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施加液体的装置、适合该装置的容器筒以及由该施加液体的装置和容器筒构成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9227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施加液体的装置、适合该装置的容器筒以及由该施加液体的装置和容器筒构成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施加液体且不合推进气体的装置、一种适合该装置的用于储存液体的容器筒、及一种由该施加液体的装置和容器筒构成的组合。本发明尤其包括a)一用于对一存储器(容器筒)施加压力的装置,其具有一用于容纳该存储器的构件;及b)该存贮器本身,在该存储器中集成有例如一喷嘴及/或喷嘴设备形式的施加设备。
举例而言,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可用作一无针注射器或用作一雾化器。作为雾化器使用时,其可提供由小滴组成的气雾,通过口及喉部摄入或由鼻腔摄入等吸入方式而进入到一患者的肺部。另外,根据本发明的雾化器亦可借助一辅助接头用于眼部治疗。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装置”的概念等同于“仪器”、“无针注射器”、“雾化器”、或其他“药剂吸入仪器”等概念。这些概念可彼此等同使用。根据上下文,这些概念可单指用于施加压力的装置或指由该施压装置与容器筒所构成的组合。就功能而言,根据本发明的雾化器与无针注射器的主要差别在于施加设备的构造就无针注射器而言,其施加设备的设计是从该施加设备中射出一液体喷射流,且其射出后仍为液体喷射流;就雾化器而言,其施加设备的设计是从该施加设备中射出一气雾、及/或至少两条彼此相交的液体喷射流,其相互冲击后便雾化成一气雾。根据本发明的喷雾器最好是用于作为液体医药高效物质配剂的吸入器。这些药剂最好不含推进气体,且该具有医药活性的成份最好是溶于或悬浮于水、水-乙醇混合物、或其他药理相容的非挥发性液体中。这些药剂最好是以水及/或水-乙醇为基的溶液。
在吸入式应用中,这类配剂将有助于高效物质的高效成份以最佳方式分布于肺中,但必须先借助对此适用的吸入器将该药剂转化为可进入肺部的气雾。
现有技术国际专利申请WO91/14468“雾化装置及方法”或WO97/12687公开了一种用于无推进气体地给予一定剂量的吸入型液体药物的装置。在此明确引用这些参考文献,其中所描述的技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称为“Respimat技术”。该概念尤其可理解为WO97/12687中的图6a及6b所示仪器及相关说明大体上所依据的技术,特别是施加压力、锁定夹紧构件、及用于施加液体的构件(喷嘴)等技术。这些吸入器已能在数秒内、最好藉由单一推程即可将治疗所需剂量中少于100微升的液体高效物质溶液雾化成一适合治疗及吸入的气雾。该气雾是由平均尺寸小于20微米的粒子组成。该气雾的可吸入部分相当于治疗有效量。
在这些以Respimat科技为基础的喷雾器中,一药物溶液是以高达500/600bar的高压转化为一可进入肺部的气雾并喷出。该溶液配剂是储存在一存储器中。通过一上升管可将该存储器中的配剂传送至一压力室中,再由一喷嘴将其雾化。所用的高效物质配剂须具有足够的储存稳定性,且同时达到根据医药目的直接施用该配剂而不需再另行处理。此外,所用的活性成份配剂不得包含可与吸入器产生交互反应的成分,以免损及吸入器或溶液或所生成气雾的药理质量。
WO01/64268则描述另一种属于该类型的仪器一种无针注射器,其操作时用于施加压力的构件是与WO97/12687的仪器类似。
EP0918570则描述另一种不以上述技术为基础的仪器。该项专利所揭示的鼻腔喷剂雾化器包含一以弹簧驱动的活塞及一喷嘴设备,两者均为核心构件。在活塞与喷嘴之间可插入一容器,其底面具有一柱塞,顶面则由一密封件将其封闭。该容器的密封件可在首次使用前通过移动所述集成在该雾化器中的喷嘴而开启,作法是推挤该喷嘴,使其穿过该密封件。
上述属于现有技术的仪器主要是供连续使用,亦即使用时不可长期中断。若长时间中断,则液体高效物质配剂中位于存储器外、且已进入抽送-及/或压力-及/或喷雾机构的极少量溶剂有可能蒸发,导致配剂中高效物质的浓度增加、或导致配剂完全变干。若发生该情形,则该仪器再次使用前必须先加以清理,作法是将该高效物质配剂一次或多次地操作并喷至空气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仪器,其是以Respimat科技为基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可重复的剂量精度不连续(亦即偶尔为之)地施与一液体药物配剂。
另一目的是可在该种情况下,免除不连续应用期间的清理步骤。
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不连续地施与液体高效物质配剂的喷雾器,其可大幅降低系统内的液体完全变干的可能性,以免危及配剂的医药品质或用药的疗效。
另一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仪器,其中或许可以在活性成份配剂内放弃使用防腐剂。
另一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仪器,使原本在一般条件下(亦即在空气或氧大气中)或在非无菌处理过程中会快速损害医药品质的液体活性成份配剂亦可通过该仪器雾化。
最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其可输出一定剂量的液体药物配剂,使其成为一液体喷射流或一由小滴组成的气雾,作法是利用一施加设备以加压方式输出一定剂量的药物,其中该施加设备并无已知装置的前述缺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制备可吸入的气雾的喷雾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备一喷射流的无针注射器,该喷射流可射入或射穿一动物/人体的表皮、或一人体、动物、或植物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将一气雾施加于眼睛表面的雾化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施加医药液体以利于无针注射、吸入、雾化...等作业的仪器,且该仪器可满足一医疗仪器的严格卫生要求。
对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就设计成多剂量装置的已知装置而言,通常一装置已包含所有用于施加液体的科技,且该装置装有一药物容器,容器内所装的药物量,足以对患者施予高达数百次单一剂量。而本发明则以一截然不同的创新方案为基础。
本发明提供一装置,其中施加液体所需的技术分为两部分根据本发明,施加液体所需的技术及施加液体所需的构件分为至少两个结构独立的部分。其中一部分(主要包装构件)用于存储药物所需的构件以及直接与药物接触的构件。第二部分则包含用于施加过程所需能量与力学的构件。
如此一来便形成一用于施加一液体的装置、及一用于容纳该液体的存储器,其中一施加设备与该容器集成一体地或固定地连接,因而构成为该整体的一必要构件。此容器最好是制成一可插入该液体施加装置中的容器筒。
该用于施加液体的装置包含a)可分别将该装有药物的容器筒导入该装置内部、及将该容器筒从该装置内移出的构件;及b)用于对该容器筒施加压力的构件。
在本发明的范围中,此装置又称为用于施加压力的装置或仪器。
此装置可重复使用,亦即其设计是针对大量单次使用,且基本上用于一并容纳该容器筒及施加设备、及通过该容器的施加设备施加该容器内的液体。为此,该装置提供一用于对该容器或其内液体施加压力的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容器筒除已集成为一体的施加设备外,其本身还包含将该装置所产生的压力传送至该容器内的液体、以将因而受压的液体送往该施加设备的构件。
在本发明的说明书范围中,该容器又称存储器、容器筒、或仅称筒。
