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209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引导导管的制作方法
引导导管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患者的诸如血管之类的器官空腔内执行非侵入式手术的引导导管。具体地说,本发明的主题是引导导管,该引导导管能够易于将引导线引导到血管内, 并且更详细地说,能使该引导线通过例如主动脉颈动脉弓中的分叉处。根据患者的器官空腔经受如上所述非侵入式手术的位置,可在需要或不需要使用诸如微型导管之类的其它支承装置的条件下将引导线引入到血管中。一般而言,在超主动脉应用中,无需借助支承装置来定位引导线,而在膝盖下方(称为“BTK”)的周边应用中,较佳地通过使用微型导管来执行对引导线的引入。然而,尤其在难于到达所包含的血管的情形下(例如,次级血管或侧支基本上横向于主血管的分叉),操作者(通常是内科医生)使用上述支承装置来执行所希望的手术,该支承装置允许将引导线引导且定位到正确的位置中。在这种情形中,操作者通常使用其内部具有引导线的引导导管,且该引导线通过分叉并使其自身定位在侧支内。若已到达分叉处,则引导导管(具有定位在其内腔内的引导线)由操作者转向,以使引导导管的梢端与待配合的侧支对齐。接着,当已实现对准时, 操作者沿引导导管的内腔、沿横向侧支的方向驱动引导线并将引导线驱动到该横向侧支中。为了获得该结果,引导导管通常装备有梢端(该梢端称为远侧部分),且该梢端比起近侧部分而言是弯曲的,并且是高度柔性的,且能抵抗称之为缠结的现象。文献US5279596描述了一种血管内导管,该血管内导管即使在具有薄且柔性的壁的条件下也能改进对于梢端处缠结的抵抗。具体地,上述文献中描述的导管包括近侧部分和远侧部分,该近侧部分具有中间编织层以提供高抗扭刚度,而远侧部分则承载有嵌在其中的螺旋线支承件以提供柔性度并抵抗缠结。文献US5496294描述了一种导管,该导管的远侧部分由外部管状衬套和共轴地放置在所述衬套内的内部加劲件所构成。内部加劲件则由具有采用线圈形式的合适剖面的金属带构成,而外部管状衬套则由低硬度聚合材料构成。由于金属线圈的强化性,该导管的远侧部分是高度柔性的且耐应力的。文献US2008/0172064描述了一种用于将多个引导线引到血管中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导管和第一引导线及第二引导线。该导管具有沿远侧方向在外部呈锥形的部分和弯曲远侧部分,且该弯曲远侧部分具有充足的柔性度,以在第一引导线上滑动。远端还具有椭圆形开口,该椭圆形开口具有的横向尺寸,足以将两个引导线容纳在互补侧翼的构造中。此外,该导管在弯曲部分附近具有用于使第一引导线通过的侧向端口,所述侧向端口与所述弯曲部分的内表面相对应地定位。为了使引导导管的梢端与分叉相对应地与侧支正确对准,申请人已注意到由现有技术的装置所提供的柔性度和对于缠结的抵抗性是不充分的。实际上,当将现有技术的引导导管插到血管中时,操作者可了解到导管梢端的有效位置或者该导管梢端的弯曲部分面向的方向。因此,若已到达分叉区域,则采用现有技术的装置,操作者试图使引导导管与侧支的开口对准、尝试前进、使该装置旋转并且例如通过血管造影术来检查梢端的位置。这不可避免地会提高血管内治疗的复杂性并延长其持续时间。此外,由于现有技术的装置并不在血管内稳定,因而当梢端与分叉的侧支相对应地定位时,引导导管会移动并丧失正确的对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延长血管内治疗的持续时间并加大对于患者健康所造成的风险。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供一种能消除上述现有技术装置的缺点的引导导管。具体地说,申请人意识到需要创造出如下装置该装置易于在血管内定位、定向和稳定,从而使得操作者能通过简单、快速且安全的程序将引导线引入到所述血管的分叉的侧支中。申请人:已发现通过创造如下引导导管能有利地实现该目标该引导导管的至少远侧部分预成形为相对于引导导管本身的纵向轴线呈现弯曲构造,其中所述远侧部分具有扁平横向部段。实际上,该引导导管远侧部分的构造使得操作者能将远侧部分(称为引导导管的梢端)相对于侧支的开口正确地定位,因此以简单、快速且安全的方式来配合上述侧支,这会在下文中观察到。因此,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标在于提供一种引导导管,该引导导管包括沿主纵向轴线延伸的中空管状本体,且所述管状本体限定至少一个适用于接纳至少一个医疗装置的内部空腔,该管状本体还限定至少一个近侧开口和一个远侧开口,且所述管状本体包括预成形为相对于所述主轴线呈现弯曲构造的远侧部分,其中,至少所述远侧部分具有扁平形状,该扁平形状有利地沿主横向轴线延伸,且所述远侧部分的弯曲部围绕所述主横向轴线产生。