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下用吸汗衬垫和体液吸收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865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腋下用吸汗衬垫和体液吸收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吸收汗液、经血、阴道分泌物、失禁尿等体液的体液吸收用具和作 为其中之一的腋下用吸汗衬垫。
背景技术
作为体液吸收用具之一,有腋下用吸汗衬垫,这是例如将用于吸收汗的片材主体 作为表面侧叠层在衬背片材上,在衬背片材的背面侧设置有粘合层的腋下用吸汗衬垫。该 腋下用吸汗衬垫以粘合层贴合在衣服的 袖孔部使用,从而吸收来自腋下部的汗液。这样的 腋下用吸汗衬垫例如被记载在专利文献1和2中。但是,对于这些腋下用吸汗衬垫而言,为了使之具有适度的吸收量,需要一定程度 的厚度。结果使得在穿着贴合有腋下用吸汗衬垫的衣服时,对伴随身体动作的衣服移动的 追随性低,从而带来在接触腋下部的状态下产生不适感,或者发生从衣服上脱落或偏移的 问题。另外,作为阴道分泌物吸收片,有以粘合层贴合在短裤等内衣上使用的阴道分泌 物吸收片,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作为用于体液吸收的材料而被记载。此时,同样为了使之 具有适度的吸收量而将吸收性的片材制成一定程度的厚度,在贴合在内衣上使用时,对伴 随身体动作的内衣移动的追随性低,从而在接触皮肤的状态下产生不适感,或者发生从衣 服上脱落或偏移。在其它的体液吸收用具中,也同样要求对身体动作的追随性,但是现有的体液吸 收用具不能充分应对该要求。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8-22600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63717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5-2691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这些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对伴随身体动作的衣服移 动能够实现良好的追随性的腋下用吸汗衬垫和体液吸收用具。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能够通过一种腋下用吸汗衬垫而实现,该腋下用吸汗衬垫的特 征在于,具备用于吸收汗的片材主体和用于与衣服贴合的粘合层,在沿上述片材主体的中 央部延伸的间隔线的两侧形成有多个压纹凹部,该压纹凹部配置为相邻接的压纹凹部的配 置间隔在沿着相对于上述间隔线呈对称并以10 80度倾斜的多条配置线各自的方向最 小。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能够通过一种体液吸收用具而实现,该体液吸收用具的特征 在于,在衬背片材的表面侧叠层有用于吸收体液的片材主体,在背面侧设置用于与衣服贴 合的粘合层,在沿上述片材主体的中央部延伸的间隔线的两侧形成有多个压纹凹部,该压 纹凹部配置为相邻接的压纹凹部的配置间隔在沿着相对于上述间隔线呈对称并以10 80度倾斜的多条配置线各自的方向最小,并且,上述压纹凹部具有从该压纹凹部的中心部至 少向一个方向延伸的突出部,该突出部之一沿着上述配置线配置。压纹凹部的配置间隔是指压纹凹部的中心间距离,更具体而言,是指图心间的距 离,当压纹凹部的形状相同时,也可以作为各压纹凹部的同一处的间隔。另外,当压纹凹部 以等间隔排列时,可以作为配置节距。本发明涉及 的腋下用吸汗衬垫,在沿片材主体的中央部延伸的间隔线的两侧形成 有多个压纹凹部,该压纹凹部配置为相邻接的压纹凹部的配置间隔在沿着相对于上述间隔 线呈对称并以10 80度倾斜的多条配置线各自的方向最小。片材主体在形成压纹凹部处 容易变形。在本发明中,由于压纹凹部的配置间隔配置为在沿着多条配置线各自的方向最 小,所以片材主体容易在配置线处弯曲。因此,如果在将其安装在衣服上的状态下活动身 体,腋下用吸汗衬垫在中央部的间隔线两侧的配置线处能够容易地产生弯曲,从而可以获 得对衣服移动的良好的追随性。作为使配置线相对于间隔线呈对称并倾斜而配置的方式,包括i)在间隔线两侧 相对于间隔线而线对称地倾斜的方式,此外也包括ii)使配置线的走向相对于间隔线对称 的方式。作为上述ii),例如,相对于在上下方向延伸的间隔线,一侧的配置线的倾斜的走向 如果随着逐渐远离间隔线而走向上方,则间隔线另一侧的配置线也配置为随着逐渐远离间 隔线而走向上方。此时,间隔线两侧的倾斜角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于配置线相对于间隔线的上述倾斜角而言,其方向顺应于在衣服的腋下部贴合 腋下用吸汗衬垫使用时伴随身体动作而在衣服腋下部作为波浪状皱褶所产生的变形线。由 此,可以得到对衣服移动的良好的追随性。上述倾斜角如果大于上述上限,则间隔线两侧 的配置线就接近于相互平行地倾斜;如果小于上述下限,则间隔线两侧的配置线的倾斜就 相互接近,这两种情况均难以顺应身体动作时在衣服腋下部作为波浪状皱褶所产生的变形 线,对衣服动作的追随性下降。配置线如果沿着上述倾斜角的方向延伸,也可以制成稍微弯弯曲曲的曲线或缓和 的曲线。上述压纹凹部沿着上述配置线的配置间隔优选为7. 5 17. 5mm。配置间隔如果大 于上述上限,则不能得到增大弯曲容易度的效果;如果小于上述下限,则压纹部自身硬度的 影响增强,使得整体的手感变硬,或者接触腋下部时令人感到不适。上述配置线的配置间隔优选为7. 5 17. 5mm,在该范围内,设置为与配置线上的 压纹凹部的配置间隔相同或者比其大。对于腋下用吸汗衬垫而言,除了要求在配置线处的 弯曲容易度以外,也要求向其它方向的弯曲容易度,但配置线的配置间隔如果大于上述上 限,则不能充分得到作为整体的弯曲容易度,如果小于上述下限,则压纹部自身硬度的影响 增强,使得整体的手感变硬,或者接触腋下部时令人感到不适。上述压纹凹部具有从该压纹凹部的中心部向至少一个方向延伸的突出部,该突出 部之一能够沿着上述配置线配置。通过该配置,配置线上的弯曲容易度被压纹凹部的突出 部加强,可以更加提高对伴随身体动作的衣服移动的追随性。