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头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999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绳头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绳头夹持装置,特指一种具将绳索作两边紧固夹持定位力量 提升,且具微动距离造成组装方便省时省力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今人们对于衣服、裤子、外套或背包、袋子等服饰或日常用品需要以绳索作束 口或装饰的需求,已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然而现在所使用的绳索(拉绳)若没有夹持装置 (束具)则会造成该绳索(拉绳)端部呈为分叉须状,造成美观上不良影响,或者因没有该 夹持装置(束具)造成该绳索(拉绳)一不慎就会跑到该等服饰或日常用品(如衣服、裤 子、外套或背包、袋子等)内部,造成该绳索(拉绳)失去其效用甚至找不到,使得服饰或日 常用品影响其美观。即使有的服饰或日常用品在该使用的绳索(拉绳)端设有所谓的束口 (夹持装置),如申请人所拥有的申请国家中国台湾、公开号M2470
公开日期2004年 10月21日、名称为「绳尾夹装置」新型专利,或如申请国家中国台湾、公开号1295157、公 开日期2008年4月1日、名称为「绳索头束具」发明专利,就该等专利而言,其在结构上仍 有改良之处。前者新型专利中,主夹体是于其中央设有导柱,导柱两侧设有具间隔凸环的弹 夹件,该弹夹件内有弧槽,以提供束套加套合,由于该结构仅对拉绳作单向夹持,因此在力 量较不平均,在组装上一定要将拉绳的两端结合,使用范围较易受限,其间隔凸环与束套作 用时,较不易具有锁固的效果,在组装时无一限位定位装置,因此松紧度上没有一定确切的 标准可供参考。而后者发明专利公开的产品则结构复杂,尤其扣座内部的嵌凹与插头尾部 的嵌凸在结构制造不易,其设于插头的直杆状的臂部及其内侧的咬持手段、斜面、夹持部、 沟等多重细小结构,增加其结构复杂性,在制造及组装上极为不易,不良品很容发生,在夹 持时无法有效发生其紧固作用,且插头的尾部无法与后开口部贴合,造成其摇晃不稳固,只 要绳索一产生左右动就会脱落,另插头部分仅靠顶部的极小段的倾斜面与扣座的开口部作 用,造成绳索仅最前端的。一小段稍有夹持力,而其整个绳索大部分根本没有夹持作用,该绳索容易在操作 时松脱而失去其功效,当其插头与扣座稍有不合或有误差发生时,则会造成夹持力减弱甚 至无法夹持,插头在未完全进入扣座时,插头根本无法与绳索作夹持,该产品都是紧配合, 要让绳索夹紧则必须使用更大的人力组装,故极费工又费时,绳索常发生脱落或者滑移至 上方位置,造成该绳索底供夹持部分未能置于夹持部底及形成空洞,无法提供绳索作完全 夹持且使该绳索及绳索头束具没办法组合成完整体,大大影响其用于物品上的美观性,且 绳索本身无法受力,很容易与插头分离,同时该插头的臂部是呈等厚的U形状,使得其二臂 部无缓冲且缺乏弹性且力道小,本案的发明人基于此,而思索一种结构新颖且实用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于装置上改良的绳头夹持装置,以稳定地固定 夹持绳头并增加其生产及组装的方便性。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绳头夹持装置,包括
3[0007]一主夹体,于底部设有一底盘,底盘上设有相对应的二弹夹件,并使其两侧形成止 块,而该弹夹件外端设有一向外的钩部,且该钩部与底盘间内、外侧分别设有供绳索夹持的 复数夹齿及供迫紧的斜锥块,而斜锥块底部与底盘间则形成弹性的缓冲部;一束套,呈锥状体,并套设于主夹体外部,该束套内设有贯穿锥状空心内孔,其底 端内侧设有对应主夹体的止块的内凹部,外端则设有对应主夹体的弹夹件的钩部的相对应 凹槽。上述绳头夹持装置通过主夹体的止块与钩部及与之对应的束套的内凹部与凹槽 间所产生的微动距离尺寸,使组装的方便与绳索拉力提升,不会发生松脱问题,省时省力。可选的,该夹齿呈间隔排列;各夹齿可呈尖锥状;较佳的,该夹齿为包含一倾斜部 及底部为平直部的倒钩。较佳的,上述斜锥块是由钩部向底盘的止块方向向外倾斜。较佳的,该束套比主夹体的高度高。较佳的,该束套的内凹部比主夹体的止块高度高,且该止块容置于该内凹部后还 留有微动距离以使钩部位移滑动于束套的凹槽内。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绳头夹持装置,除可以使绳索从头到尾都受到主夹体及 提供其穿套的锥状体束套作双面的迫紧固定夹持,使绳索拉力提升外,不会发生松脱,主夹 体与束套间结构设计产生的微动距离尺寸,绳索及主夹体组装于束套时,因主夹体两弹夹 件对绳索的加压较小,在组装及生产在线更方便及轻松容易,省时省力,增加其实用性,足 见其增益之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部分组合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未将束套套合)。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将束套套合且绳索未向上拉)。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将绳索向上拉)。