本发明的另一个目标是成套工具,该成套工具包括导入套,该导入套限定在近侧开口与远侧开口之间延伸的内部空腔;引导导管,该引导导管如上所述,且所述引导导管适合于插入到所述导入套的内部空腔内并且在该内部空腔内行进,以及引导线,该引导线从引导导管的侧向开口露出,并且平行于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且在该引导导管远侧部分的外部延伸,其中,直径由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并且由引导线同时占据,以包含在导入套的内部空腔中。从下文对参见附图并借助示例给出的且不具有限制性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引导导管的又一些特征和优点会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引导导管装置的纵剖视图;图Ia是图1所示引导导管近侧部分的末端的视图;图Ib是图1所示引导导管远侧部分的末端的视图;图加是本发明引导导管的处于直线构造的远侧部分的立体图;图加是本发明引导导管的处于弯曲构造的远侧部分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本发明引导导管的处于弯曲构造的远侧部分的正视图;图4示出处于弯曲构造的整个本发明引导导管的正视图;图如是引导导管相对于其主横向轴线Y和Z的惯性力矩的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引导导管的又一实施例的远侧部分的立体图6是根据本发明引导导管的一个实施例的远侧部分的纵剖视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引导导管的又一实施例的远侧部分的纵剖视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引导导管的又一实施例的远侧部分的纵剖视图;图9是实施例的一个变型的纵剖视图,其中本发明的引导导管具有侧向开口 ;图9a是图9所示引导导管的近侧部分的末端视图;图9b是图9所示引导导管远侧部分的末端的视图;图IOa是本发明引导导管处于直线构造的、且带有图9所示侧向开口的远侧部分的立体图;图IOa是本发明引导导管处于弯曲构造的、且带有图9所示侧向开口的远侧部分的立体图;图11示出本发明引导导管处于弯曲构造的、且带有图9所示侧向开口的远侧部分的正视图;图12是带有图9所示开口的本发明引导导管的纵剖视图,该引导导管插在导入套中并承载两根引导线;以及图1 和12b示出了在血管内治疗的两个不同时刻、沿图12所示引导导管的剖线 A-A的两个横向剖段。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引导导管1包括中空管状本体10,该中空管状本体10沿主纵向轴线X延伸并且限定适合于容纳至少一个医疗装置的至少一个内腔12。 较佳地是,所述医疗装置是至少一根弓I导线。管状本体10在至少一个近侧开口 14和远侧开口 16之间延伸。引导导管1具有近侧部分20和远侧部分18,该近侧部分20基本上是直线形的,而该远侧部分18则限定中空管状本体10的梢端(也称为终端部分)。所述远侧部分18被预成形(具体参见图3)为相对于所述主轴线X呈现弯曲构造, 以截取血管的分叉(即从主血管中伸出的侧支)。较佳地是,引导导管1的远侧部分18在从直线构造(例如图加所示)转换至弯曲构造的过程中留取记忆,当该远侧部分18包含刚性引导元件(例如,引导线)时处于直线构造(例如,图2b所示),而当所述引导元件无金属丝(imwired)或者当所述引导元件的柔性部分被相应地引到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中时, 该远侧部分18处于弯曲构造。根据一较佳实施例,远侧部分18在处于直线构造时具有与近侧部分的主纵向轴线重合的纵向轴线。依照图1所示的实施例,当远侧部分18处于弯曲构造时(图2b和图3),所述远侧部分具有主U形曲线或钩状物50。因此,当远侧部分18处于弯曲构造时,引导导管1总地呈现J形。较佳地是,主弯曲部50具有在3mm和9mm之间、甚至更佳地在4mm和6mm之间的平均半径R。与弯曲部分50的平均轴线相对应地、从图3所示弯曲部中心0测得半径R,且当引导导管处于直线构造时,所述平均轴线(图3中虚线所示)与纵向轴线X重合。较佳地是,包含远侧开口 16的远侧部分18的终端部分具有第二弯曲部或者与主弯曲部50部分相对的相反弯曲部52,以便于与其中插有引导导管的主血管的侧支配合。