上述腋下用吸汗衬垫贴附在衣服的袖孔部,在受到手臂动作的很大影响的状态下 使用,因此,通过对该动作具有良好的追随性,可以得到优异的使用感。此时,优选以使间隔 线沿着横穿衣服袖孔部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贴合在衣服上。腋下用吸汗衬垫容易因沿着腋下用吸汗衬垫的安装面方向的运动、即包括前后摆动手臂等前后动作的运动而带来不适感 (抵触感),所以,通过将腋下用吸汗衬垫这样贴合,片材以间隔线为界在前部和后部产生 不同变形,可良好地追随这样的身体动作所伴随的衣服移动。本发明涉及的腋下用吸汗衬垫能够形成凹状的切口部,以符合衣服的袖孔部,上 述间隔线位于沿该切口部的凹入深处端部延伸的位置,上述配置线在随着逐渐远离上述间 隔线而接近上述切口部的方向倾斜,其倾斜角相对于上述间隔线为10 80度。该腋下用吸 汗衬垫适合于贴合在衣服的衣身一侧使用,通过以使切口部符合袖孔部的方式进行贴合, 使之容易沿着身体的腋下部,基于上述适当的角度而在间隔线的前部和后部产生不同的变 形,从而良好地追随伴随身体动作的衣服移动。本发明涉及的腋下用吸汗衬垫能够形成有沿横穿上述间隔线的方向延伸的弯曲 线,在该弯曲线的部分沿着衣服的袖孔部容易弯曲,上述配置线在随着逐渐远离上述间隔 线而接近上述弯曲线的方向倾斜,其倾斜角相对于上述间隔线为10 80度。该腋下用吸 汗衬垫适合以跨越衣服的衣身一侧和衣袖一侧的方式贴合使用。此时,通过使弯曲线符合 袖孔部而贴合,使间隔线两侧的配置线位于身体的前后方向。由此,腋下用吸汗衬垫在间隔 线的前部和后部容易产生不同的变形,基于上述适当的角度,对手臂的动作、特别是包括前 后运动的动作所伴随的衣服移动可良好地追随。
本发明涉及的腋下用吸汗衬垫还可具有用于使弯曲变得容易的屈曲用线,该屈曲 用线形成为弧形,该弧形向离开作为通过该片材主体的中央部的直线的基准线的一侧呈凸 状。该腋下用吸汗衬垫能够采用使片材主体位于外侧、将中央部(通常是基准线附近)弯 曲置于沿着衣服袖孔线的位置、跨越衣身一侧和衣袖一侧的方式贴合。穿着该衣服时,伴随 手臂等身体动作的衣服变形集中在袖孔线附近,但该变形被引导到屈曲用线上,通过该屈 曲用线的弯曲容易性而被吸收。结果使腋下用吸汗衬垫与衣服的贴合变得稳定,可以得到 贴合状态的优异保持性。上述屈曲用线可以设置在以在上述基准线的中央与该基准线正交的正交线上的 点为中心的大小2个圆弧包围的弧形区域内,设置在以使从上述基准线的最大背离距离成 为18mm的方式以上述正交线上的点为中心、以半径115mm划成的外圆弧、和以使从上述基 准线的最大背离距离成为4mm的方式以上述正交线上的点为中心划成的半径280mm的内圆 弧包围的弧形区域内。通过在该弧形区域内设置各屈曲用线,能够更确实地使屈曲用线符 合袖孔线附近的衣服变形集中区域,从而使其与衣服的贴合变得更稳定,可以得到贴合状 态更优异的保持性。上述屈曲用线可以在位于上述基准线两侧的第1区域和第2区域内作为第1屈曲 用线和第2屈曲用线而形成。此时,在采用使片材主体位于外侧而弯曲、跨越衣身一侧和衣 袖一侧的方式贴合时,可以使袖孔线位于2条屈曲用线之间。穿着该衣服时,伴随手臂等身 体的动作的衣服变形被引导到袖孔线两侧的屈曲用线上,被该屈曲用线的弯曲容易性更好 地吸收,从而使其与衣服的贴合更加稳定。另外,在穿着贴合有腋下用吸汗衬垫的衣服的状 态下活动手臂时,作用在衬垫上的力被分散到2条屈曲用线上,而且,因为2条屈曲用线是 分开的,所以屈曲用线之间能够相对移动而吸收变形。由此,可以得到与衣服的贴合状态的 更优异的保持性。对于上述腋下用吸汗衬垫而言,上述第1屈曲用线和第2屈曲用线分别设置在以在上述基准线的中央与该基准线正交的正交线上的点为中心的大小2个圆弧包围的弧形 区域内,上述第1屈曲用线设置在以使从上述基准线的最大背离距离成为18mm的方式以上 述第2区域内的上述正交线上的点为中心、以半径115mm划成的第1外圆弧、和以使从上述 基准线的最大背离距离成为4mm的方式以上述第2区域内的上述正交线上的点为中心划成 的半径280mm的第1内圆弧包围的第1弧形区域内;上述第2屈曲用线设置在以使从上述 基准线的最大背离距离成为14mm的方式以上述第1区域内的上述正交线上的点为中心的 半径115mm的第2外圆弧、和以使从上述基准线的最大背离距离成为4mm的方式以上述第1 区域内的上述正交线上的点为中心的半径280mm的第2内圆弧包围的第2弧形区域内。通 过在这些弧形区域内设置各屈曲用线,可以容易地使袖孔线更确实地位于在2条屈曲用线 之间。另外,能够更确实地使屈曲用线符合袖孔线附近的衣服变形集中区域,与袖孔线的顺 应性更良好。而且,在安装状态下运动手臂时可以充分进行对力的分散,并且可以利用屈曲 用线之间的相对移动充分对变形进行吸收,从而可以得到与衣服的贴合状态更优异的保持 性。本发明涉及的体液吸收用具,与上述腋下用吸汗衬垫同样,在沿片材主体的中央 部延伸的间隔线的两侧形成有多个压纹凹部,该压纹凹部配置为相邻接的压纹凹部的配置 间隔在沿着相对于上述间隔线呈对称并以10 80度倾斜的多条配置线各自的方向最小。 片材主体在形成有压纹凹部的地方容易变形。在本发明中,由于压纹凹部的配置间隔配置 为在沿着多条配置线各自的方向最小,所以,片材主体在配置线处容易弯曲。因此,如果在 穿着贴合有该体液吸收用具的内衣等衣服的状态下运动身体,体液吸收用具就能够容易地 在中央部的间隔线两侧的配置线处产生弯曲,从而可以得到对动作时的衣服移动的良好追 随性。配置线相对于间隔线的上述倾斜角,在内衣等衣服上贴合体液吸收用具并穿着时,其 方向顺应于伴随身体动作而在衣服上作为波浪皱褶所产生的变形线,由此,可以得到对衣 服移动的良好追随性。上述倾斜角如果大于上述上限,则间隔线两侧的配置线就接近于相 互平行地倾斜;如果小于上述下限,则间隔线两侧的配置线的倾斜就相互接近,这两种情况 均难以符合在身体动作时在衣服上作为波浪状皱褶产生的变形线,对衣服移动的追随性下 降。上述压纹凹部具有从该压纹凹部的中心部向至少一个方向延伸的突出部,该突出部之 一沿着上述配置线配置,因此,在配置线上的弯曲容易度被压纹凹部的突出部加强,从而可 以得到对动作时的衣服移动的高追随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于图面中的同一或同种部分,附注相同 的序号而省略说明。[1.腋下用吸汗衬垫中的压纹凹部的配置]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腋下用吸汗衬垫1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2是沿着图 1的II-II线的截面图(为了进行说明而在厚度方向放大表示)。