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垫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380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鞋垫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垫,尤其是一种设计在鞋垫供气体流过的流道 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的鞋靴塞入鞋垫,此鞋垫放置在鞋底和鞋面之间,此鞋垫虽然利 用多数贯穿的透气孔连通上、下方的空间,但是使用者一 旦穿上鞋子以后, 此鞋垫因为顶面被脚底踩踏着、底面平貼鞋底的缘故,那些透气孔会丧失 气体流通的透气功效。
本件申请人提出一种可以实施于鞋垫的流道结构来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透气孔会因被脚底踩踏及底面平貼鞋底而丧失气体流通 的透气功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鞋垫流道结构,使鞋垫底面的气室压縮 流体从側边导流至鞋靴内。
为达前述S的,本件新型采用的总的构思是 一鞋垫的表面设有至少一开 口,该开口连通一位于鞋垫内的气室,该鞋垫具有开口的一面凹设至少一 沟槽,该沟槽并合鞋靴的内面成为一流道,该流道一端接通气室,另一端 连通至鞋靴内部。
作为实现本发明基本构思的第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鞋垫流道结构,包括一垫体 及一环设于该垫体周边的护翼,该护翼在边缘凹陷有多数缺口,各该缺口 沿着护'翼在鞋垫底面延伸一 下沟槽,该鞋垫对应各下沟槽的位置分别设有 —第一连通槽,各该第一旌通槽与一设在垫体的凹穴部相互接通;以及一 置入或定位于该凹穴部的弹性体,该弹性体背对垫体的一面具有多个开口, 各该开口连通一位于弹性体内的气室,以及设于该弹性体表面的第二连通 槽,该第二连通槽可与相对的第一连通槽接通该鞋垫位于鞋靴内,使该 弹性体从开口沿着第二连通槽经过第一连通槽到下沟槽,会与鞋靴对应的
内面形成一道供气体流通于气室和缺口之间的流道。
作为实现本发明基本构思的第二种技术方案, 一种鞋垫流道结构,包括 —垫体及一环设于该垫体周边的护翼,该护翼的边缘凹陷有多数缺 口,各该缺口沿着护翼在鞋垫底面延伸一下沟槽,该鞋垫对应各下 沟梢的位罝分别设有一连通槽,各该连通槽一端接通下沟槽,另一 端连通开口,所述开口设于鞋垫的表面,该开口另一端连通一位于 鞋垫内的气室;该鞋垫位于鞋靴内,从开口沿着连通槽到下沟槽, 会与鞋靴对应的内面形成一道供气体流通于气室和缺口之间的流 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鞋垫底面的气室在人体重力作用下压縮流 体从侧边导流至鞋靴内,让使用者的足部倍感舒适。


图1为鞋垫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图的1的仰视图,虚线表示弹性体以及气室的位置。 图3为鞋垫另一实施例,有关鞋垫底面与弹性体分离的立体图。 图4为围3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5为图3有关鞋垫底面与弹性体组合的立体图。 图6为图5的側面剖视图。
图7为鞋垫配合弹性体在鞋底上形成流道的作动示意图。
(1)鞋垫
(11)垫体
(111)脚隼区
(112)脚跟区
(113)脚心区
(12)副垫部
(13)护然
(131)缺口
(132)上沟槽
(133)下沟稱2) 弹性体 21)连通槽 23)开口
3) 鞋垫
31) 垫体 312)脚跟区 314)第一连通槽
32) 护爽 322)下沟槽
4) 弹性体
(22)气室
(311)脚掌区 (313)脚心区 (315)凹穴部 (321)缺口
41)气室 (42)开口
43)第二连通槽 5)鞋底
51)内面 (52)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前述技术内容,本件新型提出下列实施例来详叙有关鞋垫的流道 设计,非以此结构局限本案之申请专利范围。
首先请参阅图1和图2,从图面可看到一鞋垫l包括有一垫体ll、 一 副垫部12及一 护翼13。该垫体11是根据足部的形状所设计,对应地形成 —脚掌区111和一脚跟区112,该脚单区111延伸一脚心区113连接到脚 跟区112。
该副垫部12环设于垫体11的边缘,其位置相当于从脚隼区111沿着 脚心区113到脚跟区112的部位。该护翼13从副垫部12的周边往外延伸, 与脚举区111外缘相P而连接为一体。
该鞋垫1顶面在护翼13的边缘凹陷多数缺口 131,对应各该缺口 131设有 —上沟槽132,该上沟槽132连通至副垫部12为止。该鞋垫l底面对应各缺口 131在护翼13设有一下沟槽133,该下沟槽133连通到垫体11 位于脚跟区112或脚心区113的边缘为止。