因此,当引导导管1的远侧部分18自由弯曲时,该远侧部分基本上呈现S形,而S形的第二弯曲部分比第一弯曲部分的弯曲程度低。参见图3,其中A指代上述“S”形构造的最大宽度,从主弯曲部50与引导导管的直线部分的切点K到远侧开口 16的末端F测得所述宽度,因此所述宽度既包括主弯曲部50 的宽度又包括相反弯曲部52的宽度。A较佳地在13mm到19mm之间。参见图3,其中H指代主弯曲部50的最大宽度(从主弯曲部50与引导导管的直线部分的切点K到相反弯曲部52的起始点、拐点G测得所述宽度),且H较佳地在IOmm到 14mm之间。参见图3,其中B指代上述“S”形构造的最大延伸(长度)(从主弯曲部50与引导导管的直线部分的切点K到主弯曲部50的最高点T测得所述延伸)。B较佳地在IOmm到 16mm之间。较佳地是,引导导管1的远侧开口 16在所述引导导管的中空管状本体10中产生有横向切口。根据倾斜角α (相对于基本上与引导导管1的纵向轴线X平行的轴线测得) 来指定该横向切口,且该倾斜角α较佳地在20 °到70 °之间、更佳地在40 °到60 °之间。根据图1所示的本发明一实施例,引导导管1的近侧部分20具有基本上圆形末端剖面(例如参见图la)。根据本发明,引导导管1的至少远侧部分18具有压平或扁平形状,该压平或扁平形状较佳地沿主横向轴线Y延伸(例如,参见图1B)。换言之,引导导管1的至少远侧部分18并不以轴对称方式围绕主纵向轴线Y延伸 (考虑远侧部分处于直线构造的情形),但具有沿横向方向Y(方向Y相对于纵向方向X横向地定向并且设定在基本上垂直于图1所示平面的平面中)的有利或较佳延伸部。较佳地是,远侧部分18的形状(借助远侧部分18根据垂直于轴线X的平面的横向剖面来获得所述形状)横向地限定较大直径“a” (沿轴线Y)和较小直径“b” (沿轴线Z) 具体参见图lb。在该说明书中,远侧部分18的“压平或扁平形状”的表述意味着所述远侧部分的较大直径“a”比所述远侧部分的较小直径“b”大至少20%。甚至更佳地是,引导导管1的远侧部分18具有基本上椭圆形或卵形的剖面。根据又一实施例(未示出),引导导管沿该导管本身的整个纵向延伸部具有压平或扁平形状。依据本发明,远侧部分的弯曲部(即意味着主弯曲部50又意味着反向弯曲部52) 围绕所述横向轴线Y产生(例如参见图4),且所述横向轴线Y识别出所述远侧部分18的横向剖面的较佳延伸部(较大直径“a”)。换言之,沿本发明引导导管1的远侧部分18的轴线Z的扁平部意味着上述远侧部分能与具有较大曲率半径的表面相对应地弯曲。因此,由于上述扁平构造,因而所述远侧部分18的横向剖段能更便利地围绕轴线Y转动。实际上, 在厚度相等的条件下,如图如所示,具有较大曲率半径的远侧部分提供更大的柔性度,也就是说与具有较小曲率半径的远侧部分相比具有较小的弯曲(或转动)阻力。根据一尤其有利的实施例,远侧部分18朝远侧开口 16呈锥形。较佳地是,该锥形部包含两个相对于横向轴线Y对称的相对侧向表面。换言之,远侧部分仅仅相对于横向轴线(轴线Z)扁平,与较小直径“b”相一致。换言之,远侧部分的较大直径“a”与近侧部分20的直径(构成引导导管具有基本上圆形剖面的较大部分)相一致,而远侧部分的较佳直径“b”小于近侧部分20的直径。
根据图5所示本发明引导导管的一实施例,锥形部基本上沿整个远侧部分18连续,也就是说轴向地沿远侧部分的整个纵向延伸部来考虑该远侧部分。根据图1所示本发明引导导管的一实施例,锥形部位于过渡部分22中,该过渡部分22将中空管状本体10的远侧部分18连接于近侧部分20。根据本发明,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18(具体参见图6)包括支承元件24(线圈)。 较佳地是,该支承元件具有丝状类型。或者,该支承元件可以是橡胶状的。由于此种构造允许在引导导管于血管内运动的过程中抵抗梢端的缠结现象,因而即使在梢端是尤其柔性的材料并且具有非常薄的壁的条件下,此种构造是尤其有利的。根据图6所示的实施例,本发明引导导管的近侧部分包括由编制线42所产生的内部支承层,在引导导管于血管内行进时,该内部支承层能够为引导导管提供相当大的抗扭刚度。由于抗扭刚度有助于改进整个装置的“抗扭性”,而“抗扭性”意味着操作者通过直接作用在引导导管的近侧末端上而对该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进行定向的能力,因而此种抗扭刚度的特征是有利的。根据图6所示的实施例,过渡部分22不具有内部支承元件。或者,过渡部分22具有至少一个内部支承元件,尤其当远侧部分18和近侧部分20都装备有相应的支承结构时, 该内部支承元件为过渡部分本身确保适当的机械阻力。