该吸汗衬垫1在衬背片 材20的表面侧叠层用于吸收汗的片材主体10,在背面侧设置用于与衣服贴合的粘合层30, 该粘合层被剥离片材40覆盖。片材主体10由表面层10A及其内侧的吸收层10B构成。在 沿片材主体10的中央部延伸的间隔线S的两侧形成有多个压纹凹部11,以从间隔线S的大 致中央沿垂直于该间隔线S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弯曲线12。间隔线S是如后所述作为压纹凹部11的配置的基准所假想的线。如在图2的截面中所示,弯曲线12是在厚度方向凹 入的线,弯曲线12使沿着衣服袖孔部的弯曲变得容易。通过这些间隔线S和弯曲线12,片材主体10的面以90度的角度间隔区分为4个 片材部分Rl、R2、R3、R4,在使用时,通常是片材部分Rl、R2贴合在衣身一侧,片材部分R3、 R4贴合在衣袖一侧。由于压纹凹部11对于这4个片材部分以相同的方式配置,所以,以下 将片材部分R1作为代表例进行说明。在片材部分R1中,压纹凹部11沿着多条配置线P1各自的方向配置,配置线P1在 随着逐渐远离间隔线S而接近弯曲线12的方向倾斜,其倾斜角相对于间隔线S为K1,相邻 接的压纹凹部的配置间隔在配置线P1的方向最小。因此,片材主体10在配置线P1处容易 弯曲。该配置间隔根据构成吸汗衬垫1的层的柔软性和压纹凹部的配置密度而变化,通常 优选为7. 5 17. 5mm。配置间隔如果大于上述上限,则不能充分得到增大弯曲容易度的效 果;如果小于上述下限,则压纹部自身硬度的影响增强,使得整体的手感变硬,或者接触腋 下部时令人感到不适。从该观点出发,上述配置间隔更优选为8 12. 5mm,在该实施方式中 为 10mm。配置线P1的倾斜角K1优选为10 80度。该倾斜角得方向顺应于在衣服的腋下 部贴合腋下用吸汗衬垫而穿着时伴随身体动作而在衣服腋下部作为波浪皱褶所产生的变 形线。由此,可以得到对衣服移动的良好的追随性。配置线P1相对于间隔线S的倾斜如果 大于上述上限,则间隔线两侧的配置线就近似于相互平行地倾斜;如果小于上述下限,则间 隔线两侧的配置线倾斜就相互接近,这两种情况均难以顺应于在身体动作时在衣服腋下部 作为波浪状皱褶所产生的变形线,对身体动作时的衣服移动的追随性下降。从该观点出发, 倾斜角K1更优选为20 80度,进一步优选为30 70度。在该实施方式中,倾斜角K1为 45度。相邻接的配置线P1的间隔优选为7. 5 17. 5mm,在该范围内,设置为与配置线P1 上的压纹凹部11的配置间隔相同或者比其大。对于腋下用吸汗衬垫而言,除了要求在配置 线处的弯曲容易度以外,也要求向其它方向的弯曲容易度,但配置线的配置间隔如果大于 上述上限,则不能充分得到作为整体的弯曲容易度,如果小于上述下限,则压纹部自身硬度 的影响增强,使得整体的手感变硬,或者接触腋下部时令人感到不适。从该观点出发,配置 线的配置间隔更优选为7. 5 15mm,进一步优选为8 12. 5mm,在该实施方式中为10mm。这样,在该实施方式中,配置线P1相对于间隔线S的倾斜角K1为45度,配置线P1 上的压纹凹部11的配置间隔与配置线P1之间的间隔相等。而且,在沿垂直于配置线P1的 方向延长的线Q1的方向上,压纹凹部11也以与配置线P1上的配置间隔相同的间隔排列, 压纹凹部11的配置在配置线P1和正交线Q1的方向上为各向同性。结果使吸汗衬垫1在 配置线P1处容易弯曲,而且在正交线Q1处也容易弯曲,作为整体极富柔软性。压纹凹部11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在该实施方式中制成为十字花瓣形,具有从中心 部向4个方向延伸的突出部110。这样,在片材主体10上,沿相反方向延伸的突出部110沿 着配置线P1配置。这样,通过使压纹凹部11的突出部110沿着配置线P1配置,在配置线 上的弯曲容易度被强化,更加提高对身体动作时的衣服移动的追随性。片材主体10的压纹凹部11能够通过通常的压纹加工形成,可以通过利用与压纹 凹部11形状相对应的挤压模具在加热下或常温下的挤压来进行。在制造上,压纹加工优选
8在粘合片材主体10和衬背片材20、冲切为各个吸汗衬垫1的形状之前实施,但压纹加工也 可以在冲切后实施。或者,可以实施在仅有片材主体10的状态下进行压纹加工等制造上的 各种工序。优选弯曲线12也由压纹加工形成,可以与压纹凹部11同时形成或者分别形成。另 外,弯曲线12也可以通过切断片材主体10在厚度方向的一部分而形成。弯曲线12可以制 成在可使弯曲容易的地方延伸的连续线或虚线。当制成虚线时,也可以贯通片材主体10的 整个厚度形成针眼状。对以上片材部分R1的说明同样也适用于片材部分R2、R3、R4。但是,压纹凹部11 的配置方式,例如,配置线PI、P2、P3、P4相对于间隔线S的倾斜、压纹凹部11在这些配置 线的方向上的配置间隔,在片材部分R1、R2、R3、R4之间的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只要能够安装在衣服的腋下部,则吸汗衬垫的面积就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 为40 270cm2,更优选为55 190cm2,进一步优选为70 170cm2。片材部分R3、R4的合计 部分的面积优选为10cm2 120cm2,更优选为15cm2 90cm2,进一步优选为20cm2 80cm2。 片材部分R1、R2的合计部分的面积优选为30cm2 150cm2,更优选为40cm2 100cm2,进一 步优选为50cm2 90cm2。腋下用吸汗衬垫可以制成为各种层结构,除图示的以外,也可以制成不设置衬背 片材而在片材主体的背面直接设置粘合层的结构、在图示的层之间加入其它层的结构等, 例如,在吸收层与表面层之间、以及在吸收层与衬背片材之间的一方或双方,也可以夹置包 含除臭剂或香料的层。另外,片材主体除了由表面层和吸收层构成以外,也可以只由吸收层 构成。对于在片材主体中使用的吸收层而言,只要是具有吸水性的层,则没有特别限制,一 般可以使用在卫生巾、尿布、吸汗衬垫和卫生护垫等中使用的、例如由吸水性纸浆、吸水性 聚合物等公知的吸收材料、和纺织物、编织物、无纺布或纸浆制品等构成的纤维结构物。其 中,从手感(触感)好、吸水性优异且从吸收层脱落的材料少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由天然 纤维和合成纤维构成的集积体(例如无纺布)。作为天然纤维,可以列举棉、丝、纸浆、羊毛、 麻等。在这样的天然纤维中,从不易引起过敏症等接触性皮炎、不易起斑疹且吸收性优异的 观点出发,优选(不是蛋白质类成分的)棉和纸浆等纤维素类纤维。