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丹参酮ⅱa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461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丹参酮ⅱa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丹参酮IIA类化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丹参酮IIA衍生物及其制备 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死亡人数仅次于心血管。肿瘤的化学 治疗虽然历史较短,但发展很快,已经成为除手术和放疗之外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如今 使用的大多数化疗药物具有系统内毒性大、容易产生抗药性以及耐药性等缺陷。现在,肿瘤 药物的研究重点已经转移到合成一些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对正常细胞低毒和低致突 变性的化合物。在药物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化合物的结构修饰来提高生物活性,提高治疗 的靶向性,降低系统内毒性以及低“三致”性等一直是药物化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其中, 从中国传统医药宝库中提取有效单体并进行相应的改造,已经成为新药开发的一个重要手 段,目前约有一半左右的临床用药是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 茎,是我国应用最早而且最广泛的活血化瘀中草药之一,味苦,性微寒,无毒。始载于《神农 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心除烦”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药典》对丹参功效的概括,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丹参所含成分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丹参酮(Tanshinone,Tan)为其根 部的乙醚或乙醇提取物,是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根据临床应用的结果来看,在体内应用 丹参酮的毒副作用不明显,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现象(许春莹.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 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刊.2006,41(5) :44-45.),是一种安全性 好,无毒的中药。多年来,为寻找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先后分 离得到了丹参酮IIA,丹参酮I,隐丹参酮等十五种脂溶性成分。通过对其的药理作用研究 表明,丹参酮类是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均含有邻醌或对醌结构。丹参酮药理作用广泛,关 于它的药理作用研究也有许多报道,临床药理作用主要有抗菌消炎作用、天然抗氧化、抗肿 瘤、抗肝纤维化及心血管疾病等(梁勇,羊裔明,袁淑兰.丹参酮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进展[J].)。其中,丹参酮IIA是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近年研究表明,丹参酮IIA对多种肿瘤 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并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其机制 可能与抑制DNA合成、调节细胞周期、影响凋亡和原癌基因的表达等有关。丹参酮IIA的抗 肿瘤作用目前在白血病、肝癌、胃癌等临床治疗中已有应用,且表现出较好的疗效。(袁春 意,谢琼.丹参酮IIA在肿瘤领域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9,15 (9) =67-68.) 0在很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当中,咪唑基被认为具有抗病毒,抗溃疡,抗 高血压以及抗肿瘤等特性(L. Nagarapu, S. Apuri, S. Kantevari, J. Mol. Catal. A Chem. 266(2007) 104.),在药物设计中它通常可作为良好的支架。这样的药物有奥美拉唑, 巯嘌呤,克霉唑,阿希洛韦等。国外报道显示不同形式的咪唑类衍生物具有广谱的生物活 性,如抑制细菌的生长(Antolini et al. Bioorg. Med. Chem. Lett. 1999,9 1023-1028.),抑制细胞活素(U. S. Patent Nos. 5,656,644 ;5, 945,418 ;and 6,268,370.),抑制蛋白激酶 p38 (Adams et al.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1,11 :867_2870.),调节肿瘤细胞多药耐药 性(Zhang, et al.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0,10 :2603_2605.)等。因此,可以预测以丹 参酮IIA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的系列咪唑类化合物可能会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目前对丹参酮结构修饰主要集中在水溶性丹参酮IIA衍生物的制备以及丹参酮 IIA的呋喃环的a位的修饰,如中国专利NO =200510090487. 8中报道了一种高纯度丹参酮 IIA磺酸钠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N0 =200510095006. 2中报道了丹参酮IIA的呋喃环的a 位的化学修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的抗肿瘤药物中存在的毒性大,容易产生抗药性,靶 向性不足的缺陷,提供一种毒性小,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时,抗肿瘤效果好的一种丹参酮 IIA衍生物。