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镶嵌式外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外固定支架,尤其是镶嵌式外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骨科医生在治疗长骨骨折时最常用的是骨科外固定技术,它是在骨折的近心与远心段经皮穿放钢针,再用一种金属或高强度非金属材料制成的特殊装置把裸露在皮肤外的针端彼此连接、固定起来,应用固定、加压、牵伸作用达到治疗骨折、矫治骨与关节矫形和进行肢体延长的技术,称为骨外固定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用于不同类型骨折的镶嵌式外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镶嵌式外固定装置,包括下列组件,分别是针杆固定夹、杆杆固定夹、多针固定夹、连接柱、连接杆、半环形连接杆和钢针,连接柱包括直连接柱和弯头连接柱,钢针通
过针杆固定夹固定在连接杆和半环形连接杆上;多针固定架通过连接柱固在连接杆上,连接柱和连接杆通过杆杆固定夹固定;
连接杆和半环形连接杆之间通过杆杆固定夹进行彼此之间的连接固定,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组件进行组合固定,形成稳定的外固定框架。
多针固定夹具有中间的嵌入多根钢针的针槽和设置在两侧的用于与连接柱连接的内有多角星形齿连接柱通道,连接柱头端具有与连接柱通道内的多角星形齿配合起到防旋作用的多角星形齿。连接柱的头端插入连接柱通道内进行两者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紧凑、框架体积小,同时兼顾多样性和
使用方便,以适合不同的骨折类型。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件构成的近端胫骨半环形框架。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件构成的胫骨骨干单边框架。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件构成的肱骨骨折独立针框架。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组件构成的肱骨骨干骨折单边框架。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组件构成的肱骨近端和解剖颈第三种框架。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组件构成的踝部稳定性框架。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组件构成的踝关节融合框架。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组件构成的股骨单边框架。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组件构成的骨盆框架。
图中l.针杆固定夹,2.杆杆固定夹,3.多针固定夹,4.连接柱,41.直连接柱,42.弯头连接柱,5.连接杆,6.半环形连接杆,7.钢针,8.杆槽,9.针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
图1中, 一种镶嵌式外固定装置,包括下列组件,分别是针杆固定夹1、杆杆固定夹2、多针固定夹3、连接柱4、连接杆5、半环形连接杆6和钢针7,连接柱4包括直连接柱41和弯头连接柱42,钢针7通过针杆固定夹1固定在连接杆5和半环形连接杆6上;多针固定架3通过连接柱4固在连接杆5上,连接柱4和连接杆5通过杆杆固定夹2固定;连接杆5和半环形连接杆6之间通过杆杆固定夹2进行彼此之间的连接固定;根据不同的骨折类
型,选择组件进行组合固定,形成稳定的外固定框架。
多针固定夹3具有中间的嵌入多根钢针7的针槽9和两侧的用于与连接柱4连接的内有多角星形齿连接柱通道,连接柱4头端具有与连接柱通道内的多角星形齿配合起到防旋作用的多角星形齿,连接柱4的头端插入连接柱通道内进行两者的连接。针杆固定夹l具有用于嵌入连接柱4、连接杆5和半环形连接杆6的杆槽8和用于嵌入钢针7的针槽9;杆杆固定夹2具有两个用于嵌入连接柱4、连接杆5和半环形连接杆6的杆槽8;通过放松针杆固定夹1和杆杆固定夹2的紧固螺栓,使连接杆5、半环形连接杆6或钢针7能够卡入的针糟9和杆槽8。
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组件进行组合固定,形成稳定的外固定框架。如图2所示的是选择所需组件构成的近端胫骨半环形框架。使用半环形连接杆6作为导向器,将三根钢针7独立地置于胫骨近端,用针杆固定夹1将所有的钢针7与半环形连接杆6连接起来。用多针固定夹3以经典的平行针布局形式将钢针7置于胫骨骨干内。两个弯头连接柱42以倒V字型插入多针固定夹3内。用两个连接杆5和四个杆杆固定夹2将多针固定夹3连接到半环形连接杆6上。