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 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所获取的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请参看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绳头夹持装置于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包括有一主 夹体1、束套2。前述的主夹体1,在底部设有板状的一底盘10。于本实施例中该底盘10呈长椭圆 形,然并不以此形状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可为长方形、椭圆形或其它任何的形状皆可。底盘 10上设有相对应的作为弹臂的二弹夹件11,该二弹夹件11内侧的相对距离A小于等于绳 索3的直径。底盘10两侧形成有凸出的止块100。该二弹夹件11的外端另设有相对呈反 向向外的钩部110,该弹夹件11位于该钩部110与底盘10间的内、外侧则分别设有凸出间 隔排列的复数的夹齿112及一凸出的斜锥块111。该斜锥块111是由钩部110向底盘10的 止块100方向逐步向外倾斜,且斜锥块111的底部与底盘10间另形成使弹夹件11更具弹
4性的缓冲部12。为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紧固的夹持力,该复数间隔的夹齿112呈尖锥状,但不 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可提供插入绳索3内的任何形状皆可,又为了防止夹持后的拉绳 3逃脱及在与绳索3作用时能滑顺进入,该复数的夹齿112呈倒钩(如斜锥状),即该夹齿 112底部为一平直部1120,其外侧则为倾斜部1121,二者形成斜面在外而其底面在内,且斜 面与二弹夹件11内面结合成一体以呈一倒置三角形。前述的束套2,呈锥状体,是套设于主夹体1的外部,其高度大于主夹体1,而束套2 的高度是由其锥状体底部起算至其顶部距离,而主夹体1的高度则由其底盘10底部起算至 顶部向外钩部110距离,该束套2可为椭圆锥状体或其它任何形状,只要能对应配合主夹体 1的底盘10形状由大而小渐缩形状锥状体皆可。该束套2内设有贯穿锥状空心内孔20,该 束套2底端具锥状空心内孔20两内侧设有供主夹体1其凸出止块100嵌止位移的内凹部 21,该内凹部21高度比凸出止块100高度为高,锥状空心内孔20及内凹部21形状是对应 主夹体1的底盘10及两侧凸出止块100,为使内凹部21与止块100之间形成具有组装制造 方便的微动距离(如图4中的t所示)尺寸设计,该两侧凸出止块100高度比内凹部21的 高度矮。而束套2顶端则设有相对凹槽22,该凹槽22是对应作为弹臂的弹夹件11外端向 外的钩部110,该凹槽22的高度(或长度)比主夹体1的向外钩部110的高度(或长度) 高(或长),以供钩部110能在凹槽22上滑动位移。钩部110作上下位移活动时的范围 如图5所示的尺寸t。其中,当凸出止块100在内凹部21内微动时,该主夹体1的钩部110 被限制于束套2的凹槽22底内。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束套2呈锥状体,且于其中央设有贯穿的锥状空心内孔20 (如 图2、图3所示),使得束套2两端形成一大一小的两开口。该束套2的空心内孔20 —端开 口形状是对应主夹体1的底盘10形状,底盘10及其两侧止块100恰好能容设于束套2的 一端内部,通过该止块100与束套2的内凹部21作用使得主夹体1的底盘10被限位,且将 凸出止块100高度小于内凹部21所产生的微动距离尺寸而内缩,因此在束套2的内凹部21 及凹槽22的限位作用下,可防止主夹体1无论受到多大的拉力,不会超过其内凹部21的位 置而卡入束套2内部,不会发生毁损又能保持一定的迫紧夹持力;主夹体1的底盘10两侧 的凸出止块100,恰好能容置设于束套20的一端内凹部21的内部,并产生微动距离尺寸,又 主夹体1上作为弹臂的弹夹件11外端相对应凹槽22向外的钩部110其间也会因图4的止 块100与内凹部21间相对可移动的距离尺寸t,也会相对产生如图5其钩部110与凹槽22 间的相对应移动滑移距离尺寸t。本实用新型在组装使用时,可先将绳索3由束套2从小径向大径贯穿空心内孔20 穿套,再将该绳索3的一端置于主夹体1作为弹臂的二弹夹件11内侧中央,如图4所示,由 于此时该二弹夹件11内侧的相对距离A小于等于绳索3直径,且该弹夹件11内部设有数 间隔的夹齿112,当绳索3置入其内时,由于该夹齿112的倾斜部1120提供拉绳3能不受 阻碍而顺势进入二弹夹件11间的空间内,且绳索3进入二弹夹件11内侧内部空间后,即开 始受到夹齿112的部分插入,将与绳索3结合的主夹体1推入束套2内后,因尺寸A小于等 于绳索3的直径,因此生产线在组装时,可较快速且轻松,该呈锥状体的束套2的底端两侧 的内凹部21,则可作为主夹体1的弹夹件11的向外钩部110导入束套2的基点,套合时向 外钩部110也可以省力、快速、简单、容易地使主夹体1继续续进入束套2内,因钩部110的 斜面的导引及其与底盘10间的凸出斜锥块111与锥状的束套2及空心内孔20的迫紧省力滑顺作用,二弹夹件11向中央靠近,使夹持力由小而大,(如图4、图5所示)主夹体1愈 进入束套2,该二弹夹件11愈靠近且愈能将绳索3两侧通过夹齿112插入本身夹紧钩合, 当钩部110到达束套2的较小口径的空心内孔20端时,该钩部110会通过斜锥块111与底 盘10的止块100间的缓冲部12产生弹性弹出,并卡止于该束套2另端(较小空心内孔20 处)对称凹槽22上,此时底盘10及两侧的止块100则分别将束套2的底部卡入束套2的 内凹部21内作部分封合(如图4所示),即当钩部110钩合于束套2的凹槽22且又向上位 移时,该主夹体1的底盘10及止块100并未完全进入束套2内,且此时主夹体1的弹夹件 11对于绳索3的加压较小,因为尺寸A小于等于绳直径,因此生产线在组装时,可较快速且 轻松。