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酸或甘草次酸在制备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750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甘草酸或甘草次酸在制备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甘草酸或甘草次酸在制备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困扰医生和科学家多年的顽疾,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隆氏病(Crohn’s disease,CD)两种,前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重者发生溃疡甚至癌变,病变主要累及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粘液脓血便,后者病变可累及到胃肠道各部位,是一种慢性肉芽舯性炎症,呈阶梯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瘘管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第十届欧洲胃肠病学年会上,欧洲克隆氏病与炎性肠病联合会主席RodMitchell指出,目前在欧洲有100万IBD患者,在西方国家大部分地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稳定,最高到10例/10万人口。而克隆氏病的发病率在过去30年升高了600%,我国发病率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此病症可导致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显著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尽管研究多年,人类目前仍然无法完全治愈该病。
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为(1)氨基水杨酸类早在40年代就开始于IBD的治疗,效果较好的是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但可造成急慢性肾中毒,副反应多,长期用药患者难以耐受;(2)皮质类固醇类1955年,Truelove应用强的松龙治疗UC取得良效,至今皮质类固醇类仍为治疗IBD的主药,对控制发作特别有效,对中重度患者和活动期病例亦然,但有明显的副作用,不易长期使用,停药后易复发;(3)免疫抑制剂临床应用免疫抑制剂始于1962年,目前已成为治疗IBD的一种重要方法,常用药物包括嘌呤类药物、氨甲蝶呤及环孢菌素等,但可产生包括过敏及抑制造血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见,研制新的安全、有效药物,对人类最终攻克这一顽症,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传统的天然药物历经数千年临床,为寻找有效药物提供了丰富的药源,因此从天然、传统药物中筛选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可填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甘草酸、甘草次酸是甘草中最重要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和保肝解毒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由于甘草酸有糠皮质激素样药理作用而无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炎。支气管炎和艾滋病,还具有抗癌防癌、干扰素诱生剂及细胞免疫调节剂等功能。但甘草酸、甘草次酸防治炎症性肠病(IBD)的作用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甘草酸或甘草次酸在制备抗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用甘草酸或甘草次酸制备的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甘草酸或甘草次酸在制备抗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经口及静脉注射给予甘草酸或甘草次酸,一天一次,10天后,可使炎症性小鼠结肠脏器指数、结肠损伤系数明显降低,结肠MPO活性明显升高,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明显降低,SOD活性及GSH含量明显升高,表明甘草酸、甘草次酸可治疗炎症性肠病。
本发明经口给予甘草酸105mg/kg、甘草次酸72mg/kg,一天一次,10天后,结肠系数分别下降82.3%、57.65%;炎症评分级别分别下降4.0倍、1.72倍;MPO活性分别升高2.83倍、1.62倍。
本发明经注射给予甘草酸105mg/kg、甘草次酸72mg/kg,一天一次,10天后,结肠系数分别下降98.86%、63.55%炎症评分级别下降4.0倍、2.75倍,MPO活性升高3.20倍、2.39倍。