如图3所示的是选择所需组件构成的胫骨骨干单边框架。使用经典的平行针布局方式将钢针7置于胫骨内,四个弯头连接柱42以倒V字型插入多针固定夹3内,用四个杆杆固定夹2和两个适合长度的连接杆5将两个多针固定夹3连接起来。为了增加稳定性,可以再添加两个杆杆固定夹2和连接杆5连接到内侧和外侧连接杆5。如图4所示的是选择所需组件构成的肱骨骨折独立针框架。 这种框架为肱骨的稳定性提供了最低限度的外固定,对于那些靠近关节 的骨折,这种框架是非常合适的。在肱骨近端外侧和后侧分别插入两根独立 的钢针7。使用针杆固定夹1将所有的单针连接到两个连接杆5上。 如图5所示的是选择所需组件构成的肱骨骨干骨折单边框架。 使用多针固定夹3的经典平行针布局方式,将钢针7置于肱骨骨干内, 两个弯头连接柱42以倒V字型插入多针固定夹3内。应将近端针置于肱骨的 侧面和/或背面。使用两个杆杆固定夹2和合适长度的连接杆4将两个多针固 定夹3连接起来。
如图6所示的是选择所需组件构成的肱骨近端和解剖颈框架。 将两根自钻钢针7插入到肱骨头内,第一根在后外侧,另外一根在前外 侧,两针之间维持45度角。使用多针固定夹3将另外两根自钻钢针7插入到 肱骨骨干内,要高于桡神经的转折区。两个弯头连接柱42以倒V字型与多针 固定夹3连接。然后进行解剖复位。在完成解剖复位之后,使用两个针杆固 定夹1将两根近端钢针7连接到横向连接杆5上。然后放置四个杆杆固定夹 2,用两个连接杆5将它们与骨干的多针固定夹3和近端横向连接杆4连接起 来
如图7所示的是选择所需组件构成的踝部稳定性框架。
将钢针7独立地置于肱骨骨干和跟骨内,将钢针7独立地置于第一跖骨
内。将所有的单针连接到合适长度的连接杆5上。用杆杆固定夹2将连接杆
5连接起来。
如图8所示的是选择所需组件构成的踝关节融合框架。 在跟骨处平行放置两根贯通钢针7。 一个多针固定夹3作为钢针7插入的导向器以确保平行刺穿针布局。将带有一个弯头连接柱42的两个多针固定 夹3分别置于踝部的两侧。用一个多针固定夹3和两个弯头连接柱42将两根 钢针7分别置于踝部的两侧,用一个多针固定夹3和两个弯头连接柱42将两 根钢针7平行置于胫骨嵴前内侧。用四个杆杆固定夹2和两个合适长度的 连接杆5将多针固定夹3连接起来。
如图9所示的是选择所需组件构成的股骨单边框架。
该框架用于多发性创伤的病人和m级开放性骨折。钢针7置于股骨的外
侧面时,用多针固定夹3作为导向器。使用两个多针固定夹3和以倒V字型 放置四个弯头连接柱42抓住钢针7。用四个杆杆固定夹2和两个合适长度的 连接杆5将两个多针固定夹3连接起来。假如需要更高的稳定性或必须稳定 固定骨折,可以再添加额外两个杆杆固定夹2和连接杆5到内侧和外侧连接 杆5中。
如图IO所示的是选择所需组件构成的骨盆框架。
钢针7以45度分别插入髂骨翼或髋臼后方。这种针布局方式能够提供更 多更好的骨质供钢针7固定。在放置这些钢针7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穿透骨盆 的内侧或外侧壁。钢针7的布局应该通过X射线照射来确定。用一个多针固 定夹3和一个弯头连接柱42来连接钢针7。多针固定夹3与三个具有合适长 度的连接杆5和四个杆杆固定夹2连接起来。
权利要求1、一种镶嵌式外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下列组件,分别是针杆固定夹(1)、杆杆固定夹(2)、多针固定夹(3)、连接柱(4)、连接杆(5)、半环形连接杆(6)和钢针(7),连接柱(4)包括直连接柱(41)和弯头连接柱(42),所述的钢针(7)通过针杆固定夹(1)固定在连接杆(5)和半环形连接杆(6)上;多针固定架(3)通过连接柱(4)固在连接杆(5)上,连接柱(4)和连接杆(5)通过杆杆固定夹(2)固定;连接杆(5)和半环形连接杆(6)之间通过杆杆固定夹(2)进行彼此之间的连接固定;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组件进行组合固定,形成稳定的外固定框架。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镶嵌式外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多针固 定夹(3)具有中间的嵌入多根钢针(7)的针槽(9)和两侧的用于与连接柱(4) 连接的内有多角星形齿连接柱通道,连接柱(4)头端具有与连接柱通道内的多 角星形齿配合起到防旋作用的多角星形齿,连接柱(4)的头端插入连接柱通道 内进行两者的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外固定支架,尤其是镶嵌式外固定装置。它包括下列组件,分别是针杆固定夹、杆杆固定夹、多针固定夹、连接柱、连接杆、半环形连接杆和钢针,连接柱包括直连接柱和弯头连接柱,钢针通过针杆固定夹固定在连接杆和半环形连接杆上;多针固定架通过连接柱固在连接杆上,连接柱和连接杆通过杆杆固定夹固定;连接杆和半环形连接杆之间通过杆杆固定夹进行彼此之间的连接固定,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组件进行组合固定,形成稳定的外固定框架。该设计结构紧凑、框架体积小,同时兼顾多样性和使用方便,以适合不同的骨折类型。
文档编号A61B17/60GK201263714SQ200820161639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9日
发明者刘建兴, 勇 蔡 申请人:创生医疗器械(江苏)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