另外,作为合成纤维, 可以列举尼龙纤维、聚乙烯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丙烯酸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丙 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乙烯乙酸乙烯酯纤维、聚氨酯纤维、丙烯酸纤维等。另 外,也可以使用人造丝纤维、醋酸纤维、铜铵纤维等半合成纤维以及各种纤维的混纺品、混 纤品。其中,从干燥感、手感和热封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乙烯乙酸乙烯酯纤维、聚丙烯纤维、 聚乙烯纤维、聚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等合成纤维或它们的复合纤维。作为复 合纤维,可以列举聚乙烯/聚酯(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聚乙烯/聚丙烯 复合纤维、乙烯乙酸乙烯酯/聚丙烯复合纤维等。这些纤维既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 合2种以上使用。作为组合2种以上的例子,可以列举纤维素类纤维和复合纤维的组合等, 其配合比例例如可以设为4 6 8 2。构成吸收层的上述集积体的克重,从保水量和对皮肤带来的不适感的平衡的观点 出发,优选设定为20 150g/m2,更优选为40 120g/m2,进一步优选为50 100g/m2。作 为吸收层的厚度,优选设为0. 5 40mm,以发挥上述功能。另外,表面层柔软地与皮肤接触,并且发挥保护柔软的吸收层的作用。作为这样的表面层,可以列举由纺织物、编织物、无纺布或纸浆制品等构成的片状或膜状的纤维结构 物。其中,从手感(触感)和对皮肤的刺激性、吸收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无纺布。作为构成 这样的纤维结构物的纤维,可以列举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可以将它们单独或组合使用,作 为具有所希望的性质的纤维结构物。作为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可以列举与作为上述吸收 层的原料使用的同样的纤维。无纺布可以由湿式抄纸法、干式抄纸法、纺粘法、熔喷法、胶乳树脂粘合法、溶剂粘 合法、针脚式接合法、针刺法、水刺法、热轧法、热风法、气流成网法等方法制造。其中,优选 水刺法、热轧法、热风法、气流成网法、针刺法、纺粘法等方法,采用这些方法可获得良好的 手感,而且由于不使用粘合剂和溶剂,所以可以提高对皮肤的安全性。另外,在表面层中所使用的上述纤维结构物的克重,从体液(汗)透过性和减轻对 皮肤带来的不适感的平衡的观点出发,优选设定为10 60g/m2,更优选为10 50g/m2,进 一步优选为10 30g/m2。作为表面层的厚度,优选设为0. 1 20mm,以发挥上述功能。贴合表面层和吸收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由水溶性粘合剂(例如丙烯酸类 水溶性粘合剂)和非水溶性粘合剂(例如橡胶类热熔胶、烯烃类热熔胶)等粘合剂粘合。另外,衬背片材是防止在吸收层中吸收的汗向外部流出的片材。衬背片材的材质 优选使用聚乙烯,但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适当的材质,例如,也可以使用聚酯、聚乙烯醇、聚 丙烯、尼龙、赛璐玢、维尼纶、氯乙烯等。另外,如果在这些材质中混炼碳酸钙粉末等无机物 后进行双轴拉伸,则可以使水蒸汽(空气)透过而不使汗等体液(汗)透过地,因此能够减 轻由闷热气体等导致的不适感,另外,如果在不使用碳酸钙等无机物的情况下进行进行单 轴拉伸,则即使在大量出汗时也可以确实地防止汗水向衣服渗透,所以,优选根据使用状况 分别区分使用。另外,从防止吸收层所吸收的汗向外部流出和不损害腋下用吸汗衬垫整体柔软性 的平衡的观点出发,衬背片材的克重优选设定为2 10g/m2,更优选为4 10g/m2,进一步 优选为5 10g/m2。此外,作为衬背片材的厚度,从不使吸收的体液(汗)透过、并且在穿着时不易感 觉不适的观点出发,优选设定为10 70i!m。粘合层的材质只要可以贴合在衣服等上,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水溶性 粘合剂(例如丙烯酸类水溶性粘合剂)和非水溶性粘合剂(例如橡胶类热熔胶、烯烃类热 熔胶)等粘合剂。其中,从对衣服的粘附力比其它粘合剂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非水溶性粘 合剂,更优选橡胶类热熔胶。如果使用橡胶类热熔胶,则容易顺应于粘合部位,因此不约束 衣服的伸展(能够减轻生硬感)。剥离片材是以可剥离的方式附着于粘合层的片材,在塑料膜、纤维制片材、纸等上 涂布剥离剂而成,将剥离剂一侧贴合在粘合层上。图1和图2中所示的吸汗衬垫1,主要贴合在带袖的衣服上使用。在使用时,从吸 汗衬垫1上将剥离片材40剥离,如图3所示那样使弯曲线12沿着衣服里面侧的袖孔部T1, 由粘合层30贴合在衣服的腋下部。此时,优选使片材部分R1、R2位于衣身T2 —侧,使片材 部分R3、R4位于衣袖T3 —侧。由于片材部分R1、R2的尺寸大于片材部分R3、R4的尺寸,因 此,通过采用这样的位置,能够使之适当地接近出汗位置。如图3所示,安装在左侧腋下部 的吸汗衬垫1的片材部分R1、R4位于前侧,片材部分R2、R3位于后侧。虽然没有图示,但安装在右侧腋下部的吸汗衬垫1的片材部分R2、R3位于前侧,片材部分R1、R4位于后侧。由 此,吸汗衬垫1的前侧和后侧的各片材部分容易相对于手臂的动作、特别是包括前后运动 的动作的衣服移动而变形,从而良好地追随该变形。图4和图5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腋下用吸汗衬垫的其它实施方式,图4是平面图,图 5是沿着图4的V-V线的截面图(为了进行说明而在厚度方向放大表示)。在该实施方式 中,吸汗衬垫1形成有多条弯曲线,在与图1的例子相同的弯曲线12A的两侧设有弧形的弯 曲线12B和12C。与之相伴,压纹凹部11设置在弯曲线12B和12C的外侧。另外,压纹凹部 11的配置密度比图1的实施方式密。