该鞋垫1底面对应下沟槽133的位置,如第2图所示更包括有多个连 通構21,每一连通槽21于中间部位设有一 气室22,该气室22在鞋垫1的 底面具有一开口23,该开口23与连通槽21相接。当鞋垫l塞入鞋内,该 缺口 131从下沟槽133沿着连通槽21到开口 23,会与鞋内面形成供气体 流通的流道。
图2更进一步地表明除了制作一个整体的鞋垫1以外,对千各该气 室22由开口 23接续连通槽21这一部份独立为一 弹性体2的可能性,提出 另一实施例就该弹性体2组装在鞋垫1加以说明如下。
图3到图6显示一鞋垫3包括有一垫体31及一护.與32。该垫体31设 有一脚輩区311,该脚隼区311依脚形延伸一脚心区313和一脚跟区312。 该护與32环设于垫体31的边缘,其位置相当于从脚心区313到脚跟区312 的部位,且该护然32的周边与脚单区311外缘相切而连接为一体。
该护翼32的边缘凹陷多数缺口 321,该缺口 321沿着护異32延伸一 下沟槽322,该下沟槽322位于鞋垫3底面而连通到垫体31的脚跟区312 或脚心区313边缘为止。该鞋垫3底面对应下沟槽322的位置,如图3及 图5所示更包括有多个第一连通槽314,各该第一连通槽314与一预先设 置在垫体31的凹穴部315相互接通。
一对应前述凹穴部315形状的弹性体4,该弹性体4面对垫体31的一 面埋入凹穴部315里,背对垫体31的一面在中间部位设有多数气室41, 每一气室41位于弹性体4的表面具有一开口 42。该弹性体4相对各第一 连通槽314的位安分别设有一 第二连通槽43,各该第二连通槽43 —端与 气室41或开口 42接通,另一端则在该弹性体4置入凹穴部315时接通相 对的第一连通槽314。
当组合有该弹性体4的鞋垫3塞入鞋内以后,如第7图所示,该弹性 体4从开口 42沿着第二连通槽43经过第一连通槽314到下沟槽322,会与一鞋底5对应的内面51形成一道供气体流通于气室41和缺口 321之间 的流道52。
一旦使用者穿载鞋靴步行时,支撑人体重量的双脚会各以脚趾及脚跟 等部位交互踩踏于该鞋垫3上,因此设在该鞋垫3相对位置的弹性体4被 足部下踩时,会挤压该气室41原有的流体空间,使空气被压縮而流向各该 流道52,而由各该缺口321流通于鞋靴的内部空间,让使用者的足部倍感 舒适。相较于先前技术.本件新型设在鞋垫的流道出口端不会被堵塞,所 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解决。
权利要求1.一种鞋垫流道结构,包括一垫体及一环设于该垫体周边的护翼,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该护翼在边缘凹陷有多数缺口,各该缺口沿着护翼在鞋垫底面延伸一下沟槽,该鞋垫对应各下沟槽的位置分别设有一第一连通槽,各该第一连通槽与一设在垫体的凹穴部相互接通;以及一置入或定位于该凹穴部的弹性体,该弹性体背对垫体的一面具有多个开口,各该开口连通一位于弹性体内的气室,以及设于该弹性体表面的第二连通槽,该第二连通槽可与相对的第一连通槽接通;该弹性体从开口沿着第二连通槽经过第一连通槽到下沟槽,会与鞋靴对应的内面形成一道供气体流通于气室和缺口之间的流道。
2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垫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依脚形延伸一脚掌区、 一脚心区及一脚跟区,所述护翼环设 于垫体相当于从脚心区到脚跟区部位的边缘,且该护翼的周 边与脚掌区外缘连接为一体;所述凹穴部设于垫体被护翼所 环绕的位置。
3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垫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沿着护翼在鞋垫顶面延伸一上沟槽。
4. 一种鞋垫流道结构,包括一垫体及一环设于该垫体周边的护 翼,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该护翼的边缘凹陷有多数缺口,各 该缺口沿着护翼在鞋垫底面延伸一下沟槽,该鞋垫对应各下 沟槽的位置分别设有一连通槽,各该连通槽一端接通下沟槽, 另一端连通开口,所述开口设于鞋垫的表面,该开口另一端 连通一位于鞋垫内的气室;从开口沿着连通槽到下沟槽,会 与鞋靴对应的内面形成一道供气体流通于气室和缺口之间的 流道。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垫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 沿着护翼在鞋垫顶面延伸一上沟槽。
专利摘要一种鞋垫流道结构,此鞋垫的一面设有开口,此开口连通位于鞋垫内的气室,此鞋垫在同一面凹设沟槽,当此沟槽并合鞋靴的内面成为一流道时,此流道的一端接通气室,另一端则连通到鞋靴内,随着使用者步行而让足部倍感舒适。
文档编号A43B17/08GK201064234SQ200720071410

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2日
发明者颜朝雄 申请人:房玲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