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丹参酮IIA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丹参酮IIA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丹参酮IIA衍生物,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 其中,所述R选自氢、碳原子数为1 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3 8的环烷基、碳原 子数为2 6的链烯基、碳原子为2 6的链炔基、苯基、吡啶基、呋喃基、吡咯基、噻唑基或 吲哚基。上述基团可被一个或多个下列取代基的基团取代羟基、硝基、卤素、氨基、羧基、氰 基、巯基、碳原子数为3 8的环烷基、S03H、碳原子数为1 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2 6的 链烯基、碳原子为2 6的链炔基、羟基(Q-C;)烷基、氨基(Q-Ce)烷基、C02R’、C0NR’ R’、 COR,、S02R,R,、(C「C6)烷氧基、(C「C6)烷硫基、-N = NR,、NR,R,或三氟(C「C6)烷基,其 中,所述R’选自H、碳原子数为1 6的烷基或苯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丹参酮IIA衍生物选自如下化合物咪唑[4,5_f] [10, 11]-1,6,6_ 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2-苯基咪唑[4,5-f] [10,11]_1,6, 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2-(2_三氟甲苯基)咪唑[4,5-f] [10,11]_1, 6,6_三甲基_6,7,8,9_四氢菲并[1,2-b]呋喃、2-(3-三氟甲基苯基)咪唑[4,5-f] [10, 11]-1,6,6_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2-(4-三氟甲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2-(3-羟基-4-甲氧基苯基) 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2-(4_甲氧基苯 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2_(4_ 氯苯 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2_(4_羟基苯 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2_(3_硝基苯 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_ 四氢菲并[1,2-b]呋喃、2_(2_ 氯苯 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2_(3_ 甲氧 基-4-羟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 2-(2_硝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 2- (2-甲氧苯基)咪唑[4,5-f] [10,11] -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 2-(2_羟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 2-(3_羟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 2-(4_ 氟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 2-(4_ 溴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_ 四氢菲并[1,2-b]呋喃、 2- (4-甲基苯基)咪唑[4,5-f] [10,11] -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 2-(3,4_ 二羟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 呋喃、2-(4_乙氧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 2-b]呋喃、2-(4_丙氧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_四氢菲并 [1,2-b]呋喃、2-(4_异丙氧基苯基)咪唑[4,5-幻[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 菲并[1,2-b]呋喃、2-(2_羧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 菲并[1,2-b]呋喃、2-(4_ 丁氧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 菲并[1,2-b]呋喃、2-(4-二甲氨苯基)[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 并[1,2-b]呋喃、2-(4_硝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 并[1,2-b]呋喃、(4-羧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_四氢菲 并[1,2-b]呋喃或2-(3_氯苯基)咪唑[4,5-幻[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 并[1,2-b]呋喃。本发明丹参酮IIA衍生物的制备方法由式(II)所示 式(II)本发明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丹参酮IIA、醛类和醋酸铵混合加入到无水 乙酸中,加热搅拌回流,反应完毕冷却,加入蒸馏水稀释,调节PH至7 ;经抽滤、洗涤沉淀和 真空干燥后,由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为展开剂的硅胶柱分离,得到丹参酮IIA衍生物。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氩气保护下,丹参酮 IIA、醛类和醋酸铵混合加入到无水乙酸中,加热搅拌回流3 5h,TLC检测反应终点;反应 完毕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加入蒸馏水稀释,浓氨水调节PH至7 ;抽滤,沉淀用冰水 洗涤,45°C真空干燥后,由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为展开剂的硅胶柱分离,得到丹参酮IIA衍生 物。