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油的纳米颗粒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2367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挥发油的纳米颗粒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挥发油的纳米颗粒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许多植物类药、有机物质都含有挥发油,而且挥发油的生理活性很强,是主要的有效成分。但挥发油易挥发、氧化变质、水不溶,使它的应用受到了很大局限。由于这些因素使人对它的吸收利用很低,一般在应用时都抛弃它了。不过挥发油的生理活性极强,如不好好利用实在可惜。
评价药物吸收的指标主要是吸收的速率和利用率,或称生物利用度。除了影响跨膜转运的因素外,很多可变因素影响药物的吸收。(1)、药物的溶解度。药物的吸收依赖于自身的溶解度。以水溶液给药比油溶液、悬浮液或固体形式给药吸收更迅速,因为它的吸收部位与水相混合更迅速。以固体形式给予的药物,其溶解速度可能是吸收的限制因素。(2)、药物浓度。吸收部位的药物浓度可影响自身的吸速率,在同一个给药部位里,高浓度的药物比低浓度的药物溶液能更快吸收。(3)、局部血流量。吸收部位的血液循环也影响药物的吸收。(4)、吸收表面积。药物接触的吸收表面积是决定吸收速率更重要的因素。如上所述,挥发油的生物利用度不高,为了大幅度提高挥发油的生物利用度,将挥发油制备成纳米颗粒悬浮在水中,应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发明简述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善或提高挥发油的溶解度,从而改善或提高挥发油的生物利用度及其药效。
本发明人经研究现已发现通过将挥发油转变为粒径1-200nm的纳米级颗粒,可有效地改善或提高挥发油的溶解度,从而提高了挥发油的生物利用度及其药效。
因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涉及挥发油的纳米级颗粒,所述纳米级颗粒的粒径为1-200nm。
本发明再一方面涉及挥发油的纳米级颗粒的制备方法,其包括(a)选择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将难溶于水的一种或多种挥发油加水制成乳浊液或澄清液,再添加醇类或其它溶剂改变界面条件,可形成挥发油的纳米颗粒的悬浮液。
(b)也可将此悬浮液在搅拌或超声状态下滴加入水或其它溶剂中分散再次形成纳米颗粒。
(c)如需要,可采用包覆,固化,微孔过滤,吸附分离,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真空干燥或低温真空干燥等方法将水除去制备纳米级挥发油的微粉。
发明详述本发明涉及挥发油的纳米级颗粒,其中所述纳米级颗粒的粒径为1-200nm。
根据本发明,术语挥发油是指在室温或环境温度中呈液态的油状物。
根据本发明,术语“挥发油”是指在室温下,植物类药提取或有机物质提取或化学合成或发酵得到的液态物质。植物类药可以是单一的植物或它们的部位或提取物或两个以上植物或它们的部位或提取物的组合物,如藿香,陈皮等;合成得到的药物举例有维生素A,维生素A、D,维生素E等。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挥发油的纳米级颗粒的制备方法,其包括(a)选择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将难溶于水的一种或多种挥发油加水制成乳浊液或澄清液,再添加醇类或其它溶剂改变界面条件,可形成挥发油的纳米颗粒的悬浮液。
(b)也可将此悬浮液在搅拌或超声状态下滴加入水或其它溶剂中分散再次形成纳米颗粒。
(c)如需要,可采用包覆,固化,微孔过滤,吸附分离,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真空干燥或低温真空干燥等方法将水除去制备纳米级挥发油的微粉。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方法中的用的溶剂可选自醇类、酯类、酮类、液状的酸或碱或其它溶剂。其中醇类选自一元醇或多元醇,如乙醇、丙醇、丁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等;酯类举例有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甲戊酮等;酸或碱类举例有醋酸、盐酸和氢氧化钠等;其它溶剂举例有吡啶、四氢呋喃等。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方法中所用的表面活性剂为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根据药物的有效组分与结构选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可供选用的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举例如下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十八烷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和聚山梨酸酯等;两性表面活性剂,如氨基酸类,胺类羧酸盐和季铵盐羧酸盐等;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助表面活性剂,如中等碳链长度的醇类,如十二醇,十六醇等。优选的表面活性剂为包括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混合表面活性剂。
下面的实施例是对本发明进一步的具体说明,但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纳米级芳樟油的制备芳樟油是从樟树中提取的纯天然提取物,具有芳香味。