该容器筒内装有药物,故为主要的包装构件。此外,该容器包含所有直接接触药物的构件。所述构件尤其是指本身的优选为一喷嘴的施加设备。举例而言,该容器可制成一可弃式容器,例如供单次使用的容器。
如前所述,该液体最好是一医药配剂,例如药物溶液或药物悬浮液。
通过本发明为制备药物所提供的一压力产生装置及一独立于前者外的主要包装构件即可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由于每次使用时,装置内均可使用一有待施加压力的新容器筒,故此例如可保证即使长时间未使用该装置,药物配剂仍不至受损,因为该筒仍处于未使用状态。
容器筒可仅容纳单一剂量单位(亦即仅可供单次使用、或药物份量仅足以提供若干剂量)的事实,允许使用不含防腐剂的药物。如此一来,不仅可使患者负担较少量抗微生物有效的物质,原本无法与经认可的吸入型防腐剂一同稳定配制的药物(例如肽类)亦可制成药物配剂。本发明的装置可实现不使用防腐剂的目的,因此得以制造出迄今因与防腐剂不相容而无法配制的药物。
对施加压力的装置的说明如前所述,本发明可重复使用的部分是以Respimat科技为基础。此部分包括一装置,该装置包括a)可分别将该装有药物的容器筒导入该装置内部、及将该容器筒从该装置内移出的构件,及b)用于对该容器筒施加压力的构件。此装置是以如WO97/12687及其图6所述的原理为基础。
最好此装置是类似圆柱形,且具有一小于9至15cm长、2至4cm宽的便于使用的尺寸,使病患在任何时刻均可随身携带。
该装置具有一底侧端部、及一位置相对的顶侧端部。该顶侧端部定义出“向上”的方向,该底侧端部则定义出“向下”的方向。顶面部分的上端具有一开口,该装置内的待施加液体即经由该开口排出。
最好该装置是由至少三个外壳部分组成a)一位于底侧的外壳下段、b)一外壳中段、及c)一位于顶侧的外壳上段。
若外壳中段与外壳上段构成一结构单元,抑或在上下文中不需区别该两部分,两者将统称外壳上段。
开口朝上的外壳上段可通过一上盖或一顶盖密封。此上盖/顶盖是构成外壳上段的一必要构件,或是一与其分离的构件。
外壳上段最好可旋转或可偏转地与外壳中段连接。
外壳下段可沿轴向套于外壳中段上、或与外壳中段连接。
外壳中段最好包含一弹簧,其通过外壳下段的转动而受力并抵住外壳中段。
外壳上段用于容纳所述容器且包含一些对应的构件。
外壳上段具有一平行于该装置纵轴(=垂直方向)且最好为管状(亦即圆柱形)的连续孔。如此一来便形成一可视需要而呈圆柱形且两面均设有开口的空腔。形成此空腔的目的是为容纳容器筒。在本说明书的范围中,该空腔又称容器容纳室,或简称容纳室,亦可称为外壳开口。
容器筒可以手动或由一输送构件推入到该容纳室中及从该容纳室中取出。该容纳室最好经过设计,使容器筒精确配合地容纳其中,亦即容器筒本身在该容纳室内应无法或几乎无法横向移动。举例而言,若容器筒为一瓶状容器筒(亦即一具有腹部、肩部、及头部的容器),则该容纳室的内腔应优选与之互补地设计,亦即将此瓶状复制成一负形。在本发明的所有实施方式中均须确保该容器至少可在短时间内固定地与该容纳室连接,以免该容器在施加压力时从该容纳室中弹出。
该容纳室两开口的位置彼此相对,其中一开口是朝向装置的底面;在该装置关闭时,该开口将接触外壳中段的上盖。另一开口则朝向顶面部分,且最好通入到一同样是朝顶面方向开启且呈一笔直管状的突起物中,该突起物形成于外壳上段的顶面上且其垂直轴最好亦同样平行于该装置的纵轴。换言之,该管状物开口平面上的垂直线是平行于该装置的纵轴。此突起物可为一吸入器的喷嘴、一用于眼浴或类似作业的接头、或者亦可将这样一构件与该突起物连接。该种用于眼浴的接头可参见PCT/EP0207038的说明,在此明确引用该文件。喷嘴例如可参阅WO97/12687的图6a/b,本文在此方面亦明确引用该文件。
从容器筒排出的气雾可穿过容纳室的顶面开口并经由该管状突起物离开该装置。容器筒最好精确配合地装入到容纳室中。
在某一实施方式中,在上外壳部分中可设计或固定有一输送构件,特别是一滑座或一输送架;可将容器筒放入其中,然后该输送构件便可将容器筒送达其在容纳室中的最终位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上外壳壁的一部分是一可移除式握把的一构件,该握把具有一用于容纳所述容器的固持构件。在移除外壳壁的一部分后将形成一开口,容器可经由此开口导入装置的内部。外壳壁的此可移除部分设有一适当的固持构件,通过该固持构件可以非常容易且快速地将容器准确放入其目标位置。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壳中段及外壳上段同样能够不可分离地相互连接,以形成一结构单元,致使容器筒仅可从上方(从容纳室的顶侧端部)导入到容纳室中。且在该种情况下,容器筒的底侧端部是朝向容纳室的底侧端部。容器筒可以通过螺纹固定地与容纳室连接,以免在施加压力时从容纳室中弹出。为此,容器筒例如设有一外部螺纹,而容纳室则设有一互补的内部螺纹。这样一种闭锁构件亦可制成卡锁式的闭锁构件,抑或设在容纳室上的对应固持构件。
在其他不含该种容器输送构件、抑或容器筒并非从上方插入到容纳室,而是仅可从下方插入的实施方式中,外壳上段至少局部可拆除地与外壳中段连接。在该种情况下,该两外壳部分虽彼此相连,但外壳上段至少应可从外壳中段移开,使得可以够到容纳室的底面开口。同时,该装置亦包括闭锁构件,其可确保此开启机构唯有在特意操作的情况下方可由该装置的使用者执行,且外壳上段不会在装置使用过程中与外壳中段意外分离。
在该种实施方式中,为将容器导入,外壳上段可偏心地绕外壳中段转动或旋转地摆动。通过此可摆动的设计、并借助例如一铰链或转动活节,开启整个装置并可够到该装置的内部。在此状态下可将容器筒导入到位于装置内的容纳室的底面开口中。此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该铰链或转动活节可清楚说明该机构的操作方式,其开启方式不说自明。由于操作区一目了然,因此,开启后,可立即看见一位于容纳室内的单一剂量容器,而该容器筒的替换方式亦十分清楚。
在所有这种外壳上段可相对于外壳中段移动的实施方式中,容纳室供容器使用的底面开口均可位于外壳上段与外壳中段的接合面中,抑或接触(或几乎接触到)外壳中段。
该开启机构可设计成使外壳上段是通过一偏心转动活节而在外侧与外壳中段连接。如此一来,外壳上段便可在由该装置纵轴所定义出的横向平面内转动,亦即在此水平转动过程中,位于外壳上段底侧端部与顶侧端部之间的轴将始终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该装置的纵轴。
外壳上段亦可制成一回转盖。在该种情况下,外壳上段将可转离外壳中段,亦即位于外壳上段底侧端部的轴将移至仿佛上下颠倒的位置。在此该回转盖例如包括一铰链,其最好是设于外壳上段的下端上。
在必须先开启外壳上段方可插入容器筒的实施方式中,外壳上段不能完全脱离外壳中段,是有利的。这便于操作该装置。
在这类实施方式中,容纳室的空腔设计成仅容许容器从下方推入到容纳室中。在此情况下,容器筒的头部是对准顶面开口的方向,而容器筒的底座区则指向外壳下段的方向。在容器的头部设有施加设备,其可能为一雾化设备,在理想状态中则为一喷嘴。该施加设备可仍旧位于容器容纳室的内部、不超出容纳室、抑或穿过顶面开口。容器筒底侧端部的情形也类似。容器筒的底面最好与容纳室的底面开口齐平。
容纳室及容器最好设计成使容器仅可从下方而非从上方推入容纳室中。在容器上及/或容纳室中可视需要而增设用于防止容器因推挤而贯穿容纳室的构件。这些构件可由沿该容纳室垂直轴而设置的导轨、导槽、或导引压痕组成或由止挡件等组成。而容器则具有与其相反的构件。例如可在容纳室底面开口的初始区设置一个或多个凹槽,并使容器的底面具有可插入这些凹槽中的对应突起物。此外,在容纳室的底面开口处亦可设计一呈环状(轴环状)的凹槽。如此一来,就纵剖面而言,容纳室的空腔将成T字形。而容器则可设计成恰与其互补,亦即其纵剖面同为T字形,其中“T形梁”形成容器的底部。在此情况下,容器的底面可具有一使其外壳增厚的环或轴环,其适合放入到该凹槽区内,但不致进入到容纳室中直径较小的区域中。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容器及容纳室是朝上端逐渐缩细。此外,在容纳室的顶侧端部上可设有一止挡件,其确保例如容器无法在推挤下完全穿过此开口。可以这样设计例如为一渐渐缩小的开口或一朝内侧延伸的环行棱边形式的止挡件,使得容器的顶端或其肩部(若为一瓶状容器时)撞到该触止件上。根据本发明,由于施加设备有利地容器筒的顶端(就一瓶状容器筒而言则为瓶颈),因此,这样一个止挡件可以达到固定该施加设备,抑或固定该施加设备下方的容器筒肩部,该施加设备本身则通过开口伸入到管状突起物中。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容器唯有从下方方可完全推入输出室中。在容器可经由顶面开口至少小幅推入到容纳室的实施方式中,容器上及/或容纳室中可设置有防止容器被完全推入的锁定构件。须知容器推入到开口内的深度不可过大,以免压力从压力施加装置传递至容器。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外壳上段具有另一构件,亦即一可旋转且可被制动的护盖,该护盖至少覆盖管状突起物以及因而覆盖容纳室的顶面开口或上盖区。如此一来便可保证装置更内部的区域受到保护。若装置是放置于长裤口袋或手提袋中,则此设计更显重要。为防止护盖本身无意间脱离其制动位置,可令护盖具有一舌状部段,该部段可卡锁定在外壳上的一舌状凹槽中。此护盖可设计成,在关闭状态下覆盖装置的构成在外壳中段内的释放钮,以免在无意间释放。