其它规格与图1的实施方式相同。该实施方式涉及的吸汗衬垫1由于如上述那样设置有多条弯曲线,因此容易沿着 袖孔部而可靠地贴合在衣服上,所以使用时的不适感更少,更难以发生从衣服上偏移或剥 罔。压纹凹部11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并进行各种配置。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配置线 P1 P4的倾斜角K1 K4为65度,压纹凹部11为圆形。这样,虽然压纹凹部不具有突出 部,但相邻接的压纹凹部的配置间隔也配置为在沿着配置线的各个方向最小,由此使配置 线处容易弯曲,可以得到对身体动作时的衣服移动的良好追随性。在图7的例子中,相对于 图6中所示的腋下用吸汗衬垫,设置有图4中所示的多条弯曲线12A、12B、12C。图8至图11表示各种压纹凹部11的形状,配置密度也不同。图9的吸汗衬垫1 中,配置线P1在随着逐渐远离间隔线S而接近弯曲线12的方向倾斜,配置线P1相对于间 隔线S的倾斜角K1为30度。这样,压纹凹部11配置为也沿着相对于配置线P1在与倾斜 角K1相同的方向上再倾斜60度的倾斜线Q2、以及相对于倾斜线Q2在相同方向上再倾斜 60度的倾斜线Q3,在这些方向上,也以与配置线P1上压纹凹部11的配置间隔相同的间隔 配置。由此,压纹凹部11的配置在配置线P1和倾斜线Q2、Q3的方向上为各向同性。结果 使吸汗衬垫1在配置线P1处容易弯曲,并且在倾斜线Q2、Q3处也容易弯曲,成为作为整体 极富柔软性的衬垫。图12是可以在衣服袖孔部的衣身一侧贴合使用、适合于无袖服装等衣服的腋下 用吸汗衬垫1的例子的平面图。该吸汗衬垫1的长圆形外周的一部分因弧形的切口部14 而呈凹状,以符合衣服袖孔部。间隔线S在吸汗衬垫1的中央部,位于从切口部14的凹入 深处端部延伸的位置。如果以相当于图的右半部分的片材部分R1作为代表性例子进行说 明,则压纹凹部11分别沿着从间隔线S以K1的角度倾斜的多条配置线P1配置,相邻接的 压纹凹部11的配置间隔在配置线P1的方向最小。配置线P1在随着逐渐远离间隔线S而 接近切口部14的方向倾斜,其倾斜角K1相对于间隔线S为10 80度,由此,在如上述那 样在衣服的腋下部贴合腋下用吸汗衬垫并穿着时,其方向顺应于伴随身体动作而在衣服腋 下部作为波浪状皱褶所产生的变形线。由此,可以得到对衣服移动的良好追随性。在该例 子中,倾斜65度,沿着配置线P1方向的压纹凹部11的配置间隔为10mm。在使用该吸汗衬垫1时,如图13所示,使切口部14沿着衣服里面侧的袖孔部T1, 由粘合剂贴合在衣服的衣身一侧T2的腋下部。通过这样贴合,沿着间隔线S两侧的配置线 P1的压纹凹部11和沿着配置线P2的压纹凹部11就位于身体的前后方向。由此,腋下用吸 汗衬垫容易沿着身体的腋下部,在间隔线S的前部和后部容易产生不同的变形,从而良好 地追随身体动作时的衣服移动。
[性能试验]接着,说明本发明涉及的体液吸收用具(腋下用吸汗衬垫)的性能试验。试验是 为了明确压纹凹部的有无和配置间隔与柔软性的关系、以及压纹凹部的配置线的倾斜与柔 软性的关系而进行的。试验1.压纹凹部的有无和配置间隔试验压纹凹部的有无和配置间隔与柔软性的关系。柔软性是作为在手中持握并扭 拧试验片时的柔软度而进行评价的,对应于体液吸收用具或腋下用吸汗衬垫对身体的追随 性评价。(1)在试验中使用的试验片的规格如下。(i)外形10X 10cm的正方形(在图14中表示压纹凹部的配置例)(ii)层构成 片材主体的表面层聚烯烃、聚酯类纤维无纺布,厚度0. 5mm 片材主体的吸收层纸浆、聚烯烃、聚酯类纤维无纺布,厚度0. 8mm 衬背片材聚乙烯制片材,厚度0. 05mm其中,上述各层的厚度使用株式会社尾崎制作所生产的PEACOCK千分表 “DG-205”,在7g/cm2负荷下测定。(iii)压纹凹部的规格沿着平行于试验片的边的配置线利用热压形成压纹凹部。配置线上的压纹凹部的 配置间隔与配置线之间的间隔相等,该间隔如下。压纹凹部的形状是圆形,直径为1mm。间隔无压纹凹部、5、7.5、10、12. 5、15、17. 5,20mm(2)试验方法将试验片的衬背片材置于面前一侧,使压纹的状态不能被看到,用双手从相对向 的边握住1cm的范围,慢慢地进行扭拧的动作和在上下方向使手接近和背离而进行的弯曲 拉伸的动作,评价在此时感到的柔软性。评价是在对无纺布的手感评价熟练的4名被实验 者中进行的,评价如下进行最柔软的为3分,柔软性最低的为1分,中间柔软度的为2分, 评价相同时分数相同。(3)试验结果在表1中表示上述试验的结果。[表1] (表中,压纹配置间隔“无”意指没有压纹凹部)由表1所示的结果可明确,压纹凹部的配置间隔为10mm时柔软性最高,依次在 7. 5 15mm的范围显示高柔软性,在7. 5 17. 5mm范围比在该范围外的显示更优异的柔软性。试验2.压纹凹部的配置线的倾斜试验配置压纹凹部时的配置线的倾斜和柔软性的关系。柔软性是作为在手中持握 扭拧试验片时的柔软度而进行评价的,对应于体液吸收用具或腋下用吸汗衬垫对身体的追 随性。(1)在试验中使用的试验片的规格如下。(i)外形5X8cm的长方形(压纹凹部配置的一部分的例子表示在图15(a)、(b)、 (c)中)。(ii)层构成与在试验1中使用的试验片相同(iii)压纹凹部的规格在以10mm的间隔排列的配置线上,以10mm的间隔利用热压形成压纹凹部,如下设 定配置线相对于试验片长边的倾斜角。压纹凹部为长5mm、宽1mm的直线状。倾斜角0、10、20、30、45、60、70、80、90度(2)试验方法将试验片的衬背片材置于面前一侧,使压纹的状态不能被看到,以试验片的长度 方向作为上下方向,用手从上端和下端各持握lcm的范围,沿环绕铅垂线的方向慢慢地扭 拧,评价在此时感到的柔软度程度。评价是在对无纺布的手感评价熟练的5名被实验者中 进行的,最柔软的为3分,柔软度最低的为1分,中间柔软度的为2分,评价相同时分数相 同。(3)试验结果在表2中表示上述试验的结果。[表 2] 由表2所示的结果可明确,压纹凹部的配置在将配置线倾斜45度时柔软性最高, 依次在20 60度、10 70度的范围表示高柔软性,在10 80度范围显示比0度、90度 的配置更优异的柔软性。[2.腋下用吸汗衬垫中的屈曲用线的形成]图16是在腋下用吸汗衬垫中形成有屈曲用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17是 沿着图16的XVII-XVII线的截面图(为了进行说明而在厚度方向放大表示)。该吸汗衬垫 1在衬背片材20的表面侧叠层用于吸收汗的片材主体10,在背面侧设置用于与衣服贴合的 粘合层30,剥离片材40覆盖该粘合层。