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66700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了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 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冻疮是冬天极为常见的皮肤病,是皮肤局部的轻度冻伤,常发生于手背、 指背、脚跟、脚趾、耳廓、面颊和鼻尖等暴露部位,并且容易在同一部位年年 复发。轻者局部红肿,稍遇暖和,就又痒又痛;重者患处可发生破溃,甚至感 染。冻疮是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外露的皮肤受到冷冻的刺激,时间一长,皮下 小动脉发生痉挛收縮,产生血液瘀滞,使局部组织缺氧,导致组织细胞受到损 害而致。目前还未见有治疗冻疮的特效药物,普遍疗效不显著、不能根治且用 后易复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制成当归6~15 份、红花6~15份、花椒6~15份、肉桂6~15份、樟脑1~6份、细辛3~6份、 干姜6~15份、辣椒秆6 15份、茄子秆6~15份、冬瓜皮6~15份。
本发明组合物是发明人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祖国渊博的中医学精 髓辨证组方而得,辨证冻疮为触犯严寒、伤及皮肉、气血凝滞、肌肉硬肿所致, 治宜温阳散寒,调和营卫。原料药中,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 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花椒,辛、温、有毒,入脾、肺、肾经,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 止痒之功效;肉桂,性大热,味辛、甘,归肾、脾、心、肝经,具有散寒止痛、 活血通经之功效;樟脑,辛,热,入心、脾二经,通窍辟秽、温中止痛、利湿 杀虫;细辛,辛、温,入肺、肾经,祛风散寒;干姜,性热、味辛,入肺、脾、 胃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辣椒秆,味辛、性热,无毒,入脾、胃二经,祛 风散寒、活血化瘀,治风湿冷痛,冻疮;茄子秆,甘辛,寒,散血消肿,治冻疮;冬瓜皮,甘、凉,入脾、肺二经,利水消肿。上述各原料药互相配伍,共 奏活血化瘀、除湿杀虫、温散止痛、发表散寒、温通阳气之功效。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组合物的两种制备方法
方法一
将所述各原料药共研细末,加入凡士林膏200~500重量份,搅拌均匀即得 外用膏剂。细末粒度越细越好, 一般可选至80 100目。 方法二:
将所述各原料药与芝麻油同熬至药枯,滤除药渣后,在滤液中加入黄蜡熬 至黄蜡化尽,冷却凝固即得外用膏剂,所述的芝麻油和黄蜡的总用量是原料药 总重量的4 5倍,芝麻油和黄蜡的重量比为2: 1。加入芝麻油或黄蜡进行熬制 时,对温度不作限制,只要芝麻油熬制温度能使药变枯,黄蜡熬制温度能使黄 蜡化尽均可。 一般芝麻油和原料药在100 14(TC时,熬20 30min就可以使药变 枯,呈现干硬状、黑色。
使用方法将本发明外用膏剂均匀涂抹患处, 一日2~3次,轻者几天就能 痊愈,重者1个月左右也可痊愈。该使用方法适用于本发明所述的两种制备方 法制得的外用膏剂。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不仅各原料药的获取简单,而且制备及使用简便,疗效 确切,对冻疮的治愈率高达95.6%,使用后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 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称取下述各原料药当归6g、红花9g、花椒9g、肉桂15g、樟脑lg、 细辛6g、干姜6g、辣椒秆12g、茄子秆9g、冬瓜皮12g。
制备方法一
将上述各原料药共研细末至80目,加入凡士林膏200g,搅拌均匀即得外用 膏剂。
制备方法二
将上述各原料药与227g的芝麻油在IO(TC下同熬20min,药变枯,滤除药 渣后,在滤液中加入113g的黄蜡熬至黄蜡化尽,冷却凝固即得外用膏剂。实施例2
称取下述各原料药当归9g、红花15g、花椒15g、肉桂6g、樟脑2g、 细辛5g、干姜9g、辣椒秆15g、茄子秆12g、冬瓜皮9g。
制备方法一
将上述各原料药共研细末至100目,加入凡士林膏500g,搅拌均匀即得外 用膏剂。
制备方法二
将上述各原料药与323g的芝麻油在140'C下同熬30min,药变枯,滤除药 渣后,在滤液中加入162g的黄蜡熬至黄蜡化尽,冷却凝固即得外用膏剂。
实施例3
称取下述各原料药当归12g、红花12g、花椒6g、肉桂9g、樟脑4g、 细辛3g、干姜15g、辣椒秆9g、茄子秆6g、冬瓜皮15g。 制备方法一