虽然图6同时示出了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18包括螺旋支承元件M的实施例、引导导管的近侧部分20包括由编织线42所产生的内部支承层的实施例以及过渡部分22不具有内部支承元件的实施例,然而这些实施例共存在相同的装置中并不具有任何构造限制可单独地或以任何组合地使用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空管状本体10沿轴向方向具有可变的柔性。此种柔性较佳地沿远侧方向增大。倘若中空管状本体10设有由具有不同柔性的不同材料所产生的轴向相邻部分, 则所述中空管状本体10可沿轴向方向(意味着沿其纵向展开)具有可变柔性。例如,参见图7并从中空管状本体的远侧末端开始,上述中空管状本体可设有第一部分30,该第一部分由具有等于35的肖氏硬度DGhore D hardness)的聚合材料(例如, ΡΕΒΑ)所制成。第二部分32例如可由具有等于阳的肖氏硬度D的聚合材料(例如ΡΕΒΑ) 所制成。第三部分、即远侧部分的主要部分例如可由具有等于35的肖氏硬度D的聚合材料 (例如ΡΕΒΑ)所制成。与锥形过渡部分相对应的第四部分36例如可由具有等于55的肖氏硬度D的聚合材料(例如ΡΕΒΑ)所制成。第五部分例如可由具有等于63的肖氏硬度D的聚合材料(例如ΡΕΒΑ)所制成。构成中空管状本体的近侧部分的较大部分的第六部分40 例如可由具有等于72的肖氏硬度D的诸如聚酰胺12 (ΡΑ12)或PEBA之类聚合材料所制成。根据图8所示的又一实施例,中空管状本体10具有混合构造,该混合构造通过使用包含有具有不同柔性、具体地说具有沿远侧方向增大的柔性的不同材料的内部支承层 (在近侧区域中是编织线,而在远侧区域中是线圈)而获得。例如,从图8所示的中空管状本体10的远侧末端开始,上述中空管状本体具有第一部分70,该第一部分包括金属线圈(较佳的是不锈钢或铬和钴合金),且该金属线圈结合在由例如等于35的肖氏硬度D的聚合材料(例如,ΡΕΒΑ)所制成的材料层中。第二部分72 包括结合在例如由具有等于55的肖氏硬度D的聚合材料(例如ΡΕΒΑ)所制成的材料层中的金属线圈。第三部分74包括结合在例如由具有等于35的肖氏硬度D的聚合材料(例如 ΡΕΒΑ)所制成的材料层中的金属线圈。与锥形过渡部分相对应的第四部分76由具有等于阳的肖氏硬度D的聚合材料(例如ΡΕΒΑ)所制成,所述第四部分不具有任何支承层。第三部分78包括结合在例如由具有等于63的肖氏硬度D的聚合材料(例如ΡΕΒΑ)所制成的材料层中的内部编制元件。构成中空管状本体的近侧部分的较大部分的第六部分79包括由具有等于72的肖氏硬度D的诸如聚酰胺12 (ΡΑ12)或PEBA之类聚合材料制成的编织元件。根据本发明,由于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18具有扁平横向部段,因而对于操作者来说,使引导导管的梢端同与分叉相对应的侧支对准的程序被显著地简化(尤其当所述侧支沿基本上横向于所述侧支所偏离的主血管方向延伸时)。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引导导管首先装配在已定位在血管内的引导线的近侧部分上,随后前进(在该引导线上行进)直到到达所述区域(例如,分叉部)为止。引导线的近侧部分通常比其远侧部分具有更大的刚性。引导线近侧部分的此种刚度意味着引导导管的带孔柔性梢端能伸直,且引导导管能易于前进至所述区域。当引导线至少部分地由操作者抽出时,也就是说当引导线的远侧部分(大体比近侧部分更柔性)位于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18内时,所述远侧部分18的柔性度使得引导导管的带孔梢端能返回至其原始弯曲形状(预成形构造)。根据本发明,由于如上所述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18的扁平形状既便于使引导导管的梢端弯曲又便于对该梢端进行定向,因而该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18的扁平形状在血管内治疗的特定情形中是尤其有利的。实际上,为方便起见考虑图如所示的实施例(远侧部分具有基本上椭圆形横向部段),已指出的是,所述椭圆形部段包括成直角的两个主要轴线Y和Z以及两个相对应直径 a和b的形成。由于远侧部分的扁平形状(图如所示的椭圆形),因而相对于轴线Y的惯性力矩 “Iyy”与相对于轴线Z的惯性力矩“Izz”不同。具体地说,绕短轴Z的惯性力矩比绕长轴Y 的惯性力矩大。因此,所施加的力是相等的,这是由于椭圆形梢端能更便利地围绕长轴Y弯曲(转动),而这正好是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所遵循的弯曲方向。