片材主体10由表面层101及其内侧的吸收层102 构成。在片材主体10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压纹凹部11。吸汗衬垫1在图的中央稍微上方的左右侧设置有缢缩部111,连接两侧缢缩部的 直线为基准线G,在基准线G的两侧形成屈曲用线13A、13B。基准线G是作为在以下说明的 屈曲用线13A、13B的配置基准所假想的线。屈曲用线13A、13B是为了使弯曲变得容易而设 置的,在该例中,形成为图17中所示截面的由压纹加工产生的凹入部。此外,屈曲用线也可 以通过切断片材主体10在厚度方向的一部分而形成,可以制成连续线或虚线。当形成虚线 时,也可以贯通片材主体10的整个厚度形成为针眼状。以下,说明屈曲用线13A、13B的设定位置。将片材主体10中的基准线两侧划分为 第1区域RA和第2区域RB。在穿着时,第1区域RA是位于衣身一侧的部分,第2区域RB 是位于衣袖一侧的部分,并使第1区域RA比第2区域RB大,以很好地对应出汗位置。屈曲用线13A、13B形成为弧形,该弧形分别向离开基准线G的一侧呈凸状,并使第 1屈曲用线13A与基准线G的背离距离大于第2屈曲用线13B与基准线G的背离距离。具 体而言,第1屈曲用线13A和第2屈曲用线13B分别设定在以在基准线G的中央与该基准 线G正交的正交线T上的点为中心的大小2个圆弧包围的弧形区域内。即,第1屈曲用线 13A设置在以使从基准线G的最大背离距离DOa成为18mm的方式以在第2区域RB内的正 交线T上的点为中心、以半径115mm划成的第1外圆弧0a、和以使从基准线G的最大背离距 离DIa成为4mm的方式以第2区域RB内的正交线T上的点为中心划成的半径280mm的第 1内圆弧la包围的第1弧形区域Ca内。第2屈曲用线13B设置在以使从基准线G的最大 背离距离DOb成为14mm的方式以在第1区域RA内的正交线T上的点为中心的半径115mm 的第2外圆弧Ob、和以使从基准线G的最大距离DIb成为4mm的方式以第1区域RA内的正 交线T上的点为中心的半径280mm的第2内圆弧lb包围的第2弧形区域Cb内。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屈曲用线13A、13B通过由以下尺寸形成而位于第1弧形区 域Ca和第2弧形区域Cb内。第1屈曲用线13A 从基准线G的最大背离距离Da 15mm 圆弧半径109mm
第2屈曲用线13B 从基准线G的最大背离距离Db :8mm 圆弧半径166mm其结果,对于各自的第1屈曲用线13A和第2屈曲用线13B而言,在基准线G的中 央与该基准线G正交的正交线T上,第1屈曲用线13A与基准线G的背离距离比第2屈曲 用线13B与基准线G的背离距离大7mm。图16和图17中所示的吸汗衬垫1主要贴合在带袖衣服上使用。在使用时,从吸 汗衬垫1上将剥离片材40剥离,在中央部(通常在基准线附近)弯曲,如图18所示那样使 屈曲用线13A、13B沿着衣服里面侧的袖孔线T1,由粘合层30贴合在衣服的腋下部。此时, 使第1区域RA位于衣身T2 —侧,使第2区域RB位于衣袖T3 —侧。由于第1区域RA的尺 寸大于第2区域RB,因此,通过采用这样的位置,能够使之适当地接近出汗位置。穿着该衣 服时,伴随手臂等身体动作的衣服变形集中在袖孔线T1附近,但该变形被引导到屈曲用线 13A、13B上,通过该屈曲用线的弯曲容易性而被吸收,与衣服的贴合状态稳定。另外,在穿着 贴合有腋下用吸汗衬垫的衣服的状态下活动手臂时,作用在衬垫上的力被分散到2条屈曲 用线13A、13B上,并且由于2条屈曲用线是分开的,所以,屈曲用线之间可以相对移动而吸 收变形。因此,可以得到与衣服的贴合状态的优异保持性。屈曲用线13A、13B可以制成能够得到上述效果的各种形态。图19是例示屈曲用 线13A、13B的形态的图,(a)是在1条屈曲用线的位置上曲率不同的线(曲率半径随着逐 渐靠近端部而变小),(b)是由弯折的直线形成的线。另外,如(c)、(d)所示,如果作为整体 是向离开基准线G的一侧呈凸状的弧形,则也可以是包含小的凹凸和弯弯曲曲的线。还可 以如(e)那样为断续延伸的线,也可以如(f)那样通过排列点而形成。另外,除了屈曲用线13A、13B以外,也可以加入其它屈曲用线,例如,在图16的例 子中,在基准线G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屈曲用线。图20和图21表示在与图16所示的同样的片材主体10中,仅在一侧区域设置屈 曲用线的实施方式,在图20的例子中,在第1区域RA中设置有屈曲用线13A,在图21的例 子中,在第2区域RB中设置有屈曲用线13B。如图示的例子所示,当将安装在衣身一侧的第 1区域10A、安装在衣袖一侧的第2区域10B制成相互区别的形状时,优选在图16的例子中 所述的第1弧形区域Ca和第2弧形区域Cb的范围内分别形成屈曲用线13A、13B。另一方面,吸汗衬垫也制成为使第1区域RA和第2区域RB的形状相同等使衣身 一侧和衣袖一侧没有区别的形状。此时,优选将屈曲用线设置在作为第1弧形区域所表示 的范围内。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和图示例的限定,可以有各种变形。压纹凹部11可以制 成各种形状,也可以省略。腋下用吸汗衬垫的层结构除了图示的以外,也可以制成在上述的 层之间加入其它层的结构、在片材主体的背面直接设置粘合层的结构等。对各图示例的说 明和变更方式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的图示例。(性能试验)试验设置在腋下用吸汗衬垫中的屈曲用线与和衣服的贴合状态的保持性的关系。(1)在试验中使用的腋下用吸汗衬垫的规格如下。(i)外形是图16所示的形状,基准线T方向的尺寸是120mm,垂直于基准线T方