外壳中段容纳一用于对容器施加压力的能量储存构件以及一活动构件,该活动构件通过释放已存储的能量来移动以及进而对容器筒或其内的液体直接或间接地施加压力。
该能量储存构件最好是一弹性构件,例如一压力弹簧(发条)。但亦可由其他构件(例如一马达)施加压力。
若以一压力弹簧或发条为能量储存构件,该能量储存构件可设置于一压力弹簧外壳中,该外壳至少有部分地位于所述外壳中段内,若有需要亦可以卡锁连接与外壳中段连接。该压力弹簧外壳最好至少有一部分是从外壳中段内、经由其底面伸出,亦即该压力弹簧外壳比所述外壳中段长。在此情况下,该压力弹簧外壳或其一部分可借助一转动活节可转动地安置,以便通过一旋转运动及一锁定夹紧机构压缩该压力弹簧。之后则可利用一释放机构使该压力弹簧再度放松。
该活动构件可为一活塞(压力活塞),其可因压力弹簧的运动本身而移动。该活动构件可因压力弹簧放松而被推入容纳室中,并对容器施压。该压力活塞可透过一驱动法兰与压力弹簧连接,在此情况下,该压力活塞固定与该驱动法兰连接。该压力活塞最好通过外壳中段中的原本封闭的上盖区中的一孔来导引。若有需要,压力活塞的顶面部分可在一圆柱形构件(导引圆柱)内被导引,该圆柱形构件构成在外壳中段的上盖区。当压力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时,压力活塞完全处于外壳中段中;当压力弹簧处于松弛状态时,压力活塞的上端位于外壳上段内,并挤入到一位于该处的容器筒内。该压力活塞具有一高达数厘米的垂直的运动间隙,优选小于2厘米,若在0.1与1.5厘米之间则更佳。
该压力活塞可设计为一中空或实心活塞,其启动后可对容器施加一高强度机械压力。
上述的锁定夹紧机构包含上述压力弹簧(最好是一圆柱形螺旋压力弹簧),作为用于存储机械能量的储存构件。该锁定夹紧机构最好具有一垂直纵轴。以下说明该锁定夹紧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压力弹簧可作用于一作为弹簧件的驱动法兰上,后者的运动需视一锁定构件的位置而定。通过一上止挡件及一下止挡件可精确限定该驱动法兰的路径。最好能利用一外部扭矩、并通过一例如一螺杆滑动齿轮系统(Schraubschubgetriebe)的力传递齿轮传动系统(Getriebe)使压力弹簧受力,其中产生该外部扭矩的方式是令外壳中段相对于外壳下段中的压力弹簧外壳而转动。在此情况下,外壳中段及驱动法兰将包含一楔形齿轮传动系统(Keilgetriebe),其可为一单齿轮或多齿轮(ein-oder mehrgngig)系统。
驱动法兰克服压力弹簧的弹力地被压入压力弹簧外壳中。
通过一锁定构件可使压力弹簧保持在被压缩状态。此锁定构件具有可啮合的锁定表面且围绕驱动法兰成环形地设置。其例如由塑料材料或金属制成的环构成。该环设置在一垂直于雾化器轴的平面内,且可在该平面内移动地安置。在使压力弹簧受力后,该锁定构件的锁定表面将进入到驱动法兰的路径中,阻止压力弹簧放松。借助一键(释放键)释放该锁定构件,该键同样是构成在外壳中段上。通过按压此键即可引发此释放过程。此释放键与所述锁定构件连接或耦连。为达释放的目的,需使释放键平行于环平面移动,亦即最好进入到雾化器中;在此过程中,该环将在该环平面内移动。锁定夹紧机构的设计细节可参见WO97/20590的说明,至于锁定机构则可参见该专利申请的附图3。或者,该环可沿径向弹性变形。在此情况下,该环将在为达释放的目的而移动释放键时变形。此时,该环不需在环平面内移动。
在外壳上段及/或外壳中段上可设计一些连接该两部分的构件,以免该两部分在压力释放过程中出现彼此分离、因旋转而开启等现象。
在这样一些情况下,外壳中段通过一关闭构件与外壳上段连接,该关闭构件可防止外壳上段于无意间开启。为此,外壳中段可具有用于阻挡释放机构的构件(阻挡构件),这些阻挡构件可在装置敞开(亦即只要外壳上段并未固定与外壳中段连接)时,防止施加压力被释出。
此外,外壳中段可具有一些防止装置在压力弹簧处于放松状态、致使活塞伸入外壳上段时被开启(即防止外壳上段被开启)的构件(关闭制动构件)。
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既具有阻挡构件,又具有关闭制动构件。
该阻挡构件最好可防止锁定构件(参见锁定夹紧机构)朝为放松压力弹簧而推挤该锁定构件的方向移动。这样一阻挡构件可以是一弹性支撑的止锁栓,若从按钮所在处的水平面观察,该止锁栓垂直地立于锁定构件后方。当一例如可倾斜的外壳上段处于开启状态时,一弹簧可推挤该止锁栓,使其从外壳中段内略微上移;当该可倾斜的外壳上段关闭时,该外壳上段将迫使该止锁栓抵抗该弹簧并返回到起始位置。该止锁栓可为圆柱形、正方形、及类似的形状,且这样设计或导引,使得该止锁栓在装置敞开时防止锁定构件水平移动(此水平移动是用于释放所必要),及在装置关闭后释放该锁定构件。该止锁栓例如可具有凹口,唯有在装置关闭后方可让出锁定构件为放松压力弹簧所需经过的路径。
在替代实施方式中,止锁栓亦可这样锁定释放键,使其唯有在装置关闭后方可被压入。在该种实施方式中,止锁栓亦可具有凹口。在此实施方式中,止锁栓亦可防止释放键移动,直到按下止锁栓以及因而让出释放键的路径为止。
在外壳上段可偏心地相对于外壳中段转动安置的装置的实施方式中,亦可设置类似的阻挡构件。
在这样的情况下,止锁栓通过旋转运动被压回到其起始位置,因而让出锁定构件或释放键的路径。
该关闭制动构件最好与外壳上段与外壳中段之间的关闭构件联结。该关闭制动构件可在压力活塞已伸入到外壳上段(亦即压力弹簧处于放松状态)时,防止外壳上段被开启。使该两外壳部分保持关闭的键(关闭键)便由该关闭制动构件负责释放。
该关闭键与一制动栓相联结。制动栓与压力活塞机械地连接。例如,其可水平安装或至少是相对于压力活塞的纵轴歪斜地安装。当压力弹簧处于受力状态时,压力活塞是位于外壳中段内。此时该制动栓可由一弹簧推至压力活塞上方并进入其导槽中。到达此一位置后,关闭键便获得释放,使得可以开启外壳中段与外壳上段之间的关闭机构。
在替代实施方式中,该制动栓并非移入到压力活塞的导槽中,而是沿压力活塞的一凹口移动。这些位于压力活塞上的凹口唯有在压力弹簧处于受力状态时才会让出可供制动栓使用的路径。当压力弹簧处于放松状态时,压力活塞将阻挡制动栓,因此,只要压力活塞未完全没入外壳中段内,制动栓便无法移至释放位置。
当装置放松时,压力活塞将从下向上移动,并在此过程中,将制动栓推回其起始位置(亦即可阻挡关闭键的位置)中。为达此目的,压力活塞的尖端或上述凹口可具有斜度,而制动栓则具有对应的互补斜度。
外壳下段位于外壳中段下方。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外壳下段沿轴向套于压力弹簧外壳上,直到外壳下段与外壳中段相接触为止;此时,压力弹簧外壳位于因而形成的空间内。
在此,外壳下段通过一种例如插接连接的可拆卸式连接或一种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与压力弹簧外壳连接。
在操作该装置时,使外壳中段相对于外壳下段转动,此时,压力弹簧外壳将随外壳下段一起移动。通过螺杆滑动齿轮系统来压缩压力弹簧并使其受力,而锁定构件则将自动卡锁。转动的角度最好是360度的一整数分数,例如180度。在压力弹簧受力的同时,外壳中段内的驱动部分将移动一预定的距离,压力活塞则将在外壳中段的上盖区内的圆柱体的导引下被拉回。进一步的设计细节已在PCT申请文件WO97/12683及WO97/20590中公开,在此引用这些申请的内容。
