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结构设计的分岔型覆膜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630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模块化结构设计的分岔型覆膜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一种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的分岔型自膨式血管支架。这种血管支架主要用于治疗腹主动脉、胸主动脉等分岔处血管疾病。
背景技术
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是临床上最常见且较危险的一种血管疾病。其发病机理是由于受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高血压、传染病和炎症等因素影响,造成动脉壁弹力纤维强度减弱,随着动脉血流的持续冲击,导致主动脉的局部膨胀。在美国,每年有超过10万人患动脉瘤疾病,每年约有15,000人因此死亡。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已呈逐年上升趋势。
主动脉瘤治疗手术方案有传统的外科手术和微创伤介入术两种。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需要开胸或开腹,手术创伤大,病人痛苦大,尤其对高龄病人风险更大。微创伤介入术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技术,只需在病人腿部股动脉开一切口,将覆膜血管支架导入到病变部位,并在X透视设备监控下进行释放,使覆膜血管支架在血管腔内将动脉瘤壁与血流隔绝,从而达到消除动脉瘤壁承受血流冲击并维持主动脉血流通畅的目的。由于微创伤介入治疗较传统外科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少、易接受、高龄重症患者也能耐受,如今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病人所接受。
然而,目前的分岔型自膨式覆膜血管支架,以腹主动脉瘤覆膜血管支架为例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一体式覆膜血管支架,见图1所示;第二种是分体式覆膜血管支架,见图2所示。这两种类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但缺点是1、由于血管支架导入病变部位通常是利用腹主动脉的瘤颈处和分岔处两点进行定位,因此手术难度大,定位困难;2、由于血管支架利用瘤颈处和分岔处两点定位,一段时间以后因瘤体萎缩而引起定位点发生变化,往往会造成支架扭曲,引起瘤颈处支架贴合不紧密而造成内漏(Endoleak);3、由于腹主动脉瘤病人的瘤体在形状、结构、位置等方面各不相同,甚至差异较大,一般都需要医生事先精确测量多项瘤体病变部位参数,其中三项是直径,六项是长度(见图3所示),然后厂商根据这些参数进行生产定制,最后给病人使用。由于定制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一方面容易延误病人的最佳治疗时间,另一方面,在这段时间内病情可能发生新的变化,致使定制的覆膜血管支架不能对病变处进行精确治疗,甚至是导致手术失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结构设计的分岔型自膨式覆膜血管支架,其目的在于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原理,对现有分岔型自膨式血管支架进行改进,以解决以往这类血管支架手术难度大和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块化结构设计的分岔型覆膜血管支架,由一个主体模块单元和两个分支模块单元组成,各模块单元均由自膨式管网骨架和包被在管网骨架表面的覆膜层构成,主体模块单元头部为管状结构,尾部有一个两分岔接口,两个分支模块单元为管状结构,分别插入主体模块单元的两分岔接口中自膨胀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管网骨架”按照现有技术可以由不锈钢管经激光熔刻而成,也可以由钢丝编织而成。所述“覆膜层”通过缝合、覆合或融合包被在骨架上形成。
2、上述方案中,所述主体模块单元的两分岔接口为倒“Y”形或直筒形。
3、上述方案中,为了防止内漏,可以在主体模块单元的血流进口端外缘或/和分支模块单元的血流出口端外缘分别设有环形密封圈结构。该环形密封圈结构可以按02138385.5中国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中所述的密封圈进行设计。
4、上述方案中,所述主体模块单元和分支模块单元可以按具体尺寸不同设计成系例搭配组合方案,实际使用时可以选择不同尺寸的单元进行有机组合后实现特殊需要。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将原有一体式或分体式分岔型覆膜血管支架按结构分解成一个主体模块单元和两个分支模块单元,并按不同尺寸设计成系例搭配组合方案,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尺寸单元进行组合,满足病人个体的特殊需求。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实用新型简化了术前医生的测量参数。原来医生术前需要测量多项基本参数,见图3所示,而现然只需要测量四个基本的参数即可,见图4所示。
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在库存量充足的情况下,不需要额外的产品定制时间。克服了以往因定制时间,延误病人最佳治疗时机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可在手术进行中通过精确测量病变位置及尺寸,有足够多的产品可供选择,医生可选取最适合病人情况的产品进行手术。克服了以往在产品定制时间内病情发生变化,致使定制的覆膜血管支架不能对病变处进行精确治疗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血管支架的分岔部不放在腹主动脉的分岔处,而是位于瘤体中,这样可以克服一段时间以后因瘤体萎缩而造成支架扭曲的问题,使瘤颈处支架贴合更紧密。
5、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两个分岔模块单元插入主体模块单元两分岔接口时,可以通过调整叠合部位的长度来满足实际需要覆盖(治疗)血管的长度,因此使用更加灵活,效果更好。


附图1为现有分岔型一体式覆膜血管支架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现有分岔型分体式覆膜血管支架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现有一体式和分体式血管支架需要测量的九项瘤体病变参数示意图,其中,φ1~φ3是三项直径参数,L1~L6是六项长度参数;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血管支架需要测量的4项瘤体病变参数示意图,其中,φ1~φ3是3个直径参数,L1是1个长度参数;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血管支架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血管支架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主体模块单元;2、分支模块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5所示,一种模块化结构设计的分岔型覆膜血管支架,由一个主体模块单元1和两个分支模块单元2组成,各模块单元均由自膨式管网骨架和包被在管网骨架表面的覆膜层构成,主体模块单元1头部为管状结构,尾部有一个两分岔接口,两个分支模块单元2为管状结构,分别插入主体模块单元1的两分岔接口中自膨胀连接。所述主体模块单元的两分岔接口为倒“Y”形。所述主体模块单元1的血流进口端外缘和分支模块单元2的血流出口端外缘分别设有环形密封圈结构(图中未画出)。
使用时,主体模块单元1位于腹主动脉的分岔处的上方,根据所测量的直径选用适合的主体模块单元1进行释放、定位,然后再根据病人髂动脉的直径选择相应的分支模块单元2与之对接。
实施例二参见图6所示,一种模块化结构设计的分岔型覆膜血管支架,由一个主体模块单元1和两个分支模块单元2组成,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主体模块单元的两分岔接口为直筒形。其它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重复描述。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模块化结构设计的分岔型覆膜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由一个主体模块单元和两个分支模块单元组成,各模块单元均由自膨式管网骨架和包被在管网骨架表面的覆膜层构成,主体模块单元头部为管状结构,尾部有一个两分岔接口,两个分支模块单元为管状结构,分别插入主体模块单元的两分岔接口中自膨胀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岔型覆膜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模块单元的两分岔接口为倒“Y”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岔型覆膜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模块单元的两分岔接口为直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岔型覆膜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模块单元的血流进口端外缘或/和分支模块单元的血流出口端外缘分别设有环形密封圈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模块化结构设计的分岔型覆膜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由一个主体模块单元和两个分支模块单元组成,各模块单元均由自膨式管网骨架和包被在管网骨架表面的覆膜层构成,主体模块单元头部为管状结构,尾部有一个两分岔接口,两个分支模块单元为管状结构,分别插入主体模块单元的两分岔接口中自膨胀连接。本方案将原有一体式或分体式分岔型覆膜血管支架按结构分解成一个主体模块单元和两个分支模块单元,并按不同尺寸设计成系列搭配组合方案,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尺寸单元进行组合,满足病人个体的特殊需求。
文档编号A61F2/82GK2912562SQ20062007136
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0日
发明者陈毅生, 胡铁锋, 符伟国 申请人:上海赢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