量取芳樟油10ml、水15ml,称取1.8g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g吐温-20,0.5g司盘-20,用均质机乳化。为了进一步降低表面张力,添加助表面活性剂,选用十二醇或十六醇等。助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为表面活性剂用量的100%;组成混合表面活性剂使用。在搅拌条件下,将10毫升乙醇溶液滴加入此溶液中,滴加速度为每秒1-2滴,即形成纳米芳樟油水悬浮液。将此悬浮液滴入20倍体积的水中,同时搅拌、超声分散,得到低浓度的纳米芳樟油水悬浮液。经“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用英文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ZataPaLs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芳樟油微粒的粒径分布范围为34.7-78.1nm,平均粒径为56纳米。
实施例2 纳米级桉叶油的制备桉叶油是从桉叶中提取的纯天然提取物,具有驱蚊等功效。
量取桉叶油10ml、水15ml,称取1.5g十二烷基硫酸钠,1.5g十六醇,2g吐温-20,搅拌乳化。在搅拌条件下,将10毫升乙醇溶液滴加入此溶液中,滴加速度为每秒1-2滴,即形成纳米桉叶油水悬浮液。经“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用英文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ZataPaLs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桉叶油微粒的粒径分布范围为8.1-15.4nm,平均粒径为11纳米。
采用明胶-甲醛法将纳米桉叶油悬浮颗粒固化,然后用低温真空干燥方法去除吸附水分,获得纳米桉叶油微粉。
权利要求
1.挥发油的纳米级颗粒,所述纳米级颗粒的粒径为1-200nm。
2.权利要求1的挥发油的纳米微粒,其中挥发油是指植物类药提取或有机物质提取或化学合成或发酵得到的液态物质。
3.权利要求2的挥发油的纳米微粒,其中植物类药可以是单一的植物或它们的部位或提取物或两个以上植物或它们的部位或提取物的组合物,如藿香,陈皮等。
4.权利要求2的挥发油的纳米微粒,合成得到的药物举例有维生素A,维生素A、D,维生素E等。
5.挥发油的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特点在于先将挥发油乳化,再通过添加溶剂改变界面条件,并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增稠剂,稳定剂等类似物质控制其颗粒大小在1-200nm范围内实现的,其包括(a)选择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将难溶水的一种或多种挥发油加水制成乳浊液或澄清液,添加醇类或其它溶剂改变界面条件,可形成挥发油的纳米颗粒的悬浮液。(b)也可将此悬浮液在搅拌或超声状态下滴入水或其它溶剂中分散再次形成纳米颗粒。(c)如需要,可采用包覆,固化,微孔过滤,吸附分离,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真空干燥或低温真空干燥等方法将水除去制备纳米级挥发油的微粉。
6.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a)中用的溶剂可选自醇类、酯类、酮类、液状的酸或碱或其它溶剂,其中醇类选自一元醇或多元醇,如乙醇、丙醇、丁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等;酯类举例有乳酸乙酯、乳酸丁酯、醋酸乙酯、醋酸丁酯、γ-丁酸内酯等;酮类举例有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甲戊酮等;酸或碱类举例有醋酸、盐酸和氢氧化钠等;其它溶剂举例有吡啶、四氢呋喃等。
7.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可供选用的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举例如下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十八烷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失水山梨酸聚氧乙烯和聚山梨酸酯等;两性表面活性剂,如氨基酸类,胺类羧酸盐和季铵盐羧酸盐等;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助表面活性剂,如中等碳链长度的醇类,如十二醇、十六醇等。优选的表面活性剂为包括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混合表面活性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善或提高挥发油的溶解度,从而改善或提高挥发油的生物利用度及其药效。本发明涉及挥发油的纳米颗粒制备方法,选择表面活性剂,将挥发油加水制成乳浊液或澄清液,再添加溶剂改变界面条件,形成挥发油的纳米颗粒的悬浮液。也可将此悬浮液滴入其它溶剂中二次分散形成纳米颗粒。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级挥发油可用于制药、化妆品、日化品等方面。
文档编号A61K9/14GK1626065SQ20031011117
公开日2005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1日
发明者朱斌, 钱宇 申请人:成都思摩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