附图为本发明甘草酸、甘草次酸处理10天对炎症性肠病小鼠结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通过以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中医药学在治疗慢性、疑难疾病方面常能发挥重要作用,疗效好、特别是毒副作用小等特点。本发明选择甘草酸、甘草次酸作为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通过建立炎症性肠病的动物模型,探讨甘草酸、甘草次酸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及药物作用机制。旨在选择一种抗炎症性肠病疗效确切、毒性小的药物。
木发明通过建立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等技术揭示了甘草酸、甘草次酸对炎症性肠病的作用及机制。
材料与方法药品及试剂甘草酸、甘草次酸,由深圳资福药业提供;美莎拉秦缓释颗粒剂(艾迪莎),由法国爱的发制药集团提供;MPO检测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牛血清白蛋白、DTNB及GSH试剂盒及标准品均由sigma公司提供。TBA、邻苯三酚、乙酸、乙醚等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试剂。
动物健康成熟雄性昆明小鼠45只,体重18~22g,雌雄各半,由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号SCXK(鄂)2003-2004。小鼠饲料,购于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仪器TG328A型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高速匀浆器等实验方法动物分组与处理昆明小鼠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艾迪莎阳性药物对照组,甘草酸口服组,甘草次酸口服组,分别经口给予甘草酸、甘草次酸酸105mg/Kg、72mg/Kg,一日一次;甘草酸注射组,甘草次酸注射组,小鼠腹腔注射给予甘草酸105mg/Kg、72mg/Kg,一日一次;艾迪莎组小鼠灌肠给予艾迪莎600mg/Kg,一日一次;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经口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日一次。给药7天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乙酸刺激造结肠炎模型,小鼠于第6日给药后禁食,次日给药后,乙醚吸入麻醉,用聚乙烯管给小鼠直肠注入乙酸,注入前先排清肠内大便,将聚乙烯管插入小鼠肛门约1.5cm,注入0.1ml 6%的乙酸,1min后用等张生理盐水冲洗两次,让动物保持平躺,自然苏醒。正常对照组直肠注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小鼠持续给药至第10天,未次给药后24h,颈椎脱臼处死,冰上解剖,取全段结肠,称重,计算结肠脏器指数,进行结肠炎症(CMDI)评分。取结肠组织用Tris缓冲液制成5%的匀浆液,供检测MPO、MDA、SOD、GSH。
检测指标结肠损伤指数(CMDI)取全段结肠,沿肠系膜剪开肠腔,肉眼观察腹腔粘连及结肠溃疡、充血情况,按表1进行结肠评分标准(CMDI)评分。
髓过氧化物酶(MPO)准确称取组织重量,按重量体积比为1∶19加入Tris缓冲匀浆液,高速匀浆后反复冻融,制成5%的肠匀浆液,Lowry法检测蛋白量。按MPO检测试剂盒严格操作。
脂质过氧化物酶(MDA)采用TBA比色法检测肠匀浆中MDA含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邻苯三酚法检测肠匀浆中SOD活力。
谷胱甘肽(GSH)按GSH检测试剂盒检测肠匀浆中GSH的含量。
表1.结肠损伤指数(CMDI)评分标准

两项分数相加为总得分。
实验结果1.甘草酸、甘草次酸对炎症性肠病小鼠结肠损伤的保护作用由附图可见,甘草酸、甘草次酸经口和注射给药均可明显的保护乙酸导致的小鼠结肠损伤,模型组可见重度粘连,溃疡多于2处以上,评分级别7.5;阳性对照组可见一处溃疡,未见粘连,轻度红肿,评分级别2.5级;甘草酸口服组、甘草次酸口服组评分级别分别为1.5级、2.75级;甘草酸注射组、甘草次酸注射组评分级别分别为1.5级、2.0级,表明甘草酸、甘草次酸口服给药及注射给药对炎症性肠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果见附图。
2.甘草酸、甘草次酸对炎症性肠病小鼠结肠脏器系数、损伤系数、MPO活性的影响可见甘草酸、甘草次酸能明显减轻炎症性肠病小鼠结肠水肿,经口给予甘草酸105mg/kg、甘草次酸72mg/kg,结肠系数分别下降82.3%、57.65%,炎症评分级别分别下降4.0倍、1.72倍,MPO活性分别升高2.83倍、1.62倍;本发明经注射给予甘草酸105mg/kg、甘草次酸72mg/kg,一天一次,10天后,结肠系数分别下降98.86%、63.55%炎症评分级别下降4.0倍、2.75倍,MPO活性升高3.20倍、2.39倍,与阳性对照药相比作用显著,结果见表2。
表.2甘草酸、甘草次酸对炎症性肠病小鼠结肠脏器系数、炎症评分、MPO活性的影响(x±s,n=10)

与正常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13.甘草酸、甘草次酸对炎症性肠病小鼠结肠MDA、GSH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结肠组织中MD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GSH含量及SOD活性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甘草酸、甘草次酸均可有效改善上述指标,且较阳性对照药效果更好,结果见表3。
表3甘草酸、甘草次酸对炎症性肠病小鼠结肠MDA、GSH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x±s,n=10)

与正常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实验结论甘草酸、甘草次酸能有效保护炎症性肠病小鼠结肠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组织抗氧化能力有关,与目前主要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艾迪莎相比,疗效更为显著。
权利要求
1.甘草酸或甘草次酸在制备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甘草酸或甘草次酸在制备抗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甘草酸或甘草次酸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及抗氧化作用达到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用甘草酸或甘草次酸制备的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对炎症性肠病具有疗效好,安全范围大等优点,可以作为抗人炎症性肠病的药物。与目前主要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艾迪莎相比,疗效更为显著。
文档编号A61P1/00GK1846705SQ20061001836
公开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7日
发明者丁虹, 马瑶, 王黎, 付婷婷, 周惠萍, 项瑾, 刘颖, 王莹 申请人:武汉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