总之,椭圆形梢端具有两个优选弯曲方向(从绕椭圆形部段的长轴Y的一侧或另一侧),且如果引导导管被正确地设计、这意味着如果远侧部分绕这两个弯曲方向中的一个弯曲方向预成形,则其中一个弯曲方向与圆形部分的优选弯曲方向一致。换言之,本发明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的扁平横向部段产生两个优选惯性方向与一个方向相对应的最大柔性度和与另一个方向相对应的最大刚度。依据本发明,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18的椭圆形部段使得该远侧部分能将其自身定位在血管内,从而使引导导管的梢端正确地对准并且稳定地定位在分叉的侧支的嘴部处。在与此相反引导导管的梢端具有优选的圆形横向部段的条件下,惯性力矩将沿两个横向轴线相同。因此在此种构造中不存在优选的弯曲,而缺点在于与分叉相对应地,引导导管的梢端会沿任何方向弯曲,而不会给操作者提供任何控制的可能性。具体考虑梢端定向阶段,为了正确地定位引导导管,在血管内治疗的过程中,操作者干预引导导管的近侧部分,从而建立沿主纵向轴线X的旋转。由于本发明引导导管的远侧部段(沿附图所示的横向方向Z)具有扁平部段,因而由操作者所施加的转动沿具有较大刚度的方向(即,沿方向Y)遭遇较大阻力,该阻力转换成引导导管正好沿该方向(即,方向 Y)的较大反作用(或者反应)。由于“抗扭性”指代操作者将由该操作者在近侧区域中所施加的转动正确地并且快速地传递至远侧区域的能力,因此结果是本发明的引导导管的梢端的扁平部段改进了整个装置的“抗扭性”。如上文指出,如果导管梢端具有圆形部段,则所述部段的横向轴线将具有相同的惯性力矩,因此不存在具有较大刚度的方向。因此,圆形部段无法有助于改进将转动从引导导管的近侧区域到远侧区域的传递,并且在装置的抗扭性上不存在任何改进。因此,总之本发明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的扁平形状转换成梢端的较大柔性和装置控制和定向的更高简易性以及尤其理想的特征,尤其在准备与分叉的侧支配合时。当考虑对本发明的引导导管进行定向的程序时,一旦该引导导管与分叉相对应地定位,则操作者仅仅需要例如通过血管造影术来确定导管定位成使其远侧部分的压平 (或扁平)表面面向侧支。这样,当远侧部分18回复其弯曲构造时(在将设置在引导导管内的引导线部分地抽出之后),引导导管的梢端会有利地引导朝向所述侧支的开口。此外,由于本发明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18具有扁平形状,因而不会存在引导导管发生偶然转动或其它运动的风险,而此种偶然转动或其它运动会致使丧失与分叉的正确对准位置。由于操作者能简单地通过对引导导管在患者身体外部的近侧部分进行视觉观察、 来容易地检查装置在血管内的正确角度定位,因而本发明的实施例是尤其有利的,其中沿引导导管的整个范围(并且并不局限于上述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设置扁平部段。实际上在此种情形中,导管的近侧部段的空间定向将对应于分叉区域相与引导导管远侧部段的空间定向一致,而由于导管的近侧部段对于观察者是可见的(所述近侧部段在患者身体的外部),因而该导管的近侧部段的空间定向是可识别的。根据图9-12所示的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与远侧部分18相对应地、较佳地在锥形过渡部分22中存在用于通过至少一个引导线46的至少一个侧向开口 44(例如图12所示)。较佳地是,该侧向开口 44定位在外表面90上并且相对于远侧部分18的弯曲方向设定于相对侧。在主弯曲部50的平均半径R的中心由0所指代的条件下,侧向开口 44 (具体地说是所述开口的近侧嘴部)定位在所述中心0附近,较佳地相对于所述中心定位在Imm 到20mm之间的距离D处。根据该实施例,本发明的引导导管有利地允许对一个以上的医疗装置进行正确并且同时定位,这会在下文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通常,将引导导管制成在事先定位于血管内的引导线上行进。由于须将引导导管插到患者身体中,因而将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装配于已定位在血管中的引导线。具体地说, 将引导线的近侧部分插到引导导管本身的管状本体的内腔中。然后将引导导管(带有定位在其内腔中的引导线)插到导入套或导入器80中(参见图12),所述导入器具有与引导导管的外直径相适应的内直径。导入器的长度典型地被设计成通过称为叉路(carrefour)的豁分叉(iliac bifurcation) ο根据图11所示的上述又一实施例,其中引导导管的外表面具有侧向开口 44,且引导导管通过该侧向开口 44装配在第一引导线46上(通常是刚性的并且已定位在血管中)。 