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制备方法中,所述丹参酮IIA、醛类和醋酸铵的摩尔比 为 1 1 1. 1 20。本发明丹参酮IIA衍生物及其药物上可接受的盐可以与药学上常用的辅料或载 体结合,制备得到具有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性的药物组合物,从而可以用于预防或治疗肿 瘤。上述药物组合物可以采用注射剂、片剂、胶囊剂、气雾剂、栓剂、膜剂、滴丸剂、外用搽剂、 软膏剂或纳米制剂等多种剂型的药物。各种剂型可以按照药学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例如 使活性成分与一种或多种载体混合,然后将其制成所需的剂型。本发明丹参酮IIA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它们的混合物可以用于制备 预防或治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也可以与制剂允许的药物赋形剂或载体制备成药物组合 物。本发明丹参酮IIA衍生物可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各种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其中,所述 肿瘤选自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白血病、皮肤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结肠癌、宫颈癌、淋 巴癌、大肠癌、鼻咽癌、口腔癌或黑色素瘤癌。其中,对肺癌和肝癌的预防或治疗效果最佳。本发明丹参酮IIA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它们的混合物作为活性成分 制备预防或治疗肿瘤的药物时,活性成分的含量为0. 1 99. 5wt%,优选0. 5 95wt%。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经体外实验证明,本发明丹参酮IIA衍生物与其母体丹参酮IIA相比,增强了 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2)本发明丹参酮IIA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所用原料安全,所需设备简单,制备方法 简单易行,产率较高,纯化方法简单;(3)本发明丹参酮IIA衍生物结构新颖,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效果,为制备 选择性抑制肿瘤细胞、对机体内毒性小的丹参酮IIA衍生物类药物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
7潜在的产业化开发价值,对抗癌药物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实施例1 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l,2_b]呋喃
的制备 Ar 保护下,丹参酮 IIA 0. 71g(2. 4mmol),甲酸 0. 072g(2. 4mmol),乙酸铵 3. 8g, 12ml冰乙酸于50ml三颈烧瓶中加热回流反应3 5h,反应通过TLC来监测,直到反应终 止。反应完毕后,将混合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20ml蒸馏水,浓氨水调节pH= 7.0。抽滤, 沉淀用冰水洗涤数次,45°C真空干燥,粗产品用硅胶柱层析,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作为展开剂 分离,得到产品。产率 80%。M.p. =94°C。力-匪 R(400HZ,(CD3)2C0),8 11. 726(H,br s), 7. 85 (H, s),8. 0 (H, d),7. 56 (H, d),7. 48 (H, d),1. 24 (s,6H),1. 89 (s, 3H),1. 59-1. 65 (4H, m), 2. 04(2H,t)。元素分析结果:C20H20N20(% ) :C,83. 13 ;H, 6. 98 ;N,4. 62 ;0,5. 27。ESI-MS [M+] (m/z) 303.16。实施例22-苯基咪唑[4,5-f] [10,11] _1,6,6-三甲基_6,7,8,9_四氢菲并[1, 2-b]呋喃的制备 Ar 保护下,丹参酮 IIA 0. 71g(2. 4mmol),苯甲酸 0. 25g(2. 4mmol),乙酸铵 3. 8g, 12ml冰乙酸于50ml三颈烧瓶中加热回流反应3 5h,反应通过TLC来监测,直到反应终 止。反应完毕,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20ml蒸馏水,浓氨水调节pH = 7。抽滤,沉淀用冰水洗涤数次,45°C真空干燥。粗产品用硅胶柱层析,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作为展开剂分 离,得到产品。产率 85%。M.p. = 95 °C o 1H-NMR(400HZ, (CD3) 2C0), 8 :12. 8(H, br s), 8. 33 (2H, q),8. 07 (H, d),7. 87 (H, d),7. 74 (H, d),7. 47-7. 71 (3H, m),1. 26 (s,6H),1. 38 (s, 3H),1. 57-1. 78(4H,m),2. 15(2H,t)。Calculated for C26H24N20(% ) :C,85. 45 ;H,6. 64 ;N,
