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鱼类疾病的鱼康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9900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治疗鱼类疾病的鱼康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以中药为成分配制而成、防制鱼类疾病的鱼康散。
背景技术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及单产的不断提高,池塘环境条件的改善却不够有力,池塘养鱼患细菌性疾病以及病毒性疾病情况越来越严重,现已成为不断困扰水产养殖业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前常用化学药品来防治鱼病,长期使用的一些广谱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如喹诺酮类和磺胺类等,结果不仅使鱼产生耐药性使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药物在鱼体、水体残留,容易给环境以及人体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池塘养鱼患细菌性疾病以及病毒性疾病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廉价、药源广、无毒副作用、有效防制鱼类疾病的鱼康散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用于治疗池塘养鱼的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的鱼康散它由以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配制大黄80-100 黄芩40-50 黄柏50-80 仙鹤草70-100 板兰根40-75 白芷40-50 山楂8-15 甘草20-30上述原料药选自然干燥或40~50℃烘干的原料药。
上述原料药需经过分样粉碎并过60目筛。
上述原料药需放入混合机内,混合5分钟。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1、据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学研究这几味中草药不仅对常见的鱼害粘球菌、萤光极毛杆菌、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水霉菌等有显著杀灭作用,而且对呼肠弧病毒等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2、本品不仅能很好地防治各种鱼常见的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竖鳞病、打印病等细菌性疾病,还能有效防治草鱼出血病等病毒性疾病以及暴发性的流行病等,并且还有提高鱼的机体免疫力,增强食欲、促生长等作用。
3、经过长期的实验室试验和在鱼塘验证,证明这一方剂对常见的鱼病有较为理想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且在一定范围内其抗菌增强免疫力方面优于目前常用的化学药品,并且中草药无毒性、无残留、药源广、成本低。
4、本发明的使用会给水产养殖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大黄100克 黄芩50克 黄柏70克 仙鹤草70克 板兰根75克 白芷40克 山楂15克 甘草30克1、选料按照处方选择优质原料草药,使自然干燥或40~50℃低温烘干。
2、粉碎将处方中各味干燥后原料药分样粉碎,过60目筛,然后分样装袋标牌备用。切记各样药品名称一定标记清楚,以免混杂。
3、混合将粉碎好的各味药按处方量成比例称取后放入混合机内,混合5分钟。
4、检验抽取混合好的样品送化验室按质量要求对其性状、成份、粉碎程度等项进行综合检验。
5、包装将检验合格后的半成品包装入库。
实施例二大黄80克 黄芩40克 黄柏80克 仙鹤草100克 板兰根40克 白芷50克 山楂8克 甘草20克制备工艺同实施例一实施例三大黄90克 黄芩45克 黄柏60克 仙鹤草80克 板兰根55克 白芷45克 山楂10克 甘草25克制备工艺同实施例一鱼体中间试验及生产验证(一)、鱼体中间试验1、本品对草鱼“三病”防治试验(1)试验材料用4个盛水10万毫升的玻璃水族箱,规格为50×50×50(厘米),装上经24小时曝气后的自来水。试验中每天用虹吸法清污,换水两次,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5,水温23-28℃,PH7-7.5,饲养易感的草鱼鱼种。
(2)试验方法将自然发病的草鱼各30尾,分别装入依次编号为1、2、3、4号的水族箱内。抽取同批自然发病的草鱼,目检鱼体出现发黑,头部乌黑,嘴充血、鳃苍白,鳞片脱落,尾鳍断等现象。剖检后发现鳃丝腐烂,或有软骨裸露,腹腔有黄色粘液,肠空而腐烂呈紫红色。经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实验室诊断病鱼是由萤光极毛杆菌,点状产气单孢杆菌,鱼害粘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的赤皮、肠炎和烂鳃“三病”并发病。
(3)依《兽用中药学》中等家畜量折合计算,并参考省内外鱼用散剂投喂量,前6天将1、2、3号水族箱内分别投喂对含本散剂为0.5%、1%、3%的药饵,每天投喂2次,6天后投喂对照饵料。而4号箱内30尾鱼一直投喂对照饵料。
(4)以上各组试验均观察饲养15天,记载鱼体摄食和死亡、存活情况。
(5)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见表1表1 用药剂量筛选试验结果