对容器筒的说明容器筒是一形状稳定的、无法以手动施压使其变形的容器,亦即该容器无论沿纵轴或其横轴方向均不能塑性变形。活塞最好设计成可在从内向外压力差达49至599bar(最好为149至299bar)的情况下保持形状稳定。
如前所述,该容器或单一剂量筒固定与一用于施加一液体的设备(例如一喷嘴)连接,并成为一用后即可丢弃的部分。换言之,此设备是该容器整体的一组成部分。因此,用于施加压力的装置(该装置)将不再需要自备施加设备;与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具有Respimat商标的装置相比,此用于施加压力的装置在结构上已简化。
该容器筒最好具有圆柱形或瓶状的设计结构。该容器亦可设计成筒状、或仿造一吸入胶囊的形状。容器的外形未必为一圆柱体、瓶子、筒、或吸入胶囊的忠实复制品,但较佳实施方式是类似其中一物件。吸入胶囊的形状可参见EP1100474的附图,在此引用这些附图。可将这样的胶囊描述为具有两个半圆形端部的圆柱形结构。容器筒具有一底侧端部及一顶侧端部;其中,在将该容器装入到用于施加压力的装置中时,该底侧端部是朝向该装置的底侧端部。相对应地,容器筒的顶侧端部是朝向用于施加压力的装置的顶侧端部。
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容器筒具有一旋转对称、且从下向上渐缩的外轮廓。其直径最好成阶梯状渐缩。若至少形成一阶、则容器具有一肩部。该种容器例如可采用一具有底部、腹部、肩部、及顶部的瓶状设计结构。该底部最好具有一围绕于外壳周边的轴环、或一加宽的底部。这可通过使用一相应的底板达到。此形状的优点在于容器仅可以正确的方向、且仅可从底面开口推入到一精确配合地容纳该容器的容纳室中。
在一些替代实施方式中,容器的垂直于纵轴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正方形、或多边形、或具有另一种非旋转对称的形状。这些形状的优点在于,使用者必须以非常谨慎地将容器推入到容纳室中,方不至于出错。在这样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截面例如可为一取自圆的扇形,亦即一具有三个角、两条直线段、及一条弧形边线的结构。该两直线侧边的夹角可为大于0度与小于360度之间的任一数值,最好为200度至300度。或者,该横截面可为一取自圆的弓形段,亦即该结构具有一条直线段及一条横跨该直线的弧线段;或为一圆,其中沿平行于直径的方向切除该圆的一部分。该直线段中垂线上方的高度可大于、等于、或小于据以画出该直线段的圆的半径。该高度最好大于该半径。这些实施方式最好同样是从下向上渐缩,若有需要可呈阶梯状。
在一些其他替代实施方式中,对于前述容器,容器的底板(其宽度大于容器其他部分的宽度)本身即具有一圆形横截面。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容器的横截面为圆形,但容器的与容器其他部分相比较宽的底板则具有前述非旋转对称的横截面。
容器筒最好是一单一剂量容器或一单一剂量筒。此容器具有一可容纳流体的中空圆柱体(存料圆筒),亦即实际的存料室,其在使用过程中亦为一压力室。该存料圆筒的底面可设置一活动构件(可移动的容器塞子,例如可采用活塞(容器活塞)的形式,最好采用圆球(容器圆球)的形式,其可对外密封该流体。用于施加液体的设备设于容器的顶侧端部。该可移动的容器塞子、该存料室及该施加设备串联地排列,因此,当一外部作用力将容器塞子推入存料圆筒(亦即存料室)中时,亦将推挤存料室内的液体,使其通过施加设备。在使用用于施加压力的装置时,该外部作用力是压力活塞施予容器塞子的力。若存储液体是一药物溶液或悬浮液,此存储液体将被送往一雾化设备。该雾化设备最好是一本身可将该药物雾化的雾化器喷嘴。
若有需要,存料圆筒的底面开口及顶面开口可具有一个密封构件或若干密封构件。
底面开口的密封构件可设于容器塞子的底面、或沿顶面方向设置。最好容器塞子本身即可密封该底面开口。若有需要,可在该底面开口的底面使用一密封薄膜。
顶侧端部的密封构件同样可沿底面方向设置,亦即先设置该密封构件再设置施加设备,抑或先设置该施加设备再设置该密封构件(使密封构件位于顶面)。最好是设于顶面,亦即例如通过一可手动拆除的密封薄膜来密封该施加设备的所述开口。
容器内的存料圆筒最好具有一不大于1毫升的供应存料容量,若不超过100微升则更佳(例如用于眼部的处理),小于50微升者尤佳。若用于鼻腔则以不超过30微升为佳,若是供肺部吸入则以不超过15至20微升为最佳。此药量足够用于单一剂量的投药,且可如人所愿,避免使用防腐剂。
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存料圆筒具有一沿整个纵轴保持不变的内直径。底面开口及顶面开口均垂直于该纵轴且位于存料圆筒的顶面或底面上。该两开口均沿存料圆筒的整个直径延伸。
容器的高度最好不超过4公分,若不超过2.5公分则更佳,不超过2公分者尤佳。为提供完整的填充容量,存料圆筒的内部具有一对应的长度,且具有一对应的长度与横截面之比。该横截面的直径最好不超过5mm,若不超过3mm则更佳,不超过2.5mm者尤佳。
容器塞子精确配合地位于存料圆筒内,且最好用一塑料材料制成。例如该塑料材料可为聚四氟乙烯、乙烯-丙烯-二烯聚合物、硅、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例如Santoprene)等。
最好容器塞子是单独位于存料圆筒内;容器塞子的底侧端部若结束于容器的底面,亦即容器塞子并未向外突出于容器底部之外以及因而亦不至于在储存、运送、及类似过程中意外地被移动,则是有利的。
容器塞子的尺寸精确配合或近似精确配合地设计,使得它一方面密封地封闭该存料圆筒,另一方面则可在施力情况下被移入到存料圆筒中。
精确配合或近似精确配合意指容器塞子是按照存料圆筒的横截面填满存料圆筒;也可能,容器塞子用于封闭存料圆筒的直径可比存料圆筒的直径最多大5%。近似精确配合是指容器塞子的该直径略小于存料圆筒的直径。
容器塞子最好设计为精确配合的容器塞子。这样一种方案在填充存料圆筒及导引容器塞子通过存料圆筒时是有利的。
容器塞子的外直径可略大于存料圆筒的内直径,尤其是当容器塞子位于存料圆筒内的封闭位置时。如此一来便可以更严密地封闭底面开口。此设计的另一优点为当推移容器塞子通过存料圆筒时,容器塞子可将存料圆筒清空。
在一实施方式中,容器塞子是一圆柱体。
圆柱形的容器塞子可具有一空腔形式的凹口,该空腔朝向某一侧开口。该凹口的开口是朝向存料圆筒的底面开口,亦即朝压力活塞的方向。该开口或该凹口的内直径大于用于施加压力的装置的压力活塞的外直径。容器塞子因而具有一U形横截面,其边缘若有需要可制成角。该凹口的底部构成容器塞子的可供压力活塞接合的部位,以便推挤存料圆筒内的容器塞子。此种设计及配置的优点为通过压力活塞对该凹口底部施加压力可使容器塞子在位置相对的端部略微缩细,换言之,容器塞子的该侧在贯穿存储器时将形成一矛尖。换言之,通过挤压压力活塞使容器塞子的横截面形状从U字形变为接近V字形。如此一来,容器塞子便更容易穿过存料圆筒。容器塞子的形状可因压力活塞的压力而改变的另一优点为压力活塞对用于固持容器塞子的壁面所施的压力将因而减少,因此,即使一安装稳固的容器塞子仍可从压力活塞释放及移开而不倾斜。
为防止容器塞子倾斜,在容器塞子及/或存料圆筒的侧壁上亦可设计有诸如导轨或导肋等导引装置。
为改善容器塞子在存料圆筒内的滑动情形,可在容器塞子或存料圆筒的壁面涂以一种药理相容的润滑剂。这类润滑剂可由现有技术中得知,包括例如山梨糖醇酯(如去水三梨糖醇三油酸酯)、油酸、卵磷酯及其他脂肪酸、脂肪醇、由脂肪酸制成的酯类等。
在其他结构类似的容器中,容器塞子可为容器的刚性及非可挠性底板的一部分。在此情况下,压力活塞将打穿容器的底板,然后挤入存料圆筒中。在该种情况下,可于底板上设置理论破裂点,使压力活塞在施压时更容易从底板中将集成一体的容器塞子推出。
在该种情况下,压力活塞的尺寸可这样设计,即,使得没有液体从存储器内通过压力活塞从容器底面挤出。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存料圆筒的底面开口仅由一例如密封薄膜等挠性密封构件加以封闭。该密封构件优选可破坏性地从容器上拆除。在该种情况下,压力活塞具有容器塞子的功能。