当绳索3向上拉时,相对作用力f会将主夹体1向上移动尺寸t尺寸,且因主夹体 1的弹夹件11的钩部110与底盘10、止块100是为一体,同理钩部110也会朝凹槽22外端 (另端)位移一微动距离t (如图5),又束套2中央设有空心内孔20,当主夹体1向上移动 时,束套2的锥状空心内孔20斜面会对主夹体1的凸出的斜锥块111施以斜面分力p,主夹 体1其原本如图4的尺寸A,会向内缩小成为如图5的尺寸a,而将绳索3夹紧,此时主夹体 1的底盘10及止块100会因绳索3向上拉时相对作用力f的关系,而位移进入束套2其较 大的空心内孔20及内凹部21内,绳索3除了受到两边的夹持外,该束套2与主夹体1间更 通过其锥状体的空心内孔20、内凹部21及对称凹槽22与底盘10、弹夹件11、内部复数间隔 的倒钩夹齿112、凸出的斜锥块111、向外钩部110、缓冲部12等各部分相互作用使其迫紧固 定力量提升且稳固,无论拉绳3如何拉扯皆不会松脱,又本实用新型其间所形成的微动距 离结构,在组装及生产在线更轻松方便、省时省力,使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进步、实用与符 合使用者的所需,有利于实际应用上的实施,大大改善了现有绳索及其夹持结构常常发生 的问题及缺失。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 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 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一种绳头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夹体,于底部设有一底盘,底盘上设有相对应的二弹夹件,并使其两侧形成止块,而该弹夹件外端设有一向外的钩部,且该钩部与底盘间内、外侧分别设有供绳索夹持的复数夹齿及供迫紧的斜锥块,而斜锥块底部与底盘间则形成弹性的缓冲部;一束套,呈锥状体,并套设于主夹体外部,该束套内设有贯穿锥状空心内孔,其底端内侧设有对应主夹体的止块的内凹部,外端则设有对应主夹体的弹夹件的钩部的相对应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头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夹齿呈间隔排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绳头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夹齿呈尖锥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绳头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夹齿包含一倾斜部及底部为平 直部的倒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绳头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斜锥块是由钩部向底盘的止块 方向向外倾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绳头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束套比主夹体的高度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绳头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束套的内凹部比主夹体的止块 高度高,且该止块容置于该内凹部后还留有微动距离以使钩部位移滑动于束套的凹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绳头夹持装置,以稳定地固定夹持绳头并增加其生产及组装的方便性。该绳头夹持装置包括一主夹体,于底部设有一底盘,底盘上设有相对应的二弹夹件,并使其两侧形成止块,而该弹夹件外端设有一向外的钩部,且该钩部与底盘间内、外侧分别设有供绳索夹持的复数夹齿及供迫紧的斜锥块,而斜锥块底部与底盘间则形成弹性的缓冲部;一束套,呈锥状体,并套设于主夹体外部,该束套内设有贯穿锥状空心内孔,其底端内侧设有对应主夹体的止块的内凹部,外端则设有对应主夹体的弹夹件的钩部的相对应凹槽。
文档编号A44B11/25GK201683159SQ201020109270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5日
发明者陈宗龙 申请人:倍腾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