由生药学统计独立性检验可以看出用0.5%药饵和1%药饵投喂效果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同样方法我们可以得出用1%药饵和3%药饵投喂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1%药饵投喂和没投喂药饵组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所以我们确定1%药饵内服量为较佳药物推荐量。
由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本药品在防治草鱼三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用同样方法我们对自然发病的鲤、鲢、鳙鱼等也做了同样的实验,发现本品不仅能治疗草鱼“三病”,也能防治鱼类的暴发性流行病、肠炎病、烂鳃病、打印病、白皮病、竖鳞病等。
2、药物对比实验(1)试验药物“鱼康散”与“痢特灵”(2)实验方法a、将自然发病的草鱼各30尾分别放在1、2、3号水族箱内。
b、1号水族箱内前6天每天投喂含药量为每50公斤1克痢特灵的药饵,以后转喂对照饵料;3号水族箱内为空白对照箱,只投喂不含药品的对照饵料。各组均观察15天。
(3)实验结果见表2表2 药物对比实验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鱼康散”和鱼的常用内服药“痢特灵”相比有着相同的治疗作用,甚至疗效比痢特灵还要好。
(二)、生产验证(生产性实验)1、试验时间1994-1996年鱼类发病高峰期。
2、试验地点及池塘面积(1)1994年8月份在郑州市金水区姚桥乡选择患草鱼“四病”(出血病、赤皮病、肠炎病、烂鳃病)的草鱼种塘1个,池塘面积4亩,为1号试验塘。
(2)1995年9月份在郑州市金水区祭城乡选择以鲢、鳙为主体鱼的自然发病(打印病、烂鳃病)混养鱼塘,池塘面积8亩,为2号试验塘。
(3)1996年6-9月在郑州市金水区姚桥乡选择以鲤鱼为主体鱼的生产塘10个,每个鱼塘面积均为10亩,总面积100亩,为3号试验塘。
3、试验方法(1)在1号试验塘采用内服1%药饵与外用浓度为1×10-6(现在不让用PPM这个单位了)的本药物全池泼洒相结合的方法,每天一次,连续4天。
(2)在2号塘仅采用浓度为1×10-6的本品药物全池泼洒的方法,每天1次,连用4天。
(3)在3号试验塘做了药物预防试验。采用内服1%药饵与全池泼洒浓度为0.5×10-6药物,每20天交替使用1次的方法。
4、试验结果(1)草鱼“四病”自然发病1号塘治疗结果见表3表31号塘用药前后病鱼死亡记录表

试验结果表明用药3天后,病鱼死亡数开始下降,病情好转,治疗一个疗程(3天后)完全控制病情。
(2)2号试验塘治疗结果见表4表4 2号塘用药前后病鱼死亡记录表

试验结果表明对病情较轻的细菌性鱼病仅用全池泼洒方法治疗,其疗效也十分显著。
(3)对3号试验塘的预防试验效果良好,不仅鱼病发病高峰期(6-9月)未发生严重的鱼病,而且全年均未发生其他严重的鱼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鱼类疾病的鱼康散,它由以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配制大黄80-100黄芩40-50黄柏50-80仙鹤草 70-100板兰根 40-75白芷40-50山楂8-15甘草20-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鱼类疾病的鱼康散,其特征在于原料药选自然干燥或40~50℃低温烘干的原料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疗鱼类疾病的鱼康散,其特征在于原料药需经过分样粉碎并过60目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鱼类疾病的鱼康散,其特征在于原料药需放入混合机内,混合5分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鱼类疾病的鱼康散,它由以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配制大黄80-100、黄芩40-50、黄柏50-80、仙鹤草70-100、板兰根40-75、白芷40-50、山楂8-15、甘草20-30。本产品不仅能较好地防治各种鱼常见的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竖鳞病、打印病等细菌性疾病,还能有效防治草鱼出血病等病毒性疾病以及其他暴发性的流行病等,并且还有提高鱼的机体免疫力,增强食欲、促生长等作用。经过长期的实验室试验和在鱼塘验证,证明这一方剂对常见的鱼病有较为理想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且在一定范围内其抗菌增强免疫力方面优于目前常用的西药,并且中草药无毒性、无残留、药源广、成本低。
文档编号A61P31/04GK1903280SQ20061004848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8日
发明者张素梅, 王秀珍, 赵金凤, 班付国, 李新生 申请人:河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