所述可以是一雾化设备且与本发明容器集成一体的施用设备可以是一特殊喷嘴,如在WO94/07607、WO99/16530、或德国专利申请第10216101.1号中所描述的那样。在此明确引用上列所有文件。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该喷嘴是一种孔板,亦即该喷嘴是一具有唯一一个中央连续孔的实体。
喷嘴的另一实施方式是一具有两个以上连续孔的实体,这些连续孔彼此平行延伸或彼此相对倾斜。若这些孔彼此相对倾斜,呈锐角的一侧将形成喷嘴出口侧,另一侧则为喷嘴入口侧。若至少设有两孔,该倾角较佳为20度至160度,更佳为60度至150度,而80至100°尤佳。
喷嘴开口的排列间距最好为10至200微米,若为10至100微米则更佳,30至70微米尤佳,其中又以50微米最佳。
喷嘴开口及喷嘴通道的尺寸对应于下列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尺寸。
喷嘴例如可由玻璃、硅、例如象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P(聚丙烯)、PC(聚碳酸酯)等塑料制成。
喷嘴的另一实施方式如EP0860210所述。尤其是在此明确引用该专利文件中的附图。一种这样的喷嘴由两部分组成一底座部分及一顶端部分,两者上下重叠以形成实际的喷嘴块。这两个单独部分可具有例如通过蚀刻而成的微结构。最好这两部分设计为板状,且所述微结构可在该喷嘴块内部将液体从某一侧连接至另一例,亦即从喷嘴入口侧连接至喷嘴出口侧。喷嘴出口侧设有至少一个圆形或非圆形开口。最好该开口或所有开口(若设有数个开口)均具有一2至10微米的深度,及一5至15微米的宽度,该深度最好为4.5至6.5微米,该长度最好为7至9微米。
若设有数个喷嘴开口,优选设置两个;喷嘴体中喷嘴喷射流的方向可彼此平行地延伸或彼此(喷嘴开口的方向倾斜。若喷嘴体在出口侧具有至少两个喷嘴开口,喷射流的方向最好朝彼此倾斜,以便通过撞击使液体雾化。在此情况下,该倾角最好为20至160度,最好为60度至150度,80至100°尤佳。
喷嘴开口的排列间距最好为10至200微米,若为10至100微米则更佳,30至70微米尤佳,其中又以50微米最佳。
因此,喷射流的方向将在喷嘴开口附近的区域内相交。
所述两个单独部分可由玻璃、硅、或一塑料加工而成。所述微结构最好是蚀刻在一硅板上。该两部分均具有至少一个大致平坦的表面。当这两部分上下重叠时,这两表面亦彼此重叠。
为求简洁,在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中,仅底座部分具有浮雕状的微结构,顶端部分则无。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情况可恰好相反、抑或该两部分均具有所述微结构。
在底座部分的平坦表面上可设计一组通道,以便与顶端部分大致平坦的表面配合作用地形成大量过滤通道。此外,底座部分亦可具有一充气室,其上盖同样是由顶端部分所形成。此充气室可连接于所述过滤通道的上游或下游。亦可设置两个该种充气室。位于底座部分大致平坦表面上的另一组通道(若有的话)连接于所述过滤通道的下游,并与顶端部分共同构成一组可产生大量喷嘴出口通道的通道。
喷嘴出口的总横截面积范围较佳为25至500平方微米。该总横截面积范围更佳为30至200平方微米。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此喷嘴结构仅具有一个唯一喷嘴开口。
在此类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则没有过滤通道道及/或充气室。
过滤通道最好是由设置成锯齿状的突起物构成。因此,例如至少可以两列突起物形成此一锯齿状构造。亦可设置数列突起物,并使各列中的突起物分别彼此横向偏移,因而形成相对于原列歪斜的第二列,后述各列便形成该锯齿状构造。在该种实施方式中,入口及出口可各自具有一供未过滤或已过滤流体流动用的纵向长孔,其中每个长孔基本上恰与过滤器同宽,且基本上恰与过滤器入口或出口侧的突起物同高。由所述突起物构成的通道的横截面均可垂直于流体的流动方向;若沿流动方向观察,所述通道的横截面逐列缩小。较靠近过滤器入口侧设置的突起物亦可大于较靠近过滤器出口侧的突起物。此外,底座部分与顶端部分的间距可在从喷嘴入口侧至喷嘴出口侧的区域内递减。由该至少两列突起物所形成的锯齿状构造具有一最好为20°至250°的倾角α。
此喷嘴结构的进一步细节可从WO-94/07607中获知。在此引用该文件的内容,特别是图1及其说明。
上述喷嘴可通过一喷嘴固持器与容器的开口连接。这样一种喷嘴固持器最简单形式是一具有一可供喷嘴插入的开口的环或实体。此开口围绕喷嘴块的整个外表面,亦即垂直于由喷嘴入口侧及喷嘴出口侧所形成的最好为一线性轴的表面。该固持器向上及向下开口,以防止液体导向喷嘴的喷嘴入口侧以及方式施加液体。此固持器又可被装入一个第二固持器中。所述第一固持器的外形最好为锥形。第二固持器的开口则依此成形。第一固持器可由一弹性体构成。
施加设备是以形状接合的方式与容器连接。为此,最好利用一螺旋盖或弯边套筒(两者均应具有一开口侧)将施加设备旋紧或夹紧在容器上,此作法尤为经济。或者亦可以通过粘接或焊接的方式(特别是超音波焊接)完成此形状接合的连接。
在上述类型连接的任何一种情况下,喷嘴开口都保持开放、且不因连接闭合而受到阻碍。
就一无针注射器而言,其喷嘴产生一锐利的液体喷射流。喷嘴周围可设置一斗状遮罩(漏斗),并以其缩细的端部包围喷嘴。在此情况下,喷嘴可通过容纳室的顶面开口进入到该缩细端部,而该漏斗则从容纳室的顶面开口中伸出。使用时是将漏斗的广口置于皮肤上待注射液体的位置上。此作法可防止液体喷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提供此功能的构件可改为用于施加压力的装置的管状突起物,这需要所述管状突起物相应地设计,亦即在一吸入器中该突起物构成一喷嘴。
通过本发明用于施加压力的装置应在容器筒内产生一压力,其将以喷嘴体中一高达600bar(更佳为50bar至600bar;200至300bar尤佳)的进口压力推挤容器内的药物,并通过喷嘴开口例如将其雾化为一可吸入的气雾。该气雾的较佳颗粒大小不超过20微米,最好为3至10微米。为能够产生此压力,应根据物理原理相应选择压力活塞的宽度、压力活塞的冲程、容器塞子的直径、存料圆筒(现为压力室)的容量、及压力弹簧的力。
本发明不但具有如本文一开始所述的优点,通过本发明的容器以喷射流的型态施加浓度更高的纳米悬浮液(亦即悬浮液中悬浮微料的大小约为100至500纳米)或将其雾化,同时不会导致喷嘴在单次使用后阻塞。
本发明的装置优选适合于施加具有各种医学治疗及/或医学预防效果的物质的溶液或悬浮液。这些不仅包括低分子量、且大多数为化学合成的药理活性物质,亦包括蛋白质、肽、其他生物大分子、或可在该种装置中施加而不会导致活性大幅丧失的疫苗。在此引用EP1003478的内容。
根据本发明,若有需要,可将多个可替换且装有待施加流体的存储器逐一推入到所述用于施加压力的装置中并加以使用。存储器内装有相应的医药制备物或气雾制备物。在该种情况下,用于施加压力的装置可装有一援引自快射手枪领域中的手枪弹盒或类似物。此外,用于施加压力的装置包括可将储料器筒自动装载于容器室的构件。
通过轻微按压释放键即可启动施加过程。锁定机构将让出供驱动部分使用的路径。受力的压力弹簧将压力活塞推入容器的存料圆筒中。流体则将从容器的喷嘴排出,若有需要可以雾状排出。
如前所述,就一吸入器而言,每次按压所雾化的容量最好为10至50微米,若为10至20微升则更佳,若为15微升则尤佳。
施加压力装置或容器筒的所有构件均用适合其功能的材料制成。外壳及其他部分(若其功能许可)最好是由塑料例如以注塑工艺制成。若用于医疗用途,必须使用对生理无害的材料。
本发明优选用作液体药物制备物的雾化器。


下面借助实施例对本发明予以详细说明。