3.69 ;0,4. 22。ESI-MS[M+] (m/z) :379. 19。实施例32-(2-三氟甲苯基)咪唑[4,5_f] [10,11]-1,6,6_ 三甲基-6,7,8,9_ 四 氢菲并[l,2-b]呋喃的制备Ar 保护下,丹参酮 IIA 0. 71g(2. 4mmol),2_ 三氟甲基苯甲醛 0. 42g(2. 4mmol),乙 酸铵3. 8g,12ml冰乙酸于50ml三颈烧瓶中加热回流反应3 5h,反应通过TLC来监测,直到 反应终止。反应完毕,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20ml蒸馏水,浓氨水调节pH = 7。抽滤, 沉淀用冰水洗涤数次,45°C真空干燥。粗产品用硅胶柱层析,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作为展开剂 分离,得到产品。产率 74%。M.p. =82°C。力-匪R(400HZ,(CD3)2C0),8 11. 94(H,br s), 8. 04 (H, d),7. 99 (H, d),7. 81 (H, d),7. 77 (H, t),7. 6 (H, d),7. 36-7. 54 (H, m),1. 25 (s,6H), 1. 89(s,3H),1. 49-1. 65(4H,m),2. 43(2H,t)。Calculated for C26H23FN20(% ) :C,78.37 ;H, 5. 82 ;F,4. 77 ;N,7. 03 ;0,4. 02。ESI_MS[M+] (m/z) :398. 18。实施例42-(3-三氟甲基苯基)咪唑[4,5-f] [10,11] _1,6,6_三甲基_6,7,8,9_四 氢菲并[l,2-b]呋喃的制备Ar 保护下,丹参酮 IIA 0. 71g(2. 4mmol),3_ 三氟甲基苯甲醛 0. 42g(2. 4mmol),乙 酸铵3. 8g,12ml冰乙酸于50ml三颈烧瓶中加热回流反应3 5h,反应通过TLC来监测,直 到反应终止。反应完毕,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20ml蒸馏水,浓氨水调节pH= 7。抽 滤,沉淀用冰水洗涤数次,45°C真空干燥。粗产品用硅胶柱层析,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作为展 开剂分离,得到产品。产率 77%。M.p. = 115°C。1H-NMR(400HZ, (CD3)2C0), 8 12. 07 (H, br s),8. 43 (2H, d),8. 05 (H, d),8. 02 (2H, d),7. 55 (H, d),7. 64 (H, d),1. 3 (s,6H),1. 92 (s, 3H),1. 51-1. 71 (4H,m),2. 48 (2H,t)。Calculated for C26H23FN20(% ) :C,78.37 ;H,5. 82 ;F,
4.77 ;N,7. 03 ;0,4. 02。ESI_MS[M+] (m/z) :398. 18。实施例52-(4-三氟甲基苯基)咪唑[4,5-f] [10,11] _1,6,6_三甲基_6,7,8,9_四 氢菲并[l,2-b]呋喃的制备Ar保护下,丹参酮IIA 0. 71g(2. 4謹ol),4_三氟甲基苯甲醛0. 42g(2. 4謹ol),乙 酸铵3. 8g,12ml冰乙酸于50ml三颈烧瓶中加热回流反应3 5h,反应通过TLC来监测,直到 反应终止。反应完毕,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20ml蒸馏水,浓氨水调节pH = 7。抽滤, 沉淀用冰水洗涤数次,45°C真空干燥。粗产品用硅胶柱层析,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作为展开剂 分离,得到产品。产率 70%。M.p. = 153°C。1H-NMR(400HZ, (CD3)2C0), 8 :11. 79(H,br s), 8. 17 (H, d),8. 05 (H, d),7. 68 (H, d),7. 58 (H, d),7. 41-7. 46 (H, m),7. 14 (H, t),3. 91 (3H, s), 1. 29 (s,6H),1. 92 (s,3H),1. 66-1. 7 (4H,m),2. 46 (2H,t)。Calculated for C27H26FN202 (% ) C,79. 00 ;H,6. 38 ;N,6. 82 ;0,7. 79。ESI_MS[M+] (m/z) :410. 20。实施例62-(3-三氟甲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_三甲基_6,7,8,9-四 氢菲并[l,2-b]呋喃的制备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 072g(2. 4mmol)改为3_三氟甲基苯甲醛 0. 42g(2. 4mmol)。产率 77%。Calculated for C26H23FN20(% ) :C,78. 37 ;H,5. 82 ;F,4. 77 ;N,7. 03 ;0,4. 02。ESI-MS[M+] (m/z) :398. 18。实施例72-(3-羟基-4-甲氧基苯基)咪唑[4,5_f] [10,11] _1,6,6_三甲基_6,7, 8,9-四氢菲并[l,2-b]呋喃的制备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 072g(2. 4mmol)改为3_羟基_4_甲氧基苯甲醛 0. 36g(2. 4mmol),产率 87%。Calculated for C27H26FN203 (% ) :C,76. 03 ;H,6. 14 ;N,6. 57 ; 0,11. 25。ESI-MS [M+] (m/z) :426. 19。实施例82-(4-甲氧基苯基)咪唑[4,5_f] [10,11]-1,6,6_ 三甲基-6,7,8,9-四 氢菲并[l,2-b]呋喃的制备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 072g(2. 4mmol)改为4_甲氧基苯甲醛0. 33g (2. 4mmol) 产率80% Calculated for C27H26FN202 (% ) :C,79. 00 ;H,6. 38 ;N,6. 82 ;0,7. 79。ESI_MS[M+] (m/z) :410. 20。实施例92-(4_ 氯苯基)咪唑[4,5-f] [10,11]-1,6,6_ 三甲基-6,7,8,9_ 四氢菲 并[l,2-b]呋喃的制备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072g(2.4mmol)改为4_氯苯甲醛0. 27g(2. 4mmol),产 率 81%。Calculated for C26H23C1N20( % ) :C,75. 26 ;H, 5. 59 ;CI, 8. 54 ;N,6. 75 ;0,3. 860 ESI-MS [M+] (m/z) :414. 15。实施例102-(4-羟基苯基)咪唑[4,5-f] [10,11] _1,6,6_ 三甲基-6,7,8,9_ 四氢 菲并[l,2-b]呋喃的制备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072g(2.4mmol)改为4_羟基苯甲醛0. 29g (2. 4mmol),产 率 77%。Calculated for C26H24N202 (% ) :C,78. 76 ;H,6. 10 ;N,7. 07 ;0,8. 07。ESI-MS [M+] (m/z) :396. 18。实施例112-(3-硝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 菲并[l,2-b]呋喃的制备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072g(2.4mmol)改为3_硝基苯甲醛0. 36g (2. 4mmol)。产 率 68%。Calculated for C26H23N303 (% ) :C,73. 39 ;H,5. 45 ;N,9. 88 ;0,11. 