具体地说,通过侧向开口 44将引导线46插到中空管状本体10的内部空腔12中,使得引导线46的一部分(具体是其远侧部分)从侧向开口 44突出并平行于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18 行进。因此,当引导导管到达分叉区域时,从侧向开口 44突出的第一引导线46位于主血管的内壁上并且执行将引导导管稳定在所希望位置的功能。将第二引导线48 (通常比第一引导线46更柔性)插到引导导管的中空管状本体 10的内部空腔12中,并从引导导管的远侧开口 16突出。可借助引导导管的近侧开口 14将引导线48插到引导导管中,或者当引导线48已定位在患者身体内时,通过远侧开口 16将引导导管装配于引导线48。该第二引导线48是随后由操作者推到分叉的侧支中的引导线, 且该引导线主要具有以下功能使引导导管的弯曲远侧部分18伸直、以便于将引导导管插到患者空腔(例如,血管)并在患者空腔中前进的操作。有利地是,可与第一引导线46的同时将根据该又一实施例的引导导管或多或少地插到导入套80中,该第一引导线46从侧向开口 44突出并且平行于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 18行进。在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具有圆形部段、甚至具有小直径的情形(而不是扁平的,例如本发明所示的椭圆形)中,操作者将无法使两个装置(引导导管1和第一引导线46)在导入套80内同时前进。与此相反,本发明的扁平梢端允许此种同时插入。事实上,可将引导导管1设置在导入套80上,且远侧部分18的扁平部分和整个外直径(由沿锥形部分的短轴Z的较小直径b和由第一引导线46的直径所给出)与导入套80的内腔的内直径相适应(例如参见图12a)。使远侧部分18具有扁平横向部段并具有侧向开口 44的此种又一实施例具有相等的整个外直径,这意味着可抽出第一引导线46(并致使其进入开口 44)且可致使两个引导线46和48在引导导管内同时前进,如图1 所示的横向部段)。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设定远侧部分18具有锥部22的情形下,由于侧向开口 44 并不经受由引导线46所施加的应力,因而使所述嘴部22设有所述侧向开口 44是尤其有利的。事实上,在该构造中,引导线46可从侧向开口 44露出而不会粗率地弯曲,并且能柔和地平行于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18进行设定。为了满足可能的需求,关于上述引导导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超出由以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包含范围的条件下、修改和改适元件或利用功能上等同的其它元件来对这些元件进行替换。可独立于所描述的其它形式的执行方式来执行隶属于可能实施例而描述的每个特征。
1权利要求
1.一种引导导管,所述引导导管包括沿主纵向轴线延伸的中空管状本体,且所述管状本体限定适用于接纳至少一个医疗装置的至少一个内部空腔,所述管状本体还限定至少一个近侧开口和一个远侧开口,且所述管状本体包括预成形为相对于所述主轴线呈现弯曲构造的远侧部分,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远侧部分具有扁平形状,所述扁平形状沿主横向轴线延伸,且所述远侧部分的弯曲部围绕所述主横向轴线产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远侧部分的扁平形状横向地限定较大直径(a)和较小直径(b)。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导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远侧部分具有基本上是椭圆形的横向部段。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远侧部分包括朝向所述远侧开口的锥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导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部沿整个远侧部分是连续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导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部定位在过渡部分中,所述过渡部分使所述中空管状本体的所述远侧部分与所述近侧部分相连接。