图1表示按照本发明装置的圆柱对称结构的实施方式;图2表示一包含容器筒的装置;图3表示具有一用于容纳容器筒的可拆下式握把的实施方式;图4表示一种具有可相对于外壳上段2a旋转的外壳中段2b及外壳下段3的实施方式;图5表示所述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图6a及6b表示所述装置的护盖的开启方式;图7表示一具有可旋转外壳上段2a的装置及其装载容器筒的方式,简略地描绘了所述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图8简略地描绘出所述装置具有一可旋转臂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图9a简略地描绘出所述装置装载容器的过程,其中外壳上段2a相对于外壳中段2b及外壳下段3水平旋转;图9b简略地描绘出通过一旋转机构所述装置装载容器的过程;图10及图11描绘出一所述锁定夹紧机构形式的压力施加构件;图12及13表示所述锁定机构;图14a至14e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容器筒;图15描绘出一优选用于液体的雾化的施加设备;图16及17以横截面图表示出所述装置;
图18a至18f表示多种不同的具有非旋转对称的外轮廓构件的容器;图19a及19b表示一用于一旋转对称容器的容纳室的示例,其中前者依其功能仅可从下方推入到该容纳室中。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表示一圆柱对称结构的根据本发明的仪器1。其由一外壳上段2a、外壳中段2b(两者亦可共同视为一结构单元,并以附图标记2表示)、及外壳下段3组成。上外壳部分2被一护盖7覆盖。仪器1具有一可供人透视其内部的开口4。在对称轴5的中央设有一压力活塞6形式的活动构件,且容器筒10(参见图2)即位于其正上方。若令护盖7持续沿箭头方向、平行于对称轴5移动,仪器1将因而关闭且即可使用,其中例如气雾将以小滴形式从开口9排出。为防止无意间开启,另设有一卡锁机构8a、8b。
图2表示一同样采圆柱形设计的仪器1,其中在除去护盖7后,将容器筒10从上方导入到该仪器1的内部。为此,需导引容器筒10沿对称轴5并朝压力活塞6的方向移动。容器筒10的两侧均具有一个可镶嵌一固持构件12的凸臂的沟槽11。容器筒的喷嘴或施加设备以附图标记29表示。使用者可沿箭头方向移动一活动钮13,因而启动一输送架14,其可使容器筒10朝压力活塞的方向移动。在使用仪器的过程中,压力弹簧16可与一夹紧构件15(驱动凸缘)配合作用,确保压力活塞6沿对称轴并朝容器筒10的方向快速移动。容器筒10具有一(未示出的)存料圆筒,压力活塞6可在释放过程中切入该存料圆筒内,并在此过程中通过一安装于容器筒10内的塞子(容器活塞,未图示)的前移而推挤该存料圆筒内的药物溶液,使其通过一设于容器筒10的(未示出的)施加设备。气雾将从该施加设备(亦即此例中的雾化设备)中经由喷嘴17排出。
在图3所示实施方式中,仪器外壁的一部分已被切下并形成一握把18,其设有一用于容纳容器筒10的固持构件12。容器筒10的中央具有一施加设备29。在为握把18装设一新容器筒10后,便可沿箭头方向将该握把导入备用。
在图4所示实施方式中,外壳下段3及外壳中段2b已简化为一个单元。外壳上段2a可借助一铰链19相对于外壳中段旋转。为此,首先需操作卡锁凸鼻20,使外壳中段2b连同外壳下段3从其起始位置A移至其最终位置B。当外壳中段2b与外壳下段3到达该旋出位置后,可将容器筒10导入外壳上段2a中或加以替换。通过手动按压容器筒的顶端经过喷嘴17可将容器筒取出。
在图5所示实施方式中,仪器1的一部分作为一回转盖21可旋出。当其旋出后,便可看到该仪器的内部,从图5中可以看到一用于移动压力活塞6的压力弹簧16,该压力活塞在使用时将作用于所述已被一固持构件12固定于一额定位置的容器筒10上。在为仪器1装设容器筒10后,将回转盖21沿箭头方向、朝对称轴旋转。可通过释放钮22完成释放动作。
图6a及6b表示带有已关闭及已开启的护盖7的仪器。一护盖7借助一铰链48而设置于外壳上段2a上。先将该护盖向外旋转,因而露出喷嘴17。护盖7可通过连接片23卡锁在外壳上段2a上的关闭位置中。护盖7亦具有一舌形部段24。此部段24覆盖一设有释放键35的舌形区25。当护盖7处于关闭状态时,释放键35便不可能在无意中被按压。
关闭键47是位于外壳中段2b上。一旦启动该关闭键,外壳上段便可绕铰链48向上旋转(图7)。到达此位置后便可露出连接于关闭键47的制动栓49,其可确保外壳上段2a唯有在压力弹簧16受力时方可开启。到达此一位置后便可将容器筒10推入到容纳室30(虚线)中(沿虚线标示)。
图8所示实施方式具有一略呈L形的外壳26,其上设有一喷嘴17。一铰接臂27使机械的驱动单元28得以外伸,以及因此可将容器筒10导入虚线所示的容纳室30中、或从该容纳室中移出。在将容器筒10以适当方式装设于仪器1后便可将铰接臂27拉回,使仪器进入其操作位置。
图9a表示一种具有一可偏心转动地安置的外壳上段2a的设计方案。在此例中,容器筒10唯有在外壳上段2a侧向(亦即相对于外壳中段2b而水平)转出后方可导入容纳室30中。一旦到达此一位置,便可将容器10导入虚线位置,然后将其他部分推回。
图9b是以多张小图由左至右表示如何为一仪器装设一机构,其中外壳上段2a首先必须相对于外壳中段2b垂直移动,然后才能开启该外壳上段2a。
图10表示一锁定夹紧机构的纵剖面。圆柱形的上外壳部分2(在此例中仅代表外壳中段2b,图中并未显示外壳上段2a)是通过压力弹簧外壳31夹固,且与该压力弹簧外壳通过卡锁凸鼻32连接。卡锁凸鼻32设置在压力弹簧外壳31的外侧上,且沿两个各约30度的位置相反的圆弧段延伸。这些卡锁凸鼻可嵌合到上外壳部分2内侧上的一环行沟槽中。外壳下段可反套于压力弹簧外壳上,并通过连接构件(卡锁构件)可取下地、但不可相对旋转地与压力弹簧外壳31连接(图中并未显示两者的连接)。外壳中段2b或外壳部分2与压力弹簧外壳31则可相对转动。通过压力弹簧外壳31与外壳下段3的连接,两外壳部分2及3(特别是2b及3)亦可相对转动。压力弹簧16位于压力弹簧外壳31内,且通常在该两外壳部分组装成一体时即已预紧。压力弹簧16支撑在压力弹簧外壳31下端的一环形凸肩及一驱动法兰33上,后者可在上外壳部分2与压力弹簧外壳31之间与轴平行地移动,且本身可推挤上外壳部分2。带有压力活塞6的锅状驱动法兰33伸入到上外壳部分2中。环形锁定构件34包围该驱动法兰33。设置于该锁定构件上的释放键35从上外壳部分内侧向地伸出。
在一螺杆滑动齿轮传动机构中,锅状驱动法兰33的轴环通常包含两锯齿形凹口,其可供上外壳部分的两锯齿在其上滑动(图中未示出)。当上外壳部分2相对于外壳下段3以及进而相对于压力弹簧外壳31转动时,驱动法兰33克服压力弹簧16的弹力地被继续推压到压力弹簧外壳31中。只要驱动法兰33的上缘经推挤后、向下穿过锁定构件34的距离够远,环形锁定构件34即可在驱动法兰的上缘与上外壳部分2的一环形突起物34之间、垂直于外壳轴地移动,并将驱动法兰33及因驱动法兰的移动而额外受力的压力弹簧16固定于所到达的位置。
平均的压力弹簧力为10至150牛顿。压力弹簧力在驱动构件的上、下静止位置间的变化幅度约为平均压力弹簧力的±10%。
通过按压释放键35即可将环形锁定构件34沿垂直于外壳轴的方向推回,因而让出驱动法兰33的路径。压力弹簧16可将驱动法兰33向上推一预定的距离,因而操作与驱动法兰33相连的压力活塞6,该压力活塞6可在一导引圆柱38内被导引。
在图10所示的锁定夹紧机构中,驱动法兰33处于其上静止位置中,而锁定构件34则处于释放状态。在图11所示的锁定夹紧机构中,驱动法兰33处于其下静止位置中,而锁定构件34则处于接合状态。对驱动件33而言,止挡件36是一用于驱动件33在其下静止位置的行程界限,止挡件37是其上静止位置的行程界限。通过相对转动所述两个两外壳部分,图10所示的状态就转变为图11所示的状态。图11所示的状态可通过按压释放键35而转变为图10所示的状态。
图12及13表示通过在环形锁定构件的中央高度处横剖锁定夹紧机构的一横截面。确切地说,图12相当于锁定夹紧机构在图10中的状态,其中锁定构件34是处于释放状态;图13相当于锁定夹紧机构在图11中的状态,其中锁定构件34是处于接合状态。
图14a至14e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容器筒10。施加设备29设于顶侧、可导引液体地与存料圆筒40的出口连接。存料圆筒40的底侧端部通过一容器活塞39封闭。
施加设备29的开口通过一上密封构件58封闭。下密封构件59则使容器活塞39与外界隔绝。施加设备29通过一个或多个固持器60加以固定。
在图14a中,固持器60以形状接合或材料接合的方式(例如熔接或胶合)与容器筒10连接。在图14b中,固持器60通过一弯边套筒61固定;在图14c中则通过一螺旋盖62固定。在图14e中,弯边套筒61是从容器的顶部包围至底部。