28 ;ESI_MS [M+] (m/z) :425. 17。实施例122-(2_ 氯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_ 四氢菲 并[l,2-b]呋喃的制备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072g(2.4mmol)改为2-氯苯甲醛0. 27g(2.4mmol)。产 率 78%。Calculated for C26H23C1N20 ( % ) :C,75. 26 ;H, 5. 59 ;CI,8. 54 ;N,6. 75 ;0,3. 860 ESI-MS [M+] (m/z) :414. 15。实施例132-(3-甲氧基-4-羟苯基)咪唑[4,5_f] [10,11] _1,6,6_ 三甲基 _6,7, 8,9-四氢菲并[l,2-b]呋喃的制备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 072g(2. 4mmol)改为3_甲氧基_4_羟基苯甲醛 0. 36g(2. 4mmol)。产率 82%。Calculated for C27H26FN203 (% ) :C,76. 03 ;H,6. 14 ;N,6. 57 ; 0,11. 25。ESI-MS [M+] (m/z) :426. 19。实施例142-(2-硝基苯基)咪唑[4,5_f] [10,11] _1,6,6_ 三甲基-6,7,8,9_ 四氢 菲并[l,2-b]呋喃的制备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072g(2.4mmol)改为2_硝基苯甲醛0. 36g (2. 4mmol)。产率 78%。Calculated for C26H23N303 (% ) :C,73. 39 ;H,5. 45 ;N,9. 88 ;0,11. 28 ;ESI_MS [M+] (m/z) :425. 17。实施例152-(2-羟基苯基)咪唑[4,5-f] [10,11] _1,6,6_ 三甲基-6,7,8,9_ 四氢 菲并[l,2-b]呋喃的制备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072g(2.4mmol)改为2_羟基苯甲醛0. 29g (2. 4mmol)。产 率 84%。Calculated for C26H24N202 (% ) :C,78. 76 ;H,6. 10 ;N,7. 07 ;0,8. 07。ESI-MS [M+] (m/z) :396. 18。实施例162-(3-羟基苯基)咪唑[4,5-f] [10,11] _1,6,6_ 三甲基-6,7,8,9_ 四氢 菲并[l,2-b]呋喃的制备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072g(2.4mmol)改为3_羟基苯甲醛0. 29g (2. 4mmol)。产 率 84%。Calculated for C26H24N202 (% ) :C,78. 76 ;H,6. 10 ;N,7. 07 ;0,8. 07。ESI-MS [M+] (m/z) :396. 18。实施例172-(4_ 氟苯基)咪唑[4,5-f] [10,11]-1,6,6_ 三甲基-6,7,8,9_ 四氢菲 并[l,2-b]呋喃的制备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 072g(2. 4mmol)改为4-氟苯甲醛0. 30g(2. 4mmol)。产 率 78 %0 Calculated for C26H23FN20 ( % ) :C,78. 37 ;H, 5. 82 ;F,4. 77 ;N,7. 03 ;0,4. 02o ESI-MS [M+] (m/z) :398. 18。实施例182- (4-溴苯基)咪唑[4,5_f] [10,11] _1,6,6-三甲基 _6,7,8,9_ 四氢菲 并[l,2-b]呋喃的制备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 072g(2. 4mmol)改为4-溴苯甲醛0. 44g(2. 4mmol)。产 率 85%。Calculated for C26H23BrN20(% ) :C,67. 98 ;H,5. 05 ;Br,17. 39 ;N,6. 10 ;0,3. 48。 ESI-MS [M+] (m/z) :458. 10。实施例192-(4-甲基苯基)咪唑[4,5_f] [10,11]_1,6,6_ 三甲基-6,7,8,9_ 四氢 菲并[l,2-b]呋喃的制备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 072g(2. 4mmol)改为4_甲基苯甲醛0. 28g (2. 4mmol)。产 率 89%。Calculated for C27H26N20 (% ) :C,82. 20 ;H,6. 64 ;N,7. 10 ;0,4. 06。ESI-MS [M+] (m/z) :394. 20。实施例202-(3,4_ 二羟基苯基)咪唑[4,5-f] [10,11] _1,6,6-三甲基 _6,7,8, 9-四氢菲并[l,2-b]呋喃的制备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 072g(2. 4mmol)改为3,4_ 二羟基苯甲醛 0. 33g(2. 4mmol)。产率 79%。Calculated for C26H24N203 (% ) :C,75. 71 ;H,5. 86 ;N,6. 79 ; 0,11.64。ESI-MS[M+] (m/z) :412. 18。实施例212-(4-乙氧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_ 三甲基-6,7,8,9-四 氢菲并[l,2-b]呋喃的制备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 072g(2. 4mmol)改为4_乙氧基苯甲醛0. 36 (2. 4mmol)。 产率86%。Calculated for C28H28N202 (% ) :C,79.22 ;H,6. 65 ;N,6. 60 ;0,7. 54。ESI-MS[M+] (m/z) 424.220实施例222-(4-丙氧基苯基)咪唑[4,5_f] [10,11] _1,6,6_ 三甲基-6,7,8,9_ 四 氢菲并[l,2-b]呋喃的制备