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导管,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远侧部分包括线圈支承元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导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元件具有丝状类型。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导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元件具有橡胶状类型。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状本体沿轴向方向具有可变柔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引导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柔性沿远侧方向增大。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引导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状本体具有由具有不同柔性的材料所制成的轴向相邻部分。
1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导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远侧部分的外表面上存在用于通过至少一个弓I导线的至少一个侧向开口。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引导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开口产生在与所述远侧部分的弯曲方向相对的表面上。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引导导管,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远侧部分的锥部相对应地产生所述侧向开口。
1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状本体包括具有编织支承层的近侧部分。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状本体的基本所有部分具有扁平形状。
1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状本体包括具有基本上圆形横向部段的近侧部分。
19.一种成套工具,包括导入套,所述导入套限定在近侧开口和远侧开口之间延伸的内部空腔;引导导管,所述引导导管如权利要求13到18中任一项所述,且所述引导导管适合于插到所述导入套的内部空腔内并且在所述内部空腔内行进,以及引导线,所述引导线从所述引导导管的侧向开口露出,并且平行于所述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且在所述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的外部延伸,其中,由所述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并且由所述引导线同时占据的直径达到包含在所述导入套的内部空腔中的程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导导管,该引导导管包括沿主纵向轴线延伸的中空管状本体,且所述管状本体限定适用于接纳至少一个医疗装置的至少一个内部空腔,该管状本体还限定至少一个近侧开口和一个远侧开口。该管状本体包括预成形为相对于主轴线呈现弯曲构造的远侧部分,至少管状本体的远侧部分具有扁平形状,该扁平形状沿主横向轴线延伸,且所述远侧部分的弯曲部围绕所述主横向轴线产生。
文档编号A61M25/06GK102281914SQ200880132712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8日
发明者M·莫里罗 申请人:因瓦泰克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