在所有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底板63的宽度均大于容器腹部的宽度。所述如弯边套筒或螺旋盖等固持构件均可设计成,使施加设备29的开口保持开放,亦即不致覆盖此开口。
在所有图示实施方式中,在底侧将容器筒推入到外壳上段中,直到底板63接触到用于界定容纳室30底面开口的边界为止。
图15表示优选的喷嘴结构41的一横剖面。图中示出底座部分42的浮雕状微结构。区域43代表该板的未蚀刻部分。图中仅示出一个喷嘴开口44,来代替优选两条彼此倾斜且具有喷嘴开口的通道。形成锯齿状过滤器的突起物是以附图标记45表示。喷嘴入口侧则以附图标记46表示。
图16以剖面图表示所述仪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图中示出了图10及11所示的锁定夹紧机构,其与图10及11中的仪器略有不同,尤其是压力活塞6与驱动法兰33的设计。与图9及10所示实施方式相比,此实施方式中的仪器具有一阻挡构件,只要外壳上段处于开启状态,该阻挡构件便可使通过按压键35所产生的压力无法释出。在此实施方式中,该阻挡构件由一止锁栓50组成,该止锁栓的安装方式是以底面紧贴一弹簧51。该止锁栓的顶面则接触外壳上段2a的底部。该止锁栓具有直径较大及较小的区域。其位于锁定构件34的后方。当仪器处于关闭状态时,一设计在止锁栓50上的凹口52位于锁定构件34的后方,因而让出锁定构件的路径。当仪器处于开启状态时,止锁栓的弹簧51略微向上推挤,使止锁栓50的较宽区域53到达锁定构件34的后方,如此一来便无法释放该锁定构件。在此状态下将无法按压释放键35。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弹簧51顶侧与止锁栓连接,而该机构则相应地上下颠倒。图16示出所述已关闭的仪器,此时其压力弹簧16处于被压缩状态,亦即压力活塞6的顶部仍在外壳中段2b内。
图17表示图16所示实施方式的另一剖面图,其中弹簧处于放松状态。压力活塞6的顶部已将容器活塞39推入到容器筒10中,且容器筒内的液体已通过喷嘴29抽出。在此图中,外壳下段与压力弹簧外壳31之间的封闭构件以附图标记64表示。该封闭构件可为可拆卸式或固定式,欲达此目的,可使用一卡锁弹簧等。从此图中亦可看出关闭制动机构。关闭键54设计在外壳上段2a或外壳中段2b上。当仪器处于关闭状态时,关闭键54将接触一个弹性支撑在弹簧56上的水平制动栓55的端部。该制动栓的另一端部则位于压力活塞上。在此状态下将无法操作关闭键54。只有在通过外壳下段3朝外壳中段2b旋转而致使压力弹簧16压缩,同时压力弹簧外壳31通过封闭构件64而随外壳下段一起移动,且压力活塞6已被导回到外壳中段中时,制动栓朝压力活塞方向移动的路径方可从该位置中被留出来。在此一位置可按压关闭键54,并开启外壳上段。在此实施方式中,压力活塞具有一台阶状缩细段57,压力活塞的较粗区段使制动栓55无法自由移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压力活塞6可具有一保持相同的直径,且制动栓55唯有在受压的压力弹簧16将压力活塞固定于该制动栓下方时方可被释放。
在图18a所示的一容纳室中已插入一容器筒10,该容器筒具有一个横截面形状如图18b所示的一圆弓形状的底板63。该容器的顶面渐缩成阶梯状。因而形成的肩部是由容纳室的一较窄部分固定的。
图18c表示同一容器,但其具有一三角形底板63;图18d所示的容器则具有一正方形底板63。
图18e示出一横截面为圆弧形的容器10,但该容器具有一图18f所示的圆形底板63。该容器位于一个与之互补的容纳室中。
图19a及19b表示一种这样设计的实施方式,即,可在本发明的使用者因一时大意而将容器筒10从上方导入一容纳室30时,防止其受伤,该容纳室仅容许容器筒从下方插入。图19a所示的一容器筒10已从下方导入到容纳室30中。该仪器处于受力状态。图19b则表示容器筒10从上方插入的情形。该仪器处于放松状态。该容器筒10仅可以头部插入到容纳室30中,因为肩部撞到该缩细的容纳室30的上缘。当本发明的装置处于放松状态时,压力活塞6伸入容纳室30内的距离尚不足以接触容器筒10。
附图标记清单1用于施加压力的装置,可包含容器,需视上下文而定2包含外壳上段及外壳中段的单元2a外壳上段2b具有锁定夹紧机构的外壳中段3外壳下段4开口5对称轴6压力活塞7护盖8a、8b卡锁机构9液体出口10容器筒11沟槽12固持构件13活动钮14输送架15夹紧构件/驱动凸缘16压力弹簧17喷嘴18握把19铰链(参见48)20卡锁凸鼻21回转盖
22释放钮23凸片24护盖的舌形部段25外壳上的舌形凹槽26外壳27铰接臂28机械驱动单元29雾化设备30容纳室31压力弹簧外壳32卡锁凸鼻33驱动法兰34锁定构件35释放键(参见46)36下止挡件37上止挡件38导引圆柱39容器活塞40存料圆筒41喷嘴结构42底座部分43底座部分的未蚀刻部分44喷嘴开口45形成过滤器的突起物46喷嘴入口侧47关闭键(参见54)48铰链(参见19)49制动栓50止锁栓51弹簧52凹口
53止锁栓的较粗区域54关闭键(参见47)55制动栓56弹簧57缩细段58上密封构件59下密封构件60固持器61弯边套筒62螺旋盖63底板64外壳下段与压力弹簧外壳间的封闭构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一施加设备(29)以加压方式以液体喷射流或由小滴组成的气雾的形式输出一预配剂量的溶解或悬浮态药物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储存预定能量的弹性构件(15、16),-一活动构件(6),可该活动构件传递所述预定的能量,且该活动构件可使所述已配计量的液体量承受一预定的压力增量,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将一装有药物的容器筒(10)导入该装置内一容纳室(30)中或从该容纳室中将该容器筒移出的构件(4、12、13、14、18、19、21、22、23、27),以及-用于将已承受压力的药物导送到一与所述容器筒(10)连接的施加设备(29)的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容器筒(10)可通过该装置外壳壁(26)上的一开口(4)导入所述容纳室(30)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容器筒(10)可直接导到其在该装置中的最终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容器筒(10)在其导入到所述外壳开口(4)中后,可借助一输送构件、特别是一输送架(14)被送入到其最终位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外壳壁的一部分是一可拆下的握把(18)的一部分,该握把设有一用于容纳一容器筒(10)的固持构件(12)。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该装置具有一外壳下段(3)、一外壳中段(2b)及一外壳上段(2a),该外壳下段(3)的一端构成该装置的底侧端部,该外壳中段(2b)可相对于该外壳下段(3)旋转地安置,而外壳上段(2a)设计为可相对于外壳中段(2b)垂直地旋转或以可偏心地转动且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容器筒(10)的构件(30),其中,在该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未与该外壳中段连接的端部构成该装置的顶侧端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容器筒(10)可导入一贯穿所述外壳上段(2a)的孔(30)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孔(30)中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容器筒被推挤时不可逾越的止挡件和/或设有用于导引该容器筒(10)在需要时直至运动到止挡件为止的构件。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用于储存预定能量的弹性构件是一螺旋弹簧(16),其为一锁定夹紧机构的一部分,且一个与一压力活塞(6)连接的驱动法兰(33)可通过该螺旋弹簧垂直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压力弹簧(16)是位于一压力弹簧外壳(31)中,该压力弹簧外壳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外壳中段内并与所述外壳下段连接,其中,当该外壳下段(3)及/或该压力弹簧外壳(31)相对于该外壳中段(2b)转动,致使所述驱动法兰朝底侧移动时,一齿轮系统可使该压力弹簧(16)受压,一锁定构件(34)则使该压力弹簧保持在受力位置,直到按压与该锁定构件(34)连接的释放键(35)、致使该压力弹簧放松为止。