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 072g(2. 4mmol)改为4_丙氧基苯甲醛0. 39 (2. 4mmol)。 产率 83%。Calculated for C29H30N202 (% ) :C,79.42 ;H,6. 89 ;N,6. 39 ;0,7. 30。ESI—MS [M+] (m/z) 438.230实施例232-(4_异丙氧基苯基)咪唑[4,5_f] [10,11]_1,6,6_三甲基_6,7,8, 9-四氢菲并[l,2-b]呋喃的制备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072g(2.4mmol)改为4_异丙氧基苯甲醛0. 39 (2. 4mmol)。 产率 89%。Calculated for C29H30N202 (% ) :C,79.42 ;H,6. 89 ;N,6. 39 ;0,7. 30。ESI—MS [M+] (m/z) 438.230实施例242-(2-羧基苯基)咪唑[4,5_f] [10,11] _1,6,6_ 三甲基-6,7,8,9_ 四氢 菲并[l,2-b]呋喃的制备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072g(2.4mmol)改为2_羧基苯甲醛0. 36g (2. 4mmol)。产 率 78%。Calculated for C27H24N203(% ) :C,76.39 ;H,5. 70 ;N,6. 60 ;0,11. 31。ESI-MS [M+] (m/z) :424. 18。实施例252-(4-丁氧苯基)咪唑[4,5_f] [10,11] _1,6,6_ 三甲基-6,7,8,9_ 四氢 菲并[l,2-b]呋喃的制备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 072g(2. 4mmol)改为4_ 丁氧基苯甲醛0. 42 (2. 4mmol)。 产率 78%。Calculated for C30H32N202 (% ) :C,79. 61 ;H,7. 13 ;N,6. 19 ;0,7. 07。ESI-MS[M+] (m/z) :452.250实施例262-(4-二甲氨苯基)[4,5-f] [10,11] _1,6,6-三甲基 _6,7,8,9_ 四氢菲 并[l,2-b]呋喃的制备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 072g(2. 4mmol)改为4_ 二甲氨基苯甲醛 0. 36g(2. 4mmol)。产率 80%。Calculated for C28H29N30(% ) :C,79. 40 ;H,6. 90 ;N,9. 92 ; 0,3. 78。ESI-MS [M+] (m/z) :423. 23。实施例272-(4-硝基苯基)咪唑[4, 5-f] [10,11] _1,6,6_ 三甲基-6,7,8,9_ 四氢 菲并[l,2-b]呋喃的制备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072g(2.4mmol)改为4_硝基苯甲醛0. 36g (2. 4mmol)。产 率 88%。Calculated for C26H23N303(% ) :C,73.39 ;H,5. 45 ;N,9. 88 ;0,11. 28。ESI-MS [M+] (m/z) 425. 17。实施例282-(4-羧基苯基)咪唑[4,5_f] [10,11] _1,6,6_ 三甲基-6,7,8,9_ 四氢 菲并[l,2-b]呋喃的制备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072g(2.4mmol)改为4_羧基苯甲醛0. 36g (2. 4mmol)。产 率 88%。Calculated for C27H24N203(% ) :C,76.39 ;H,5. 70 ;N,6. 60 ;0,11. 31。ESI-MS[M+] (m/z) :424. 18。实施例292-(3-氯苯基)咪唑[4, 5-f] [10,11] _1,6,6_ 三甲基 _6,7,8,9_ 四氢菲 并[l,2-b]呋喃的制备实验方法同上,将甲醛0.072g(2.4mmol)改为3-氯苯甲醛0. 27g(2.4mmol)。产 率 88%。Calculated for C26H23C1N20 ( % ) :C,75. 26 ;H, 5. 59 ;CI,8. 54 ;N,6. 75 ;0,3. 860 ESI-MS [M+] (m/z) :414. 15。实施例30丹参酮IIA衍生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用IC5(1值(50%细胞生长抑制所需要的浓度)来评定将 细胞按一定密度接种于含10体积%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内含适量青、链霉素和 谷氨酰胺)的96孔板中,5wt% C02,37°C条件下培养24h后,换用不同浓度受试药物(用 PBS配制成lyg/mL工作液,使用时按需要用培养基稀释)的新鲜培养基,不同稀释浓度的 阳性对照药顺钼(Cisplatin)药液为阳性对照,每组设6个平行孔,继续培养48h。取出96 孔培养板,每孔加入20 u L5mg/mL的MTT,继续培养4小时。取出培养板,倒出培养基,每孔 加入200i! L DMS0,平板摇床震摇5min待结晶溶解后置酶联检测仪,于570nm波长下测定各 孔0D值。按下列公式求出生长抑制率,并用Bliss法求出半数抑制浓度IC5(I。药物对肿瘤细胞抑制率=(1-用药组平均0D值/对照组平均0D值)X 100%。每个实验均重复三次,实验结果如表一所示。丹参酮IIA衍生物对A549(人肺腺癌)肿瘤细胞株的抑制活性见表1。表1丹参酮衍生物对A549 (人肺腺癌)肿瘤细胞株的抑制
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10,11-二酮(Tan IIA)93J
咪唑[4,5-f]-l,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七]呋喃9.9
2-苯基咪唑[4,5-f]-l,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l,2-b]呋喃67.5
2-(2-三氟甲苯基)咪唑[4,5-f]-l,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1)]呋喃35.1
2-(3-羟基-4-甲氧苯基)咪唑[4,5-€]-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叫呋喃61.9
2-(4-甲氧苯基)咪唑[4,5-幻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1 ]呋喃45.3
2-(4-三氟甲苯基)咪唑[4,5-f]-l,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l,2-b]呋喃50.8
2-(4-氯苯基)咪唑[4,5-f]-l,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l,2-b]呋喃58.5
2-(4-羟苯基)咪唑[4,5-f]-l,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15]呋喃68.9
2-(3-硝苯基)咪唑[4,5力1,6,6-二甲基-6,7,8,9-四氢-菲并[1,2七]呋喃42.1
2-(2-氯苯基)咪唑[4,5-f]l,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別呋喃34.7