15向的尺寸是115mm。(ii)层构成 片材主体的表面层聚烯烃、聚酯类纤维无纺布,厚度0. 5mm 片材主体的吸收层纸浆、聚烯烃、聚酯类纤维无纺布,厚度0. 8mm 衬背片材聚乙烯制片材,厚度0. 05mm 在片材主体上,采用图16所示的形状和配置利用热压设置压纹凹部。其中,上述各层的厚度使用株式会社尾崎制作所生产的PEACOCK千分表 “DG-205”,在7g/cm2负荷下测定。(iii)屈曲用线 带有屈曲用线的腋下用吸汗衬垫(实施例)采用与图1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屈曲用线13A、13B同样的位置和形状,通过利用 热压的压纹加工形成屈曲用线。 没有屈曲用线的腋下用吸汗衬垫(比较例)不形成屈曲用线,其它规格与带有上述屈曲用线的腋下用吸汗衬垫相同。(试验方法)在早晨(上午9时)穿着带袖的罩衫时,在左右腋下部分别贴合上述实施例和比 较例的腋下用吸汗衬垫,进行日常活动后,在傍晚(下午5时)评价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的 腋下用吸汗衬垫与罩衫的贴合状态以及衬垫的弯曲或折绉情况。评价是在对无纺布的手感 评价熟练的4名被实验者中进行的。(试验结果)上述试验的结果确认了比较例的腋下用吸汗衬垫不能与罩衫保持贴合状态,从一 部分罩衫中脱落。另外,可以确认比较例的腋下用吸汗衬垫在第1区域和第2区域中有弯 曲和折绉。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腋下用吸汗衬垫在全部被实验者中保持与罩衫的贴合状态, 确认没有从罩衫中脱落。另外,在实施例的腋下用吸汗衬垫的第1区域和第2区域中,确认 没有显著的弯曲和折绉。该试验结果明确,实施例的腋下用吸汗衬垫将伴随手臂等身体动作的衣服变形吸 收到屈曲用线上,结果使实施例的腋下用吸汗衬垫在与衣服的贴合状态的保持性中处于优 越地位。[3.用于阴道分泌物用吸收片]图22是将本发明涉及的体液吸收用具作为阴道分泌物用吸收片2的一个实施方 式的平面图,图23是沿着图22的XXIII-XXIII线的截面图。该吸收片2具有整体细长的 茧形的轮廓形状,在衬背片材60的表面侧叠层用于吸收体液的片材主体50,在背面侧设置 用于与衣服贴合的粘合层70,剥离片材80覆盖该粘合层。片材主体50由表面层50A及其 内侧的吸收层50B构成。在片材主体50的中央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间隔线S(作为压纹 凹部11的配置基准所假想的线)的两侧形成有多个压纹凹部11。片材主体50的面被间隔线S区分为2个片材部分R5、R6,压纹凹部11对于这2个 片材部分以相同的形态配置。如果以片材部分R5作为代表例进行说明,则在片材部分R5 中,压纹凹部11分别沿着相对于间隔线S以K5的倾斜角倾斜的多条配置线P5而配置,相 邻接的压纹凹部11的配置间隔在配置线P5的方向最小。在该例中,压纹凹部11的配置间隔为10mm,配置线P5的倾斜角K5为45度,配置线P5之间的间隔为10mm。压纹凹部11制 成十字花瓣形,沿相反方向延伸的突出部110沿着配置线P5配置。此外,对于配置线P5的 倾斜、压纹凹部11的配置等压纹凹部的形态,适用在先前的吸汗衬垫1中的说明。另外,对 于构成吸收片2的片材主体50、衬背片材60、粘合层70、剥离片材80等的构成,也适用在先 前的吸汗衬垫1中的说明。使用该吸收片2时,剥离吸收片2的剥离片材80,由粘合层70贴合在短裤等内衣 的内面。此时,通过以使吸收片2的长度方向为身体的前后方向的方式贴附,沿着配置线P5 和P6的压纹凹部11位于以间隔线S为中心的身体左右侧。由此,吸收片2在间隔线S的 左右侧容易产生不同的变形,可良好地追随身体动作时的衣服移动。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定,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对于各图的实施方式的说 明和变更方式也可以适用其它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腋下用吸汗衬垫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截面图,为了进行说明而在厚度方向放大。图3是图1所示的腋下用吸汗衬垫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腋下用吸汗衬垫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的截面图,为了进行说明而在厚度方向放大。图6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腋下用吸汗衬垫的又一个其它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腋下用吸汗衬垫的又一个其它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腋下用吸汗衬垫的又一个其它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腋下用吸汗衬垫的又一个其它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腋下用吸汗衬垫的又一个其它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腋下用吸汗衬垫的又一个其它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腋下用吸汗衬垫的又一个其它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腋下用吸汗衬垫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图14是表示在本发明相关的性能试验中使用的试验片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图15是表示在本发明相关的性能试验中使用的试验片的其它例子的平面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腋下用吸汗衬垫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17是沿着图16的XVII-XVII线的截面图,为了进行说明而在厚度方向放大。图18是图16所示的腋下用吸汗衬垫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图19是例示屈曲用线的各种形态的平面图。图20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腋下用吸汗衬垫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2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腋下用吸汗衬垫的又一个其它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22是表示将本发明涉及的体液吸收用具用于阴道分泌物用吸收片的一个实施 方式的平面图。图23是沿着图22的XXIII-XXIII线的截面图,为了进行说明而在厚度方向放大。符号说明1...腋下用吸汗衬垫、2...阴道分泌物用吸收片、10...片材主体、11...压纹