11.如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设计有用于阻挡该释放键(35)的阻挡构件,其与所述外壳上段与外壳下段之间的关闭机构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阻挡构件包括一活动止锁栓(50),该止锁栓防止所述锁定构件(34)及/或释放键(35)沿水平方向被释放。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该装置具有关闭制动构件(54、55、56),它们防止所述外壳上段(2a)在所述压力弹簧(16)未受压以及致使该压力活塞(6)伸入该外壳上段(2a)中时被开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与权利要求6至12中任一项有关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关闭制动构件包括一活动制动栓(55),该制动栓防止关闭键(54)被释放,直到所述压力活塞(6)到达由所述受力弹簧(16)所定义的位置为止。
15.一种形状稳定、手动无法使其变形的容器筒(10),其具有一底座部分及一顶端部分,其中该顶端部分由一施加设备(29)构成,一用于容纳一溶解或悬浮态药物的存料圆筒(40)从该施加设备延伸到所述容器筒的底部,该底部通过一密封构件(59)及/或一容器塞子(39)及/或一刚性底板(63)来封闭,该密封构件从该容器筒移除时并非不可破坏,而该容器塞子可移入到该存料圆筒(40)中且密封该容器筒的底部、但并未向外突出于该容器筒的底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容器筒,其特征为通过一密封构件(58)对外封闭该施加设备(29)。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容器筒,其特征为所述施加设备(29)通过至少一个固持器(60)固定在所述存料圆筒(40)的顶面开口中。
18.如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筒,其特征为所述施加设备(29)及/或所述固持器(60)是以粘接、焊接、超声波焊接、夹紧及/或一螺旋盖固定于所述存料圆筒(40)的顶面开口中。
19.如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筒,其特征为所述容器塞子(39)是一活塞(容器活塞),最好为一球体(容器球体)。
20.如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筒,其特征为所述存料圆筒具有一至多100微升的填充容量。
21.如权利要求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筒,其特征为所述存料圆筒具有一至多15微升的填充容量。
22.如权利要求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筒,其特征为所述施加设备(29)是一具有一开口的喷嘴。
23.如权利要求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筒,其特征为所述施加设备(29)是一具有至少两个开口的喷嘴。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容器筒,其特征为通往所述至少两个开口的通道是朝所述开口的方向相互对准,致使从这些开口中喷出的液体喷射流或气雾彼此相撞。
25.如权利要求15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筒,其特征为所述施加设备(29)具有一过滤构件(45)。
26.如权利要求15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筒,其特征为所述施加设备(29)是由至少两部分组成,各部分均至少具有大致平坦的表面,该两部分即透过所述表面彼此相连以形成一单元,所述表面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带有通道的微结构,若有需要尚可具有过滤构件及/或一个以上的充气室,该微结构中的通道形成至少一个进入该单元的液体入口、及至少一个从该单元流出的液体出口。
27.如权利要求15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筒,其特征为该容器筒在该存料圆筒内部与外界环境间的压力差至少为49bar时,仍不至于塑性变形。
28.如权利要求15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筒,其特征为该容器具有一头部、一肩部、及一腹部,其中该腹部垂直于纵轴的横截面大于该头部垂直于纵轴的横截面。
29.如权利要求15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筒,其特征为该容器具有一底板,该底板具有该容器垂直于纵轴的最大横截面。
30.如权利要求15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筒,其特征为该容器的一部分具有一垂直于纵轴且非旋转对称的横截面。
31.一种利用一施加设备(29)以加压方式以液体喷射流或由小滴组成的气雾的形式输出一预配剂量的溶解或悬浮态对医学治疗或医学预防有效的药物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一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以及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容器筒。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为所述容纳室(30)与所述容器筒(10)精确配合地设计。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为该系统是一无针注射器。
34.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为该系统是一吸入装置。
35.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为该系统是一可将一喷剂施用于眼睛表面的雾化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施加液体且不含推进气体的装置、一种适合该装置的用于储存液体的容器筒、及一种由该施加液体的装置和容器筒构成的组合。本发明由一用于施加压力及用于容纳一容器筒(10)的装置(1)和一容器筒(10)组成,施加设备(29)集成在容器筒(10)中。
文档编号A61F9/007GK1678407SQ03820996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5日
发明者乔尔格·希维, 伯恩德·齐伦伯格, 霍斯特·沃根, 吉尔伯特·伍特克, 斯蒂芬·邓恩 申请人:贝林格尔英格海姆法玛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