2-(3-甲氧基-4-羟苯基)咪唑[4,5力-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七]呋喃74.3
2-(3-三氟甲苯基)咪唑[4,5-"{]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圳呋喃53.9
2-(2-硝苯基)咪唑[4,5-f]l,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34.1
之-口-甲氧苯基丨咪唑^力-卬力务三甲基巧;^头网氢-菲并口工-叫呋喃36.7
2-(3-氯苯基)咪唑[4,5-幻-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七]呋喃30.4
2-(3-羟苯基)咪唑[4,5-f]-l,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七]呋喃49.6
2-(2-羟苯基)咪唑[4,5-幻-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七]呋喃55.3
2-(4-氟苯基)咪唑[4,5-£]-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1 ]呋喃37.9
2-(4-溴苯基)咪唑[4,54][1,10]-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七]呋喃25.2
2-(4-甲苯基)咪唑[4,5-f)l,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七]呋喃52.3
2-(3,4-二羟苯基)咪唑[4,54]-1,6,6-三甲基-6,7,8,9-四氢-非并[1,2七]呋喃70.4
2-(4-乙氧苯基)咪唑[4,5-。1,6,6-二甲基-6,7,8,9-四氢-菲并[1,2-1)]呋喃72.3
2-(4-丙氧苯基)咪唑[4,5-f]-l,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15]呋喃64.4
2-(4-异丙氧苯基)咪唑[4,5-f|-l,6,6-二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56.8
2-(4-丁氧苯基)咪唑[4,5-f]l,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15]呋喃77.5
2-(2-羧基苯基)咪唑[4,5-f)l,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42.6
2-(4-二甲氨基苯基)咪唑[4,5-f|l,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69.7
2-(4-硝基苯基)咪唑[4,5-f]l,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39.8
2-(4-羧基苯基)咪唑[4,5-f]l,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l,2-b]呋喃54.3
Cisplatin16.5 从体外实验结果可知,本发明丹参酮IIA衍生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均有不同 的抑制作用,大部分化合物与丹参酮IIA相比,提高了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咪 唑[4,5-f]-l,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的的抗肿瘤活性(IC50 = 9. 9 u M)甚至优于顺钼(IC50 = 16. 54 ii M)。
012345678901234567890 123456789111111111122222222223
1权利要求
一种丹参酮IIA衍生物,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其中,所述R选自氢、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3~8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2~6的链烯基、碳原子为2~6的链炔基、苯基、吡啶基、呋喃基、吡咯基、噻唑基或吲哚基,FSA00000157633500011.tif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酮IIA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基被一个或多个下列 取代基的基团取代羟基、硝基、商素、氨基、羧基、氰基、巯基、碳原子数为3 8的环烷基、 S03H、碳原子数为1 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2 6的链烯基、碳原子为2 6的链炔基、羟 基(C「C6)烷基、氨基(C「C6)烷基、C02R,、C0NR,R,、C0R,、S02R,R,、(CrC6)烧氧基、(CfC) 烷硫基、-N = NR,、NR,R,或三氟(Ci-C》烷基,其中,所述R,选自H、碳原子数为1 6的 烷基或苯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酮IIA衍生物,其特征在于选自咪唑[4,5-f][10, 11]-1,6,6_ 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2-苯基咪唑[4,5-f] [10,11]_1,6, 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2-(2_三氟甲苯基)咪唑[4,5-f] [10,11]_1, 6,6_三甲基_6,7,8,9_四氢菲并[1,2-b]呋喃、2-(3-三氟甲基苯基)咪唑[4,5-f] [10, 11]-1,6,6_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2-(4-三氟甲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2-(3-羟基-4-甲氧基苯基) 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2-(4_甲氧基苯 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2_(4_ 氯苯 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2_(4_羟基苯 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_ 四氢菲并[1,2-b]呋喃、2_(3_ 硝基 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2_(2_氯苯 