17凹部、12...弯曲线、13A...第1屈曲用线、13B...第2屈曲用线、14...切口部、20...衬 背片材、30...粘合层、40...剥离片材、50...片材主体、60...衬背片材、70...粘合层、 80...剥离片材、110...突出部、P1 P6...配置线、S...间隔线、RA...第1区域、RB...第 2区域、G...基准线、T...正交线、Ca...第1弧形区域、Cb...第2弧形区域。
权利要求
一种腋下用吸汗衬垫,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吸收汗的片材主体和用于与衣服贴合的粘合层,在沿所述片材主体的中央部延伸的间隔线的两侧形成有多个压纹凹部,该压纹凹部配置为相邻接的压纹凹部的配置间隔在沿着相对于所述间隔线呈对称并以10~80度倾斜的多条配置线各自的方向最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腋下用吸汗衬垫,其特征在于一部分形成凹状的切口部,以符合衣服的袖孔部,所述间隔线位于沿该切口部的凹入 深处端部延伸的位置,所述配置线在随着逐渐远离所述间隔线而接近所述切口部的方向倾 斜,其倾斜角相对于所述间隔线为10 8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腋下用吸汗衬垫,其特征在于形成有沿横穿所述间隔线的方向延伸的弯曲线,在该弯曲线的部分沿着衣服的袖孔部 容易弯曲,所述配置线在随着逐渐远离所述间隔线而接近所述弯曲线的方向倾斜,其倾斜 角相对于所述间隔线为10 80度。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腋下用吸汗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纹凹部沿 所述配置线的配置间隔为7. 5 17. 5mm。
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腋下用吸汗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线的配 置间隔为7. 5 17. 5mm。
6.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腋下用吸汗衬垫,其特征在于并且,用于使弯曲 变得容易的屈曲用线形成为弧形,该弧形向离开作为通过该片材主体的中央部的直线的基 准线的一侧呈凸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腋下用吸汗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屈曲用线设置在以在所述基准线的中央与该基准线正交的正交线上的点为中心 的大小2个圆弧包围的弧形区域内,设置在以使从所述基准线的最大背离距离成为18mm的 方式以所述正交线上的点为中心、以半径115mm划成的外圆弧、和以使从所述基准线的最 大背离距离成为4mm的方式以所述正交线上的点为中心划成的半径280mm的内圆弧包围的 弧形区域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腋下用吸汗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屈曲用线作为第1屈曲用线和第2屈曲用线而形成,该第1屈曲用线和第2屈曲 用线分别在位于所述基准线两侧的第1区域和第2区域内并向离开所述基准线的一侧呈凸 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腋下用吸汗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屈曲用线和第2屈曲用线分别设置在以在所述基准线的中央与该基准线正交 的正交线上的点为中心的大小2个圆弧包围的弧形区域内,所述第1屈曲用线设置在以使从所述基准线的最大背离距离成为18mm的方式以所述 第2区域内的所述正交线上的点为中心、以半径115mm划成的第1外圆弧、和以使从所述基 准线的最大背离距离成为4mm的方式以所述第2区域内的所述正交线上的点为中心划成的 半径280mm的第1内圆弧包围的第1弧形区域内;所述第2屈曲用线设置在以使从所述基准线的最大背离距离成为14mm的方式以所 述第1区域内的所述正交线上的点为中心的半径115mm的第2外圆弧、和以使从所述基准 线的最大背离距离成为4mm的方式以所述第1区域内的所述正交线上的点为中心的半径280mm的第2内圆弧包围的第2弧形区域内。
10. 一种体液吸收用具,其特征在于在衬背片材的表面侧叠层有用于吸收体液的片材主体,在背面侧设置用于与衣服贴合 的粘合层,在沿所述片材主体的中央部延伸的间隔线的两侧形成有多个压纹凹部,该压纹 凹部配置为相邻接的压纹凹部的配置间隔在沿着相对于所述间隔线呈对称并以10 80度 倾斜的多条配置线各自的方向最小,并且,所述压纹凹部具有从该压纹凹部的中心部至少 向一个方向延伸的突出部,该突出部之一沿着所述配置线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身体动作时的衣服移动能够实现良好的追随性的腋下用吸汗衬垫和体液吸收用具。一种腋下用吸汗衬垫(1),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吸收汗的片材主体和用于与衣服贴合的粘合层,在沿片材主体的中央部延伸的间隔线(S)的两侧形成有多个压纹凹部(11),该压纹凹部(11)配置为相邻接的压纹凹部(11)的配置间隔在沿着相对于间隔线(S)呈对称并以10~80度倾斜的多条配置线(P1、P2、P3、P4)各自的方向最小。
文档编号A61F13/00GK101861103SQ20088011635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6日
发明者浜崎友理 申请人:小林制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