在鞋底设置的强化部件分成脚的内外部分,可以仅在脚的内外中的一方设置强化部件。此外,在第一拱部和第二拱部之间的区域填充拉伸弹性模量比中底小、而且可以有容积变化的发泡体或填充材料。
因此,这样的变化和修正可以解释成是由权利要求范围确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的内容。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除了可以用于跑鞋等的运动鞋以外,还可以用于其他各种鞋上。
权利要求
1.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强化结构的鞋底,所述鞋底包括外底、安装在所述外底上面的中底、和强化所述中底的一部分的强化部件,其中,所述中底具有脚中部,所述中底由树脂的发泡体形成,同时,在脚中部的底部具有第一拱部,所述第一拱部具有下面,所述外底实质上没有附着在所述中底的所述第一拱部上,所述强化部件具有第二拱部,同时,具有所述第二拱部前方的前端部和所述第二拱部后方的后端部,所述第二拱部具有上面和下面,所述强化部件的前端部在所述第一拱部的前方至少与所述中底或者所述外底中的一个接合,所述强化部件的后端部在所述第一拱部的后方至少与所述中底或者所述外底中的一个接合,所述强化部件的拉伸弹性模量的值被设定为比所述中底的第一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大,拉伸弹性模量比所述第一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大的部件实质上没有附着在所述第一拱部的下面,这里,所述强化部件被配置成所述第二拱部的上面和所述第一拱部的下面互相相对,所述第一拱部的下面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拱部的上面至少一部分在上下相互分开而处于非接触状态,由此,规定了所述第一拱部和所述第二拱部的非接触部分,在施加有着地的冲击时,该非接触部分彼此之间可以相互独立变形。
2.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强化结构的鞋底,所述鞋底包括外底,所述外底具有接地面和与所述接地面相反的上面;中底,所述中底具有上面和下面,所述下面安装在所述外底的上面,同时,覆盖所述外底的上面;和强化部件,强化所述中底的一部分,其中,所述中底具有覆盖脚的脚中部的第一拱部,所述第一拱部由树脂的发泡体形成,同时,具有下面,所述强化部件具有第二拱部,同时,具有所述第二拱部前方的前端部和所述第二拱部后方的后端部,所述第二拱部具有上面和下面,所述第二拱部被配置成由所述第一拱部所覆盖,所述强化部件的前端部在所述第一拱部的前方至少与所述中底或者所述外底中的一个接合,所述强化部件的后端部在所述第一拱部的后方至少与所述中底或者所述外底中的一个接合,所述第一拱部和第二拱部实质上不附着在所述外底的上面,而且,在所述外底的接地面接地时,所述第一拱部和第二拱部不接地,所述第二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的值被设定为比所述第一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大,拉伸弹性模量比所述中底的第一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大的部件实质上没有附着在所述第一拱部的下面,这里,所述强化部件被配置成所述第二拱部的上面和所述第一拱部的下面互相相对,所述第一拱部的下面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拱部的上面至少一部分在上下相互分开而处于非接触状态,由此,规定了所述第一拱部和所述第二拱部的非接触部分,在施加有着地的冲击时,所述第一拱部和所述第二拱部的非接触部分之间可以相互独立变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在施加有着地的冲击时,所述第一拱部的下面的非接触部分向下方的位移量被设定成比所述第二拱部的上面的非接触部分的位移量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部件具有两个侧部,所述两个侧部与所述中底接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拱部的下面具有形成凹面的第一曲面,所述第二拱部的上面具有向上方凸出的第二曲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一拱部的下面和所述第二拱部的上面来规定区域,在所述区域形成有空洞。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一拱部的下面和所述第二拱部的上面来规定区域,在所述区域中填充有拉伸弹性模量比所述中底小、并且容积可变化的填充材料。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强化部件的整个周边与所述中底接合,来密闭所述区域。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强化部件的整个周边与所述中底接合,来密闭所述区域。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具有使所述第二拱部在上下贯通的开口。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的第一拱部由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的发泡体构成,所述强化部件由聚氨基甲酸乙酯的非发泡体、或者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的发泡体或非发泡体构成。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部件在所述第二拱部中的脚的内侧和外侧还具有内外的侧部,所述强化部件的内外的侧部与所述中底接合。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底在对应脚弓的位置被分割成前脚部和后脚部,所述外底的前脚部和后脚部分别具有上面和下面,所述强化部件的前端部被夹持在所述外底的前脚部的上面和所述中底的下面之间,所述强化部件的后端部被夹持在所述外底的后脚部的上面和所述中底的下面之间。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包括上中底主体和下中底主体,所述上下中底主体由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制成,所述强化部件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两者都以夹持在所述上中底主体和下中间主体之间的状态,而使所述强化部件接合在上下中底主体上。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部件构成第一强化部件,设置有区别于所述第一强化部件的第二强化部件,所述第二强化部件被配置在所述第一强化部件的下方。
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拱部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线和第二拱部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线被设定成至少在脚的船状骨、骰骨或者楔状骨中的某一个的正下方的位置上。
1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拱部具有上面,所述第一拱部的上面具有第三曲面,其大体沿着脚弓向上方凸出。
1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拱部的下面具有形成向上方凹陷的凹面的第四曲面。
19.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底,具有支持脚的表面和底面,该底面包括中间脚弓部和剩余部分;外底,具有接地面和上面,附着在所述中底的底面的所述剩余部分上,具有与该剩余部分相同的宽度;第一拱部,在所述中间脚弓部中,形成于所述中底的底面,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底面;和用于所述中间脚弓部的强化部件,其中,所述强化部件具有第二强化拱部,所述第二强化拱部具有向着所述第一拱部的底面向上方凸出的上面,所述第一和第二拱部互相并排配置,这样的上面和底面的一部分存在相互分开的关系,这样的一部分在鞋底承受负荷的情况下相互独立变形,其中,所述第二强化拱部具有比第一拱部大的拉伸弹性模量,比所述第一拱部的拉伸弹性模量大的部件实质上没有附着在所述第一拱部的下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解决鞋的重量轻、防止扭曲、提高适应性、防止硌脚的各种问题的鞋底。强化中底(2)的一部分的强化部件(3)被配置成所述第二拱部(3C)的上面(36)和所述第一拱部的下面(29)互相相对。所述第一拱部(2C)的下面(29)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拱部的上面(36)至少一部分上下相互分开而不接触,这样,所述第一拱部(2C)和所述第二拱部(3C)中的非接触部分之间在施加着地的冲击时,可以相互独立来进行变形。
文档编号A43B13/18GK1842282SQ20048002429
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7日
发明者久保诚司, 黑崎清光, 西脇刚史 申请人:株式会社爱世克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