将上述各原料药共研细末至85目,加入凡士林膏300g,搅拌均匀即得外用 膏剂。
制备方法二
将上述各原料药与262g的芝麻油在120'C下同熬23min,药变枯,滤除药 渣后,在滤液中加入130g的黄蜡熬至黄蜡化尽,冷却凝固即得外用膏剂。
实施例4
称取下述各原料药当归15g、红花6g、花椒12g、肉桂12g、樟脑6g、 细辛4g、干姜12g、辣椒秆6g、茄子秆15g、冬瓜皮6g。 制备方法一
将上述各原料药共研细末至92目,加入凡士林膏400g,搅拌均匀即得外用 膏剂。
制备方法二
将上述各原料药与295g的芝麻油在130。C下同熬27min,药变枯,滤除药 渣后,在滤液中加入147g的黄蜡熬至黄蜡化尽,冷却凝固即得外用膏剂。
临床试验(O、 一般资料共收治患者113例,其中男31例,女82例,年龄2~65 岁,病程1 20年。
(2) 、给药方式及使用方法以实施例3制备的芝麻油-黄蜡外用膏剂给药, 均匀涂抹患处, 一日2 3次。
(3) 、疗效标准痊愈皮损全部消退,自觉红肿痛痒等症状消失;显效 皮损消退50%以上,自觉红肿痛痒等症状明显减轻;好转皮损消退20%以上, 自觉红肿痛痒等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皮损基本无消退,自觉红肿痛痒等症状 无改善。
(4) 、治疗结果痊愈68例,显效30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 率为95.6%。
典型病例
病例l梁某某,男,17岁,学生。自述每年冬天,手足部及耳面部初痛后 肿,严重时破溃出脓血,遇暖则发热,诊断为冻疮。外用实施例1的凡士林膏 剂, 一月后痊愈,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病例2徐某某,女,32岁,食堂职工。主诉患冻疮已5年有余,双手背红 肿,温热后痒痛难忍,每年反复发病。查体可见双手背尺侧有多个硬结隆起, 呈紫红色,表面光亮绷紧。外用实施例2的凡士林膏剂后7天,痒痛明显减轻, 15天后痛痒基本上消失地无影无踪,硬结表面皮肤松弛有皱褶,20天后痊愈, 硬结表面皮肤恢复至正常肤色,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病例3王某,女,53岁,农民。患者面颊局部皮肤呈圆形紫红色水肿红斑, 手背、手指、足趾肿胀,中心部位色泽混浊,隆起处有水泡形成,泡内液体呈 血色,有痒感,部分水泡破溃形成糜烂、剧痛。诊断为冻疮,曾用多种冻疮药 水、药膏,疗效欠佳,外用实施例4的芝麻油-黄蜡膏剂治疗,5天后,面颊、 手背、手指、足趾红肿逐渐消退,瘙痒停止,溃疡处逐渐縮小,结痂,IO天后, 溃疡面表皮脱落而愈,又继续用膏剂15天后,冻疮部位已基本痊愈,皮肤光亮 如新,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制成当归6~15份、红花6~15份、花椒6~15份、肉桂6~15份、樟脑1~6份、细辛3~6份、干姜6~15份、辣椒秆6~15份、茄子秆6~15份、冬瓜皮6~15份。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治疗冻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 述各原料药共研细末,加入凡士林膏200 500重量份,搅拌均匀即得外用膏 剂。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冻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f:将所 述各原料药与芝麻油同熬至药枯,滤除药渣后,在滤液中加入黄蜡k至黄蜡 化尽,冷却凝固即得外用膏剂,所述的芝麻油和黄蜡的总用量是原料药总重 量的4 5倍,芝麻油和黄蜡的重量比为2: 1。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治疗冻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制成当归6~15份、红花6~15份、花椒6~15份、肉桂6~15份、樟脑1~6份、细辛3~6份、干姜6~15份、辣椒秆6~15份、茄子秆6~15份、冬瓜皮6~15份。将所述各原料药共研细末,加入凡士林膏200~500重量份,搅拌均匀即得外用膏剂或将所述各原料药与芝麻油同熬至药枯,滤除药渣后,在滤液中加入黄蜡熬至黄蜡化尽,冷却凝固即得外用膏剂,所述的芝麻油和黄蜡的总用量是原料药总重量的4~5倍,芝麻油和黄蜡的重量比为2∶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不仅各原料药的获取简单,而且制备及使用简便,疗效确切,对冻疮的治愈率高达95.6%,使用后不易复发。
文档编号A61K36/88GK101612380SQ200910065600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0日
发明者周大红 申请人:周大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