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2-b]呋喃、2_(3_ 甲氧基-4-_ 羟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l,2_b]呋喃、2-(2--硝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l,2_b]呋喃、2-(2-■甲氧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l,2_b]呋喃、2-(2--羟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l,2_b]呋喃、2-(3_羟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l,2_b]呋喃、 2-(4_ 氟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l,2_b]呋喃、 2-(4_ 溴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_ 四氢菲并[l,2_b]呋喃、 2-(4-甲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l,2_b]呋喃、 2-(3,4_ 二羟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l,2_b] 呋喃、2-(4_乙氧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并[1, 2-b]呋喃、2-(4_丙氧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_四氢菲并 [1,2-b]呋喃、2-(4_异丙氧基苯基)咪唑[4,5-幻[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 菲并[1,2-b]呋喃、2-(2_羧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 菲并[1,2-b]呋喃、2-(4_ 丁氧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 菲并[1,2-b]呋喃、2-(4-二甲氨苯基)[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 并[1,2-b]呋喃、2-(4_硝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 并[1,2-b]呋喃、(4-羧基苯基)咪唑[4,5-f] [10,11]-1,6,6-三甲基-6,7,8,9_四氢菲 并[1,2-b]呋喃或2-(3-氯苯基)咪唑[4,5-幻[10,11]-1,6,6-三甲基-6,7,8,9-四氢菲 并[1,2-b]呋喃。
4.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条权利要求所述丹参酮IIA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包括如下步骤丹参酮IIA、醛类和醋酸铵混合加入到无水乙酸中,加热搅拌回流,反应 完毕冷却,加入蒸馏水稀释,调节PH至7 ;经抽滤、洗涤沉淀和真空干燥后,由乙酸乙酯和石 油醚为展开剂的硅胶柱分离,得到丹参酮IIA衍生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丹参酮IIA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氩 气保护下,丹参酮IIA、醛类和醋酸铵混合加入到无水乙酸中,加热搅拌回流3 5h,TLC检 测反应终点;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加入蒸馏水稀释,浓氨水调节PH至7 ; 抽滤,沉淀用冰水洗涤,45°C真空干燥后,由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为展开剂的硅胶柱分离,得 到丹参酮IIA衍生物。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丹参酮IIA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丹参酮 IIA、醛类和醋酸铵的摩尔比为1 1 1. 1 20。
7.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条权利要求所述丹参酮IIA衍生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肿瘤 药物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丹参酮IIA衍生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丹参酮IIA衍生物 包括丹参酮IIA衍生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二者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丹参酮IIA衍生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肿瘤为肺癌或肝癌。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丹参酮IIA衍生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丹参酮IIA衍生物用于 制备预防或治疗肿瘤药物时,药物中丹参酮IIA衍生物的含量为0. 5 95wt%。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丹参酮IIA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丹参酮IIA衍生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本发明丹参酮IIA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是采用丹参酮IIA与醛类为原料合成,制备方法安全、简单、易行,产率较高,本发明丹参酮IIA衍生物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可用于制备抗肿瘤的药物,具有潜在的产业化开发价值,对抗癌药物的研发具有重大意义。
文档编号A61K31/4188GK101863894SQ20101019322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日
发明者尹鹏, 梅文杰 申请人:广东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